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农村娃的“小目标”(散文)
二娃从小也是有理想的人,想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可是那个年代农村家庭困难,家里供二娃没读几年书,他的梦终究只是梦。后来二娃结婚生子拖着三个女儿,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耗费了大半生。终于熬到孩子逐渐长大,老大嫁人,老二读大学,老三读高中,家里的老母亲身体越来越差,他只好放弃城里的打工日子,回到赵家沟种庄稼。
脑壳聪明的二娃,当然不是死种粮食,他把自家的包产地,加上其他外出打工人的包产地,全部种上耙耙柑、夏橙果子等经济作物。他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几年下来,挣几万块钱,把老房子翻修一下,带婆娘王翠花出去旅游一趟,翠花经常念叨,要去北京天安门看看毛主席,这一辈子也就没有白活了。
几年下来,果子丰收了。可是往哪里销售,就成了压在二娃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前几年就有一万多斤果子烂在树上,拿去喂猪,猪都不吃。让二娃的婆娘王翠花狠狠地骂了一顿:“你这个笨龟儿子,当医生,你不得行。种柑子,你又卖不脱。你当敢王子(帮赶忙)得行。老子这一辈子是嫁错人了。”
老婆骂得对,二娃骨子里有着父亲当队长的那种情结,常常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几年前,赵家沟水库承包给了一个私人养鱼,那曾经清亮甘甜的水,被养鱼的饲料药物,污染,导致灌溉农田的水都有一股味道。二娃寻找原因,发现是水库养鱼造成的。于是,他就有了铁肩担道义的义举,到乡里投诉。乡政府里面还是有几张熟脸面,用几句话,喝一台酒,把二娃打发了。走时,熟人拍着他的肩膀并悄悄告诉他:“水库已经是县水务局在管了,我们插不上手。”
二娃也撂下一句狠话:“不管那个管?反正都是政府管,你们要给上级报告,不然我就去县政府。”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二娃带上干粮,约上麻狗、莽娃,一起跑到县政府门口去喊冤。县上的接待还是比较客气,做了记录,答应调查,处理。最后被县上的人打电话叫乡政府的人用面包车,把二娃几个载回了赵家沟。
几个月过去了,依然还是没有动静,二娃又去市政府反映。这次终于有了效果,最后,那水库养鱼的逐渐退出,一汪清澈的水又荡漾起来。二娃满意了,后来,人逐步变老,二娃就安心种植果树。
望着和自己吃了一辈子苦的老婆,二娃心里难受,自己的小目标无法实现。今年,果子丰收了,却又卖不脱。真是焦人啊!他乘着月光,来到水库大坝,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抽起了闷烟。两支烟后,看着这座曾经留下自己汗水的水库,他突然想起了小时候一起耍大的毛庚朋友远斌,在外面闯荡多年,交际广,熟人多,估计他有办法,
“远斌哥老倌,我自己亲自种的耙耙柑熟了,香甜化渣,请你回来吃果子。”二娃跑回家里,拿起刚安装的座机电话给远斌通话。
“好啊,你家的果子熟了?我下周就回来。”远斌说。
“你多带点朋友回来,在我家地里去采摘,体验你当年做农活的乐趣。中午我做锅边馍馍给你吃。”二娃在电话里用恳求的语气说道。
远斌知道,二娃这样客气,一定是有事求自己,所以,他一定要回去看看,能帮的事情一定帮忙。
按说好的时间,二娃早就在水库边上的红花梁子二台土边等候了。
车刚停稳,胡子巴渣、头发蓬乱的二娃,就迎了上来,从包里拿出一包新买的红梅烟,撕开口子,扯了一支递给远斌,说道:“哎呀,盼星星,盼月亮,总把你盼回来了,先抽烟,然后去果子地里摘果子。”
“我不抽烟了,前几年身体出了状况,现在戒烟戒酒。”远斌婉言谢绝。
“你莫豁我?你看你身体那么健壮,怎么会有问题啊?”二娃不解地说道。
“真的,我还遗憾啊,我的小目标没有实现,就出问题了。”远斌有点难过了。
“那不抽烟,也对,保护好身体。不过戒烟戒酒,不能戒色啊!哈哈哈!”二娃大笑起来。
“你还会开玩笑啊!”远斌说。
“人家王健林的小目标是一天一个亿。不过,我想问问你,你的小目标是啥?”二娃好奇地问道。
“你还知道得多啊,王健林你都晓得。我没有他那么有野心。我就是看自己的身体能不能够活到退休,还想在赵家沟搞一个书院,让附近的学生和乡民有地方看书,娱乐。这就是我的小目标。”远斌望着波光粼粼的水库说道。
“没得问题,你是好人,以后我们帮你搞书院。不过,你今天要帮我做一件事情。”二娃拉着远斌,进入了果子林。
已经熟透了的耙耙柑,红红的,散发着香甜的味道。挂在树枝上,把树枝都压弯了腰,有的已经几近地面。二娃顺手摘下一个,剥开,轻轻地撕开皮子,递给远斌,说:“你尝一下,看我是不是吹牛的。”
远斌接过耙耙柑,放了一瓣在嘴里,果然香甜,水分充足,还很化渣。比起20世纪70年代赵家沟盛产的红橘,更上了一个档次,没有了酸味,全是甜蜜的味道。远斌说:“这么好吃的果子,你是怎么种出来的?”
二娃有点得意地说:“你不是农民了,你就不懂里面卯翘,我是用农家肥种的,绝不打膨大剂,也不使用甜霉素,那样会害人的,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吃。”
远斌口里冒着糖水,说道:“那好,我就摘点回去,带给朋友们。帮你宣传宣传。这么好的东西,应该有个好价钱,应该让城里人享用。”
“不只是你几个朋友吃,还请你帮我联系大卖主,帮我把100多亩的果子销出去。”二娃那期待的目标落在远斌脸上。
“要得,我去联系一下。”远斌知道二娃和农民的苦。于是就允诺下来。
“你真是我的好哥老倌啊!走,去我家喝酒。”二娃激动地说。
“算了,我要回去看老父亲,难得回来和老父亲多待一会。”
远斌的父母,年事已高,晚年长期在城里生活,身体逐渐衰老,父亲嘟囔了很久,远斌就把父亲东祥搬回老家生活。
“哥老倌,你放心,东祥老辈子,在乡里生活,你们隔得远,我们会帮忙照顾他们的。”二娃理解远斌的孝顺,就不再勉强了。
与父母一起午饭后,远斌要返回城里上班,已经步履蹒跚老父亲赵东祥,拉着远斌的手说:“国林娃,你也是赵家沟出生人,二娃家里那么多果子,卖不出去,脑壳都焦难了,你还是想点办法,帮帮他,当农民不容易啊!你们都是穿开裆裤一起耍大的。乡里乡亲的人就像踩着肩膀下来的弟兄一样,多做点好事,做一个像你爷爷一样的善人。”
“爸,你放心,我来想办法。您把您的身体照顾好,我们才放心!”远斌说。曾经健壮如牛的老父亲,被岁月的风霜,染成了一个瘦弱的老头,远斌看在我眼里,泪在心里,无论如何也要帮二娃把今年的果子销出去。车子离开赵家沟,母亲搀扶着老父亲立在村口的身影,在反光镜中越来越小。眼泪不知不觉地冒了出来。
车子缓慢地行走在赵家沟的山路上,二娃卖不掉果子的愁容,在脑海里忽隐忽现,老父亲的叮咛在耳边回响。远斌想到了在蜀都做水果生意的兴国娃。
兴国娃与远斌也是同学,读初中时,语文很好,胡天秀老师特别喜欢他,经常把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诵读,把学习成绩总分第一的远斌气得要死。远斌是一个非常包容的人,经常与兴国娃耍,也想提升一下语文水平。这样他们就成了龙虎学校里几个成绩又好,调皮捣蛋的人物。有一次,他们在一起玩耍,被校长逮个正着,校长揪住兴国娃的耳朵,咬牙切齿地说:“兴国娃,你娃,就是语文好点,你不好好读书,把数学和理化搞起来,你将来只有穿草鞋的命。”
性格倔强的兴国娃,仗着自己的哥哥在竹林学校当教师,校长把他没法,就说:“你莫小看我,我是有目标的人啊。二天我挣到钱了,你要刮目相看!”
校长一下子就笑了,说道:“你娃都挣到钱了,我手板上煎鱼你吃?”
“校长,你不信啊?我不仅要挣钱,还要挣1000万元,让你挑都挑不起。”兴国娃被激将了,口出狂言。
“你娃,能干,不好好读书,量视你你婆娘都接不到,还要挣1000万,做梦吧!”校长撂下一句话,背起双手,哼着小调,走了。
校长走了,远斌说:“兴国娃,你娃,牛皮啊,敢在校长面前冲壳子。”
比远斌小两岁的兴国娃说:“哥老倌,你也不相信我啊,我是有目标的人,以后我不想读书,就想出去做生意,那样挣钱快些。”
“反正我是没有远大目标的,我的小目标就是考学,吃国家粮,找个婆娘传宗接代。”远斌说。
人各有志,乡村娃的目标各有不同,走入社会后,大家都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远斌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兴国娃却是超越自己的目标。
约好与兴国娃在蜀都一个高档茶楼见面,曾经调皮捣蛋的他变得沉稳大气,一身名牌西装,一只瑞士金色的手表,让他完全蜕变成了一个大老板。如今的兴国娃已经是一家电商公司的大老板了,资产早就过千万了,已经奔向接近王健林的小目标了。
“老同学,来品点普洱茶,这是我在云南做药材生意的时候开始喝的,后来就特别喜欢普洱茶了。”兴国见到老同学,热情地邀远斌入座,茶包间里布置清雅,尽显高档,轻音乐就像柔软的薄纱,萦绕在包间。
“几年不见,老同学已经变成大老板了,你真是一个能干人啊!找这么好的地方喝茶,让我都受宠若惊。”远斌说。
茶话间,兴国讲述了自己一路打拼的旅程。
初中毕业后,兴国由于偏科,语文好,数学和其他科就很差,自然没有考上高中,中专,他只有回家务农。不安分的他,到处折腾。在广新场和光光娃几个人一起,做投机倒把生意,农民的鸡蛋、猪儿、果子等都是倒卖的对象,上场买来,下场卖。赚不到几个钱,反而让乡里乡亲当做二流子。他老汉知道后,不问青红皂白,拿起家里的竹竿,就向他打去,骂道:“你这个二流子,读书不攒劲,在本街上去那些生意,丢人现眼。你有本事走远点,你做啥子,我都管不到,眼不见心不烦。”一气之下,他背起蛇皮口袋,就离开了赵家沟。和二队的老毛子一起跑到云南,做起了药材生意。没有本钱的他,只有帮老毛子跑跑腿,打下手。老毛子给点小钱,也勉强可以维持生计。
兴国有个聪明的脑壳,他在老毛子身上发现做药材生意的卯窍,自己开始单干,生意越做越大。他发现做一种叫虎骨的药材,很赚钱,但是也有危险,那是国家严控的药材。胆大的他看准商机,把所有本钱押上去,还借了老毛子几万块。一切都很顺利进行着,几天后,他接到派出所的电话,说那批药材是违法的,被没收了,还要罚款。警察说,只要你交了罚款,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为了不进去吃牢饭,他找老毛子,借了2万元。老毛子看在乡里乡亲份上,再次帮助他,渡过难关。
欠了一屁股债的兴国,只好改做核桃生意,做核桃生意虽然赚得也少,但是投入的本钱不多,还可以先卖后付款。做了半年,兴国又被一个卡车司机,将一车核桃拉去卖了,玩起了失踪,这样兴国,更是雪上加霜。
没有办法,他只好带着婆娘回到蜀都,在一个小县城,开起了小餐馆,做鱼头生意。与其他生意一样,开初也是火爆,半年后,生意就慢慢平淡了。他不甘心失败,努力开发新品,兔头、盐豌豆、冷淡杯,火锅鸡。每天忙到深夜。小本生意,让兴国逐渐有了收益。他又跑周边的雅安、邛崃开设分店,还进军蜀都,最终没有成功。
此时,电商逐渐兴起,他看到了新的商机,赶紧买来电脑,学习上网,学习网上交易。同时利用开餐馆赚到的钱,投资农业,承包300亩地,种植猕猴桃。并与王小二等电商平台合作,将小县城大量的农产品,销售出去。业务逐渐从小县城向外扩展,覆盖到了省内外,甚至广东、广西、云南都有他的销售团队。后来,他修建了冻库,扩建了车间,业务做得响当当的。十几年的积累,资产接近一个亿。
“老同学,你真是一个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你的小目标早就超过了啊。要是老校长还活着,你就可以吃到校长手板上的煎鱼了,哈哈!”远斌开着玩笑。
“莫这样说,当时我就是不服校长那口气,随便那么一说,没有想到,校长的激将,倒成我前进的动力了。”兴国谦逊地说。
“现在网民都在羡慕王健林的小目标,对于我们农村娃来说,就要一辈子努力。我还要向你学习啊,你知识面广,懂得多,读书时,就是我们的榜样!”兴国又说。
“算了,不说了,我们不再相互吹捧了。今天找你有件事,我们赵家沟的二娃家里的果子熟了,没有销路,要请你帮忙啊!”远斌将赵家沟的情况一五一十,给他说了。
“没有问题,我明天就开车回去看看,要是我的渠道不行,我找我们商圈的朋友帮忙,100多亩小克斯,光是我一年要卖几百万斤水果。”兴国满口答应。
那普洱茶的味道好像比绿茶更加柔和,更有一种陈香味。
几天后,赵家沟里就来了十几辆大卡车,将挂满枝头的水果,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远斌、二娃、兴国三个儿时玩伴,在赵家沟水库大坝上玩起了打石碑的游戏,玩累了,跑到水库边,玩起了打水漂的游戏,当然都是二娃获胜,远斌吆鸭儿。
在二娃家吃了锅边馍馍后,远斌教二娃使用抖音,二娃读大学的女儿又教他在果园直播。
春节前,二娃带着王翠花,坐飞机去了北京。
2024年9月16日语赵家沟竹韵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