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忆】 童年二三事(散文)

精品 【宁静·忆】 童年二三事(散文)


作者:石川 童生,73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6发表时间:2024-09-10 21:54:49
摘要:花甲之年的我,就爱忆旧。近日,来了灵感,写写我童年的经历。敲三家,打啤酒,买粮食。都是一些有趣的故事。

时间催人老,这话一点不假。童年似乎还没走远,我却已66岁,很不情愿地迈入了老年行列。夜深人静或是闲来无事,不免回忆过去的日子,童年的趣事,忍不住使出一指禅功,在手机上写一些散碎的文字,那遥远的童年便悠悠地向我走来。
  
   一、扑克魅惑
   我的童年是在老北京的四合院里度过的。四合院里的邻居们常常聚在一起打扑克,诸如打百分、敲三家、拱猪、憋七、抽王八等,一把纸牌,抓来抓去,玩得不亦乐乎。
   经常与我一同打扑克的邻居,有北屋的马大姐和她的爱人王大哥,还有北屋的宝贤、胖蛋以及外院南屋的小武子。打百分时,马大姐与王大哥搭档,我则和胖蛋搭档。打百分不仅要看手中牌的好坏,更考验打牌的技艺。若抓得一手好牌,却技艺不精,也可能打得一塌糊涂。后来,在工作中,有时领导批评下属说“一把好牌打个细碎”的时候,想起儿时玩牌,总是感同身受,觉得领导真有水平。
   王大哥是一位知识分子,头脑聪慧,思维敏捷,打牌善于动脑,技艺颇高。与他搭档的马大姐,打牌时不太爱思考,情绪波动较大。一旦抓得好牌,便喜形于色,满脸笑容,其他人一看便知。出牌时,她神气十足,把牌重重地摔在桌上,啪啪作响。凭借着好牌和王大哥的高超牌技配合,他们赢下了这一局,马大姐高兴至极,咧嘴大笑,若不是有耳朵挡着,嘴都能咧到后脑勺。马大姐打牌有个毛病,爱悔牌,出了牌又想拿回重出。与牌友发生争执时,她容易激动,争得脸红脖子粗。通常以牌友让步而平息争执,犯不上为扑克游戏伤和气。
   我和胖蛋搭档。胖蛋少言寡语,却心中有数。他爱动脑筋,出牌如同下象棋一般,能看出两三步。即便手中牌不太好,他也能设法扭转不利局面,赢得最终胜利。正因为他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后来参加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系,为四合院里的街坊四邻争光添彩。院里的孩子考上北大,街坊邻居们都深感无比光荣与自豪。这样说,并不是说打扑克打得好就一定上北大,但多动脑筋总是没错的。
  
   二、啤酒难买
   夏天来临,啤酒成为人们消暑纳凉的必备之物。在餐馆里点一瓶冰镇啤酒,再来一盘煮花生毛豆,喝一口冰镇啤酒,吃一粒煮花生毛豆。喜欢撸串的食客,再来上几串烤羊肉串,那叫一个地道。如今餐馆里的啤酒品种繁多,有华润雪花、青岛、燕京、五星双合盛等。而在我小时候,即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北京啤酒供应极为紧张,瓶装啤酒几乎不见踪影,都是罐装的生啤酒。
   啤酒厂把储存啤酒的密封罐拉到餐馆,餐馆服务员用一根胶皮管子接在密封罐上,把罐里的啤酒抽到一个金属大桶里。然后用塑料或玻璃的容器,将啤酒舀到里面,这个容器称作“扎”,一扎就是一升,相当于两瓶啤酒。在我的记忆里,一扎啤酒好像是4毛钱,现在看这个价格不可思议,但以当时的家庭收入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那个时候,老北京胡同里的百姓想在夏天喝上啤酒,可得费一番心思,不会像如今管够管醉。
   我家住在南羊市口街,出街北口往左拐,经过一个菜站,有一家名叫燕春的餐馆。只要这家餐馆一来啤酒,若有住在南羊市口街的人路过看到,就会赶紧往家跑,一边跑一边满街大喊:“饭馆来啤酒喽!”街上的邻居听到后,也急忙往家跑。一进院门,就高声呼喊:“来啤酒喽!快去打啤酒喽。”为何如此急切地呼喊呢?因为啤酒来得少,一个餐馆来不了几罐,而想买啤酒的人又多。去晚了就卖没了。听到呼喊,院里的街坊邻居就炸开了锅,大人孩子纷纷忙碌起来,提着坐水的铁壶,拿着装热水的空暖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出家门,直奔燕春饭馆。等跑出南羊市口街北口,往左一拐弯,老远就看到燕春饭馆前排起了长队,都快排到菜站了。经常是排了老半天队,还没排到柜台跟前,前边的人就一哄而散,嚷嚷着:“啤酒卖完喽。白排喽!”有的人还会说句俏皮话:“屎壳郎碰上拉稀的喽,白来一趟。”
   由于啤酒紧张,也为了增加饭馆的营业额,后来饭馆就订个规矩,买啤酒必须搭菜,不买菜就不卖给啤酒,可见当年啤酒有多么紧俏。每次把啤酒打回家,父亲都喝得美滋滋的。那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好喝口小酒,又舍不得买个好一点的下酒菜。猪头肉、老北京粉肠这样的荤菜舍不得买,就花一点钱买包开花豆下酒。每当父亲喝啤酒的时候,我就守在父亲身旁,眼巴巴地看着父亲手里拿着一个玻璃杯,玻璃杯里装着黄灿灿、冒着白沫子的啤酒。“咕噜”一口酒,抓起一颗开花豆,一张嘴扔进嘴里,嘎嘣脆地嚼着,脸上露出满意地笑容。
   父亲看我老是不错眼珠地盯着他喝酒,就端起玻璃杯让我喝一口尝尝。我喝了一口啤酒,感到凉酥酥的,略带苦味儿。我吐了出来。父亲看到后哈哈笑了起来,他问我:“好喝吗?”我回答:“不好喝,跟马尿一样。”我之所以说跟马尿一样,是因为我童年时代回过河北农村我父亲的老家。在老家看到过马撒尿,哗哗地撒出的尿就是黄灿灿地冒着热气儿,还有许多白沫子。所以我说啤酒像马尿。我长大成人之后,夏天的时候也好喝个啤酒。到小铺买瓶冰镇啤酒,买包花生米,或者买包锅巴。把凉酥酥的啤酒到在玻璃杯里,“咕噜”一口酒,抓一粒五香花生米,或者抓一片锅巴放在嘴里嘎巴嘎巴地嚼着,越嚼越香。
   每次电视里直播男足与外国足球队进行比赛时。我早早地就从小区小卖部里买好啤酒和一包锅巴,遇到与外国足球强队的比赛,我还买根蒜肠或买只扒鸡等荤菜。一边观看足球直播,一边喝着冰镇啤酒,一边啃着扒鸡腿。可每次观看都是逮着谁输谁,输多赢少。记得前年大年初一,男足竟不可思议地以0:3输给了一个小国的足球队,大过年的给球迷添堵。那天我看着桌上放着的冰镇啤酒和扒鸡,没有一点食欲。光顾了作那儿生气了,冰镇啤酒再凉,也没有此时此刻的心里凉。
  
   三、粮店出糗
   我小的时候,国家粮食按计划供应,每个月每个人按定量发粮票。重体力劳动者每月35—44斤;一般人每月24—29斤;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周岁的儿童每月16—21斤;三周岁以上不满六周岁的儿童每月11—15斤;不满三周岁的儿童每月5—10斤。北京市在每月24日发粮票,25日开始可以提前使用下月粮票。
   我居住的南羊市口街负责发粮票的是粮店员工老沈。老沈个子不高,嘴长得特别大,院里的街坊邻居都称呼他为“大嘴儿”。老沈每月来发粮票时,我都会把我家吃饭的小饭桌搬到院里我家门口,再给他拿个小马扎。他坐在小饭桌前发粮票。老沈特别爱说话,而且说话非常幽默。一边发着粮票,一边与院里的街坊邻居们闲聊家常,幽默的话语常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老沈每月来院里发粮票,院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虽然岁月过去40多年,但当年粮店的布局和粮食价格我仍记忆犹新。我们南羊市口街的粮店坐落在街北口进口往南不远处,坐东朝西。进了粮店门,迎面从北到南是一溜大木箱子,一个挨一个,里边分别装着白面、富强粉、玉米面、好大米、机米、江米等粮食。这些箱子背后的一大片空间,码放着百八十袋口袋,里面装着米和面。这些口袋从地面一直快摞到房顶。在这一排盛米面等粮食的箱子前,安装着一个上大下小的铁皮漏斗。顾客在粮店收款台交完钱和粮票后,就到这个铁皮漏斗前,把面口袋紧紧地套在漏斗上。售货员称完米或面,就问顾客:“撑好了没有?”顾客回答:“撑好了。”售货员就把称好的粮食往漏斗里面倒。有一次我到粮店买了五斤米,交完钱和粮票,把米口袋套在漏斗上,结果还有一处没套好,留着一个大窟窿我也没发现。售货员问我:“撑好了吗?”我回答:“撑好了,倒吧!”售货员一听,就把这五斤米往漏斗里一倒,只听见哗啦一声,结果五斤米全都倒在了地上。我赶忙向粮店工作人员道歉:“对不起,是我没撑好,不怨您。”粮店工作人员连忙从柜台里走出来,帮我小心翼翼地收起了散落在地上的大米,装进口袋里,我提着口袋回家了。
   1993年4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我国正式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这一改革标志着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落下帷幕,老百姓不再凭借粮票购买粮食。粮票等计划经济配给制度彻底退出流通,成为历史。但那段历史我至今记忆犹新。我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看到了国家从粮食供应紧张困难,到国家粮食满仓,丰衣足食的可喜变化,更加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更加自豪我是中国人。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40多年弹指一挥间。我已从一个青葱少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花甲老翁。回忆起当年的这些经历,仿佛又回到了我的青年时代,让我这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心中充满了欢乐。

共 33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 1958 年出生的老人视角回忆童年老北京四合院生活,从打扑克、打啤酒、买粮食三方面展开,内容丰富且充满生活气息。打扑克场景刻画了邻居们鲜明性格,打啤酒情节反映时代啤酒供应紧张,买粮食部分呈现国家计划供应情况。人物形象鲜明,王大哥聪明机智、马大姐情绪化、胖蛋沉稳聪慧、老沈幽默风趣,丰富内容的同时让人感受人情冷暖。主题深刻,通过回忆童年展现时光流逝与社会变迁,引发读者对岁月无情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老北京童年生活画卷。佳作共赏,推荐阅读。【编辑:温莎的梦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9014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4-09-10 21:55:58
  这篇散文通过回忆童年在老北京四合院里打扑克、打啤酒以及买粮食等经历,展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生活场景和邻里关系,情节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能引发读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感慨。拜读,学习!
2 楼        文友:石川        2024-09-10 22:22:08
  感谢编辑老师的辛苦编辑和按语鼓励。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9-11 15:53:56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22 05:04:05
  周末清晨向优秀的老师祝安!愿老师幸福快乐创作丰盈。仔细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童年二三事》优秀作品,顿然间被文章的优美优秀和细致细腻所吸引,文字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之美,更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幸福之光,表达情愫,展现缱绻,唯文字方能企及。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