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先生(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先生(散文)


作者:自然刘琳 布衣,19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4发表时间:2024-10-05 16:58:38
摘要:原创首发

先生
  
   一
   昨晚,景光叔叔发给我大德堡村刘民立先生写的《关于李村、大德堡刘氏的溯源和衍变》一文,读后感触颇深。文中,他详细介绍了李村、大德堡刘氏始祖显考刘公轶名,从第二代刘兴到现在已经历经二十代左右。按照一代28年推算,李村、大德堡刘氏来韩城已经约有530多年。刘氏之前,是卫家居住。
   我问景光叔叔:刘氏以前的卫家是什么时候走的?刘家是什么时候住进村子?住了几户?都是谁家?我的爷爷的爷爷又是谁?他们住的房子是不是卫家盖的?还是自己盖的?
   叔叔说:一连句话说不清楚。
   他问我见没有见过林元家中的家谱?又让我看古碑文。还说:根据民立讲,刘姓是明万历年间上迁的,卫家人迁出,刘姓补缺。
   明万历年,是1573年--1620间,距今有404-451年之久。这和文中说的刘氏来韩城有530年的时间基本吻合。
   《关于李村、大德堡刘氏的溯源和衍变》一文中提到:刘氏子孙在韩城500多年繁衍生息中,人才辈出。清朝道光年间大德寨的国子监大学士刘以文,德高望重,有"名著司成"的牌匾。清末时候大德堡出过两位秀才,一位是刘子俊,又叫彦升,人称三先生。一位是刘斗南,又叫安定,炳瑞,人称五先生。他们都是杰出的德教先贤。
   三先生曾在下峪口张家祠堂教书多年,收徒授业,1930年他的22名学生联名给他送有"群霑化雨"的牌匾。五先生,学书五车,知识渊博,在自己家创办私塾,收徒授业。五先生去世后,学生联名在大德堡村北给他立了一座德教碑,碑上的对联是"北斗风高有光大德,西北望重涌跃龙门"。
   一直对先生很是敬仰,就问叔叔五先生是谁家的先辈?三先生又是谁家的先辈?
   叔叔说:五先生是林生的曾祖父。三先生是抗宏的祖父。于是,我的思绪立刻回到了四十多年前——
   二
   林生家是我们家老院子隔着一条两米宽的石头巷。我们家偏院的门正对着他家的正门。我叫他叔叔。
   林生叔叔的奶奶我是见过的,高个、温柔、秀气,说话温暖、随和。她时常在石头巷子中间,挪动着那一双不是很纯正的“三寸金莲”。她会做纸花,小时候经常到她的屋子去玩的。她就坐在烧热的炕上。她干净利索,和蔼可亲。我没有见过奶奶的丈夫,也没有见过奶奶的儿子和儿媳妇,只知道林生叔叔和紫薇婶婶管她叫婆,并一直和她住在一个院子。
   记忆中,他们家的大门是两扇不是很大的木门,没有门楼。从他们家的大门进去,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中间种了很多树,有链子树、国槐、洋槐、春树。还有毛毛花、牵牛花。小孩子的我们老在树下抓春蛾子。春蛾子飞行技术极差,但是蹦跳的技术很高,孩子们的我们只好围着树转着圈圈,和春蛾子赛跑。
   院子南边有一面墙,墙上有一个用砖砌成的倒立的长方形的门。从门进去,是一个院子,记得叔叔和婶婶就住在院子西边仅有的两间房子南边的一间,他们的婆就住在北边的一间。院子显得空旷,敞亮。
   从古到今,都说文人清贫,五先生,难道如此清贫?
   还记得婆去世送葬的那个场景,就在大德堡村子石头巷里,紫薇婶婶站在灵车的旁边,哭得很伤心。
   三
   南院和北院,中间隔着大德堡村一条石头巷子。大门斜对着。北院是我们家,南院是二伯和三大家。在我的记忆中,南院和北院,是亲亲的一家人。
   抗宏是南院的老三,他比父亲小,我叫他三大;抗凯是老二,我叫他二伯;抗苟是老大,我应该叫他大伯,我没有见过大伯。他们是南院的三兄弟。三先生,就是他们三兄弟的爷爷。
   南院的正门,是两扇厚实的木质大门,门不大,但是很精致。有门楣,上面想不起来到底写着什么字?问了林旺哥哥,他说是“耕读第”。林旺哥哥是二伯的大儿子。二伯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林元哥哥是老二。林韩哥哥是老三。女儿叫妙丽。
   南院的门套很深,足有五六米,夏天经常在中间乘凉的。二娘拉了个凉席子,小孩子的我们,就在上面睡觉。和大门正对着的一块方形的照壁,照壁上面有个很大的福字图案。照壁的西边,有一扇小门,可以通向林茂哥哥和林芳哥哥家的院子。
   南院中,东西各有两间房子。房子的门、窗,全是木制的,上边是精致的小方格。整齐、秀丽。西边房的南边住着二伯家,北边住着三大家。东边也有两间房子,对应放置着各家的杂物。
   二伯住的屋子记得是一个套间,从房门进去,一个大炕占据了房子的南半截。紧靠炕的西南角,有一个可以通向内面的砖做的弓形门从门进去,内面是灶房。从灶房向南,还有一个门,可以通向院子的南边。
   院子的南边,还有一个后院,用一堵低矮的土墙隔开。土墙西角上有一扇门,木质的,也许是年代的久远,虽然有些散架,但也起到了门的作用。从这个门进去,一个很大的院子。后来林元哥哥在院子中间盖了盖板房子。算时间,可以追搜到八十年代初期吧。
   三大住的西房北边的房子以北,也有一个小小的院子,中间有猪圈、厕所,还有一棵老榆树。还记得三大的大儿子林峰哥哥骑在榆树上捋榆钱的情景,他敏捷睿智,像一只小猴子。
   老榆树伸向石头巷的那枝粗壮的枝干上挂着一口钟,上面拽着一条长长的绳子。生产队开会、分粮、干活、集合的口令,就是这口钟悠扬的歌声。
   南院门套东南角的那扇小门通到的这个院子,就是大伯的院子。林茂哥哥和林芳哥哥是大伯的两个儿子。记忆中,这个院子是四合院,院子北边有一间大庭房,庭房有四扇门,木本色,门下面刻有花纹,门上面是整齐的方格子,显得高贵、文雅。
   在这个庭房中,记得生产队收棉花的时候,放置过棉花,满满一大屋子。小孩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棉花堆上爬。还窝在棉花堆中,捉棉花虫,放在药瓶子中间,回家喂鸡吃。
   东房住着林茂哥哥一家,西房住着林芳哥哥一家。还记得林芳哥哥喝醉酒,就大声唱歌,不止一两次。小孩子的我们,只是跟着大人们身后,有时候还害怕。东房住着林茂哥哥。门房就一间,带有一点点门套。大门朝南开。正对着的是他们的后院。和二伯家的后院连在一起。后来林茂哥哥在他们的后院盖起了二层楼房。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南院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三兄弟的爷爷三先生,是一位有文化、会治家的智者。
   四
   听大人说,南院大伯年轻时候得了一种病,不犯病时候和好人一样。犯病时候口吐白沫,还到处乱跑。家里人有时候不得不把他用绳子捆绑在家中。有一次他自己挣脱绳子后,跑到大德寨子上,纵身跳进了寨子下面的滚滚黄河水中,从此,他就再也没有回来。
   只见过他的妻子,我叫她老妈。老妈高个、大脚,干净、利索,声音洪亮。经常戴着一顶黑色平绒质料的八棱圆口帽子。她待人亲切、温和。记忆最深的是送葬她的那天,我穿了一件枣红底黑碎花的棉袄。母亲说:"你把你老妈都要下跑啦。"当时我几岁,已经没有任何记忆。
   抗凯是三先生的二孙子,我叫他二伯。二伯在纺织厂上
   班,是单位的工会主席,有思想,有思路。二伯是大德堡村一队中买电视最早的人家。过年时候,二伯还专门让父亲叫我过去看电视。我和二娘、妙丽一起,盘着腿坐在他们家的炕上。我虽然不喜欢热闹,但是看得聚精会神。当时我应该有十二、三岁。
   喜欢和二伯聊天,聊社会,聊家庭,聊前途,聊人生。遇到疑惑的事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就去找二伯。他就给我分析,给我指点。
   五
   景光叔叔说,刘雨田是我们家的先祖,是个大秀才。也是大德堡村关帝庙碑与观音庙碑的撰文者。
   查了大德堡的家谱,刘雨田是十二世。刘守仁是十八世,不是直系,是侄裔孙。刘守仁,就是我的爷爷。至此,我终于寻找到了我们家的蛛丝马迹。我的先祖更是先生。
   六
   南院西边紧挨着的就是五先生的院子。五先生和三先生是邻居。一墙之隔。我们家大门正对着的就是三大家的小院的土墙壁。也就是说,我们家门对面,东边是三先生家,西边是五先生家。三个家的大门,刚好是一个三角形。
   于是我想,文化是会感染的。而拥有“敬恕”门匾的我们家,也应是有书香之气的啦。

共 32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家族历史为线索,围绕着大德堡村的刘氏家族展开,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感。作者通过对刘氏家族的溯源,引出了众多家族先辈的故事,如国子监大学士刘以文、秀才刘子俊(三先生)和刘斗南(五先生)等,展现了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发展。对林生叔叔家、南院以及周边环境的描写细致入微,从院子里的树木、花卉到房屋的布局、装饰,再到人物的形象、行为,都刻画得生动形象,如“院子中间种了很多树,有链子树、国槐、洋槐、春树。还有毛毛花、牵牛花。小孩子的我们老在树下抓春蛾子”“林生叔叔的奶奶我是见过的,高个、温柔、秀气,说话温暖、随和。她时常在石头巷子中间,挪动着那一双不是很纯正的‘三寸金莲’”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其次,文章分为六个部分,从读到刘民立先生的文章引发对家族历史的追问开始,依次介绍了刘氏家族的迁徙时间、杰出先辈、林生叔叔家、南院的情况、家族中的人物故事以及作者自己家族的线索,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逻辑连贯。 每个部分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使文章内容紧凑,不松散。第三,文章不仅展现了家族的历史变迁,还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先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思考。如“一直对先生很是敬仰,就问叔叔五先生是谁家的先辈?三先生又是谁家的先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南院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三兄弟的爷爷三先生,是一位有文化、会治家的智者”等。同时,文章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家族的深厚感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家族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秀的家族回忆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4-10-05 17:08:51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2 楼        文友:安子川        2024-10-05 17:09:11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3 楼        文友:自然刘琳        2024-10-05 17:41:49
  谢谢编辑老师!辛苦老师编辑!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