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秋游散记(随笔)
秋天的河谷,一场场秋雨接踵而至。一阵阵冷风,让人不禁打了个冷颤。大地宁静,落叶飘零,感受一份诗意的美好。
某日,在去往牧业村的土石路上,车辆颠簸得让人昏昏欲睡。路边是宽阔蜿蜒的河床,中间的水流纤细,就是普通渠水也比这小溪流般的水大一些。山坡起伏连绵,草半绿半黄,稀稀拉拉几棵低矮的松树,还有偶尔几个低头吃草的牛羊,再普通不过的平常风景。
半小时后山路弯弯曲曲,路旁的岩石高耸,松林成片,溪流奔腾欢畅,前面已经到了无名谷的沟口。下车休息一阵子,简单吃了午餐,我们开始向山谷进发。长长的溪流清澈冰凉,乱石横道,山路崎岖不平,有的地方狭窄得几乎要拿出攀岩的动作方可通过。有几簇野花格外靓丽独特,远处巨石林立,大小牛儿在林间或者半山腰吃草,时不时抬头看我们这些陌生闯入的来客。
前面已是千米大山横道,只有向左有路可以行走。这里空旷无人,两侧千米山峰高耸如云,中间的山谷狭窄陡峭,溪流一路奔腾而下。我们在乱石堆中左绕右绕,有时看不清前面的路况,常见被暴雨冲刷下来的松树断枝,还有发黑截面的雷击松木落在乱石中。因为大家体力不同,渐渐拉开距离,前后两百米不见人影,这种深山巨谷的旷世宁静让人后背有点发凉。两侧高耸的巨石山峰对我们产生无形的压迫感,加上道路极其险阻,我们便大声用山谷回音联系,陆续返回沟口方向。大家一路跌跌撞撞,爬上爬下,涉水跨石,疲惫尚且可以坚持,但我的鞋子半路不幸被石头尖挂坏,坚持一下,总算勉勉强强回到沟口。无名沟人迹稀少,确实是因为路太难走了,但里面的风景却十分奇特、壮观。
又过了几日,我们相约再次踏上另一条无名山谷的旅程。这条路乱石挡道,并且与清澈小溪流汇合一起,车辆如果不小心很容易爆胎。大约行了五公里左右,前面已无路可走。我们下车徒步往山坡攀登,找了一处稍平缓处休息就餐。餐后,我们几人朝西南方向山坡攀登,山路十分陡峭,松林密布,里面的野蘑菇几乎漫山遍野,像草菇、树菇、紫丁香菇等数不胜数。往山顶其实没有路,只能顺山势上爬,加上松树高达茂密,树枝挡路,不小心也会刮伤小腿。
大家气喘吁吁,快坚持不住了。就这样走走停停,大概一个半小时终于爬到马鞍形山顶,这时天空昏暗,仿佛暴雨即将来临。我们顾不上歇脚,朝东南方向开始小心下山,山脚下白色的蒙古包、牛羊星星点点,因距离远看上去不是很清晰。这里山上山下几乎全部是绿油油的草色,景色与山外的荒芜恍若隔世。等我们艰难下山返回营地,暴雨恰好而至。此时风摇树乱,大雨倾盆,气势如虹,看得人惊心动魄。好在只是一刻钟左右的阵雨,已经使溪水暴涨,道路泥泞。一直等到傍晚,我们才匆匆返回县城。
天气渐渐转凉,当我们再一次来到经常光顾的高海拔盘山公路山顶附近,即使阳光灿烂,汹涌的山风吹得人直打哆嗦。这里的山坡圆润可爱,几乎没有树木,草皮也只有薄薄的一层。远处的光影随白云遮挡日光,发生奇妙的变化。我独自往山坡下走,非常陡峭,相隔五十米左右,山上看不到山下人的行踪。小心翼翼下到山谷,这里沟渠歪歪扭扭,巨石横七竖八,几乎没有路。翻过宽度不足百米的山谷,对面山坡有几条不太明显的羊道。这里有一层低矮的松树苗铺展开一大片区域,草皮也比原来的山坡绿了许多。随处可以看到迷你的马粪包蘑菇,白白的,圆圆的,玲珑可爱。
往上爬了二十分钟左右,来到一片巨石突兀的小山峰处,巨大岩石上布满星星点点的红色黄色棕色印记。抬头望东面的更高山峰上看去,那里有两个人正在上面放无人机拍摄山谷,因为距离远,看不清彼此的面貌。下山的路依然陡峭险峻,为保险起见,我只好沿着山腰的羊道慢慢下坡,四百多米的高坡,下去多走了两三倍的路程,确实有点费腿,毕竟我也不是经常爬山的人。这里因为海拔高,走几步就气喘吁吁,有点力不从心。等我们驱车离开山顶,回到平原河谷,气温上升了十几度,山里山外确实是百里不同天。
人间忽晚,芦花已秋。亲友相约的爬山之乐,可以洗涤心灵尘埃,让生命更加靠近自然。这一段河谷初秋时光缓缓,天空通透,伊水浪漫,找寻细碎、美好的风景记忆,让心灵获得暂时的栖息。
流年匆匆,芳华瘦了光阴。一些事,来不及做,只能埋藏心底。故人远去,繁华落尽,秋天的风采依然缠绵、旖旎。在静谧的大山时光里,听秋风刮过山谷的树梢,听淙淙溪水潺湲的细语,看秋叶飘逸渲染了岁月的锦瑟流年。河谷炎热已退,千山万水,层林尽染。那一抹深深的游山经历在斑斓的秋日时光里依然清澈、多彩。秋雨菲菲,写一笔墨香诗意,携岁月的吟唱,珍藏在永久的回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