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感】写法独特,寓意深刻(赏析) ——读高美兰老师的小小说《香云纱》
高美兰老师的小小说很有嚼头,每读一遍便会生出更多一些的情愫,常看常新,常悟常得。今天再翻读细品她的小小说《香云纱》,便有了比原来更深刻的认识。此篇小小说写作手法多样,布局精巧,语言简练形象,情感表达含蓄真挚,留白艺术精彩绝伦。
高老师的《香云纱》,写作手法多样,有意识流,蒙太奇和白描等几种,虽然这几种写法完全不同,但是老师在一篇一千多字的小说篇幅中,同时运用它们,且巧妙融合之,还很自然娴熟,就像藤蔓缠绕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是独立个体,还不分彼此,互相成就。
当安艺坐在“姜记馄饨馆”里和服务员要了一碗馄饨和一格蒸饺后便开启了回忆的闸门,用意识流手法写回忆,但并没用“开始回忆”、“她想起”等类似的过渡词语衔接,而是直接用电影里蒙太奇的手法,把回忆和现实两个场景来回自然切换,不显突兀,很了不起的写法。例如:“(现实)恁慢用!服务员把一格蒸饺放在餐桌上说。她点点头。(过去)开饭了,开饭了。打饭的人吆喝着向餐厅走去。她对他说,我去打饭。他夺过饭盒,说我去。她打开饭盒,雪白的猫耳朵呈现在眼前,馄饨里没有放香菜和葱花,但下面却卧着一个荷包蛋。(现实)醋和辣椒恁自个放。服务员把一碗馄饨放在桌子上。”另外,作者并没有按意识流常规写法出牌——直接写心里描写,而是运用了很多白描的传统写法,用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心里和性格,这样的留白有更多的张力。多种写法杂糅在一起,很新意,很独特,佩服高老师对作品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读来受益匪浅,令人印象深刻。
《香云纱》语言简练,比喻形象恰当。文章用大量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穿插少量的叙述,这是高老师语言一贯的特点,而且能一个字绝不两个字,把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和环境描写等简洁有力地就能交代清楚,形象的比喻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省去了大量的笔墨。例如写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没有直接写前后两者有哪些变化,只用了一个神似的比喻:但面前像一个少妇的城市无论如何都不能与那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子联系在一起。多么形象深刻,城市的发展就如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轨迹,从孩童的懵懂无知到少妇的日渐成熟,既有蓬勃发展也有在发展中遇到的心酸吧,这样的语言既形象还留白,增强读者的代入感,令想象飞起来。还有环境描写:华灯初上,高档酒店与地摊小吃并存,谁也不影响谁的生意。简洁的语言就把中国城市现状发展的进程说的一明二白,在发展中两者应该是争锋关系,可是谁也没有力量吞并谁,这就是现状,无需多言,一句话说清。
作品的伟大之处还在于爱情观。莎士比亚说,对于心灵的伟大,表现并不明显。故我们可以说,伟大的爱情,表现也并不明显。大爱无言,大爱无痕,这是最动人,最深沉,最纯真的爱,人格立马升级。
这篇小小说具有时代特色,反映的正是八十年代那会儿的感情故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结局有缘无分,但真挚的感情(大概有爱情,后来可能还夹杂友情或者亲情吧)令人动容,回味无穷。文中师傅对女徒弟安艺,于接触中渐生别样的情愫,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给予非常多的关心和帮助,安艺并没有察觉,如果是一对普通的同事,没有察觉,有点说不过去,可是高美兰老师很高明,给他们安上了“师徒”的标签,女孩自然而然想到这是师傅(上级)对徒弟(下属)的正常关心和爱护罢了,安艺后知后觉就顺理成章了。而师傅是一个内心如火却羞于表达的人,也许还碍于“师傅”身份吧,也许还隐藏了身份的悬殊而产生了自卑心里,觉得配不上安艺吧,所以一直把情感闷在心里,但师傅是一个很有大爱的人,即使知道安艺找了对象要结婚,内心异常痛苦,但只会把自己灌醉,并没有为了一己私心去搅乱安艺的生活,男人的责任和担当的形象即刻跃然纸上。
文中很巧妙的用了“香云纱”这一道具,让安艺瞬间懂了师傅的情愫,因香云纱太贵重了,半年的工资都买不来,再加之送了30元的份礼,那可是一个月的工资啊,而且婚礼后发觉师傅没参加婚礼,安艺这才感觉哪里不对劲,故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了她的背上,这也是安艺为什么要回乡找师傅埋下的第一个伏笔。安艺结婚后,看报纸新闻说厂子破产,师傅下岗失业了,让她又多了一份对师傅的牵挂,也许还有愧疚,这也是她回乡找师傅埋下的第二处伏笔。安艺结婚三年后,随丈夫移居乌鲁木齐,再没有师傅的消息,又多了一份深深牵挂。生活还要继续,因为要养儿育女吧,30年的牵挂只能埋在心里。30年后,大概儿女也大了,时间也空闲了,她决定回乡看看师傅是否安好。人性很复杂,回来的原因我认为不单单是上面伏笔之处那么简单的理由,更何况伏笔之处还有留白,所以我认为安艺的感情不仅是“你若安好,我便放心”这么简单,也许有别的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谁又说的清呢,所以本篇的留白,让读者自己切身体会安艺这个人物的心理,说安艺对师傅有男女情感吧好像还没有,说没有吧好像还有,老师把人性的复杂情感朦朦胧胧的表现,是符合人的本性吧。还有两个人明明认出了对方,都互相牵挂着,为什么不直接相认,却像一对陌生人那样交流,我认为大概就是为了给对方留下一丝美好的回忆,这份美好无关现在,不让现在打破过去的美好吧,还有一点就是不去破坏对方现有的安定生活吧,多么含蓄而又内敛的操作,即是担当,更是对自己,对对方,对家人负责的表现。
安艺穿上香云纱,在师傅面前走一遭,出于什么心理?大概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给师傅一份尊重与自信吧,男人的心有时候因一个女人的拒绝而变得脆弱,安艺想给师傅一份自信的力量。30年的时光,感情也许淡了,也许更浓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坦然接受,祝福彼此,走好未来之路,不打扰对方,因为通过这次无言的相见,彼此知道了对方一切安好,心便放下,老师把那个时代人的感情写得真实细腻饱满,真挚内敛厚重。
小说结尾,很有意思,师傅塞了一个纸条,写了电话让安艺有困难找他,不多两三万是有的,而安艺读了,泪湿,悄悄把纸条留下。编筐编篓,重在收尾。开放式的结尾,让读者浮想联翩,做出这样的决定感觉主人公很难,但为了所有人的尊严,难也得这样做吧。
《香云纱》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现在的爱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知何为天长地久,不知何为海枯石烂,不知何为比翼齐飞。听来一个很悲催的真实故事,一对年轻男女结婚不到三天,还没来得及请人喝喜酒,因为几句争吵,冲动之下就离婚了,这是爱情吗?不禁让我们深有感触,通过这篇作品,让年轻人知道了厚重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是真挚而内敛,是责任和担当,是激情也是安守,是放下也是祝福。所以这部作品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高美兰老师的这篇小小说无论从写作手法,还是现实教育意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