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晨曦】诗赏评‖登燕子矶临江而作(作品赏析)
登燕子矶临江而作 / 陈先发
下午四点多钟,登高俯瞰大江。
今天是个细雨天
水和天
呈现统一又广漠的铅灰色
流逝一动不动
荒芜,是我唯一可以完整传承的东西
脚下山花欲燃,江上白鹭独翔
这荒芜,突然地有了刻度
它以一朵花的燃烧来深化自己……
江水的流逝一动不动
坐在山间石凳的,似是另一个我
诗人暮年,会成为全然忘我的动物。
他将以更激烈的方式理解历史
从荒芜中造出虚无的蝴蝶,并捕捉它
徐一波赏评: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考和深度意象,进入一个充满哲思与悟“道”的境界。我们仿佛随着诗人登上燕子矶,俯瞰着那广漠的铅灰色天空与流淌不息的大江,感受着那一份独特的荒芜。
诗的开篇,诗人将时间定格在“下午四点多钟”,这一具体的时刻,增添了场景的真实感。细雨天的背景设定,让水天呈现出统一且广漠的铅灰色,“流逝一动不动”这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时间在流淌,而眼前的景象仿佛凝固,这种动静之间的张力,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永恒与瞬间的思考。
而“荒芜,是我唯一可以完整传承的东西”,这一句宛如一声沉重的叹息,道出了生活中那些无法回避的虚空与寂寥。然而,就在这看似毫无生机的荒芜之中,脚下山花欲燃,那热烈绽放的花朵如同黑暗中的明火,以其绚烂的姿态燃烧着,为这荒芜赋予了深度与意义。它不仅是一朵花的绽放,更是一种对荒芜的抗争,一种生命力量的彰显。江上的白鹭独自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间显得如此渺小而孤独,但它的自由飞翔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荒芜的突破?它以自己的方式在这看似一成不变的景色中划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此,山花的热烈燃烧与白鹭的孤独飞翔形成鲜明对比,为原本荒芜的画面注入了生机与灵动。花的燃烧成为了荒芜的刻度,赋予了荒芜以深度和层次,展现出生命在荒芜中的顽强挣扎与绽放。
当诗人坐在山间石凳上,江水的流逝一动不动,仿佛出现了“另一个我”。诗人再次强调江水流逝的静态感,这种反常的描绘强化了时间的凝固和内心的沉思。而“另一个我”的出现,则体现了诗人自我意识的分裂与审视,暗示着他在现实与内心、外在与内在之间的徘徊与探寻。
最后,诗人对暮年的想象充满了悲壮与决绝。“全然忘我的动物”象征着摆脱世俗束缚、回归本真的状态。从荒芜中创造出“虚无的蝴蝶”并试图捕捉,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举动,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历史的虚无和生命的荒芜时,仍然不懈追求意义与美的决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张力,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矛盾的表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悟紧密融合。陈先发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时间、荒芜、自我以及历史等宏大主题,让读者在诗意的流淌中感受到生命的深邃与复杂,也启发着我们对自身存在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都难免会遭遇荒芜的时刻。可能是梦想的破灭,可能是希望的落空,可能是前行道路上的迷茫与无助。但正如燕子矶下那燃烧的山花,我们不能因为荒芜而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努力绽放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