【时光】重游涝峪凤凰山(散文)
我第一次去距离西安百里之外的涝峪凤凰山爬山,是2021年4月上旬,主要是去赏紫荆花。当时山坡上紫荆花开得正好,天气也很好,金光普照之下,连片的紫荆花海泛起了光辉,紫气弥漫,壮观迷人!这应是我这些年看到的最美紫荆花。当然,之前我只看过一次太平峪景区的紫荆花,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凤凰山的紫荆花。这里更多,一山又一山,山转方向花拐弯,还随山势而上,直达山顶,又倒影山涧,成了真正的花山花海。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离开紫荆花的山坡继续往上爬,山顶上竟然有大片平整的绿油油麦田。麦田主人家的农舍,是在多种开花的果树和一地盛开的金黄蔳公英中,还有一对老夫妇正扶犁吆喝着黄牛犁地,这幅极美的田园风光,让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看得入了神,又着了迷。从此喜欢上了这一山一户一麦田的凤凰山。
这几年总是想着再去,直到三年后的今日才得以成行。九点多开始上山,先走大路,后走河道,进山谷后,并没有预期的紫荆花。半月前应是盛花期。这次来的时间也确实比上次晚了两周。山上的各种花儿,盛花期基本都是一周。错过花期后,看到的山上如同从未有过紫荆花一样,也罢。我最向往的还是山顶上的风景,那片麦田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了,紫荆花算是锦上添花。
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立春早的缘故,现在才四月下旬气温就摸到30度,太暖和了。爬山时感到很热,加之这座山很多地方坡陡路窄,呼哧带喘,汗流浃背地爬了两个半小时,到达半山腰上那个因退耕早已搬下山的村子,看到又一座房子倒塌了。另一座里有人住,是一位村民回来养蜂。这个地处深山中半腰上的村庄,从成片倒塌的房屋和还在矗立的高大宽畅房子中,可以看出当年这里是很富足的。
这位村民正给游人说,当时建房子的材料是就地取材,这一带全是黄土山,土坯和砖瓦都是自己动手,有砖瓦窑。他现在住的房子是学校,自己在这里读到了三年级。这些话让我对这个村子更好奇了。只是看不明白,今天来的爬山人,怎么都是从学校房子后面的悬崖边远到院子里,还在那后面待好久,估计是在乘凉吧。
现在才十一点刚过,领队便决定在此埋锅造饭,让大家吃好了再继续爬山。我不想吃饭,加上担心这倒塌的房子下面有蛇,自己一个人坐在路边倒下的枯树上,饶有兴趣地听着村民给驴友们讲过往旧事。后来担心他们吃饱了不会登顶,便走过去和领队商量,看能不能先上去,希望在山顶上多待一会儿。
领队同意我先走。往上继续走全是爬陡坡,天气又热,走得很累。还听到脚边山坡上的枯叶里有连续的窸窸窣窣声。我清楚是什么,头皮都发麻了,可我就是目不斜视,不看究竟,必定听到和看到的惊吓要小的多。这也是我这么多年爬山得出的经验。之前,只要听到草里有动静,就像是听到召唤一样过去看个究竟,其结果吓个魂飞魄散。现在山上自然环境改善,植被茂盛,山上那长长的东西太多了。今天就有好几个人遇到了,还有拦在山径上的。他们吃饭的地方,后来也看到了一条。唉,胆小的爬山人太不容易呀。上山要结伴,尤其女性。我和人同行时从未遇到过,遇到时都是独行。
半个小时后走出森林,来到了退耕还林后的坡上,这里的黄土坡上种的全是核桃树,树还很小也很稀,像是随意充量一样。走过核桃林就是昔日的梯田,今日的荒草地。视野随之无限开阔,看见了前方的栅栏门,看到了心情一下子激动了。这个山顶上的栅栏门很有意境,远远地望去它是最高的,看不到栅栏内的实况,只有白云堆秀。走进栅栏门,则是别一番天地。迈进去,就是走进了世外田园。院内有房舍,有麦田,还有牛儿与两只大黄狗,房前屋后与坡下的果树上花开正浓,沙果、梨、苹果、木瓜、李子皆是一树繁花,树下草丛中还落着干枯的桃花与樱花瓣。两座高大宽畅的土墙瓦屋与院子,在这多层次的新绿与鲜花的映衬之中。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怎么不让人赞叹:这里真是好地方哟!
我没有想到的是三年没有来,女主人老婆婆身板看上去比那时来更硬朗了,或者说一点都没有变。老大爷这次没有见,说是正午睡。这对说着河南话的老人,让同是河南人的我感到很亲切。上次来时,年过八旬的老两口正在房子东面犁地,说是要种土豆。这一次晚了半月,看到那片地已经种上了,那头牛正在坡上啃草,大碾盘上卧着两只黄狗,一幅岁月静好。场面不同,场景同样充满浓郁的田园气息,还多了一份惬意。上一次觉得老人和牛都很辛苦,这次则不然。
这个画面我太熟悉和难忘了,还有时光凝固的感觉,今日与三年前一样,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儿时的故乡,那里也是这样安居乐业的农耕生活场景。虽然我只在爷爷家生活了十三年,大城市生活这么多年后,却依然执着的眷恋着农村生活和对土地的热爱。
正午时刻的这会儿,院子里人很多,都是上山人正在做饭,有些乱哄哄,可不违和。倒是像这户农家正在办喜事一样,其乐融融。我在院子里没有多停留,只要想到房子后面的那片麦田,我就迫不急待了。在院子里是看不到房后山顶上的内容,房顶与后面的那块地等高。主人说坐北向南的房子是为了避风。
踏上通向山顶的十五级土石坎时,看到简易台阶上的青草花儿,与两边撂荒梯田上满地的花草汇成一片,好看极了,有着诗意的浪漫。这与我老家不同,那里是大平原,路与田野平行。也许正是这样的不同,让我觉得这里的田园风光更加原始朴素,多了层次之美。
上来了。哎哟,看到这片平坦肥沃土地上的麦田,在蓝天白云下绿油油的,长得茁壮喜人,充满生机。可见两位老人是勤劳的种地能手。这片山顶上的麦田,几位常来的驴友说是陕西海拔最高的正规麦田。“正规”是其与平原上一样的肥沃,是纯粹的厚厚黄土。这座山从半山腰上的村庄开始,一路到山顶全是黄土。因此,在退耕还林前,从山顶到村子全是庄稼地。山坡上是梯田,山顶是比足球场还大的小平原。
麦田是在向西的这条山脉上的一座最高山顶上,因此,向西望去,如在云端,一览众山小。东边紧挨一座高于此处的山头,像是守护麦田一样壮观。麦田的东坡上有一棵古树,上面挂着“涝峪凤凰山”的红字牌子,亮明其身份的同时,那一米多粗的树径,也讲述着这里的久远历史,见证了这片土地上世代耕种的生活场景。
我很喜欢这块高高在上,接着云端的麦田,并且看上去也是平原。于是,我坐在麦田东边的田埂上,望着面前春风抚起的油绿麦浪,心中的小船开始荡漾在这片世外桃源中了。这一刻,宽阔的麦田四周全是兴奋的游人,正在摆着各种能抒发美好心情的样子。尤其对面那条一边是麦田,一边是蓝天的长长小土路上,一队人马正整齐划一地迈着大步走过,画面如同童话一般,拉满童趣。那是一种恬淡与自然和谐的与时俱进,又是从远古走来,却亘古不变的田园风光,恰似置身人间净土,妙不可言,令我迷恋陶醉。
今日来凤凰山上的人很多,麦田四周全是等着拍照打卡的人。麦田下方梯田埂上的绿茵中坐满了赏远山景致的人,房舍院里是埋锅造饭的人,远眺,从篱笆门里正走进来的人也多。这一切汇在一起,使山顶唯一的这家人,愈发像是过隆重节日一样。
此情此景之下,我理解了刚才老婆婆说:“整天的接待游人,地都没有时间种,你看下面的坡上,今年就种了一些好打理的玉米,给牛当饲料。话又说了,我们也习惯了,每天听着这么多年轻人叫我们‘叔呀,姨呀’心里也美气得很。疫情时候都不来,我老两口天天盼。”其间还听到一群年轻的游人说:“住在这里太寂寞,咋能受得了。”看来是自以为是了。可以想象,除了隆冬,其它时间天天热闹似过节,何来寂寞?唯有傍晚到第二天清晨才回归静谧,两位老人的心才歇下来。
人太多了,我要下山了。当我走出篱笆院,回望时心里一下子空了,后悔下来的早了,有些怅然若失。也罢,只有等下次再来了。然而,当我返回到山腰上的那个废弃村庄后,竟然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怅然被欢喜置换。歪打正着,庆幸自己下来得早。
由于户外队安排在这里集合等山顶上人下来后,全体一起下山。等待的时候,我与几人坐在一根枯木上分享拍的照片。她们全拍了一个如时光隧道一样的场景,我好奇地忙问在哪里拍的?她们说:“就是在这个学校的房子后面。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恍然大悟!想起上午来时,全队除我一人是从房前过来的,其它人都随领队从房子后面走。当时有些不理解,为啥都从房后那窄道子过来,还好长时间都不见走出来,现在看来是我错过了风景。
我立刻邀一位拍摄水平高的驴友帮我补拍。她说:“快走,上午人太多了,效果不太好。”走到这座昔日的学校后面,看到土坯墙上挂了一个很旧的柳编长筒子,一端被驴友绕上了一圈花草,使细筒子与旧土墙的合体有了艺术之美。驴友站在花环的这一端,镜头通过柳编长筒,借着摄影技术,拍出了穿越时光隧道,我正惬意地靠在土墙上,透过树冠的阳光明暗交织地洒在地上和旧墙上,以及我全身,画面美妙极了。我很享受当下的幸福时光,对我来说更是差点错过的美好。于是,在拍摄者的指挥下,还留下了我从远端的墙边踱步向时光隧道光走来的视频,意境之美,倍感人生美好。这就是脚步没有走到的地方,永远不知道会有什么风景在等待。
这时候,我看到屋后的护坡边,有四棵紧挨着的黄皮树,树径粗得过米,树下盘根错节。由此可见,先人种时没有想到会长这么大。正如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主人说:我们村子在这里已经有五百年以上了。
我又想到了国家从去年开始的“退林复耕”政策。也理解了山顶上为什么在之前的“退耕还林”时却保存下来。应了那句“存在的必有道理”。简单推理:复耕后,山顶上的麦子,足以保证这里的全面播种。老人也说种的所有农作物都是留种自用,自古都是这样。
这就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凤凰山只会更好!202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