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兄弟诗画吐芬芳(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兄弟诗画吐芬芳(随笔) ——兄弟诗画吐芬芳


作者:杨敏 布衣,14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1发表时间:2024-09-04 14:59:24
摘要:清中末期,张家堡有一对诗画双绝的兄弟,哥哥以笔墨抒怀,描绘家乡风光。弟弟则在绘画领域深耕,擅长山水兰竹,作品皆成传世佳作,为地方乡土文化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清中末期,张家堡孕育了一对诗画双绝的兄弟,他们积极助力杨配篯构筑家乡十景之美。长兄杨荣元以笔墨抒怀,创作了多首描绘家乡风光的诗词,并撰写了《张家堡杨氏宗祠记》与《分银池记》两篇史料文章。而弟弟杨荣宾,则在绘画领域深耕,师从名画家吴弟,擅长山水兰竹,其作品如《江心孤屿图》《平沙落雁》等,皆成传世佳作,为后世所珍视,为地方乡土文化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一、鳌峰诗文扬美名
   “杨荣元(1811-1884),字蔚然,号鳌峰、莲溪,榜名选青,乃附贡生,获州同衔。他诞生于张家堡前岸的一户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勤勉向学,早早便取得了邑庠生的身份。科举之路虽未如愿,但他转而开馆授徒,并热心地方事务,为家乡的文化繁荣贡献良多。”
   道光二十二年(1842)前后,为提升张家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年轻的杨荣元与族首杨配篯携手,斥巨资精心打造张家堡美丽乡村,匠心独运地构筑了“杨家墩、金斗河、分银池、棋盘园、月池、镇龙湾、银丼、鲤鱼潭、龙口舌、狮子坟”十大景致,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胜地。杨荣元赋诗两首,流传至今,不仅展现了张家堡的自然风光之美,也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鲤鱼潭
   【清】杨荣元
   潭畔鲤鱼傍野畦,清波荡漾夕阳西。
   何时浪蹙桃花暖,堤作龙门路作梯。
   镇龙湾
   【清】鳌峰
   流水一湾北转南,形如新月印秋潭。
   最怜雨霁云消后,濯出半轮挂影涵。”
  
   同年,张家堡亦对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杨氏宗祠及明代珍贵文物分银池进行了全面的重修与保护。作为家乡备受尊敬的乡绅文人,杨荣元不仅积极参与其中,更亲自执笔,撰写了《张家堡杨氏宗祠记》与《张家堡分银池记》两篇文章,详尽记录了宗祠与分银池的历史沿革、修缮过程及文化意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与历史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文化的内涵。
   1864年,张家堡增修金斗河杨氏总谱,杨荣元亲自撰写了谱序,为家族历史的传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荣元育有四子二女,家族兴旺。长子杨绍闻(1846-1899),字舆巽,号琴舟,榜名佩言,丙戌岁贡生;次子以镇(1858-1889),生平略简;三子镇弟(1861-1885),号芷舟,册名佩兰,国学生,四子以纯(1865-1894),号兰舟,榜名佩穀,邑庠生。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873年。这一年,六岁的刘绍宽与五岁的表弟杨慕侃(举人)一同拜入廪贡生杨琴舟门下,学习句读之法,开启了他们的求学之旅。在《刘绍宽日记》中,我们得以窥见刘绍宽频繁前往前岸拜访恩师杨琴舟的情景,以及与杨芷舟、杨兰舟这两位少年挚友间深厚的情谊。日记中的点滴记录,不仅展现了他们共同成长的岁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纯真而美好的友谊。
   二、雁渚之画秀绝伦
   杨宾(1817-1898),原名荣宾,字锡洪,号雁渚,册名宾,从八品。其画作常以“南雁山樵”“月池隐者”之名落款。
   杨宾是杨荣元的三弟,少年时随长兄习文,他从小喜欢画画,十五岁时拜钱仓方家坑有名的画家方倬学习画画,杨宾天生是画画的材料,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把老师传授的技巧掌握了,因此深得老师的厚爱。某年冬日,方倬先生派杨宾前往客户收取画资。在归途中,杨宾不慎将钱款遗失。当他面带沮丧之色返回师门,向老师坦白此事时,方老师非但没有责怪,反而以平和的语气对杨宾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画资更是意外之财,丢失了也不必过于介怀。我们应当学会淡然处之,不被世俗之物所累。”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杨宾的心灵,让他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淡泊名利的胸怀。从此以后,每当忆及此事,杨宾都会心生感动,并常常向其他人提及,以此赞扬方倬老师的高贵品质。
   自此,杨宾更加勤勉不辍,技艺精进神速,很快便超越了其师,真正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挥毫泼墨间,佳作信手拈来,无需多费思量,便能绘就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作。其名声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了江南垟及平阳一带,广受赞誉。
   为了创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杨宾踏上游历之旅,足迹遍布名山大川。他深入自然,细心观察,从山川湖海、云雾草木中汲取无尽的创作灵感。每当归家之时,他总会沉浸在自己精心收集的名画之中,那些花费不菲购得的佳作成了他灵感的源泉。他凝视着画面,沉思默想,与古人对话,从中感悟艺术的真谛。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苦付出与不懈努力,杨宾的画艺愈发精湛。他的画笔下,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如清泉般流淌而出,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才华。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追求,更传递了他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与情感。
   为了进一步提升绘画技艺,杨宾决定前往河前拜谒并投师于著名画家吴第(1790-约1851,号次山)门下。吴第,作为明代廉臣吴宝秀的后裔,在绘画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他是永嘉大家项维仁最得意的入室弟子,尤以山水画和兰竹闻名遐迩,同时兼擅书法与诗词,才情横溢。尽管吴第一生因痴迷于艺术而漂泊不定,生活清贫,但面对才华横溢、心怀热忱的杨宾,他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慷慨,恨不得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在吴第的悉心指导下,杨宾的画技如同破茧成蝶,实现了质的飞跃。他不仅深刻领悟并继承了吴第与项维仁那细腻入微、意境深远的山水画风,更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与创新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这一转变,使得杨宾的作品在书画界迅速崭露头角,赢得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及文人雅士的由衷喜爱与高度推崇,可惜在杨宾成名之时,吴第已经去世于佛教居士林。
   1865年,杨宾的得意画作《平沙落雁》成稿,落款“己巳长夏作于蕉雪轩之北窗,南雁山樵杨宾”,画面的近树远山,江水微茫,扁舟一横,雁阵欲栖,呈现出一幅乡村的美景。
   1877年,杨宾一生杰作《江心孤屿图》出世,这是一幅水墨绫本,落款“丁丑秋仲上浣五日,橅范华原笔法,似宾谷仁兄大人雅正,雁渚杨宾”。这幅画是杨宾赠给宾谷大人(宾谷大人,待考),题跋却有十三人之多。题跋的时间有丁丑(1877)秋仲上浣五日、丁丑冬初、丁丑仲冬下浣二日、戊寅(1878)初夏、己卯(1879)重阳日和庚寅(1890)春。也就是说杨宾这幅1877年的画作,题跋延续14年。
   题跋的名人有周景酆、钟观豫,陈寿宸,傅晋泰、厉之铭,陈寿宽、周德□、郑继侨、夏毓祺、陈际中、戴咸弼、石纶藻,马懋勋。陈寿宸号子万,永嘉人,历任永嘉高等学堂堂长、温州府中学堂教习等,工诗,著有《意园诗抄》;傅晋泰字雪颿,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学生;陈寿宽字颐百,光绪举人,曾任东嘉书院掌教;戴咸弼,晚清金石学家,书法家,著有《名隽初集》《东瓯金石志》等。题跋内容都为吟咏江心屿的诗句,比如周景酆的“一十年前汗漫游,此身航海过东瓯。篙师遥指江心寺……”;钟观豫的“正将胜地访东瓯,画境先从尺幅收。四面云山围杰阁……”陈寿宸的“撑空双塔天尺五,披图一览吊今古。”
   其中的陈际中(字必程,号云楼),亲仁乡宜山人,清同治十二年署桐庐学教谕,光绪六年回籍授徒,不久主讲龙湖书院。他擅长书法,陈际中与张家堡的杨配篯是至交,也经常来张家堡做客,在杨宾的画中发现陈际中书法,非常意外。
   这幅江心孤屿图,2014年12月曾在浙江世贸的展厅预展,由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主办的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在杭州黄龙大饭店开槌,成交价57500元。
   杨宾的作品有《江心孤屿图》《平沙落雁》外,还有《兰竹四条屏》《三色经年图》《兰花图》等存世。其作品在清光绪年间有很高艺术造诣,这些作品的照片被收入《平阳名人书画选》和《苍南历代书画名家作品选》中。
   刘绍宽虽与杨宾相隔半个世纪之龄,却因长期寓居张家堡而与杨宾多有往来。他与其子湘舟同窗于琴舟门下,研习句读之学,每逢春节,刘绍宽赴前仓探望大姑父之时,总不忘顺路拜访杨宾先生,以表敬意。1897年,刘绍宽在庆祝杨宾先生八十寿宴上,亲笔撰写《雁渚先生寿序》,字里行间满溢着对先生才华与品德的敬仰。然而,世事难料,次年秋风初起之时,杨宾先生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一载。
   温州近代数学家黄庆澄闻讯后,悲痛之余,为杨宾先生撰写挽联:“摩诘云游,辋水风流成古迹;元章仙去,襄阳烟雨作悲吟。”此联借古喻今,以王维的飘逸云游与米芾的仙逝为引,哀悼杨宾先生的离世,同时赞颂其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如同辋川之水、襄阳之烟,虽已逝去,却永留人间。
   龙港近代杰出诗人缪文澜(1830—1896,字逢源,号兰泉,别号醉乡侯,廪贡生)对杨宾先生尤为崇拜。在《赠画史杨雁渚先生》一诗中,缪文澜以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杨宾先生研习绘画的艰辛历程,以及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缪文澜还巧妙地对比了杨宾与前辈画家吴第、项维仁在画风、技法上的异同,展现了杨宾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赠画史杨雁渚先生
   昔日王宰工山水,赠之诗者杜子美。
   我爱雁渚山水佳,亦作一诗来赠彼。
   雁渚十五辄解画,师事南雁卓人氏。
   心灵手敏异寻常,挥毫泼墨善落纸。
   半载已尽得所传,一年劳作不如弟。
   当仁自古有不让,青出于蓝蓝所喜。
   从此绝艺著瓯东,姓字常挂名流齿。
   往往好山好水人,来求先生墨妙矣。
   豪邸权门争笔迹,屏障无之若生耻。
   先生摊笺为构思,惨淡经营无苟且。
   迨至揣摩得其真,遂把墨水来驱使。
   层峦叠峰出重霄,瀑布水帘悬岩里。
   树杂林暗涧疑空,水流花放烟云起。
   须臾一幅已描成,付与主人称颠米。
   先生自顾且徘徊,还笑此是雕虫技。
   有时独坐写闲情,自将古人名画拟。
   龙眠山庄约略图,摩诘辋川仿佛似。
   有时豪兴到微茫,欲掇天下山水髓。
   五岳十洲三岛异,天台武夷雁荡诡。
   月是鉴湖雨潇湘,雪羡峨嵋风彭蠡。
   广陵秋涛巫峡云,摩霄日观蜃海市。
   福地七十二邃深,洞天三十六逦迤。
   意所能到笔亦随,万里胜境在尺咫。
   怪怪奇奇靡不为,都出先生之腕指。
   旁及兰竹与花鸟,神韵逼肖无与比。
   偶逢名士亦写真,相似不独形貌尔。
   曩者瓯城项果园,布衣淡泊甘不仕。
   养性修道若野人,隐居唇川水中沚。
   权贵叩门懒不开,与七道士作邻里。
   平生家无半亩田,作画得金不归己。
   路逢乞者尽散施,自号果园原有以。
   谓是果中有核仁,内外丹道端在此。
   闲来自着双芒鞋,往搜山水微奥旨。
   归来演图成一家,奇笔插天无傍倚。
   晚得弟子吴次山,墨画灌顶有醐醍。
   山水兰竹最擅长,画法不仅与师抵。
   生居横阳之江南,见雁渚画眼出涕。
   但恐此子蔽我名,不能独高其跬趾。
   名手风流无歇绝,雁渚知名次山死。
   至今心慕延陵者,得关西杨不复企。
   优劣莫判难定评,聚三家画细参拟。
   皆能绘山得精彩,绘水恍有声人耳。
   兰有清韵及清芬,竹尽幽雅扫俗鄙。
   惟是——
   果园之画厚而醇,味如琼浆与玉醴;
   次山之画逸而仙,超洒出世绝尘滓;
   雁渚之画秀绝伦,恰似菡萏雨初洗。
   三画于今成三绝,各擅一能相鼎峙。
   题字亦不甚上下,共得襄阳一变体。
   只是排行错落布置宜,
   杨舟较胜项容、吴道子。

共 45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清中末期的张家堡,孕育了杨荣元、杨荣宾兄弟这样的文化瑰宝。杨荣元以诗赋才情,助力家乡景致构筑,留存珍贵史料,其家族亦人才辈出。杨荣宾则在绘画领域大放异彩,师从名家,精进技艺,游历山川,汲取灵感。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艺术追求之旅,更是地方乡土文化的璀璨篇章。兄弟二人以各自的才华,为家乡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激励着后人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杨宾为求画技提升,师从吴第,在其指导下画艺突飞猛进,形成独特风格,作品频出。其《平沙落雁》《江心孤屿图》等佳作备受推崇,众多名人题跋彰显其魅力。他的画作不仅艺术价值高,还在拍卖会上大放异彩。虽吴第早逝,但杨宾成就斐然。刘绍宽、黄庆澄、缪文澜等对他赞誉有加。杨宾的一生,在绘画领域留下璀璨印记,其作品与事迹成为地方文化的宝贵财富,为后人传颂。非常不错的一篇随笔,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04 14:59:41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04 15:00:40
  清中末期张家堡,杨荣元、杨荣宾兄弟闪耀。杨荣元诗赋留史,杨荣宾绘画成名。杨宾师从吴第,画艺精进,佳作频出,如《平沙落雁》《江心孤屿图》。其作品魅力足,名人题跋多,拍卖会出彩。众人赞誉,成文化瑰宝,激励后人传承。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04 15:27:32
  文章的语言很流畅,也写出了真实的感受,真棒!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