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激情】说说乾卦(随笔) ——漫论《周易》
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在《周易》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说明是很中国化的东西。它把怎么读这六十四卦的方式编排在了这一卦之后,也就是《周易》中所谓的《文言》。学者们都很在乎它,我不是学者,也不太想或者说不太可能成为学者,所以也就不是太在乎它。玩笑归玩笑,看多了,我的感觉这是四个人或者四类人对该卦(比如乾卦后的就是对乾卦)爻辞的解读;其中孔子的解读记录的最为详尽,他的解读在我看来是不同位置的“君子”的各种境遇。接下来的两个解读比较简单,但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最后一大段应该是编撰者自己的解读,每一爻都解读得很详尽,也很激情,比如对于九五爻中的“大人”,他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就吹牛水平,和宋儒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完全一样。但其实除了吹捧或者说大话,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牛皮可以乱吹,事情却要实干才行。当然,这四种解读还是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周易》的读法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读出不同的意思来。
对于这一卦,有一个总说明,那就是所谓的“彖曰”,具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意思呢?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理解。应该是黑格尔吧,说过这样的话:“同一本《圣经》,年轻人和老年人会读出不同的含义。年老的人是用自己的经历在读。”说这话时,这位西方的哲人应该岁数不小了吧?尽管不是太看得起西方哲学,但这句话还是挺认可的。比如这一句,我年轻时是读别人的解释,他们说“天”象征着“太阳”,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所以它的行动就是“健”,君子应该效法它,要“自强不息”。即便现在,我也不觉得这种解释不对。但我按我的经历的理解却有所不同。这一卦都是阳爻,“阳刚”么,也就表示男人,都是男人,当然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也就是在他那群人中最有能力的那个。由这样的人组成一个团队,那就表示在任何一个位置都没有短板,每个环节都是强手,这就是像“天”的团队一样“健”。或许古代一些编撰算命的人看重了这一点,所以在他们的算命系统中,要是碰到这一卦就表示特别好。据对此有研究的老朋友田君说这是“上上卦”。我没有太注意过算命的书,所以也不是太清楚。但他们或许是没有太理解后面一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要想不被周围的人超越,那他就得不停地要求自己进步,“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强不息”么。“自强不息”由于出现的早,或许是刻在我们民族血液里的精神。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在西化了的洋奴们心中可能是愚昧的代表,但却是我们民族哪怕是没有上过一天学的最偏远地区的中国人都信奉的活人方式。活不好自己,我们几乎都怨自己命不好,很少有人说是别人或者政府的错。所以我们就很会和自己或者说内部较劲,这就是现在所谓的“内卷”。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呢?因为我不成功仅仅是由于我没有成功者努力;因为别人都在努力,我也不能成为短板;因为太阳就是每天都按时地出现在东方,无论发生什么,它都不会让自己松懈;因为我是个人,我活过必须像曾活过的样子;等等等等很多的理由。但你要是按西方人的标准看,那我们真的很累。现在的我们之所以困惑也由于现在西方的一些观念正在代替着我们自己的观念,在我们的观念世界里流行。
下面,我还是说说我现在读这卦时的一些感悟吧。
“初九,潜龙勿用”,“彖”给出的解释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什么意思呢?这个位置,尽管你确实很有能力,但还是不要太表现自己。我所在的单位是一家设计院,和我一起毕业的,有一个现在所谓的“二一一”大学毕业的,人应该是属于那种很善于学习,学习当然也很不错的那类。要是现在他一定会读研接着读博,最后走上学术的路。但当时读研不流行,所以他也选择了工作。他在见习期还没有结束时,直接跑到总工室说:“我觉得我的水平可以当总工。”结果可想而知。或许他真有当总工的水平,可他才毕业,属于这里所谓的“潜龙”,他却不管当时的地位,直接要求上位。他知道自己有水平,却不知道那个在位的总工,其实更有水平。这里的爻辞就是在告诉一些年轻人:有些人,尽管你觉得他不配他现在的位置,可只要他走到了那个位置,就一定有一些能力是和他一起工作却没到那个位置的人所不具备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你的表现让你成为了主持一个方面工作的人。除了工作,要学会和领导(大人)见面。这里的“利见大人”,我的理解是“见大人,利”,什么意思呢?一个很大的单位,中层很多,大领导不可能一个个都能注意到。你是中层,你有想法就得不停地找领导把想法说出来,领导才能明白你的才能。我这个岁数,见过很多领导,知道他们水平很一般,可他们却能一步步走上去。原因很简单,他们知道更高一层领导的嗜好,也很会在那些领导面前表现自己。或许有人会说,《周易》怎么会有这么世俗的职场学?其实根本没有这个那个的什么学,任何关于人事的学问,它的基础都是人性。而人性是有了人类到现在几乎就没什么变化的。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是我的句读。这次我们换个地方,比如学术研究。你一直在努力(终日乾乾),但好像没有一点进展,有时甚至觉得比以前都差了许多,可你不放松自己,连晚上都不休息,好像马上就不再有你了(夕惕若厉),“无咎”,你会有你想要的结果的。我想只要努力到忘我过并成功的人都会有这个体验。至于职场,我不想说了,因为我对当官什么的,兴趣一直就不大。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或许就是对这句最好的解读。每个买卖股票的人都会经历熊市,你要是到了一定岁数,连这点都想不明白。那么你的人生真的白活了。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又是“利见大人”,但这次不是“见大人,利”,而是见和自己一样的“大人”才利。什么意思呢?九五之尊,你在你所在的领域已经是有决定权的人了,你还能希望什么呢?当然是希望你领导的这个领域或者地方能和其它的一起共存下去。所以你要不停地和其它领域或者地区和你一样的人沟通。这也就是现在国家间,领导人不断会面的原因。当然,这句我也想到了孔子的解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夫子确实是夫子,即便说的是大道理,基础都是人性。所以你要是有一个开放的心态,那《周易》甚至《论语》一定是比《圣经》更值得读的书。
“上九,亢龙有悔”,这句我能理解的就是过头了,不好。就算你再能干,过头了,超过了你的能力范围,可是你觉得天下就没有你没见过的事,你还一定要自信地去做,等待你的最大的可能性当然就是“有悔”。
最后还有一句是“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本来是六爻,却有七个解释的条目。这是六十四卦中,和坤卦一样的特例。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一直觉得奇怪,却总也没有看到过让我满意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无事翻读到《系辞》的时候,觉得自己明白了原因。
那是《系辞》上篇的第九段,原文中第一段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一段,我很早就明白,标明了我们民族的特色,没有“零”这个概念,也就是不存在的东西,我们不会为它留位置,这也是孔子所谓的“不语鬼怪乱力神”或者“敬鬼神而远之”的基础。哪些东西不能证明自身的存在,我们就不讨论它。西崽们说这是实用主义,只能让他们说去了,谁会无聊到去堵傻瓜的嘴呢?接下来的一段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这是讲成卦的过程。古人算卦用蓍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说一年生一茎。算卦时最好是用百根茎以上的)。“衍”,前人解释说是“演变、推演”什么的,在我看来属于乱解。前面说了“天地之数五十五”,也就是一到十,加起来是五十五。而“五十五”中真正满了“十”的是五个,这就是“大衍之数五十”。剩下的“五”,按现代数学的角度是“四舍五入”,但我们的古人是你不到数,哪怕是“九”也不算。所以“衍”就是它的本意“满”。“其用四十九”,什么意思呢?有一个是不用的,古人解释说用它来象征太极,从这五十根中取出来,放在一边。那真正用到的就剩下四十九根了。随机地把这四十九根分成两份,拿在左右手,表示阴阳(分而为二以象两),从右手(象征阴或者地)的里面抽出一根,放在左手(象征阳或者天)小拇指和无名指间,表示“人”,人生天地间,从地出生(从右手抽),在天下活(放在左手手指间)。我觉得它也表示正在求卦的那人。这就是所谓的“挂一以象三”,把一个抽出来,分成三分,天地人三才就全了。而“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呢,把剩下的左右手的蓍草分别四根四根的取(用现在数学的观点就是用四除),需要注意的是不取尽(这也是国人没有零概念的结果),最后剩下四根,那就算是四根。这样最后剩下的蓍草数合计只能是四或者是八(现代数学就是48被4除,肯定能除尽,所以要么左手剩4,右手也剩4,这就是8;要是左手剩1,右手就剩3;以此类推,余数之和必定是4)。“归奇于扐以象闰”,放在左手的那根蓍草,“扐”;加在余数上,让余数成5或者9;但它却仍旧夹在手指间,而不和记了余数的那些蓍草一起放在一遍,这是象征“闰”。我想这样的含义应该是在求出一爻的过程中,天地在变化,而要算命运的那人却是不变的。这样下一轮分成两半的蓍草总数就是44或者40。同样的过程再进行一遍,只是不再有单独抽出一根的步骤,那余数之和当然仍旧是4或者8,加上手指间的那根,数也只能是5或者9;第三次剩下的蓍草数是32、36或者40,再重复一遍,最后的结果当然仍旧是5或者9。如果三次都是9,那就是老阴,记为“六”;三个都是5,表示老阳,记为“九”;要是两次9一次5,表示少阳,记为“七”;两次5一次9,表示少阴,记为“八”。学过排列组合,很轻松就知道,只能有这四种情况。当然,这只是六爻中的一爻,继续这样五回共十五次,你要算的卦就算“画”成了。这种方式很麻烦,估计时间也长,毕竟时代在发展,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后来聪明的古人就用三枚有正反面的钱币来代替。一次就是一爻,两个正面一个反面就是少阳,记为“七”;两个反面一个正面表示少阴,记为“八”;三个正面表示老阴,记为“六”;三个背面表示老阳,记为“九”。说到这,我忽然想起了年轻时,我在当时还在读研究生的老朋友田君的宿舍,他给我用三枚硬币算命的事。那时的他让我对着天空拜上三拜,默默地祈求上天的帮助后,摇动手中的硬币,然后很随机地丢在他床上,他很认真地记下三枚硬币的正反。现在想来,那时的他已经知道了各种“卦变”之类的吧?而那时的我甚至都不太清楚《易经》。我的读《易经》甚至在那段时间买了一堆《易经》术数类的书,应该就是受到了他的影响。回到乾卦,所谓的“用九”就是六爻每次占到的都是老阳(九),同样的坤卦里的“用六”也就是每次占都是老爻(六)。而“老”,在我们古人的观念里,是要发生变化的。这样,在占卦中出现六(老阴)或者九(老阳)的爻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变卦”或者说“爻变”。并且这“爻变”是不变到全变都有可能的,像“用九”或者“用六”(要是确实是我理解的意思)就是都可能变的卦;而所有少阴少阳组成的卦就是都不变的卦。
乾卦的“用九”解释起来其实很简单,“群龙无首”,大家都一样,都可以做自己的主,由于他们都是能力很强并且资历也很老的人,所以这种情况下,事情反而倒能做好。
写到这里,我想回忆起曾经的老朋友因为啥事给我算的卦,最后成的是什么卦,可怎么也想不起来。想起来的反而倒是一件一点也不相干的事。当时的我们经常一起在大街上买了烤红薯边走边吃。忽然觉得有些伤感。那时候我们年轻,尽管缺钱,但买到烤红薯后,能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边走边吃。或许那时的潜意识就是:“别看没钱,可老子年轻!”那时的我们,要是用乾卦卦爻来表示,应该是九二的见龙在田吧?后来,仅仅是由于喜欢吃,我还会在买到烤红薯或者烤土豆时,在大街上趁热吃。记得有一次,我买到了烤土豆,老板娘问我吃吗,我说吃;我剥了皮,她掏出了一个小纸袋,里面是盐。我吃几口,她给我加一次盐。终于有一天,在大街上吃烤红薯时碰到了单位的几个年轻人,看到他们很尴尬地看我的神情后,我才意识到这样的吃法在他们的眼中和我的身份或者年龄不相符吧?现在的我就算想吃,也一定是买回家再吃。就我而言,本来是那种生活在自己意识中多于现实的人。可我都变化了这么多,想来社会地位更为显赫的田君怕连亲自买烤红薯都不好意思吧?日子过得真快,吃烤红薯的事好像还在昨天,可我们自己的孩子都已经超过了我们当时的年龄。现在的我们再要用乾卦来表示,已经不再一样了。他在他职业中正属于“飞龙在天”的“九五”之时,他需要广泛和他差不多的“大人”“见”,当然也因此而有更好的结果。而我在我的职业中已经到了“亢龙有悔”的“上九”,当然由于现在的我已经懂得了《周易》,所以我在职业发展上选择“退”。而在一直伴随我的爱好方面,在经历过无数次的“或跃在渊”后,还是在“终日乾乾”的坚持下,从一个仅仅知道《周易》不过是算命的青年,变成了可以按自己经历解读它的老人。用几句话总结现在的状态就是:
青春尽管不再,岁月已然静好。
亢龙注定有悔,知退或能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