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硬币(散文)

精品 【东篱】硬币(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98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53发表时间:2024-09-12 09:05:38

那天早起突然想吃外面的豆浆油条了,要出门了却发现手机没电关机了。好在案头笔筒里还有一些硬币,数了数,一顿早点钱还是够的。现在花硬币都属于另类了,我边吃早点边回忆关于硬币的点点滴滴。
  
   一
   我最早关于“分”的记忆里是父母生产队劳动回来说的“几分工”,具体“几分工”值多少钱也早忘记了。再就是我赶上了小时候夏季串庄卖的冰棍儿是二分一支三分两支,幼时的记忆里有为数不多爷爷给我买冰棍儿的画面,所以特别清楚。最早的水果糖大概也是这个价格。
   我在小升初的那年夏天卖过冰棍儿,当时已经涨到了五分、一毛、两毛的。我骑一辆破自行车,后面驮着一个木头保温箱,顶着烈日在城关的大街小巷穿梭叫卖,嘴里喊的就是“大冰砖一毛两个,还有一毛两毛奶油的,吃着爽啊”,那年我还不满12岁。每天的辛劳换来的多说一枚枚硬币,回到家,顾不得疲惫,把盛钱的塑料口袋往炕头上一倒,毛票好数,扒拉到一边。记得那时候“分币”居多,“角币”偏少,要是有几枚闪着金光的五角硬币,可高兴了。数硬币先把一样面值的扒拉在一堆,然后计算。这种小本生意,很容易知道自己一天赚了多少钱,往往也就是三五块钱。不过感觉快乐得不行,终于可以给这个家庭分担一些压力了。
   我家有一个铁罐子,父亲在罐子顶部凿出一个方孔,数完的硬币都被我投进铁罐子里攒起来。再多了以后就数好一块钱,用纸卷成一个纸筒,放进一个铁盒子里。母亲说,这些钱留着我开学交学费。但开学还是没好意带这些硬币去,怕被老师嫌弃。
   我记得那年春节,母亲让我拿上几卷硬币赶集去买点鞭炮,说嘣嘣穷气、晦气。一年中孩子就这点欢乐,日子再苦,母亲也还是舍得掏钱的,何况这钱是孩子辛辛苦苦攒的。可是我那天赶集碰上了卖韭菜的,很多人在那里围着盛菜的大栅子抢购,卖菜的有点应接不暇。那年月才刚刚有大棚蔬菜,反季节的蔬菜属于稀罕物。我想起母亲这些日子生病,父亲问她想吃啥,母亲说要是能吃上一碗韭菜饺子该有多好。我知道母亲说这话也是无心之说,大雪飘天的,哪有韭菜?我毅然挤进人群让小贩称了一捆。大概是一块多钱,可当我拿出一捆捆的硬币准备让他数的时候,小贩不乐意了,说:“我哪有空数?不卖了!”说着要夺回我手中的韭菜。幸亏边上的人跟着打圆场,“孩子买东西也不容易,我们等会就是……”小贩才勉强收下我的硬币。
   感谢小贩,更要感谢那些围观的人,那年春节我们吃上了鲜灵灵的韭菜肉馅的饺子,母亲的病似乎一下子好转了不少。母亲说,韭菜是生发的,吃了韭菜,我的春天就提前到了。一顿韭菜饺子,对于那时我的家庭,是另一个崭新的美好时光开启。
  
   二
   父亲是村里的兽医,我家柜子上一直放着两个小药箱。父亲出诊回来箱子里就会多一些零钱在里面。那时候我们小孩子哪有零用钱?有几次家里大人不在,我实在馋冰棍儿或者糖块儿了,就偷偷地从里面拿过几次硬币,和妹妹一起分享。前些日子和母亲、妹妹说起这事儿,母亲还感叹,穷,让我儿跟着吃苦了!
   后来,父亲做豆腐卖豆腐。卖豆腐有两种收款方式,一种是吆喝里的“换豆腐哩——”里面的“换”,就是用大豆称重按比例来换豆腐;另一种就是用钱来买。老百姓都是土里刨食,换的居多,少数现金也多是硬币。所以父亲每天回来也会哗啦啦地把一堆硬币倒在炕头上,笑眯眯地让我和妹妹数。偶尔我发现过几次游戏币,那一定是那些讨厌的孩子把家人给的零钱用游戏币换出来,趁夜色骗了父亲。我问过父亲,大概知道是谁那么做的吗?父亲说知道,但没必要戳穿找麻烦。我感觉父亲在姑息坏人,但没办法,父亲就是这样老实得有点迂腐的人。
   豆腐和农村人的生和死都紧密相连。刚出生的小孩子要睡“粮食枕头”,给脑袋“塑性”。到了“百日”,枕头里面的粮食必须换豆腐吃;死了人,要在棺材入殓前,在棺材板上依此摆上硬币(以前是铜钱),摆好后,死者子女要隔一枚弹进棺材一枚,至于为什么,我问过母亲,她也说不出所以然。剩下的硬币也要用来卖豆腐,全家吃!
   硬币多了,也被我们用纸卷起来,放进铁盒。最后家里盖房,翻出来,统统用在了“刀刃上”。
  
   三
   刚结婚那会儿,媳妇儿和我有时候要为谁做饭,谁刷碗发生小的争执。后来我们就扔硬币,猜正反面决定行动。现在我们都人到中年,再不会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争执,生活就像一架机器的齿轮,咬合得刚刚好。不过,我并非是说妻子有点懒,她是喜欢干活的人,只是用抛硬币给日子增加有点情调而已。
   媳妇儿跟我在北京的时候也攒了不少硬币,这时候基本上都是角币和一元硬币了。小区北门有一个“迪亚天天”超市购物,找零钱几乎都是硬币。超市还长期写着启事,希望市民把零钱换给超市。那时候我的大儿子逐渐懂事了,零钱就由他保管,放到一个储钱罐里面。2008年汶川地震,孩子把沉甸甸的满满一罐子钱捐到了灾区。再后来又攒得也不少,一部分被我卷起来收到了一个铁盒子里面。放到了床底下,去年打扫房间还发现在角落里吃灰。
   提起捐助出去的硬币,儿子说,那份纪念永生难忘,但他也有遗憾,说硬币太少,对救灾是杯水车薪。
   这一堆硬币里面有两枚特殊的硬币,是马尔代夫的硬币,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大概是在2009年,公司还在起步阶段,很多货都是自己开大面包车送。那是一个周日的一早,我又从西五环靛厂库装了两件纸(超2吨重),经国家气象局北面的大慧寺路慢悠悠地行驶,突然发现在路中央有一个双肩包,再往前我都要碾上了。我赶紧下车,拿起包,眼睛望向四周,喊了几声这是谁的包,几个行人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我车后面也传来急促的喇叭声。我只好把包扔在副驾驶上,先送货。送货地就在不远的财经大学,卸完货,我当着印厂办公室员工的面说了此事,并打开查验。里面最显眼的就是一部长焦索尼相机,还有几件小孩衣物,一瓶水。我打开夹层,里面有两枚硬币,是从没见过的写着外文的那种,写着“一”,应该是一角吧!还有一张纸,仔细看,是一张中英文夹杂的国际汇款单,其中有手写的“马累”两个字,我还是懂一点地理的,马累是马尔代夫首都。汇款单的最后有一个手机号,这便是唯一的线索。我没有犹豫,直接打了过去。
   电话响了一会儿才接通,对方是一个迟疑的女声,似乎是还没睡醒的样子,有疲倦意。
   “喂,你好,您是不是丢东西了?”我开门见山。
   “丢东西?”对方提高了音调,仿佛一下子清醒过来,“什么时候的事?你在哪捡到的?”
   “就在刚才,在气象局北门!”我回答。
   “哦……”对方似乎明白了什么,“早上我还没出门呢,要是您捡到东西请交派出所吧,拜拜!”
   我一头雾水,马上明白这是把我当成诈骗了。
   这时候在印厂办公室的老李拿过相机,仔细看了看,说话了:“老田,我喜欢摄影,这款镜头至少值两万多块钱,你可以留着玩儿,要是卖,我出五千,可以立马给你钱……”那时候手机才刚刚有摄像功能,且摄像效果完全不能跟长焦相机比。我毫不犹豫地拒绝,“李总,咱还是先找找失主吧!”
   三天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是一个好听的女声。
   “你好,您是前两天捡到一个包吗?”
   “是的。”
   “里面有……”一样不差,听完我的心里如释重负。
   “那天我带孩子准备去动物园玩儿,肩上背着包,怀里抱着娃,到了车跟前,把包放到了车顶,然后把娃塞进车里,我也进去了,包就遗忘在车顶了,估计车子出北门,一拐弯,就掉在地上了,被您捡到了。我今天早上到单位见同事说我特别郁闷,出门把包丢了。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前几天有人给她打电话了,幸好您的这个电话她没删,我看了打电话的时间跟我丢包的时间基本吻合,说明您是第一时间就打电话了……”
   当晚,他们夫妻带了很多礼物来到我家,千恩万谢的,取走了包和包内的物品。只是那两枚硬币被我孩子拿出来玩耍,忘了还回去。事后,我打电话告知,对方说,就留作纪念吧!我现在还保留着对方的电话,后来也稀里糊涂地加了对方的微信,但基本没有联系。
   人生有时候很奇怪,很熟悉的,往往记不清彼此的故事,陌生的,却始终有一个故事在牵动着。我珍惜这个故事,起码我坚守了做人的底线,那个人一定在心中会念叨她遇见了一个好人。
  
   四
   这些年,在我试图偷懒的时候,耳边就会出现七个一元硬币砸在玻璃板上的“叮咚”声和它们闪着亮光不停旋转的身影。
   那是在1998年入冬的时候,我初到北京已有大半年,在北京石龙公司也干了三个月,实习期满,我几乎没什么业绩。这个月工资只有107元,因为没销售积压库存,老板娘又扣掉我100元。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初来乍到的打工人,举目无亲,又能怎样?老板娘把七个一元的硬币砸在铺着玻璃板的桌面上,硬币发出清脆的叮咚声,滴溜溜旋转。我的泪在眼眶中打转,我知道我待不下去了,我孤单、无助、耻辱、却又无处诉说,更不能回家。
   不了解我的人说我大方,其实我这是做给别人看的。了解我的人说我抠,我接受,因为我真的在贫穷无奈的漩涡里滚过,怕了。
   随着手机支付的兴起,别说硬币,就连大额纸币也不常用了,原来出门被称为三件套的“手机,钥匙,钱包”,现在随着我家门锁改成指纹的,就一部手机全搞定了。
   从原始人开始用“贝壳”交易,到金属货币的产生,再到“交子”“银票”历经了几千年,终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货币最终都要完全数字化。现在,要想看到大量的硬币,估计只有亲临寺庙的许愿池了。
   我家里存放的那些硬币是历史的见证,会不会有朝一日我的子孙看到这亮闪闪的硬币会感到惊异?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大时代的落幕,新时代的到来,历史的车轮向前,总要落下一些东西,再装上一些新的东西。包括我们,也终有一天会被遗忘,如这闪闪的硬币!
   我儿子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留下具有文物价值的东西。他指的就是硬币。
  
   首发原创于江山文学
  

共 39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天方老师的这篇散文以硬币为线索,贯穿起了几个不同时代的精典故事。首先是以吃油条花硬币引起回忆,来叙说一系列故事。最早是父母在生产队劳动挣来的“几分工”,再就是我小时候夏季串庄卖冰棍挣来的硬币,为终于能替家里分担一些压力而感到无比快乐,看来作者从小就是一个有担当的懂事的好孩子。那年春节母亲让作者拿着几卷硬币,赶集买鞭炮,说嘣嘣穷气、晦气。鞭炮是孩子们过节最好的礼物,欢乐会随着烟花的炸裂而心花怒放。善解人意的母亲再穷也舍得掏钱,过年给孩子买份快乐。可到了集市上,看到卖韭菜的,想起母亲这几天正生病,无意间说的一句想吃韭菜饺子的话,作者毫不犹豫挤进去,用买鞭炮的硬币称了一捆韭菜。作者的孝心天地可鉴,穷人的孩子懂事早。父亲做村里的兽医,出诊回来,箱子里也会多一些硬币。再后来父亲卖豆腐,也挣来一些硬币,其中还发现过几次游戏币冒充硬币的,父亲知道是谁,也不肯戳穿,充分体现了父亲这一代农民老实厚道的品质。作者刚结婚时,夫妻俩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谁做饭、洗碗这些小事。人到中年,作者终于悟出夫妻就是一架机器的齿轮,咬合得刚刚好,这是对生活深刻的体验和最切身的感受,是对夫妻生活最准确的概括和总结。2008年,大儿子把攒的一罐硬币捐给了汶川地震灾区,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后来,打扫房间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放硬币的铁盒,其中有两枚马尔代夫的硬币,还隐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体现出作者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随着时代的进步,硬币甚至货币终将数字化。无论是硬币还是纸币这些货币都将消失,终将成为古董。历史总要落下一些东西,再装上一些新的东西。历史的车轮就是在这样的装上卸下的无数个过程中滚滚向前,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结尾这感悟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把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篇散文构思巧妙,由一个硬币联想起许多故事,把不同时代的硬币故事串连起来,做成了一条精美的项链。时间跨度大,见解感悟深,情感真挚浓烈,语言朴实厚重,处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佳作美文,力荐赏读。希望天方老师的优秀品质感染我们每一个人。【东篱编辑:淡漠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12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9-12 09:16:37
  小时候,能有二三分硬币,就高兴得不得了,能有个5分硬币,那简直孩子中的富翁了。所以天方老师有了一个个硬币组成的故事。用硬币将不同时代的硬币故事串连起来,或艰辛,或温暖,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体现着优良的品质。快来品读天方老师家里的硬币和存钱罐的故事吧。祝天方老师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12 12:04:42
  非常感谢淡墨老师精彩按编,非常喜欢。这些都是经历的故事,信手拈来,硬币正在淡出我们的视野,写出来纪念一下。积攒的不是知道未来有没有升值的空间呢,哈哈!祝老师秋琪,创编快乐!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12 09:36:36
  较之天方老师,我年岁大些,硬币,我特别有感情,一直到外孙七八岁,我还交给他一罐硬币,他数了大约近30块钱,但他不喜欢花,最后是夫人去超市划掉了,可能是也遭到异样的目光了。我喜欢读这篇散文,正如淡墨老师所言,硬币上海是闪着人性的光芒,贫穷,一旦和钱挂钩,就有了故事,哪怕是硬币。我做会计时,年终分配,桌子上就摆着硬币,新的闪闪亮,那时分配,角分都必须厘清。我偷偷换了几枚崭新的,准备用来过年包饺子,分给社员,人家还不愿意,一分就是一分,新旧一样,也不能掰成两半花,但放在手中的感觉不一样。那时我不能理解,想着自己了。好在没干窃取的丑事。哈哈。怀才抱器拜读佳作。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12 12:10:05
  您那一代人对硬币的认识比我们还要深刻,很多小商品都是按“分”计价的。俗话说“一分钱掰成两瓣花”“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现在要想看到大量的硬币,只有到寺庙的许愿池里了。感谢老师修改润色,祝秋琪顺意!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12 09:43:06
  最有趣,最朴实无华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硬币带来的情调。夫妻抛硬币决定事情,这是一种最美的咒符,赢输都是赢。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12 12:13:38
  这一段也是发文前想到的环节,觉得有意思,增加情趣。身边的东西随便一抓就是故事,现在想来完成几百篇文章不是梦。做您的小学生,保持时刻学习的状态!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9-12 10:23:02
  以前硬币是财富,现在硬币是负担。有一段时间,买东西我就怕别人找我一堆硬币。现在好了,一个手机,终结了很多麻烦。虽然硬币流通越来越少,但不会消失。老师的回忆里,那个捐一罐硬币给汶川以及马尔代夫硬币故事非常感人,它们的价值远非硬币本身。非常棒的回忆散文,拜读学习,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12 12:16:55
  韩老师好,案头上这些硬币有年头有了,那天吃油条用了一些,回忆了一些故事,数字人民币正在推广中,再过20-30年估计纸币真的不常见。祝老师开心快乐,秋琪顺意!
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9-12 10:25:53
  天方老师的散文以硬币为线索,串联不同时代故事。从父母劳作到作者儿时经历,再到婚后感悟等,时间跨度大,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见解深刻,结尾升华主题,以小见大,是散发人性光辉的佳作,值得赏读! 问候天方老师,顺祝秋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12 12:21:04
  龙老师好,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硬币”故事,我只是写了一些真实的经历,您夸奖了。还记得小时候捡到过五分钱,买了糖吃,可高兴了。咱们这一代经历的多,上天对我们不薄,挺好。祝老师万事顺意,创编快乐!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9-12 12:38:30
  硬币,现在掉在地上都很少有人捡起,硬币成了过去的记忆,浓缩了旧时代的浮沉。文中与硬币相关的故事很温暖很动人,尤其是作者拾金不昧的故事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善良如你,必将得到厚重的福报!好文,娓娓道来,很亲切很朴实,感人至深,大赞,问候天方老师,创丰!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12 19:47:30
  捡到相机有点故事反转,确有其事,说不上高尚,如果没人找,我可能也不会送到派出所。我们应该是最后一代接触硬币的人,应该每个人都有“硬币故事”,这篇文章也是记录生活。祝老师秋琪顺意,今天看美照一脸的福相,愿幸福永伴。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9-12 15:58:02
  读着,很有亲切感。捡相机那一节我们可以看出天方老师有着高贵的品质,值得点赞、鼓掌!我相信,好人有好报!好文,点赞!遥握问安,谨祝精彩纷呈!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12 19:49:35
  也说不上高尚,给大部分人都会这么做的。不过真没人找到我,也许我也不会交派出所。收获了一份安心和美好,这比钱重要!祝老师开心快乐,秋琪顺意!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9-12 16:18:57
  几枚硬币,引出很多和硬币有关的精彩故事,从小时候写到现在,还预测了将来。硬币,曾经也是我的最爱,谁也没有理由不喜欢钱,哪怕是麻烦的硬币。文章温暖温馨,人情味浓,思想境界高。很美的文章,点赞,祝秋祺!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12 19:52:38
  这篇文章没有演绎,都是围绕硬币发生的故事,每个人都有“硬币故事”,爱生活,所以记录生活。祝老师开心快乐,秋琪顺意!
9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9-13 09:05:41
  硬币在老师的笔下,演绎出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情真意切,朴素动人。向老师学习,问候秋安!
回复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13 17:25:29
  咱们这一代都有“硬币故事”拿出来都是独特的,再往后的孩子真有可能见不到了,这算是记录生活,谢谢老师关注小文,祝老师万事如意,中秋快乐!
10 楼        文友:岚亮        2024-09-13 20:44:21
  硬氏仍在流通,只是使用的频率低了,何曾几时,它曾是开店人的最好。天方兄弟的硬币故事别有风味,拜读学习。
回复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14 11:50:24
  亮哥在旅游百忙之中还不忘关注小文,鼓励小弟,十分感谢,祝您旅途愉快,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