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书香】当神话与科技撞个满怀(随笔)

编辑推荐 【书香】当神话与科技撞个满怀(随笔)


作者:文远 举人,344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57发表时间:2024-09-04 10:39:24

当传统神话故事与当今科技碰撞,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趁着周末休息,到美术馆沉浸在《山海经》的世界当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山海经》是从战国到西汉初所编纂的一部神话奇书,没有具体作者,由多人编写。书中涉及哲学、历史、民族、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医药等,可谓包罗万象,而书中所记载的民族、地理、动物、植物等,如今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以及九尾狐、比翼鸟、乘黄、穷奇等神话形象,一目国、三首国、羽民国、长臂国等,皆出自《山海经》。
   入得美术馆,门口就是巨型木雕的摊开的书样的模型。驻足观之,上书槐荫草堂藏版由天都黄晓峰校刊,晋记室参军郭璞所撰写的山海经序。
   往里走,墙上挂着巨幅大禹治水图,两边书有“补天娲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两般女神”“治水禹圣,济川后圣,河之清,海之晏,九州一样圣功”楹联。旁边墙上挂着精卫填海的彩图,画上一天女模样,展翅俯冲,左手持木,右手端石,填入滔天海水中,身上彩衣、羽毛、饰品色彩艳丽灵动,右上方书“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大学时读到的“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的形象一下具象化。除了图画,还有拓片、竹简等,使得这些神话更加丰富。再往里,一道走廊,两边挂着中式手工灯笼,上面用篆书写着神话中的名字,暖色的光,尽头墙上用墨写着“山海”给走廊增添了古色古韵的意境,参观者皆在此拍照留念。
   转到另一间展室,墙上挂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神兽,汉朝的风格,以红与黑作为画作的主题色彩,有种霸气之感。它的对面立着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的彩色雕刻。
   往前,则是赤鱬、九头鸟、玄龟、夫诸、九尾狐等形象的水墨画。走过画有女娲、大禹、黄帝、夸父、后羿、嫦娥、神农、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形象的山海之窗。便看见用漫画形式画的大禹、后羿、精卫、女娲、帝俊、烛阴、祝融、共工等形象的诸神之殿,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往里,展的是模型做的乘黄、并封、九头鸟的骨架,更加直观,旁边则是扶桑、建木、若木、寻木等形象。再往前是用青苔、石头及各种模型展现的山海经中的世界,长乘、一目国、马神龙首神、骄虫、长臂国、刑天等形象,极为逼真,细细观看,寻找着曾经读《山海经》时,里面描写的形象,遇有不熟悉的看旁边的注释,也就一目了然。一一观赏完这些神话世界,往前则是龙的九子形象,囚牛、睚眦、狴犴、狻猊、椒图、赑屃、鸱吻、貔貅,就在我正观看它们的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妈妈,这是什么?”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一双儿女也在观看着九子,女孩看上去已经上小学,男孩则四五岁的样子,年轻妈妈看了看我,轻轻说了声不好意思,便轻轻的给孩子讲那些形象都叫什么。我好奇这么大点孩子能明白吗?便笑着问了那母亲,年轻母亲笑着说:以前给孩子读过山海经的书,这次是女儿要来看的,便带着他俩来看,不管能不能看懂,先在心里种下种子,以后长大了自然就懂了,中华民族这么优秀的神话故事不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另一间展室墙上是浮雕人面马身的英招和带翅虎身的穷奇。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拐个弯,一只色彩不断变化的九尾狐像迎宾一样立在那里,迎接着每一位参观者。进入房间则是LED屏,上面是各色花朵,用手轻轻触碰花蕊,花瓣就飘散。向前,左手房间里,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坐在小桌前画着喜爱的神话人物,画完投影到墙上。人多,未进,而是直往前走,只见几个小学生和家长戴着VR眼镜不断挪步,我好奇也问工作人员要了一幅VR眼镜戴上,原来是后羿射日,犹如看3D电影一般,立体感十足,仿佛自己就成了后羿,用弓箭射天上的九个太阳。
   沉浸在《山海经》的这一段时间令我充实而愉悦,用绘画、模型、科技的方式来展现上古神话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的形象令人新鲜同时也加深了对这部上古奇书的印象,而令我感动的是很多家长能够带着孩子来共同欣赏展览,这就是传承。
   一部神话,传承千年而不朽,且对文学、美术、哲学、地理、历史等产生深远影响。如今,以一种新的方式被传承,希望更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此继续传承下去,用科技增添它的活力、生命力,被后面一代又一代孩子喜爱,不再对奥特曼、美国队长、超人等外国动漫形津津乐道,而是以大禹、精卫、孙悟空等坚强不屈,敢于抗争,努力奋斗的中国神话形象为傲,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我看见这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共 18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跟着作者的文字,走进一座美术馆,走进《山海经》的故事,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山海经》这部上古奇书历来有种朦胧而神秘的美,它记录下来的故事大多成为了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它所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文本依据。作者以第一视角第一人称的游记散文形式,如摄像机的镜头一样,将美术馆中的《山海经》三维立体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镜头中有《山海经》,还有看《山海经》的孩童。孩童能否看得懂另当别论,但留下记忆,日后自然会明白,这便是传承。传承民族英雄,名族故事,就是传承名族自信,传承一种关于民族文化的信仰。这篇作品其游记本身完整,立体,真实,文笔措辞优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字面,表达出了深层的意思“民族文化自信”,这是本文的点题,也是深化。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雪凌文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4-09-04 10:42:50
  喜欢文章最后的点题和升华,其实也是当下最需要大家努力的,民族英雄和故事本就很丰富,然近百年来,国弱,文化自然弱,外来文化入侵,当下至少两三代人的心中的英雄只有奥特曼,也只有美国大片里的那些人,民族文化自信继续今早强化起来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