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忆】雪山•古镇(散文)

精品 【宁静·忆】雪山•古镇(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284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6发表时间:2024-10-06 10:38:04
摘要:只因冰清玉洁,人们把它叫做玉龙雪山。雪山之下,点缀着一个个古镇,把岁月的沧桑串起在丽江坝子上。

【宁静·忆】雪山•古镇(散文)
   雪山由十三座连绵的山峰耸起,像一条龙当空飞舞,只因冰清玉洁,人们把它叫做玉龙雪山。雪山之下,点缀着一个个古镇,把岁月的沧桑串起在丽江坝子上。
   出租车从丽江火车站出发,转过一个街口,一路向北,玉龙雪山就在前方高峻耸立,随着车子轻微的颠簸,跳动舞动,山黛青,雪皑皑。六月末的云南,除了太阳炙烤一些,天气总体是温和的,时有落雨浸街。我和妻子从保山市来到云南丽江古城,一个到云南旅行必须要来的城市。曾经听云南的朋友说,云南旅游就是“昆大丽”,昆是昆明,大是大理,丽就是丽江了。
   丽江作为云南省的地级市,城市规模并不算大,却是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因为地处金沙江中游,而发源于青藏高原犁牛石的金沙江,在古时候又称犁水,后来因犁与丽读音相近,渐渐雅化为丽水、丽江。丽江旅游资源丰富,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风情、一文化”为主要代表,玉龙雪山和老君山巍峨在丽江古城外,金沙江蜿蜒奔流,泸沽湖渲染着碧玉般的翠绿,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和东巴文化的博大,呈现出神秘风情与多彩文化,令人向往,流连忘返。
   我们入住大研古镇外的酒店,距离古镇南大门四五百米的地方。关于丽江古城这个称谓,我有不同的看法。通常人们把狮子山下的大研古镇称之为丽江古城,而我以为丽江古城应当作为整个丽江市的统称,是一个大概念。可以这样理解,走进丽江就是走进古城,而散落其间的大研古镇、束河古镇、白沙古镇等是丽江古城的骨骼,它们共同构起丽江古城的脉络,经纬着古往今来的日子。
   傍晚时分,我和妻子走进大研古镇(丽江古城),寻觅八百年来的古拙。这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镇,三山为屏,一川相连,伫立在雪山脚下一块海拔二千四百多米的坝子上,汉族、白族、彝族、藏族、纳西族等多民族生活于此。古镇里,街巷道路不受传统建筑规制的影响,石板路四通八达,蜘蛛网般穿过翘角屋檐下,曲折,幽僻,狭窄,通达。玉龙雪山融化的雪水,汇集成黑龙潭,沿地势蜿蜒成玉河贯穿古镇。去过大研古镇的人都知道,若想不迷失在古镇筋络般的巷道里,最好的办法就是沿河水的走向行走。据说,在古时候,为了迎接贵客,古镇都要洗街。偌大的镇子,繁复的街巷,洗起来却异常简便,将小河的出口堵住,镇子上河道的水就会溢出,冲洗街巷,然后打开出口,水退下,街巷整洁如新。可见古镇的水系有多发达,小桥流水人家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东方威尼斯”的赞誉也不是浪得虚名。
   我们从南门进入古镇,沿河逆流而上,一路向北。走过高大的石牌坊,跨过小桥,一栋栋古旧的老宅子忽左忽右地吸引眼球。依山就势、顺水而居的古镇民居揉合了汉族、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和纳西族独特风采。老宅旧屋大多为土木结构,粉墙青瓦,或高大耸立,或小巧精致,不居的岁月掠过翘起的檐角、画梁雕栋、里坊照壁、小院天井,留下一幅沧桑的画卷,却又无法遮掩矍铄的面庞。
   狮子山下,木府高企的楼宇前,一座雕像引起我的兴趣。两人相对而立,相谈甚欢,基座上刻着“情谊”二字,原来左手边这位是木府土司木增,而右手边这位就是“中国游圣”徐霞客。一六三九年元月二十五日,徐霞客来到丽江,在此小住十六天,得到丽江木府土司木增盛情款待,结下深厚的友谊。徐霞客也在游记中留下关于丽江的隽永文字,把丽江的钟灵毓秀渲染了三百多年,令人仰慕了三百多年。其后,风雕雨琢,古镇更见灵秀。
   徐霞客离开丽江后,回到大理,重上鸡足山。这时徐霞客先是双脚麻木,渐渐不能走路了,木增请医生为其医治未见好转。在完成了《鸡足山志》《丽江纪略》等著作后,徐霞客萌生回归故乡的念头。木增土司知悉后,立即选派数名纳西壮汉,历时156天,用竹轿子抬送徐霞客回到江阴老家。到家后,徐霞客卧床不起,又过了八个多月,这位被尊为“千古奇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溘然辞世。翻阅《徐霞客游记》之《滇游日记(七)》,仍然能感受那些关于丽江的文字所富含的诗情画意:北瞻雪山,在重坞之外,雪幕其顶、云气郁勃、未睹晶莹……
   此时,我们已经走到了四方街。一条条窄窄的巷道,泛着石板路上的青光,从镇子的犄角旮旯蜿蜒到这里,使四方街成为大研古镇的中心,也是自古以来最热闹的地方。古时候,这里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驿站,西出东回的、怀揣梦想的、身心疲惫的客商都会在这里驻足,进行货物交易或人吃马喂地休整。如今这里是中西文化、亦古亦今交融融合的所在:传统的店铺依旧传统,古旧的宅子化身为酒香浓烈的酒吧,斑驳的木门窗里飘出咖啡的浓香,西洋乐器伴奏着歌者吟唱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纳西族老人头戴红军八角帽慢慢踱步树荫下,年轻女子裙裾飞扬,高跟鞋踢踏百年青石,也许不远处的桥头旁有她不想错过的他……岁月难掩风姿,天地孕育风情,大研古镇像一篇优美的散文,百看不厌,常读常新。
   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古镇的北门,一面反映纳西族生活的浮雕墙和一个巨大的水车,使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此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桔红的太阳用巨大的幕布遮掩了中原大地,却偏偏留恋高原山峦,不肯藏身崇山峻岭背后,玉龙雪山便闪动着晶莹,俯视古镇上的人们。镇上的人们专注于欣赏泛着波光的玉河,河上拱起的小桥,河岸之上翘起的屋檐、木门虚掩的院落,还有浅水处盛开的鲜花。猛一抬头,心动万分:哇,玉龙雪山,太美了!
   透过飞檐翘角远眺,夕阳下,玉龙雪山巍峨而又妩媚——云气郁勃,雪幕其顶,积玉堆琼,晶莹透亮……
  
   二
   翌日,天色阴沉,但没下雨。我们乘坐旅行社的小巴车,开启玉龙雪山一日游。
   到玉龙雪山游玩,如果不想上到最高峰,那么不必报团,打车或是坐公交车都可以。我们之所以报了旅行团,因为上最高峰的大索道票,需要头天晚上八点在小程序上抢票。昨晚,我俩走到大研古镇北门时,已是七点三十分了,所以舍弃了古镇的另一半,打车到旅行社指定的地点,在导游指导下抢得两张大索道票。没承想,后来几天忙忙叨叨的,竟然没能再去大研古镇把另一半走完,留下些许遗憾。
   我们预定的大索道票是下午一点的,上午就在雪山脚下游玩,导游安排我们去蓝月谷。蓝月谷位于玉龙雪山东麓,俗称“白水河”。湛蓝的湖水,月牙状的山谷,使其摆脱了“白水河”的朴实,浪漫成“蓝月谷”,像一首唯美的诗蜿蜒在雪山巍峨壮美与峡谷深邃秀丽之间。受山形地势影响,河水被阻隔成四个较大的水面,人们把它们叫做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听涛湖,湖湖相连,雪山倒映,天光云影,树绿竹翠,各美其美。
   午饭后,我们排起长队,准备乘缆车登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为横断山系云岭山脉的主峰。从地质构造来讲,属年轻的石灰岩断块褶皱山。从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纳西族人来说,玉龙雪山是守护他们的神山,是纳西族传说中的保护神“三朵”的化身。我不知晓保护神“三朵”的故事,但我知道玉龙雪山是扇状展开,像一位巨人伸展双臂环拥山脚下的丽江古城,守候热土,护佑生灵。
   缆车升向山巅,山体陡峭,俯瞰便有些腿颤。可那一山的葱茏,又忍不住看个仔细。山脚下,高山松、阔叶混交林,绿得浓密,绿得张扬,像一大片绿色的海绵垫子,似乎跳上去能被弹起来。山腰的针叶林带又不同了,冷杉、红杉、云杉林一根杆似的笔直向上,枝叶稀疏,绿得暗淡,绿得瘦弱,树上缠挂着一些絮状的植物,看上去有些诡异神秘。接近山顶的地方,已无大树,以灌木草甸子为主,绿得斑驳,绿得参差。随即,灰黑色的岩石峥嵘着扑面而来,我们抵达雪山山顶。
   山顶下雨,寒风扑面。不大的平地中间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写着:玉龙雪山——4506。这意味着,我们已经站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山巅。玉龙雪山在纳西族被称为“波石欧鲁”,意为白沙的银色山岩。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还是真的高山缺氧,反正此时已经感觉呼吸有些困难,走起路来也是“老态龙钟”,抬不高腿,迈不开步。我们沿着步道蹒跚着,风吹过岩石,雨打在身上,颇有迎风斗雨的气势。俯瞰山下,雨雾茫茫,什么也看不清楚。但我知道,白茫茫的下面是奔腾的金沙江,江岸是生机盎然的丽江古城。
   雪山之巅已无绿色可言,连一棵小草似乎都没有见到。灰黑色的山体,赤裸裸地迎着风雨,耸峙,挺拔,凸起,陡峭,粗犷得像一个山野巨人,震撼人心,除了天地之辽阔,一切都在瞬间变得渺小起来。巨石之间的沟壑,或是一片砂砾的缓坡上,覆盖着皑皑的白雪,那是洁白的冰川,素雅高洁,终年不化。雨越来越大,雾气渐渐聚拢,朦胧之中唯余洁白的冰盖如月之皎洁,如玉之晶莹。
   也许,我该在冬天的时候,下过一场雪之后,再来丽江古城,再攀玉龙雪山,一睹雪山的磅礴气势和秀丽挺拔。
  
   三
   到丽江古城的第三日,我们开启了古镇一日游模式。束河古镇、白沙古镇、玉湖村都在一条线上,走过一镇又一村,好像走不出古旧的时光,那感觉好似小时候吃糖葫芦,把酸甜可口串成串。
   与大研古镇的热闹相比,束河古镇因清幽宁静而显出独特气质,安逸、静谧与古朴交织在一起,像一个从泛黄古画中款款走出的仕女。古镇依在聚宝山下,傍着青龙河、九鼎河和疏河三条蜿蜒的河水,沿河两岸,树茏竹翠,老屋旧宅错落其间,斑驳陈旧的木门窗像一双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石板路泛起的青光,看穿岁月沧桑。
   束河古镇是纳西族先人在丽江坝子中较早的聚居地之一,因而屋舍更古朴,街巷更逼仄,气韵更清幽。我和妻子并无游览的确切目标,只管沿着清澈的河、窄窄的街,随意闲逛。因为游人相对稀少,不像大研古镇摩肩接踵,巷子里、旧宅前一些新人在这拍婚纱照,沧桑古朴衬托着青春洋溢,给古镇带来一抹新时代的色彩,仿佛在叙说古镇自古以来的故事。束河古镇已有千年的历史,纳西语称“绍坞”,意思是“高峰之下的村寨”。这座“高峰”应该指的是村外聚宝山,但我觉得这“高峰”就是冰清玉洁的玉龙雪山,因为我从翘起的屋檐上,看到了玉龙雪山的雄姿,眼前清冽的河水正是来自雪山消融的雪水。村前清泉汨汨,街巷里溪水潺潺,家家门前淌清泉,户户都是小桥流水人家。
   顺着河流,我们走到了青龙桥,一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石桥。桥长二十多米,宽约五米,高约四米,是丽江坝子中规模最大的古石桥。桥身桥面全部用石块砌筑,敦实厚重,庄重大方,成为束河古镇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古镇曾经的繁荣。长条石块铺就的桥面,经过四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变得凸凹不平,凸起的和凹下去的,都是光滑无比,阳光下闪动着青光,透着一股硬朗朗的气势。站在桥上,寻古发幽,似乎还可以听到马蹄声咽,仿佛看得见徐霞客挥毫书写: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
   河面波萦,岸堤柳绿。粉墙黛瓦之前,有菜地几畦,绿油油一片。我对妻子说,等我们爬不了山了,走不动了,就在这里租间房,辟一小块地,种一畦菜,沏一壶茶,赏田野风光,品水乡风韵,遥看玉龙山巅皑皑的雪。
  
   四
   用不着打出租车、网约车,专线公交车一站地就把我们送到了白沙古镇,又一个清幽古朴的所在。
   白沙镇在八百年前的大宋年代,已经相当繁华昌盛,可以说是丽江坝子上商贸、政治、文化的中心。后来,土司木氏家族迁到大研镇,大研兴,白沙衰,白沙成为大研古镇的后花园。也许正是这种由繁华到落寂,白沙反倒保留下原始传统的痕迹,完整的纳西风格的古建筑,以及许多文化古迹,本真地散落在古镇村落里,散发着纯真的纳西遗风。
   人们都说白沙古镇规模较小,这是事实,的确没有大研、束河古镇大。但是,大多数游人混淆了一个概念,就是把白沙古镇与白沙老街弄混了。白沙镇以及周边纳西族村落并不小,真要走走看看,怕是得几天的时间。作为走马观花的游人,到白沙古镇,实际上“管窥”的仅是白沙老街——以牌楼为中心,南北各一条街。
   牌楼横居在巷子口,像一座城门,端庄威严之中不失典雅秀气。古铜色的木门木窗以及墙壁,稍浅处泛着金黄色,而色深的地方则接近褐色,双重翘檐上铺着青瓦,斑驳陈旧交织成古色古香。两重翘檐之间居中处,挂着一块牌匾,“白沙”两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其上有一行小字:“世界文化遗产纳西古王国之都”。牌楼左侧的屋子是卖刺绣的,右边的屋子则挂着供销社字样的牌子,恍惚回到小时候。街边,穿着传统服装的老人摆摊卖菜、卖小吃,几条小狗在游人脚边跑来跑去。千百年来,纳西人在这里过着春耕秋收的日子,直到今天似乎还在与世无争的慢生活。
   从牌楼下走过,就是南边的一条主街。青石板路的两侧是一栋挨着一幢的古建筑,都不高大,虽老旧却整洁。房屋之间也有间隙,沿墙边一溜摆着的鲜花,像是用花朵编织的指示箭头,吸引游客探寻院子里的模样。这里大多是民宿,房屋比较新,似乎是后来迎合旅游翻建的。院子里收拾得干净整洁,绿树葱茏,花儿盛开,一个独立于世的小天地。
   临街的房门都是敞开的,各种各样的店铺一间连着一间。有的卖手工绣片和蜡染服饰,有的卖紫藤或菩提子制作的手把件,散着淡淡轻烟,焦香扑鼻的是卖烤牦牛肉串的。所有的店主并不吆喝,只微笑着看着游人买或不买。当然,如今是一个文化融合的时代,老街店铺夹杂着酒吧、咖啡店,赋予古老以时代特色。一对小青年正站在一间古屋前,女孩拿着手机看,男孩问,是这家吗?然后,一同走进店里。我很好奇,一家卖咖啡饮料的店,值得用手机导航过来?便和妻子也走进店里,点了咖啡,顺木楼梯来到二楼。结果发现我俩掉到青春堆里了,一群年轻人正在二楼阳台处排队拍照。
   我探头一望,不禁暗自叫绝。从阳台处向北看去,庄重典雅又古旧苍老的牌楼立于眼前,似乎伸手便可以触摸拱起的青瓦,而越过翘檐的视线,结结实实和玉龙雪山的壮丽撞在一起,几朵云横掩山巅,与山巅冰盖一起炫耀无瑕的洁白。只此一瞥,人就醉了,原来白沙古镇就在玉龙雪山脚下。难怪纳西先祖最初选址在雪山脚下,从这里引消融的雪水,要比大研古镇更近便。这就可以解释白沙老街北街上的民宿,为何都打着观雪山的招牌。从丽江市区的马路上,到大研古镇的河岸边、束河古镇的桥头上,再到白沙古镇的旧宅窗前,我们总能看见玉龙雪山的身影,正是因为雪山滋养了这方土地上的人们,雪山才成为纳西人心中的神山,无处不在。
   店家在二楼平台上搭了个小小的观景台,站在其上眺望,青瓦与翘檐连成一片,绿树围拢在周边,雪山耸峙,白云飘飘。旁边屋顶上,两个年轻女孩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白裙与黑瓦,青春与苍老,短暂与永恒,都写在这片蓝天之下。雪山与古镇就像一对恋人,雪山守候着古镇,古镇陪伴在山旁,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从白沙老街出来,我们乘坐网约车,去往不远的玉湖村。那里是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纳西古村落,也在玉龙雪山的庇护之下。雪山与古村落又该演绎怎样迷人的风情?

共 590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优美精致的记游散文。作者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为读者呈现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卷,展示了丽江古城的风采,叙说了雪山脚下古城里的风土人情、人居风情。散文主题思想深刻,通过对丽江古城自然风光和古镇历史的描写,渲染了祖国大好河山以及灿烂多元的文化色彩。文章通过四个小节,分别介绍了大研古镇、玉龙雪山、束河古镇、白沙古镇的自然景致和人文历史,既有概括,又善于提炼,可谓是详略得当、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丽江的喜爱之情。纵观整篇散文,始终紧扣雪山和古镇的主题,穿插讲述了徐霞客等历史故事和民俗,很好地烘托了“雪山与古镇就像一对恋人,雪山守候着古镇,古镇陪伴在山旁,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的主旨。文风清丽,语言质朴兼具清新灵动,特别是写景细腻、精准,仿佛为读者细画了一幅画,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情景交融是写好记游散文的关键,此文展示了作者寓情于景的能力,在描摹自然景色和古镇风貌之中,嵌入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使人的情感融合到风景风貌中,彼此呼应,引发共鸣。好文,推荐阅读。【编辑:温莎的梦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06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4-10-06 10:39:44
  散文主题思想深刻,通过对丽江古城自然风光和古镇历史的描写,渲染了祖国大好河山以及灿烂多元的文化色彩。情景交融是写好记游散文的关键,此文展示了作者寓情于景的能力,在描摹自然景色和古镇风貌之中,嵌入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使人的情感融合到风景风貌中,彼此呼应,引发共鸣。拜读,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0-06 10:50:29
  谢谢温莎的梦想老师留评点赞,敬茶!
2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4-10-06 10:40:13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0-06 10:49:40
  感谢温莎的梦想老师精彩编按,旅游见闻,与文友分享。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10-06 11:00:32
  随着老师的行旅脚步,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跟着老师游丽江。二十年前我也去过昆大丽,想写却忘的差不多了。今天有幸在老师的文里,回忆古城、四方街、玉龙雪山的景致,以及我没去过的其他地方,感谢分享。游记一如既往精彩,文笔精湛,情景交融,令人向往,产生共鸣。佳作美文,欣赏学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0-06 11:20:40
  感谢北方雪飘飘老师到访,对小文给予鼓励和支持。老师二十多年前去过丽江,实际上丽江、大理都是常去常新的地方,可以找机会旧地重游。祝老师秋安。
5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10-06 17:39:16
  我曾夜游过丽江古城,也遥望过玉龙雪山,却至多就是走马观花而已,虽也写过关于丽江的文章,但基本是肤浅冗叙。读罢老师大作,为文中细腻的描写和其间蕴含的渊博文化所折服,读此文时仿若身临其境,只有笔力雄厚才能写出如此佳作。受教,学习!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回复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0-07 15:04:27
  感谢林火杉老师到访,对小文给予鼓励和支持。写记游散文,我的一个最大的体会就是拎了一桶水最后只用了一碗,但又不得不大量占有资料。祝好。
6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4-10-07 07:33:57
  恭喜朱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6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0-07 15:05:12
  谢谢温莎的梦想老师,祝好。
7 楼        文友:菁茵        2024-10-07 18:19:31
  十年前,曾在云南呆了七天。七彩云南,令人难忘。跟随朱老师的步伐,再次重温那些美好的回忆。一步一景,行文洒脱,内容丰富,拜读学习~~
心若草木,向阳而生~~
回复7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0-07 19:22:53
  很高兴菁茵老师到访小文,给予点赞鼓励。如老师所言,丽江是值得多住些日子的地方,我们仍然是走马观花,但玉龙雪山以及一个个古镇还是令人流连忘返。祝好。
8 楼        文友:菁茵        2024-10-07 18:24:22
  尤其喜欢蓝月谷。感觉圣洁壮观的雪山似是一条睡蟒。再观蜿蜒流淌的谷水,又如一条蓝色的长龙。于是脑中蹦出一些句子来,曾即兴写过两句,存此留个纪念:
  
   苍山盘巨蟒
   静谷宿长龙
  
  
   蟒踞苍山观世象
  
   龙藏深谷远尘寰
  
  
  
   银蟒盘云追晓月
  
   蓝龙卧谷倚斜阳
  
  
   蓝龙正育怀中月
   银蟒将吞头顶云
心若草木,向阳而生~~
回复8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0-07 19:24:45
  感谢菁茵老师留墨点评,你的这些句子概括的太好了,将来我可以用在文章里,谢谢。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