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忆】旧补丁与新时尚(散文)
早晨排队买粥,中秋节后天气有点凉的缘故,有人便笑说,“秫秸上稠(垛子),小孩要穿破袄头”。意思是,收获红秫秫的季节,天气渐凉,小孩子要添加衣物。而对小孩来说,春秋衫一类厚一点的衣服极少,添加衣物便只好穿破旧了的棉袄。怎么也没想到,小康社会的今天,还会有人把几十年前,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俗语拿出来调侃。好一个“破”字,活脱脱地道出了当年生活的窘迫和贫困。其实,贫困的日子里,何止棉袄是破的,穿着其他补丁摞补丁衣服的人,也随处可见。
那时候,因建国不久,物资供应紧张,购买布匹等物资,都是凭票供应的。最困难的年头,大约每人一年仅供应三尺布票,而且买来的都是棉布。棉布穿着体感舒适,可是棉布不够结实耐用,穿不了多少时日,就会出现破损的情况。又因为市场监管严格,即使偶有黑市“粗大布(手工纺织的布)”出售,也因价格昂贵,人们很难买得起。于是,对于破了的衣物,只有用颜色各异的布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地穿在身上,恰如穿了件“百鸟衣”。记得邻居家的人,因冬天没有棉裤穿,常坐在床上不敢出门。小时候,我冬天穿着的棉裤棉袄,内里是没有衬衣的。在寒风的吹拂下,身上的皮肤与硬邦邦的衣服摩擦起来,是火烧火燎地疼。“家有三宝,丑媳妇,薄地,破棉袄”,冬天有一件破棉袄,是令人知足的事。难怪到了七十年代初,还有人把从国外进口的化肥袋子,改做成裤子穿,是迫不得已的事。
会“清清洗洗,浆浆理理”,会“补补连连”,是做一个合格女人的基本要求。家有养女,很小的时候,就要学会做针线活。不然的话,将来结婚到了婆家,会被家人或邻里耻笑为“十个手指不分丫”的人。女孩的嫁妆除了桌椅条凳以外,还要陪一对精致的针线筐子。针线筐子里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缝衣针、绣花针、顶针子、线砣子、鞋撑子、针锥、大小剪子、绣花撑子、鞋样子、花样子等等。
春节到了,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欢快地在煤油灯下包饺子。母亲除了包饺子外,还认真地教我们包“针线筐”饺子。这种饺子,是用两张面皮,中间放入馅料,周围用手捏成“花牙子”状而成的。为什么要包“针筐子”啊?我感到稀奇。母亲便说:“学会包针线筐子,长大才心灵手巧。男孩子要学,女孩子更要学。不然,衣服破了怎么补啊?没衣服穿了,怎么做啊?”听了母亲的话,我就对做针线活充满了好奇。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纽扣掉了,我就穿针引线地钉扣子。可是,钉纽扣时,我只会从正面扎针。扎到反面时,绕过来再从正面扎过去。结果钉出来的扣子,怎么扣也扣不上,只好拆掉重钉。学会了钉扣子,就学会了用针。以致到后来外出求学时,自己摸摸索索地也能缝被子。
小时候,我穿过母亲用蒲草编制的、在鞋面上绣着虎头的“虎头鞋”,穿过有补丁的花布鞋,还穿过因破损而改成的短袖衫。最难忘的是,每逢“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母亲都要缝制一对花公鸡,用针线钉在我打了补丁的衣袖上。二月二有“公鸡”相伴,预示着来年有好运,预示着生活步步高,那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衣服穿旧了,破了,我就想要新的,有时还用不吃饭的方式来抗议。母亲见状,就劝慰我说:“俗话说,莫笑穷人穿破衣,十年河东转河西。等日子过好了,咱自然会有好衣服穿。再说,秀才好不怕蓝衫破。自身不好好学习,没知识,没本事,穿的再好,也不会被人看得起。”听了母亲的话,我不再嚷着要好衣服穿,而是在学校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听课。最终成了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人。不仅常被评为三好学生,而且还在毕业时,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初中。
八十年代初,尽管缝纫机凭票供应,还是陆陆续续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缝纫机极大的减轻了人们做衣服、或缝补衣服的负担。手工缝补衣裳,讲就针脚的匀称,还讲究补丁在衣服上的熨帖端庄。不然的话,失去美感,穿起来别扭,也不舒服。用缝纫机缝补衣裳,克服了手工缝制针脚难以把握的缺陷,而且速度之快,是手工所没法相比的。购置缝纫机,不仅要有经济承受能力,还要有取得供应票证的渠道。那年,我通过关系,获取了一张缝纫机的供应票。可缝纫机的价格,每台大都在一百二十元左右,相当于当时一个人三个月的工资。我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去购买缝纫机时,却发现手持的票证已经过期。仿佛一转眼的功夫,三年时间过去了,很多商品都变成了买方市场,缝纫机也取消了票证供应。当我从一家百货商场购置了一台削价处理的缝纫机回到家时,没想到老婆一脸不屑地说:“生活条件一天天地变好,早就没人千绗百纳地补衣服穿了,更没有人用手工或在家里用缝纫机做衣服穿。衣服破了,大部分作为废品卖掉,也有一部分随手扔进了垃圾桶。没衣服穿,市场上琳琅满目,随便挑,随便拣,哪件合适买哪件。你想想,缝纫机好卖的话,人家还会削价处理啊?”唉,我好心办了坏事。刚买回来的缝纫机,就成了一件闲置物。
虽说上了几年学,并有了稳定的工作,可我在职场上却是个低能儿,在过日子上也是个低能儿。因而,当单位濒临倒闭的时候,我只好选择外出打工。而悲催的是,刚开始出去打工时,借住的是儿子所在城市的出租屋。不老不少的,自己没本事,还给儿子添麻烦。在与儿子一起居住的日子里,一日儿子出差,我在屋子里打扫卫生时,发现儿子一条牛仔裤毛茸茸的裤脚上,有两个不规则的豁口子,两个膝盖处还分别有一个笑眯眯、女孩子眼睛般大小的洞。我心想,儿子二十岁刚出头,正是英姿焕发赶时髦的年龄,怎么能穿脏兮兮、窟窿朝天的裤子呢?他肯定在外面没混好,才穿成这个样子的。儿子没混好,我有责任啊。于是,我把牛仔裤扔进垃圾桶以后,便去外面的超市,给他买回了一条笔挺的西装裤。儿子出差回来,他惊讶地说:“怎么把牛仔裤扔了,又买一条西裤?西裤怎么穿的出去啊?现在年轻人时兴穿乞丐服。乞丐服是前卫的标志,体现着人的个性美、朴素美。”听到“朴素美”这个词,我突然想到了上初中时的弟弟。因为只有一条酱紫色的裤子,穿的时间久了,便是补丁摞着补丁。同学看不下去,便婉转地说,“这是朴素美”。如果说乞丐服体现的是一种时髦的话,那么,弟弟装束上所体现的“时髦”,或“朴素美”,与我儿子相比,则蕴含着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无奈和心酸。
天气好奇怪,今年热得离谱。因为天热,人们常会“汗流浃背”。汗出多了,衣服自然就洗得勤快。——很多衣服,不是穿坏的,而是洗坏的。前阵子,我发现今年“穿坏了”两件白衬衫。衣服是直挺挺、白亮亮的,远远看去,绝然不会认为是旧的,或破的。尽管如此,我还是把这些衣物,不假思索地丢进了车篮子里,准备出门时扔掉。可一转眼的功夫,老婆就把衣服取出,放到了室内的沙发上。并不无诙谐地说:“现在年轻人,新买的衣服,本应该是没有补丁的,可是在工厂制作过程中,却有意识地在衣服上‘制造’出补丁。还有的人,把好端端的衣服,故意地贴上补丁。说穿这样的衣服,是与国际接轨的时尚美。虽然咱已经退休了,可并没觉得老。现成的缝纫机,把我的那件裤子也补一补,咱也要穿出去美一美。”
老婆的话,说的我一阵好笑。补丁也成了时尚?可是,这种时尚,是消费升级、审美观的飞跃、倡导节俭、还是返璞归真?实在难以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