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晨曦】儿子童年光影(散文)
家,温馨而普通,一道永远不会缺少的光景,令人感叹又无奈:儿子憨厚又调皮,乖巧又机灵,他小小的身影,窝在客厅的沙发上,久久不动,目光聚焦,如高僧入定般,怎么喊,都听不见。耳朵像两扇关紧的大门,怎么敲都无人响应。随着电视屏幕上的剧情,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聚精会神。他,子沫,今年六岁,刚上一年级,他与电视的故事,如同古代经典里的一首长篇记叙诗,缓缓展开长长的画卷。
有孩子爱吃,有孩子爱玩,有孩子爱手机,我的儿子子沫,从记事起,电视就是他最忠实的伴侣,不离不弃。清晨,太阳升起时的动画片;午后,刚午睡醒来后的儿童科学节目;傍晚,鸟儿啼啭中的亲子综艺,每个时间段,子沫总能准时准点,没有丝毫误差地出现在电视机前,宛如一颗被固定轨迹的小行星,让人摇头。我时常拍着脑袋思考,这样的爱好,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会对我的儿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子沫对电视的热情如盛夏的艳阳,越来越热,确实是个无底洞,每一次,为了让他离开电视,回到现实,总要苦口婆心,费尽口舌。饭点到了,饭票上弥漫着菜的香味,我们都已饥肠辘辘,他必须被三请四催,才恋恋不舍地,一步三回头地,从屏幕前挪开身子。我尝试郑重地把他拉到身边,告诉他:“儿子,你以后每天的观看时间,两小时,绝不能超过。”其实,这是我做出的妥协。在我心中,有个想法,孩子看电视,不应该超过半小时,应该多去大自然中,看山戏水,真正找寻童年的快乐。不过,每次阉时,他眼神激动,像面临一场战争,抱着我的大腿,不停地恳求,让我给他多看几分钟,我常常心软,像一团棉花般,无奈延长了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
战斗不只在时间上,还有关于电视的各个方面。作为父亲,掌握孩子教育的第一方阵人员,我还试图引导他选择适合他年龄的节目:科普教育、益智游戏、经典动画……渐渐地,我发现子沫在这些内容的熏陶下,知识面得到了拓展,他能与我分享数学里的图形,语文里的拼音,甚至有关太阳系的奥秘,也能在公园里对着花草述说它们的生长特点,偶尔还能从口中吐出几个英语单词。电视似乎并非全然是“视毒”,在它的辅助下,子沫的认知边界在不断拓宽,向外延伸。
正当我沉浸在这种欣慰中时,细胞产生一定量的多巴胺时,问题在不经意间,悄然显现。子沫开始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人物,有时是卡通里的搞笑动作,有时是综艺节目明星的言语腔调,有时是主角唱的有趣歌谣。电视对他的影响超乎我的想象,出乎我的意料,他甚至开始对一些不适宜的语言和场景产生了兴趣,语言中多了一些脏话,以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莫名话语。这让我意识到,家长的把关不仅是时间长短那么简单,我们更需要慎重挑选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节目。
随着子沫渐渐长大,他除了个子在增高,体格在变壮,兴趣爱好也在丰富。电视必不可少,虽然依旧是他休闲的一部分,但他报名参加学校的篮球队,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学习绘画,在白纸上涂抹自己的想象力;参加科技小组,指挥着机器人冲锋陷阵。我们一同协商,将每天的电视时间减至一小时,作为奖励,他每完成一项家庭或学校的任务,就能获得相应的电视时间作为奖赏。世界既要有自由,也要有规则,规则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法律是要求人的,也是保护人。的这样的调整,让子沫更加珍惜坐在电视前的每分每秒,也更愿意去面对现实中的挑战。
我也开始注意到子沫的生活。以前他总是一个人看,有了电视,不再有其它;现在他会邀请同龄的朋友来家里,共同观看他们喜爱的节目。隔壁邻居有位小他一岁的男孩子,他们年纪相仿,兴趣相当,更有共鸣。他们的笑声和讨论充满整个客厅,虽然会有小争吵,但更多的是童年的快乐。我在旁观察,或竖起耳朵聆听,发现子沫在与小伙伴互动时,会分享他在电视中学到的知识,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互动让我意识到,电视不仅能为孩子提供知识的平台,还能成为他们社交和情感交流的媒介。
电视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它带给儿子的,有欢笑也有思考,有知识也有争议。如今,面对子沫痴迷电视这一事实,我不再一味焦虑,不再愁眉苦脸,不再唉声叹气。我明白,电视不是敌人,而是工具,如何使用这一工具,如何设立边界和规则,是对我们家庭教育智慧的考验。
或者坐下来,跟子沫讲道理;或者牵着他的手,走入公园;或者拿起球拍,一起站上球场……这都是我采取的措施,不管擅长不擅长,不管专业不专业,不管喜不喜欢,只要对子沫有利,只要符合儿童的身心,我都投入其中,跟子沫去做。
子沫还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依然是那个痴迷电视的小家伙,但在电视的光影中,他学会选择和自制,也找到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我相信,在正确引导下,他将能在这光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而不是被其吞噬。正如黑夜终究会散去,黎明一定来到人间。
父母的影响渐渐淡去,子沫的眼界在不断的开阔。我知道,无论他将面临何种挑战和诱惑,只要我们共同致力于平衡和选择,痴迷电视的儿子终将能够把握自己的遥控器,驾驭自己的航向。
看着子沫在光影中绽放的童年,我深知,这是一场关于成长的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我们是引导者,也是伙伴,我们一同在电视前体验生活的起伏,并从中学会人生的重要课题。
有了电视的陪伴,子沫的世界似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然而,作为一名父亲,我的责任是确保这种丰富不会变为干扰,不会让他迷失在虚拟的光影中,忘记了真实世界的美好与挑战。在设定规则和监督他的电视时间之外,我尽力为他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子沫的兴趣逐渐扩展。开始时,他几乎将所有空闲时间都花在电视前,但现在,他也开始展现出对其他活动的兴趣。我们购置了一辆小孩专属自行车给他,卸掉平衡的两个小轮子,鼓励他去户外骑行。他骑得飞快,像风一样,我骑在旁边保护。周末的时候,时光静悄屑,我们全家会一起去附近的清澈水流中钓鱼,或是去郊外徒步,聆听青石板的足音,感受鸟语花香里的清甜,品尝大自然的美好。虽然开始时子沫有些抗拒,不愿意离开电视,但渐渐地他开始享受,渐渐沉醉。毕竟,我的家乡婺源山清水秀,山路弯弯,植被茂盛,很是吸引人。
学校里,子沫也展现出多才多艺的一面。他自己主动举手,参加了班长竞选,虽然最后遗憾败北,但失败的经历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还被选入学校的合唱团,跟着老师练习音符音调,同时有机会在各种比赛中展示他的歌唱才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称赞;他与同学一起打乒乓球,技术的确不怎样,但快乐的笑声由此传来。通过这些活动,子沫结识了新朋友,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社交技能。
更重要的,参加活动,有了直接的人类互动,有了同年孩子的情感交流,这是电视上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子沫不可替代。我细心地观察到,他开始慢慢融入团队合作,学会在与人交往中的礼仪和共情。瞧,我大哥来家里时,他也能跑过去,抱上一抱,亲切地喊句“大伯”。子沫的世界不再局限于电视屏幕的亮度里,他的世界观在不断扩展,他开始更加理解和尊重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有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完全禁止看电视。过犹不及,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电视仍然是子沫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我们更加注重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合理的观看时间。我们利用电视作为教育资源,选择那些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如科学纪录片、历史教育节目等,这些都是子沫喜爱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电视从一个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一个学习和认知的工具。万物有利也有弊,我们择其利者用之,弃其弊者否之,即可!
是啊,在数字时代,在科技面前,让现在的小孩,完全像我们小时候一样,避免屏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相反,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如何在娱乐和教育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确保他们的身心发展不会因过度依赖电子设备而受到阻碍。
这其中,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学习为人父母,成长为合格父母。我们学会蹲下身子,如何与子沫沟通,如何设置合理的界限,如何安排必要的规定,如何鼓励他探索现实世界的广阔和美好。通过这些经历,我们的家庭关系得以加强,没有产生鸡飞狗跳的狼狈局面,反倒是父慈子孝,笑语团团,我们作为一个小小的团队,发挥小集体的力量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庆祝每一个小小的胜利,在拍掌庆祝中感受和谐的良好氛围。
如今,子沫已改头换面,不再是那个总是粘在电视前的孩子。他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益的活动,学会在虚拟与现实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看到他在生活中的自信和快乐,洋溢在脸庞上的小酒窝就是最后的证明。的确,成长不只是一个过程,它是一系列的决定和行动,是持续的探索和发现,是人生道路的指引的导航。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面对不断奔袭而来的电子产品,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父母,焦急无用,需要更具创造性和灵活性——勇于引导和支持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自我,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试图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孩子们不仅能在电视前的童年中找到乐趣,更能在真实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在电视的光影中,子沫的童年正绽放着不一样的光彩。这不仅是他成长的见证,也是我们作为父母成长的见证。这一切的经历告诉我们,爱、耐心和坚持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无论未来怎样,前方的道路如何,这份礼物将一直陪伴着子沫,指引他在生命的旅途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