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吃鱼(散文)

精品 【东篱】吃鱼(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98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87发表时间:2024-09-27 08:02:42
摘要:我从小就爱吃鱼,远胜爱吃肉。“鱼我所欲也,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肉而取鱼者也”。可那个岁月,吃肉、吃鱼都不是件不容易的事儿。


   我从小就爱吃鱼,远胜吃肉。“鱼我所欲也,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肉而取鱼者也”。可那个岁月,吃肉、吃鱼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冬日平时的日子更是寡淡,早晚饭多就是吃粥就咸菜丝。有时候村子里会来卖虾酱、咸鱼的,放在自行车两侧的大栅子里,离老远都能闻到一股海腥味儿,母亲偶尔也会买来打打牙祭。虾酱是粉红色,咸鱼是大脑袋楞蹦鱼。这两种都是极咸的,半碗虾酱要吃好几天,用来熬菜调味也是不错的。老家有句调侃的话叫“大脑袋,楞蹦鱼,蛤蟆窠子(蝌蚪)知了皮”,用来形容无用的东西。的确,楞蹦鱼的身子细小,脑袋很大,像极了非洲营养不良的难民儿童。楞蹦鱼最大的也不过筷子长,身体都是扭曲的,保持着“楞蹦”的姿态,大概也是因此得名。买来的鱼都是腌制的,要下锅煎至两面金黄,才能食用。由于太咸,一条鱼几乎要用指甲一点点剋着吃,就连干瘪的鱼头也会被慢慢咂摸干净。有时候一家人一顿饭也吃不完一两条咸鱼。不过,那可是当年不可多得的美味,也差不多是我对鱼最初的印象。
   日子再穷,过年也是有鱼吃的。我的父亲是老大,下面有四个姑姑,她们陆续出嫁,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年过年都要大张旗鼓待客。母亲常说,待客也是给自家争脸面,平时紧一紧,过年的鸡鸭鱼肉可一样也不能少。母亲在家族中的威望就是这样点滴积累起来的。
   印象里记得最早时候待客吃白鲢鱼居多。我那时候小,上不得桌,都是和母亲、姑姑们最后打扫酒桌上的剩菜。轮到我们吃,很多时候鱼也只剩下骨架了,不过用鱼汤泡饭也是不错的美味。大概就是这种想吃而不得才让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吧。
   亲戚里二姨对我最好,我随母亲到二姨家,二姨会安排我和大人一起吃。桌子上也是白鲢鱼,一次我吃得太急,白鲢鱼刺太多,一下子卡到了喉咙里,上不来,下不去的,很是难受。二姨又是给我倒醋,又是拍我的后背,好半天才算弄出来。再上桌,鱼已所剩无几了。
   日子好点以后,过年和结婚待客就开始流行吃鲤鱼了。还记得那时候拜年,很多家里年画也是一个胖娃娃抱着大鲤鱼的画面。鲤鱼有吉祥如意,鱼跃龙门的意思。老家做鲤鱼讲究先过油,炸至两面金黄再炖煮,“千滚豆腐万滚鱼”,时间稍长点,入味才好吃。这种吃法大该归于鲁菜的做法,我工作后去山东饭店往往鱼就是这种做法。以前母亲收拾鱼都会把鱼漂扔掉,她跟我们说鱼漂是盛尿的,我们就把它放到地上当炮踩,会发出啪的一声脆响,但从没有崩出尿来。后来,在城里的见过世面的大舅告诉母亲鱼漂是可以吃的,我们不能暴殄天物。
   有那么几年,流行起吃“朝鲜鱼”,这种鱼没有脑袋,价格便宜,味道鲜美、细腻。至于为什么叫朝鲜鱼,当时得到的答案是可能产在朝鲜或者从朝鲜进口。没有头据说是头部有毒,不能吃。这种鱼只适合一家人吃,正式场合上不得台面,就因为它不是“全须全尾”的。长大后才知道这种鱼就是鳕鱼,在商贩那里也再没有“朝鲜鱼”的叫法了。前些年,老家正席流行吃罗非鱼,这些年又流行比目鱼(多宝鱼),做法也由油炸改成了清蒸为主了。
   在唐山上大学那阵,食堂经常做一种酱焖“瓜子鱼”,其实就是鲫鱼,鲫鱼在唐山俗称“鲫瓜子”,所以就简称“瓜子鱼”了。这鱼做得骨酥肉烂,香气四溢,里面更充满香甜的鱼籽,我恨不得把鱼骨都嚼着吃了。
   鱼虽美味,但从没有敞开量吃过,真正敞开了吃是到了北京捷恩公司以后。
  
   二
   在2000年以后的那几年,公司是太阳纸业北京的总代理,销售蒸蒸日上。北京很多小纸业公司都会想法和我们老板套近乎,拿到合适的价位和产品。
   北京北部有一个上庄村,风景秀丽,有沙河和京密引水渠流过,离著名的皇帝御用的玉泉山的水系也不远。这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鱼塘。京郊的鱼塘并不是为了养鱼卖鱼,多是为垂钓者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没有小鱼。这个村子有一家纸业公司,老板姓张,我们都喊他张哥。张哥家里就有一方鱼塘,占地约有两三亩,养的是两三斤的鲤鱼和鲢鱼,对外向垂钓者开放。老张和我们公司老板认识后不久,就经常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垂钓。
   对于垂钓,我们这些人都是“棒槌”(北京话,外行的意思)。那天,我们这一行七八个人到了垂钓园,张哥简单给我们讲解了一下钓鱼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每人分到一根鱼竿,一盆鱼食,就分散到鱼塘各处,装模作样地垂钓起来。可是这些人鱼竿每少甩,窝子没少打,没少被蚊子咬,烟也抽了大半包,就是不见鱼儿上钩。看着其他垂钓者噼哩噗噜一会儿就拽上一条,心里这个急呀。同事老杨是四川人,号称青衣江边上长大的,一起坐车来的时候,还在吹小时候下河摸鱼自己多么厉害,这会坐不住了,鱼儿几次脱钩气得他骂娘。这次,好不容易鱼又咬钩了,在水里扑腾,老杨身子也随着鱼竿左摇右晃,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就掉进了水里。水不深,齐腰,他很快站起来,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水,就去追被鱼带跑的鱼竿,顺竿摸鱼,总算鱼给提溜上岸。这是我们这一行钓到的第一条鱼。说钓其实也算是摸的,捉到的,总之,大家都很开心。后来陆续有几位同事也钓到了,唯独我钓上来的一条只有半寸长小鱼苗,还是钩着鱼肚子碰巧上来的。
   玩了大半天,险些晒脱了皮,我们总算是满载而归,大概有七八条,每条三四斤的样子。晚上自然要吃鱼,我自告奋勇收拾鱼。这活儿我不陌生,在家也经常弄。那时候公司做饭的是两位同事的媳妇儿,她们一个是重庆人,一个是四川人,都很会做鱼的,清蒸红烧样样好吃。她们会放很多的辣椒、麻椒,味道鲜美。我这副能抗麻辣的胃也是那时候练出来的,苦就苦了“后门”,哈,你懂!
   公司供应一家名叫《钓鱼》的杂志社用纸,业务员拿回杂志大家也装模作样学习技巧。老板钓鱼上瘾了,那些日子带上大家有空就去钓,慢慢大家有点摸着道道了,越来越斩获得多,回来用蛇皮袋子盛着,往水池子里一倒,老板就喊我收拾鱼。开始的时候我的确乐此不疲,可是日子一长,天天吃鱼,我吃鱼都能感觉到钓鱼用的饲料味和鱼塘的腥味。后来一次,收拾鱼,一开膛,更感到一股饲料味冲鼻子,竟然干呕几下。老板和同事们哄笑,都说我是吃鱼吃顶了。老板说,在我的公司别的不敢保证,喜欢吃的都让你们吃到顶,见到恶心为止。
   这一点他不是瞎吹,确实如此。李毅喜欢吃烤鸭,恰好公司出门左转300米就有一家。他家虽不是什么有名的烤鸭店,也是正宗的果木烤鸭,味道非常地道,我清楚地记得是25元每套。饭店推出一项福利就是吃100送烤鸭劵一张,相当于下一餐可以免费吃烤鸭。那些日子我们也是几乎每天必去,必吃烤鸭,直到李毅求饶说,哥呀,咱们能不能不吃烤鸭了,我都吃出鸭屎香了!
   从那以后,我很长时间不吃鱼,想到鱼,嘴里总有一股子鱼饲料的味道。
  
   三
   “伴君如伴虎”,老板的脾气有时候咱也猜不透。有那么一阵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惹着他了,对我的工作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我那时候就想着怎么讨好他。
   这年小年的前一天,我跟车往顺义送货,途经京密引水渠,见到路边很多卖鱼的。都是二三十斤的大胖头鱼,鱼腮上穿着麻绳,挂在架子上,一排排的,张着嘴,鼓着鱼眼,身上还有新鲜的血渍,很是诱人。我眼睛一亮,要是买上两条鱼,明天过小年,大家一乐呵,岂不美哉!我叫司机停车,鱼老板说是正宗的密云水库鱼,足斤足两,童叟无欺,放心称。我挑了两条最大的,合计50多斤,带了回来。
   果然,见到了鱼,老板眼睛一亮,说,好好,这才是“年年有余”。这鱼肥实、鲜嫩,老板拿出好酒,大家开怀畅饮,喝得美美的,前面的不快自然也就翻篇。眼下正是年关,老板每年都为给客户送什么发愁,我这鱼算是提醒了他。他一拍脑门,就它了,今年就送鱼。
   第二天,我们四五个人开车特意去找前天的那个商贩。我们几个都是膀大腰圆的小伙子,我在前,他们紧跟。我第一句就对小贩说,看看,还认识我不?这哥们愣了一下,但反应还是相当地迅速,他嘴里连续叫着:“哥,哥,我错了,那两条鱼是不够称。”说着转身摘了一条中等大小的鱼下来,递过来,继续说:“这条鱼算是兄弟赔不是的,您拿回去吃!”我们一行也是一愣,敢情他把我们当成找后账的了。我顺着他的话说:“说好的童叟无欺,您差我们可不是一星半点,这条鱼我可以收,嗯,后面有个大买卖您做不做?”
   那年不但客户收到了大鱼,我们员工也一人一条带回家过春节。冰箱里根本塞不进去,我拿回农村老家父母那里,父亲把它埋在雪里,扣在大铁锅下,尾巴还堪堪漏在外面。过年那天拿出来切下一个鱼头来吃,五口人愣是没吃完。为这,过年那几天父亲没少跟亲戚吹嘘。
  
   四
   后来,公司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这些人也都陆续离开了,另立了山头,当起了草头王。
   那时候老杨和我们一起玩得好,杨嫂还认了我的大儿子做干儿子,用他们四川话说就是“打起了干亲家”。
   老杨家在四川雅安,从早我在书本上就知道雅安有三绝——雅鱼,雅雨,雅女。雅女那时候天天见,就是杨嫂,温柔贤惠,勤劳持家,尤其是做饭特别好吃。时常到她家蹭饭,最喜欢她做的水煮鱼火锅。新鲜的鱼去骨切成薄片,下到满是辣椒麻椒红艳艳的火锅里,醮上蘸料,那是舌尖上的舞蹈。第一次吃的时候,杨嫂把鱼刚下锅,在热锅里打了个滚的鱼片就夹给了我,我差异道,熟了吗?杨嫂说,烫一烫就可以吃,嫩着呢!尝了一下,果然鲜嫩。我心中几十年的观念“千滚豆腐万滚鱼”轰然崩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怪不能南方姑娘都水灵灵的有灵性,是不是好山好水加上各种美食滋养出来的?
   早就想到跟随老杨杨嫂到雅安游玩,他们也多次邀请,可一直没有成行。2008年汶川大地震,老杨家所在雅安宝兴县也是重灾区,房倒屋塌,山体滑坡,万幸他家人都好。第二年过完年,老杨没有急着回京,而是在老家修房子。北京这边的紧要事他就拜托我和小孙(也是我们一位同事加挚友)来帮忙。
   两个月后,听说老杨的房子修得差不多了,小孙提议,咱俩去一趟雅安,一则是慰问灾情,再则就是玩几天,然后把老杨年前开回去的车帮他开回来。老杨说了几次,他一个人开回来有点发愁。一拍即合,我们坐飞机奔了雅安。
   老杨杨嫂给我们接风洗尘的第一宴就是青衣江边上的一家地道的鱼馆。那天天上正淅淅沥沥下着牛毛细雨,这便是又一绝“雅雨”了。据说,雅安一年下雨的日子有200多天,是名副其实的雨城。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陲边缘,依山而建,是汉藏民族杂居的城市。这里丹崖绿树,浓淡相宜,崔嵬连绵,重峦叠嶂,雨雾缭绕,所产的茶叶也是上品。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在山间蜿蜒曲折入大渡河,再汇入长江。其河水清澈、冰冷,流速很快,雅鱼就喜欢这种冷水环境,野生环境下要长到一斤需要三四年。它的嘴巴向下,喜食水底的动植物,是一种古老的鱼种。饭店店主是一位身材娇小的中年妇女,脸上虽有岁月留痕,但皮肤白皙水嫩,说家乡话像泉水叮咚,好在我常和四川人接触,基本能听懂,不用问,这也是一位地道的“雅女”了。她见我们是外地人,不遗余力地向我们介绍起雅鱼来。除了雅鱼如何鲜美,他还说正宗的雅鱼可以开出“宝剑”来,是头骨中的一块儿。我们更来了兴致。我们要了一条水煮雅鱼,店主从外面的溪水里面打捞上来,挂在称上给我们看,我没心思看称,只顾着观察雅鱼。见这鱼头像鲤鱼,细鳞,从头至尾两侧各有有一条金线,尾巴呈现红色,浑身有浅黑色斑点。
   做好后端上来,我就闻到了一股子鱼鲜味儿。我们急切地让店主给我们找找“宝剑”在哪里。店主扒开鱼头,挑出一根鱼骨,还真的像一把小巧的宝剑。店主拿过一个锦缎小盒,把“宝剑”放进去,体贴地告诉我们,这宝剑相传是女娲娘娘补天时,遗落到青衣江里的,就变成了鱼骨,平时放在车里,家里,驱邪避害。这雅鱼的味道也是绝了,皮肥厚,肉爽弹。加上店家精巧的做功,我们连鱼汤都喝了个一干二净。怪不得客居四川的杜甫品尝完雅鱼后不住地赞美,留下了“鱼知丙穴尤为美,酒忆郫筒不用酤”的诗句。‌
   一日识“三雅”,也圆了我少年时候的梦,雅安之行开启了一个好头。
  
   五
   人生漂泊半百,也算阅人无数,一日三餐多在外吃,能留下印象的饭局确是不多。老李绝对算一个。老李是某出版社的小领导,大我近20岁,他家用纸量并不大,但是聊得来。那时候他有一间独立的小办公室,夏天中午我经常去他那里休息,蹭空调,聊天。还有一位小任,管理那家出版社下属的信息部印刷厂,我们三个也经常小酌几杯。老李退休后不久,小任的印刷厂也被裁撤掉了,我们基本就没有业务往来。但我们感情还在,每年还都找机会聚上一聚。
   老李是海军出身,身体倍棒,还有满身的腱子肉,他最爱吃的就是海鲜自助餐。我特别羡慕老李的胃口,别看快70的人,他一个人的饭量能超过我和小任两个人,而且喜食生鲜,大虾、生蚝都不用加工,直接生吃,说这样吃才保证美味,保证营养。以前在南海执勤,向渔民学的就是这样吃。切好的三文鱼像剖开的红色大理石,看起来赏心悦目,更是美味珍馐,老李沾上芥末汁,狼吞虎咽。让我想起战国时的廉颇也不过如此吧!
   虹鳟鱼也是冷水鱼,烤来吃绝对是美味。小孙有个怀柔山里的客户,每次去那里办事,他总爱叫上我。办完事,傍晚,我们喜欢在白河岸边找一个农家院,支上一把遮阳伞,烤上一条虹鳟鱼,喝着小酒,看山间云卷云舒,听流水潺潺,谈天说地。
   最长吃的是灶台鱼。饭店的装修多是东北农村风格,大红大绿,梁柱上悬着玉米棒子、高粱、谷子,墙上糊着七八十年代的旧报纸,喝酒用的都是老式的茶缸子,盛菜用的大海碗。食客围坐炕上,很多年轻人不会盘腿,只能伸着、圈着。但农村长大的我盘起来有模有样。点好鱼后,服务员现杀现做,锅里再放上干豆角、小蘑菇、粉条……再贴上几个玉米饼子,锅底点火,架上劈柴,在烈焰的舔食下,没多大工夫就香气四溢。我们仿佛回到了儿时的家。
   近些年开始注重养生,晚饭吃得少了,尤其吃偏硬的食物,就会引起胃疼,所以,在外聚餐就更偏向于选择容易消化的鱼。
   我现在住在潮白河岸边,出了小区左转就是河堤。一年四季总有很多人在岸边垂钓。这几年,我也加入了垂钓的行列,弄个鱼竿,面对滔滔河水,一坐就是半天。鱼获以鲫鱼居多,也有泥鳅、嘎鱼、鲤鱼、白漂等,大多也都是小鱼。收获少了就直接放生了,只偶尔收拾收拾裹了面炸了吃,大部分还分给养的两只猫了。
   似乎我变得没有原来那么爱吃鱼了!
  
   首发原创于江山文学
  

共 574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吃鱼现在看来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可是在艰苦岁月,却是人们从年初想到年尾,才能看到的,还不一定能吃到,过年待客要先让男客们吃,边吃边喝酒,一顿饭下来,填饱寡淡的肚皮,也就只剩鱼刺鱼骨鱼头了,有时连鱼头也剩不下。等到女人和孩子们吃时,只余残羹剩饭了。平时偶尔买点虾酱咸鱼,就算是见了荤腥。作者真正敞开了吃鱼是到北京工作后,到客户的鱼塘里钓了很多鱼,才吃了个畅快,过了鱼瘾。恰巧老板钓鱼也上了瘾,总带着员工去钓鱼,以至后来吃顶了,吃出鱼饲料味和鱼塘的腥味,才算罢休。鱼还为作者解决过麻烦,为老板度过了送礼的难关,也成了员工过年的福利。当作者把比大铁锅还长的大鱼送给父母时,可成了父亲过年炫耀的资本。作者还见识了四川雅安的“三绝“——雅鱼、雅雨、雅女,其中雅鱼的鲜嫩爽弹,令作者回味无穷,一日`识三雅,圆了作者的少年梦。老李的生吃海鲜,烧烤虹鳟鱼和东北风味的灶台鱼都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篇散文以宏大的记事手法,将少年、青年、中年不同时期、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吃鱼故事连缀在一起,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人情世故和人间温情。时间跨度之大,地域之广,人物之多,却组织得天衣无缝,令人叹服。语言质朴无华,文中人物寥寥数语,竟能跃然纸上,鲜明生动。美文佳作,力荐赏读。祝天方老师秋安吉祥。【东篱编辑:淡墨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28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9-27 08:25:47
  吃鱼了,吃鱼了,这大早起的就有鱼吃,我们的生活真够幸福的了,而且是条二三十斤的大鱼,足够吃顿鱼宴了。天方老师的这条大鱼鲜嫩、味美、爽弹,请大家快来品尝这顿非同寻常的鱼宴吧。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28 12:58:52
  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这些都是生活的经历,记录一下,写起来比较顺手。祝老师秋安顺意!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27 08:46:59
  如果单单写吃每一种鱼的滋味,可能就败味了……作者穿插了生动的故事,吃鱼也有了传奇。读完,可以说,天方老师是一个和各类鱼打交道很多的人,比我这个海边生活的人认识鱼吃的鱼还多,羡慕呢,其实,生活里有没有鱼无关紧要,关键是有了鱼,可以发生故事,出现审美,否则鱼还是鱼。我患病以后忌吃各类的鱼,两年多了,渐渐地把鱼从我的记忆里剔出了,时而想起,似乎成了回忆。天方老师的文章又把我拉到了鱼市鱼桌了。写得真好,风格从容,叙述有味,堪称佳作。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28 13:02:14
  和海边人谈论吃鱼,那就是班门弄斧了。吃鱼只是引子,串起一步步地生活脚步。有机会到荣成老师给指点怎样吃鱼,就像您文章中直接用海水煮新鲜的鱼就很好!先生万安!
3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9-27 09:37:15
  伴随着鱼的滋味,多彩的人生经历也鱼贯而出,文章读罢,也饶有“鱼”味。精彩的美文佳作,拜托学习,问候天方老师秋安!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28 13:03:53
  石老师好,文章就是记录生活的脚步,这些都是经历,简单记述,很高兴更得到您的认可!祝老师秋安顺意!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9-27 10:15:30
  我本想写一篇鱼文,读罢天方老师鱼文,我还敢下笔不?不敢了!文章写得好,下笔皆故事,下笔皆文章,读来味道百生!点赞!遥握问候,谨祝一切顺利!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28 13:05:50
  南方人识鱼,以老师的秉性,更能识人,老师写出来应该比我的更强,期待佳作。祝老师秋安顺意!
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9-27 10:31:04
  这篇散文以吃鱼为主线,串联起少年至中年、不同地域的故事。从艰苦岁月到北京畅快吃鱼,再到各地特色鱼,记事宏大,时间地域跨度广,人物生动,语言质朴,尽显时代与人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赏读。 问候天方老师,顺祝秋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28 22:43:27
  这些都是生活留下的脚印,有必要记录一下,吃鱼虽然俗了点,但是佐料不同做法不同,口味自然不同。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关注,祝老师开心快乐!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9-27 14:45:46
  我喜欢吃鲤鱼、泥鳅、带鱼,但到了上海之后,不得不改变口味,上海人喜欢吃鲫鱼,外加一些花鲢和草鱼,也慢慢喜欢上了三文鱼,生吃熟吃都喜欢。最叫我爱不释口的是老师说的朝鲜鱼,其实就是明太鱼,朝鲜饭馆多称鳕鱼,它属于鳕鱼科,其实,真正的鳕鱼是超市里卖的大块的鳕鱼片,肉没有朝鲜鱼紧实。回北方,我一定要去朝鲜风味馆吃鳕鱼炖豆腐。老师曾经沧海,见多识广,讲述了那么多有趣的鱼故事,比鱼本身更要有营养,更有味道。好文笔,拜读学习,秋日语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28 13:09:41
  长见识了,朝鲜鱼,鳕鱼还是有区别的哈,有那么几年有这种叫法,现在都叫鳕鱼了。灶台鱼基本都是东北风格,围坐灶台,热气腾腾,放进去配菜。鲤鱼近些年好像吃的少了,海鱼越来越流行了!祝老师秋安顺意!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9-27 15:19:22
  吞咽着口水读着文,仿佛看到了老师钓鱼吃鱼的场景。里面的故事生动形象,老师也是很讲究吃的,这样那样的鱼老师都熟悉得很。全文就是鱼牵着,一气呵成,精彩绝伦。很美的文章,点赞学习,祝福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28 13:11:50
  以前钓鱼坐不住,现在钓鱼就是钓心情,鱼获多少无所谓,就像做客户,愿者上钩。可能是心态老了。祝老师秋安顺意!
8 楼        文友:佳华        2024-09-27 22:03:04
  老师还做过太阳纸业的产品销售?这家企业是我们辖区的两大企业之一,一路之隔,原来经常去。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28 13:14:59
  兖州两大龙头企业 太阳纸业,银河胶带。我跟团去过两次到太阳纸业参观。文中的小孙就住在兖州,北京纸张圈大部分都是山东人,兖州也不少。我从1998年就接触太阳纸业的产品了,发展的太快了!祝老师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9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9-28 11:34:47
  将吃鱼与故事联系起来,将吃鱼与人生阅历链接,鱼就不仅仅散发着鱼味,还蔓延着时代的气息,同时漫漶着人生况味。好文,叙述不蔓不枝,启人入境,相当精彩的文字,大赞文笔,问候天方老师,秋安!
回复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28 13:20:13
  感谢罗老师光临留墨,这文章就是记录生活,和前篇《吃面》对应。脚步走过的都是故事,经历的故事多了,就想找人倾诉,江山是个不错的地方。趁着年轻,记录起来,等老了玩味一下,哈哈!祝老师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