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春秋】扫墓

编辑推荐 【春秋】扫墓


作者:寸心知 白丁,17.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5发表时间:2024-10-14 20:13:20
摘要:叙述茅山村清明节扫墓的情况,体现人们对传统的认识和传承。


   母亲为李家一连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叫铁平、铁牛、铁军、铁蛋,让人丁金贵、势单力薄的叔公笑得合不拢嘴。不用说,父亲李医师也觉得后继有人,自然更是笑在眉头喜在心。
   他们居住在世代相传的祖屋里,村子叫茅山村。顾名思义,是个偏僻闭塞也贫穷的地方。祖先没有积下万贯家财、百亩良田,到父亲这一辈也只能混个温饱。但祖先还是留下了一些好传统,比如清明节扫墓,哪怕是生计艰难、农活紧张,也一直坚持不辍。
   谨遵祖训,父亲在茅山可谓原汁原味、坚定不移,四邻八舍赞不绝口。后来,铁平四兄弟都跳出了农门,端上了公家饭碗,让茅山人颇为羡慕,还有些自豪,因为是本村出人才嘛。铁平、铁蛋在卫生系统上班,都是单位的小头目;铁军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公办老师;铁牛混得最好,考上一所颇负盛名的985大学,毕业后进了政府系统担任财政局副局长。这被乡亲们认为有权有势,是个肥缺。他父亲可不这样看,而是觉得“快刀必有缺”,有权力就有风险,因此总是谆谆教诲这个二儿子:“铁牛啊,我们祖上都是‘锄头顿得稳,作田是根本’的老实农民,从不想分外之财。我们做父母的也是这样。你当官了,时刻要记着。人生在世,能吃饱穿暖就行了。俗话说‘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贪意外之财、身外之物。出门工作,一定要牢记老祖宗的传统,夹紧尾巴做人,做老实人,才能保护好自己,对得起祖先。知道吧。”父亲见面就说,这些“清规戒律”就经常回响在四兄弟耳边,他们便谨记在心,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父亲念念不忘交待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清明节扫墓。他自己率先垂范,让儿子们看着、学着。他深深懂得:“祭不可不诚,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必须‘遵古炮制’。”从卫生院退休了,有时间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工资雇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一路颠簸,到了三十里外的丰田厂,买回几十块一米见方的青石碑。他要趁着自己六十岁还能动,把过去自己知道的没立碑的祖坟都立好墓碑。这个工程不小。他自己动手,从荒山野岭中把三十多座祖坟一一找了出来。在家里,他不分昼夜地用毛笔写好碑文,用錾子一笔一划地刻好,再请人帮着抬到山里立起来。乡亲们都说,李医师一把年纪还玩命干,在青石板上刻字,多费劲啊!还要带人爬山越岭立墓碑,我们年轻人都不敢想、做不到,真是惭愧。李医师了不起!我们也要把祖坟找到、立碑,才不至于忘记祖德、枉为儿孙。
   说的也是啊。如今多少人都忘了“我从哪里来”,自己的祖父母的名字都可能淡忘了,更别说再往上追溯了。李医师可不这样,他是拿着族谱,根据记载,在山里一座一座地找祖坟,一代一代地落实,才把立墓碑的工程完成了。他说,他只找到了9代祖坟,这样以后扫墓至少有个记号,好找。铁平兄弟都点头称是,心里不由得泛起一股浓浓亲情的暖流。
   茅山村的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李医师对儿子们再三叮嘱,我和你们母亲生日,你们可以不回家;过年度岁的节日可以不回家。但是清明节务必回家扫墓,给祖先坟墓添把土,烧个香,磕个头,祭扫一下。不要让人说祖上没有后人。唯独这件事千万要记住,要坚持!
   七十多岁了,李医师再没身体力行扫墓。他放心地交给儿子们了。铁平兄弟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到清明节,总是不约而同如期而至。茅山过去扫墓,主要是砍掉祖坟上的小树灌木,铲除坟前的茅柴杂草,在坟堆顶上插好“挂山签”,在墓前插上点燃的香烛,摆放三牲,供奉烟酒,燃放鞭炮,叩头礼拜,于是大功告成。近年来,上面三令五申,因为这里山多林密、天干地枯,严禁野外生火,以杜绝火灾。事实上,已经有过好几起扫墓烧山事件发生,损失不小。所以,大伙也自觉地改革了扫墓习俗:不带火上坟,不燃放香烛鞭炮,一切按部就班静悄悄地进行,既不扰民,又无火患,反倒显得庄重肃穆,人们慢慢相沿成习,无不叫好。
   浪潮年轻,跟铁平兄弟都要好。有一次,他私下里问铁牛:“铁牛,我们历来熟悉,就不叫你李局长了。你在外面搞事,你说说,我们茅山扫墓,年年如此,家家如此,花钱费米,劳神劳力的,不是迷信吗?这有必要吗?”铁牛想了想,说:“这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习俗,应该不算迷信,还是有必要吧。”浪潮不以为然:“我看这事看不见,摸不着,谁知道祖先的灵魂在不在,能不能享用呢?”铁牛也有些说不清,“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存在就是合理,记住祖先、感恩祖先总没错。不然的话,有的坟就可能被当作没有后人的无主坟而推平毁掉呢!”浪潮觉得有点道理,又突然自话自问:“那老祖宗呆在哪里呢?!”铁牛也张口结舌,突然来了一句:“也不一定全是大家乱想的吧?从科学的角度说,有这么一种说法,目前人们了解的世界只是三维世界,比如一个物体,我们能看到它的长宽高,仅此而已。但是世界可能要复杂得多。科学研究是没有极限的。我们看到的可能还是一个小部分、小角落。据说还有四维、五维,我们现在根本看不到。那样的世界有些什么,还搞不清。我们不好说没看到就不存在呀。哎呀,绕来绕去,我也晕乎了。”顿了顿,铁牛接着说:“浪潮,你的想法很有意思。不过,历史上老祖宗的好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继承。墓还得扫。不然为什么国家特意规定清明节作为传统节日,还放假,而且是法定假呢?你说是吧!”浪潮默默无言。
   然而,不管像浪潮这样的年轻人还有没有疑问,每年清明节,茅山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山林里穿来穿去,寻根问祖。铁平兄弟也一如既往回家扫墓,虽然他们自己也都六七十岁了,却完全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要卸担子的念头。因为父亲以88岁的高龄驾鹤西去了,做儿子的自然责无旁贷。

共 22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扫墓的问题。其实,扫墓就是纪念祖宗。能按照惯例进行扫墓,就是不间断的纪念祖宗。这是老传统,却也是人世文明的作为。所谓祖宗是否知道,这是不需要考虑的,只是当代人对自己的上人的纪念。文章故事性很好,值得一读。【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寸心知        2024-10-17 15:37:29
  中国人最鄙视的就是数典忘祖,不懂得孝道。扫墓这个传统,年轻人不能忘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