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韵.感】母亲手里的食谱 (散文)

精品 【文韵.感】母亲手里的食谱 (散文)


作者:根柯 布衣,11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3发表时间:2024-09-23 15:56:49

近日,一位友人慷慨宴请,七八个人围着琳琅满目的一桌佳肴;可我没有好胃口,只是应酬地夹菜尝菜,缕缕的悲思缠绕了我的心肠。中秋佳节,我们兄弟姐妹一大家子没有团聚会餐,只因母亲走了快3年了,厨房里不再有那熟悉的忙碌的身影,圆桌上也没有了饱含慈爱的丰盛佳肴——没有了“主心骨”,大家的向心力消减了不少;一些佳节盛会就此披上了简简单单的外衣,内涵也不再丰富多彩。
   母亲就是千万个家庭里普普通通的一员主妇,日日月月年年的辛勤劳作,只为照顾好一家人的起居饮食。打我记事起,幼年的我一到饭点,就冲着母亲喊冤般地嚷嚷:“饿死了,饿死了,快煮饭!”母亲总心疼地笑答“就好,就好!”有时,饥饿感战胜了理智,自己耍性子发脾气,母亲就忙先从锅里打些饭菜,招呼我先吃。——就这样,小小的我享受着“饭来张口”的优渥待遇,从不去考虑柴米油盐的贵重,也没注意到掌勺人长年累月的辛苦。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每到年终岁末,母亲都要精心做一道美味,这是一种我们小孩子都可开怀畅饮的“酒”——一种糯米做成的甜酒。
   一个周末的早晨,母亲高兴地拿出准备好的一袋糯米(20斤的样子),低头开始忙忙碌碌,检米,洗米,煮米,再把煮熟的糯米打散平铺在洗净的超大面板上,等糯米饭冷却。此刻的面板,像极了一块洁白的雪地,也像一堆无瑕的白珍珠,让人充满了对美味的无限遐想。估摸着温度适当了,母亲细细地把灰白的酵母丸磨碎,添加少量温开水溶解,洒在糯米饭上。接着,母亲的一双巧手上下翻动饭堆,从面板的左边依次翻到右边,再从右边到左边,来回五六次,让酵母液均匀地拌入糯米饭中。一些白兮兮的饭粒就此粘上了母亲的手心和手背,映衬下那双手格外的瘦小。还好母亲时是壮年,手还不枯,也还蓄有力量(可是母亲年轻那会,因劳累过度,染上了肺结核病,经过十多年的治疗,虽痊愈了,但母亲从此一直瘦巴巴的)。我在一旁瞧着,心念着美食,也察觉到母亲额头渐渐渗出汗水来,渐渐膨大,挂不住了,大滴大滴的汗珠一颗颗顺着脸颊滚落,我忙拿来毛巾帮母亲擦拭。一瞬间,我看到了母亲的身上闪耀着晶莹的光芒,与糯米饭的白光交相辉映着,照亮了这冬日里寒冷的日子。
   最后,拌好的糯米饭小心地放入干净干燥的坛罐中,盖上盖子,在水槽注满水。等上10来天,酸甜可口的甜酒就大功告成。在苦等的日子里,我常盯着坛子思忖着里面发生了什么,想明白为什么,更是急不可待地想痛饮一杯。现在回思,谜底就是母亲那双勤劳的满是老茧的手。
   接下来,在北风呼啸、白雪纷飞、寒冷砭骨的冬天,一碗热气腾腾的甜酒下肚,片刻全身暖洋洋的,精神抖数,让人忘却了此时还是寒冬。还可搭配着做成甜酒冲鸡蛋、甜酒煮糍粑、甜酒煮汤圆等美食,更是香甜醇美。这也养成了我一到年末,就向母亲提出此要求,母亲也用双手给了我最好、最温暖的答案。
   过了冬天,我又满心期待另一种口福——三月三的地菜蛋。等春风把河岸、原野、城市的隙地都吹绿的时候,地菜也在山间地头茂盛地生长。这种植物,枝条细长细长的,翠绿翠绿的,开着星星点点的小白黄花,夹杂着白白的根须。这天,母亲早早起来,赶早市买来好大一把地菜。在上午就把地菜和几十个鸡蛋放铁锅里煮着。等鸡蛋熟了,敲烂蛋壳,继续用小火煨几个小时。大铁锅里冒着腾腾的热气,翻滚着绿色的沸水,还有那圆滚滚、胖乎乎的鸡蛋在温水里舒舒服服的躺着,一切都在母亲的手里掌控着,一切都在母亲的手里表演魔术般变化着。
   早在昨日,母亲就一一通知了我们兄弟姐妹4人来拿地菜蛋。一下班,我就兴冲冲地赶到母亲家,急不可耐地先掏出一两个地菜蛋解解馋。母亲也在我狼吞虎咽的时候,拿食品袋装好了十来个鸡蛋在一旁等着我。多少年来,我一直记得并喜爱着地菜蛋的野草香,特别是蛋黄嚼入口中,那蛋香夹杂着特种的草香、野味,真个是醇香馥郁。一如三月三当下的春和日丽,让人甘之若饴。
   等我吃完了,回家时,母亲边唠叨“别忘了鸡蛋”,边递给我胀鼓鼓的食品袋。做地菜蛋,母亲坚持了三十年。最后一次做,那年母亲73岁了,手干枯了,皮下脂肪基本没有了,手背的血管也没有了清晰的青紫色。我接过地菜蛋时,触碰到了母亲的手,切感仿佛走在干涸的河床上。我一阵心酸——母亲老了,做不动了。我试着自己做了两三回,可就是没有母亲做的香甜。送给母亲时,母亲微笑着说:“别麻烦了,你自己有那么多事情。”
   其实,最让我嘴馋心动的是母亲做的豆豉辣椒蒸腊肉。我常央求母亲做此大菜。特别在佳节团聚的日子里,母亲早早地准备好这道佳肴。原料挺简单:五花腊肉、豆豉、辣椒灰,外加盐、油等辅料。当母亲从蒸锅中拿出大菜碗时,那扑鼻而来的香味浓烈而悠长。一颗颗黑黑的豆豉,宛如圆溜溜的黑眼珠,俏皮地逗着你;火辣的辣椒灰洒满大菜碗,就像春天里满园盛开的红色小花朵;一片片厚实的泛着油光的腊肉更是让人垂涎欲滴,恨不得立刻消灭它们。其实,早在蒸腊肉的时候,我的口水就一直在嘴里打转,时不时我到灶旁逗留一会儿,急切地想着大快朵颐。
   因切过油油的腊肉,此刻母亲的双手沾满了肥油,有了润泽的光;虽然依就瘦弱,但这陡然让人产生了些许的安慰,如一抹阳光照射在身上。
   我常在一旁观察母亲如何精心地做出这道菜。回来也常常请求妻子做,有时实在是扛不住嘴馋自己做;可倒腾来倒腾去,硬是没有母亲做的香辣软糯可口。日常饮食,我顶多吃两碗饭;可母亲这样的一餐饭,我常常干下四碗饭。事后,摸着圆鼓鼓的肚子,我还意犹未尽。我至今想不明白,为什么一样的食料,一样的步骤,就是比不上母亲做的。
   母亲拿手的好菜还有麻油炒鸡、牛肉粉、青椒排骨、猪肚汤、坛子菜、端午节的粽子等。虽然都是老百姓的家常菜,可一经过母亲的手,就像施了法术,都是一道道珍馐美味。我时常想,母亲起早贪黑,辛劳一辈子,为了什么?
   依然清晰地记得2017年初冬,母亲不幸得了重感冒,到市一人民医院打吊针。护士一连三下,都没能把细细的针头扎进母亲双手的血管里。后来,叫来了护士长,扎针在母亲头上的血管上。那时,这已是一双枯槁如柴的手,没有一点肉,血管也毫无颜色。这双从没停息的手也“罢工”了。母亲就这样打着头部的点滴,直到康复出院。——
   我的目光模糊了,不仅仅是泪水,还有不愿意、不敢去、不忍心细瞧那双辛苦照顾了我49年的手。

共 25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刚过,读了老师的文字,内心深受感动。这是一段深情的回忆,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亲在世时为家人精心准备美食的温馨场景。从糯米甜酒到地菜蛋,再到豆豉辣椒蒸腊肉,每一道佳肴都承载着母亲对家人的爱与关怀。随着时光流转,母亲虽已离世近三年,但那份记忆中的味道和母爱却成为永恒,让人在每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更加怀念。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一位普通家庭主妇的生活点滴,也触动了读者对于亲情、传统以及失去至亲后生活变化的共鸣。此外,作者以深情的笔触追忆了母亲亲手制作豆豉辣椒蒸腊肉等家常菜的美好时光,那些看似简单的菜肴,在母亲手中却变成了无与伦比的美味。文章不仅表达了对母亲厨艺的赞美,更寄托了对母爱深深的怀念。随着岁月流逝,母亲渐渐老去,那双曾经灵巧的手也变得苍老无力,但那份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家庭的深沉爱意,将永远留在子女的心中,成为最温暖的记忆。本文通过将“母亲”年轻跟年老时手部对比以及自己做的菜与母亲做的菜之间的差异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具体,结构清晰,主题深刻,一篇真情美文,力荐共赏!【文韵编辑:流泪的飞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24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9-23 15:57:47
  随着岁月流逝,母亲渐渐老去,那双曾经灵巧的手也变得苍老无力,但那份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家庭的深沉爱意,将永远留在子女的心中,成为最温暖的记忆。
岁月从来不斟酌谁得到更多,笑看人生最洒脱。
回复1 楼        文友:根柯        2024-09-23 19:21:13
  谢谢老师的辛勤编辑。“母亲”,是一种称呼,更是一个美满家庭坚固不倒的顶梁柱。
2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4-09-23 15:58:47
  读着老师情感真挚的文字,不觉间眼角湿润。感谢赐稿文韵,祝老师创作愉快!
岁月从来不斟酌谁得到更多,笑看人生最洒脱。
回复2 楼        文友:根柯        2024-09-23 19:27:44
  谢谢老师的肯定!母亲走了960多天了,只要梦见母亲,我就去公墓看望“母亲”,跟“母亲”说说心里话——那一刻,躁动的心格外的平静,也深感温暖。
3 楼        文友:何叶        2024-09-26 09:26:35
  根柯老师的文关注了很久,感觉越写越好了。一篇有温度的文,读后很亲切。问候根柯老师,祝创作愉快!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根柯        2024-09-26 14:49:40
  谢谢何叶社长的肯定和鼓励!喜欢您的一篇篇文章,它们是浅浅的一湾清泉,拥抱着前方的大河巨川。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1-29 21:21:09
  恭喜佳作摘精!祝新年快乐!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