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文学世界的弄潮儿(作品赏析) ——读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有感
从理性回归到传统汰选,从人格重塑到珍视文明,对文化的反思和忧患意识,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便是余秋雨散文的精神特质。余秋雨,男,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浙江省慈溪市)。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作家、理论家、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85年余秋雨老师成为我国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
---题记
读中学的时候就看到过好多关于余秋雨老师的资料。当时看的文章是《废墟》。时间太久,记不太清楚,好像是记述了一些历史上遗留的一些著名的建筑,以及这些建筑给人的一些启迪。在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余秋雨老师精彩的点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旁征博引,知识渊博。对于一位现在还在世的专业作家,他的想法独树一帜,甚至到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大彻大悟。《文化苦旅》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读这本书对我来说很艰难,读了很长时间,悟了很长时间,也许是我的文学水平不够,或是知识的储备量不足之故,所以理解起来有些难。从开篇开始,我的感觉就是“震撼”。之所以感觉震撼,我们可以从第一篇---描写中国妇女的《牌坊》开始。对于牌坊,好像在好多的文学作品里面,讲的都是讲女人为维护贞洁不惜牺牲自己,被族人迫害之类的,而余秋雨老师的这篇文章,讲到了一段教育教学的故事,这个故事以前在我中学读书时的试卷上出现过,故事大概讲的是下乡的女老师们在山西贫困山区招来一个女学生,这个女学生上学要经过一座大山,非常的辛苦和不安全,老师就让这个小孩儿了系上一条红头巾,只要她过山,我们就能看到红围巾,如果摔倒,我们就想办法帮你,大家每天看着山上的这条红头巾,红头巾成了一面旗帜,一个克服困难的符号,同学们也把这个小孩上学当成一个主要的责任,后来有了这个红头巾的带领,这个学校的学生也增多了。
在那个穷苦的年代,大家为了教育,为了让孩子学到知识付出了很多。不像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克服困难,上学竟然成了孩子心中最难的事。赏识教育,“双减”教育政策等等,大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却想着怎么脱离大人的“魔爪”,时代变化下,让人们纠结的事情也变多了。
《都江堰》这篇文章对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感觉历史上真是有伟大的人,能够把一方水利制成一种文化,然后为后人造福,能顺应自然,借势而行,这个确实是让人感动。
余秋雨老师对于地方历史调查的很清楚,把最软弱悲惨无知的一段历史也写出来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从受人欺凌走到现在的世界强国,这中间经过了多少屈辱与隐忍,国家建设是一方面,固有财产的保护是另一方面。有那么多的宝物被外国人掠夺了,包括后期的莫高窟,天一阁,中国有好多好多非常珍贵的东西,如果没有余秋雨老师这样的文人墨客,没有那么多能够记录下来这些东西存在的人,我们的儿女,儿女的儿女,就不知道我们中国有还有如此屈辱的历史,更不要讲什么历史文化的传承。
余秋雨老师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同一般,一个平淡无奇的早晨,一个普普通通的景点,可能我们看见了就是一晃而过,我们也看到了沙漠,我们也看到了城墙,我们也看到了天与地,黄昏与太阳,但是我们写不出那么优美的词句,那么磅礴大气的一个景象。余秋雨老师对于古今历史的掌握,支撑他在世界文明这条路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这不只是经济方面,还包括爱人马兰老师的支持。说到马兰老师,我关注的比余秋雨老师早,一首《女驸马》,让黄梅戏演员马兰被众多的戏迷所认识。一个唱黄梅戏的演员那么漂亮,我认为余秋雨老师可能是作为文人,会最先动容。但经过资料了解,却是马兰老师对余秋雨老师的崇拜与尊敬促成了一段佳话。马兰老师愿意放弃出人头地的机会,默默为余秋雨老师付出,照顾家庭,和他生活在一起,包括文化苦旅中,他们经历了很多的地方,甚至有的时候有生命危险,马兰老师都没有退缩,这也给了余秋雨老师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余秋雨老师经典作品的完成,是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从中我们能看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余秋雨老师历史克服重重困难,不为外界的声音所动,能够坚持自己的文学之路,把自己的一些政治上的,仕途上的东西舍弃,专门为了从事文学而走到一条并不容易的苦路。有人说写东西就像生孩子,你得有孩子,你怀孕的时候别人看不到,直到你生出来的时候才能看到,个中辛苦,只有作者自己冷暖自知。有的时候,我会深深的去感受,现在这个时代,手机快餐文化的泛滥,还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读万卷书,去行万里路,然后去写出一些并不适应大众的书籍,留给少部分读者及后人去借鉴去欣赏。我是真心佩服余秋雨老师的,他有着流放宁古塔那样的文人不屈的气节,有历尽磨难能笑看风云的勇者之志,能够不随波逐流而在文学圈中独树一帜,这些都是大时代里能成大事之人的优秀品质。
余秋雨老师站在文化这条战车上,当更多的文化人把歌功颂德,风花雪月做为自己能够顺利着陆的工具时,余秋雨老师敢为人先,敢说真话,不惧怕流言与风浪,他才是当今大文化时代的弄潮儿!祝福余秋雨老师,因为他不单单是看见了阴影,更看见了光,还照亮了更多人前行的路,也因为路上有伴,不迷茫。
二0二四年九月十七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