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清代的祭产书田公据(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清代的祭产书田公据(散文) ——清代的祭产书田公据


作者:杨敏 布衣,14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9发表时间:2024-10-14 15:27:42
摘要:祭产书田与分爨书一样,是传统的民间合同,它不仅承载着家族的继承文化,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显示了词条文化的魅力。

清代的祭产书田公据
   一、祭产书田的由来
   国庆佳节,我拜访了德高望重的江南名医杨志铭医师和次子浙江大学杨世锡教授。在杨医师那充满故事感的书房里,一段关于清代祭产书田公据的故事,引领我探寻那段被岁月尘封的记忆。
   怀着对历史的好奇,经过努力,终于在张家堡一位前仓大族后裔的家里亲眼见证了两份祭产书田与分爨书,这是珍贵的清代民间合同,它不仅承载着家族的传统继承文化,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其内容之丰富,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一、周山公祭产书田公据
   立合同据字:长房宝贤、仝二房叔配篯等,窃以吾先曾祖克祥公与曾叔祖昭轩公分爨时,抽田三坵计捌亩,连坐十都象岗宫前阑垟墩大路边安着,以供高祖周山公祭祀拜扫之资;另又抽田壹坵三亩伍分,坐本都本地下坟桥北岸东首河头二埒安着。遗命:遇有子孙入泮及补廪、优拔、副贡与中乡会榜者,即以此田归伊收租,以作书籍楮墨之用。至如同年获隽,则照数均分。继起有人,则递相授受。所以鼓励后人者,夫固法良而意美也。第恐久而不书,无以垂示后来,爰合两房,秉公妥议善后之计,备列条规于左。并立一杨振声户,两房各拨出官田壹亩零伍厘,收入此户,俾获隽受田者自行完纳,不容拖欠。则后世子孙知所遵守,得奉成规于勿替。立合同据字贰纸,两房各执一纸存照,计开条规:
   ——文童入泮,酒四席,头肝鼓乐祭墓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壹拾千文,红绸壹疋,书田归伊收租完粮。
   ——辅廪,众内给钱伍千文,书田归伊收租完粮,清明到墓祭扫,给红绸壹疋。
   ——优拔副贡,酒肆席,头肝鼓乐祭墓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贰十千文,红绸壹疋,书田归伊收租完粮。
   ——文举人进士,酒六席,头肝鼓乐祭墓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贰拾伍千文,红绸壹疋,书田归伊收租完粮。
   ——文童入泮及补廪优拔副贡文举人进士,毋论春夏秋冬,书田总待来年归伊收租完粮。
   ——文童入泮及补廪优副贡文举人进士,同年获隽,毋论功名大小,书田准照数均分。
   ——书田租息不准增减扎根,钱应听管众者自行收付。
   ——武童入泮,酒四席,头肝鼓乐祭墓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壹拾仟文,红绸壹疋,书田不给。
   ——武举人进士,酒陆席,头肝鼓乐祭墓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贰拾伍仟文,红绸壹疋,书田不给。
   ——贡监生及乡饮职员,清明到墓祭扫,众内给红绸壹疋。
   ——佾生及辅增岁贡,一概不给。
   ——县府考及乡会试召考,一概不给赆资。
   ——贡生及文武举人进士,墓前建旗,酒四席,头肝鼓乐祭墓俱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一拾肆仟文,红绸壹疋。
   仝长房兄宝勤押
   弟宝衡押
   道光二十一年三月日立合同据字,长房宝贒押
   仝二房叔配篯押
   配仁押
   执笔倪上翰押
  
   二、前仓大房祭产书田公据
   立合同据字:长房宝贤、仝弟宝衡、仝侄慕渭等,自道光元年冬,先叔祖与先父先叔等三房分爨以来,田产房屋已间配搭照股拈阙均分,各管已业无異。因当时抽存众产并复置田共壹拾亩,内抽出三坵五亩弍分伍厘,坐落十一都余家墓河边、十五都平桥河边两处安着,以坐养士之田,但此田虽抽,而规条末立。于是议定成规,以便遵守,如有子孙入泮及補廉优拨副贡与中乡会榜者,即以此田归伊收租,以坐书籍楮墨之用。至如同年获隽,则照数均分。继起有人,则递相授受。并立一杨振文户,俾获隽者自行完纳,所有规章用途与左兹立合同三纸,各执一纸存照。计开条规:
   ——文童入泮,酒四席,头肝鼓乐祭墓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一拾千文,红绸壹疋,书田归伊收租完粮。
   ——辅廪,众内给钱伍千文,书田归伊收租完粮,清明到墓祭扫,给红绸壹疋。
   ——优拔副贡,酒四席,头肝鼓乐祭墓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弍十千文,红绸一疋,书田归伊收租完粮。
   ——文举人进士,酒六席,头肝鼓乐祭墓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弍拾伍千文,红绸一疋,书田归伊收租完粮。
   ——文童入泮及补廪优拔副贡文举人进士,毋论春夏秋冬,书田总待来年归伊收租完粮。
   ——文童入泮及补廪优副贡文举人进士,同年获隽,毋论功名大小,书田准照数均分。
   ——武童入泮,酒四席,头肝鼓乐祭墓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壹拾仟文,红绸一疋,书田不给。
   ——武举人进士,酒六席,头肝鼓乐祭墓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弍拾伍仟文,红绸一疋,书田不给。
   ——贡生及文武举人进士,墓前建旗,酒四席,头肝鼓乐祭墓俱归本生自办,众内给钱一拾四仟文,红绸壹疋。
   仝侄慕禹押
   侄慕渭押
   仝弟宝哲押
   弟宝衡押
   弟宝三押
   同治元年九月日立合同据字,宝贒押
   执笔叔选青押
   三、祭产书田的由来
   祭产书田又称族田,作为古代宗族经济的命脉,它不仅是家族公有财产的象征,更是精神信仰的寄托。它承载着祭祀先祖、赡养族人、修缮族谱、助学兴文的重任,因而有了祭产、书田等美名。清朝政府深谙此道,通过旌表乐善好施之举,鼓励宗族广置族田,并对捐资赡族者给予丰厚奖励。官府更是为宗族设置族田立册存案,载入史册,给予执帖为证,勒石铭记,以示尊崇与保护。
   在张家堡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杨氏家族更是以其卓越的成就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清初康熙迁界之际,杨之科公随父避乱北港南湖,饱受战乱之苦。然而复界归来后,他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不仅重振家业,致力于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之科公九子杨明眷(字君岐,号周山乡耆)生前在给大房文定和二房文懋分爨时,保留祀田书田数处。几十年以后,二房裔孙杨配篯的与长孙曾孙杨宝贤怀着对祖先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加强家族子女的科举文化教育,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与推崇。
   第一份周山公祭产书田公据就是清代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由前仓大房商铭公之子杨宝贤与后仓二房叔杨配篯等共同订立的合同。
   第一部分描述设立合同的依据:曾祖文定(1739-1821,字克祥,号治轩,国学生)与曾叔祖文懋(1745-1800,册名遇时,字克昭,国学生)分爨时,抽三坵计八亩以供高祖周山公祭祀拜扫之资;另又抽田一坵三亩五分以作子孙入泮及补廪、优拔、副贡与中乡会榜者书籍楮墨之用。当时并无订立合同。到道光二十一年,前仓和后仓两房又增加贡生国学生八人,于是商议订立合同,垂示后者,更好地鼓励子孙后代走上科举之路。
   第二部分是合同的计开条规,一共十三条,涉及文武童入泮、辅廪、优拔副贡以及考中举人、进士的奖励规则,奖励内容包括办理喜酒,祭墓的头肝鼓乐、红绸奖金以及书田的使用。
   第三部分是订立合同者杨宝贤同房兄宝勤、宝衡与二房叔杨配篯、配仁以及执笔者倪上翰的签字画押。
   合同结尾处留有“科第蝉联”的祝福语,骑缝处半爿留有“合同托立”四字以作凭证。
   第二份祭产书田公据就是清同治元年(1862)九月由时前仓大房杨宝贤、中仓二房慕禹和前仓三房宝衡等共同订立的合同。
   第一部分描述设立合同的依据:道光元年(1821)先叔祖与先父先叔族等三房分爨时,内抽田三坵伍亩弍分伍厘以作养士之田,但规条未立。于是商议定规,订立合同,垂示后裔。
   第二部分是合同的计开条规,一共九条,涉及文武童入泮、辅廪、优拔副贡以及考中举人、进士的奖励规则,奖励内容包括办理喜酒,祭墓的头肝鼓乐、红绸奖金以及书田的使用。
   第三部分是订立合同者长房杨宝贤、宝哲、宝三、二房侄慕禹、慕渭、三房宝衡以及执笔者族叔杨选青的签字画押。
   合同结尾处留有“科第蝉联”的祝福语,骑缝处半爿留有“合同托立”四字以作凭证。
  
  

共 30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两份清代祭产书田公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们见证了家族的传统继承文化,明确了对科举中榜者的奖励规则,体现了古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家族传承的用心。公据详细的条规和签字画押,展现了当时的契约精神。同时,也反映出清朝政府对宗族族田的鼓励政策。这些公据为我们研究清代的家族制度、教育观念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4-10-14 15:28:18
  清代祭产书田公据意义非凡。它见证家族传承文化,以明确规则激励后人科举进取,体现对教育的重视。详细条规与签字彰显契约精神,也反映清朝对族田的政策。为研究清代家族、教育及社会风貌提供珍贵史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值得深入研究与珍视。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回复1 楼        文友:杨敏        2024-10-15 12:16:35
  谢谢老师的点评!
2 楼        文友:秋觅        2024-10-14 19:36:37
  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
秋觅
回复2 楼        文友:杨敏        2024-10-15 12:16:54
  谢谢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