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意识流小说的自由联想(赏析)
现代派小说技巧例析(十一)(自由联想)
意识流小说的自由联想
卜奎老人(编著)
意识流小说在表现人物心理的时候,会应用种种技巧,自由联想就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心理学中的联想,指的是因某一事物或概念而想起与之有关的另一些事物和概念的心理活动。所谓自由联想,是相对于控制联想而言的,后者在进行时有一定的方向、范围、重点;而自由联想则没有这些约束,表现出随意、宽泛甚至模糊的特性。
一自由联想的本质
自由联想,并不是严格的心理学名词,而是小说艺术借用的一个概念。它是“联想”,是人物因某一事物或概念而想起与之有关的其它一些事物和概念;但是,它更是“自由”联想,它的运行要灵活得多,深入得多,也带着丰富的情感。
意识流小说家认为,人物的联想更能体现人物的主观感受。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反映中也是联系着的,因此人物在心理上出现这种种联系,是很自然的事情。同时,人物在产生联想的时候,不单受外界事物制约,而且他的主观因素(感觉、知觉、情绪、认识等等)也制约着这种联系。这种主观因素,使他对心理上的事物间的联系,有所侧重,有所强调,有所改动。这样,人物的联想,就带着他独特的、个性的、充满感情色彩的印记。因此,描写这些,就可能较深入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自由联想这种写作方式,也便成了扑捉人物心灵运行轨迹的有力途径。
意识流小说家还认为,人物的联想体现他们的内部世界,是形象而丰富的。联想,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完成的,有人称之为“心象”。眼前事物的形象,或所接触的概念的形象,勾起与其有某种联系的无数个形象,这个联想的过程是曲折的,其内容又是很丰富的。它有的是浅近的,有的是深远的;有的是零碎的,有的是完整的;有的是清晰的,有的是模糊的;有的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则是主观臆想出来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意识流小说家看重的表现内容。
意识流小说家更认为,人物的联想,比起他们的外部行为,更隐秘,因而更真实。人物在一定历史社会条件下,他的行为总是受种种因素的制约,有时不免表里不一。只有当他们摆脱种种束缚的时候,他们才可以暴露内在的一切――心理活动,正是这真实坦露的时机。当人物个人独处时,联想浮现,思绪万千,没有什么不可以涉及,没有什么不可以闪现。
二自由联想的特点
1,自由联想是自由的
自由联想并没有很明确的联想方向,在范围上也不作狭窄的界定。它之所以如此,是小说家为了更深入、更彻底地把人物的心灵展现出来。人们苦于被种种外力所束缚,他们常常不情愿地放弃某些计划;他们说的话,他们做的事,都被圈定在狭小的范围之内。试想,当人物进入那无拘无束的畅想境界中时,该是何等的自由自在。“想”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只需给他一颗自由的心灵。这时候,人物经历的遭遇固然抢先浮上脑际;但它曾经希冀的种种幻想,又何尝不会也显现出来呢!犯忌的话,在心里可以说;违反常规的事,在虚幻中可以做。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对这种手法是运用得较为频繁的。在第三章,斯梯芬在进城途中经过森迪蒙特沙岸,他独自一人徘徊于海滩,凝神遐想。他想到的问题涉及哲学、历史、神话、宗教、艺术、美学,他用的语言包括法语、德语、拉丁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他面对阵阵袭来的浪潮,想到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变化,人类世世代代的生死繁衍,以及艺术怎样才能保持永恒。
2,自由联想是灵活的
由于自由联想的“自由”,所以它必然是灵活的:这种联想可以是有一定方向的,较为完整的系列;它又常常是宽泛的,零零碎碎的片断;在连接上,它可以有序,又可以杂乱,甚至违反常规;正常的联想的中介(相似、对比、相关、接近),在这里不甚明显;它的存现,大都是短暂即逝的。
同样是《尤利西斯》第三章,斯梯芬的联想是零碎而分散的,试看下面一小段:他先是想象自己从濒临大海的悬崖上栽下去,又想到一把木刀配在腰间,又听到造物主木槌的响声,接着又有四音步的旋律,他想象中看见一群婆娘,他又想到了亚当和夏娃,乃至想到自己受胎的情形,等等。这些联想互不连贯,转换快,跳动大。
3,自由联想是形象的
心理学认为,人的联想是形象的,即在人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画面。这些,是人的经验的再现,或是在这经验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些形象,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确定它的意义,也较为困难;因为它常常与人物的瞬间感受或潜意识相联系,连人物自己也说不清楚。
在《尤利西斯》的第十五章,布卢姆在想象中参与了都柏林的政界,当上了议员、市级长官、直至最高领导者――国君。虽然是虚无的想象,但却具体而形象。请看他逐步升级的装束:“身穿工人的灯芯绒工装和黑色羊毛衫,系着一条飘扬的红领带,头戴阿帕切式便帽。”――“身穿高级市政官的长袍,挂着链子。”――“身穿加冕服,披着紫斗篷。”――“披上一件金线织成的斗篷,戴上一枚红玉戒指。”――“右手上戴科-依-诺尔钻石,他的坐骑嘶鸣着。”真是活灵活现,好像真有那么回事。
4,自由联想是感性的
人物想象是主观的产物,因感触而生,自然带着感情色彩。这人物的感情,其实是联想的动因,它也自然地规定了联想的方向、范围、强度。人物悲惨遭遇的回忆,总是灰暗的、压抑的;而那些幸福与希望的再现,必然是明亮的、欢快的。
《尤利西斯》第六章,写了布卢斯参加葬礼的情景。在这悲哀的氛围中,他想到了人的生生死死,想到了自己故去的妈妈和儿子:“他可曾想到过等待着他的那个墓穴?人们说,当你在阳光下打哆嗦时,就说明你想到了。有人在墓上踱步。传唤员来招呼你了:快轮到你啦。我在靠近芬格拉斯路那一带买下一块茔地,我的墓穴就在那里。妈妈,可怜的妈妈,还有小鲁迪也在那里永眠。”这段联想,是低沉而压抑的。
5,自由联想是虚幻的
联想以真实经历为基础,但它更可以在此基础上派生。想象的东西,会有虚拟的成分;加之,由于它在较多的情况下,是表现深层次的隐秘心理,更会生出许多虚幻。想象真是太自由了,世界上有的,它会出现;人物心里有的,它也会出现;人物觉得应该有的,它更会出现。
《尤利西斯》中第十五章,布卢姆竟然想象自己成了女人,而且一胎生了八个黄种和白种的孩子;这些孩子,生下来就能流利地说五种现代外语;他们当即被委任几国的重要公职,如银行总裁、铁路运输公司经理,等等。这岂止是虚幻,简直是荒诞了。
三自由联想的作用
1,自由联想可以表现人物的深层心理状态
从外部去了解并表现一个人物,确实很难;特别是体察人物内心,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给人物坦露内心隐秘的机会,叫他自己表现自己,就容易得多了。那种不加任何限制的、任由人物作主的意识流动,是人物灵魂的不由自主地、毫无保留地展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物的浅层次心理,是容易把握的;而那些深藏人物心底的潜意识,则需要通过特殊方式去挖掘。自由联想,正是这种有力的表现方式。
前面提到的例子,即布卢姆想象自己成了从政的大人物,并发表了一通施政演说,这并非人物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而是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的流露。
2,自由联想可以表现社会潜意识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合,人物的一切都打上历史社会的烙印。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会影响那一时代、某一特定国度的人们的思想情绪;这种影响是缓慢积累的,潜移默化的,科学术语称之为“社会潜意识”。社会潜意识,虽然细微、隐蔽,但却强韧、恒久。从它的表现,可以把握历史社会的发展轨迹,也可以找到不同人物特定心理的根基。
据李维屏先生分析,《尤利西斯》通过书中三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西方社会人们的社会潜意识:“乔伊斯成功地发掘了人们头脑中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广阔领域,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现代经验和现代意识,深刻地反映了爱尔兰乃至整个西方社会中现代人纷乱复杂的心理结构。”
3,自由联想可以扩展小说所表现的生活面
小说艺术的容量较之其它文学样式,要宽阔广大得多。在传统的经典小说作品中,已经把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典章、制度、宗教、民俗、行规等等,作了有力的表现。有了自由联想这一利器,不单可以反映实实在在的生活画面,还可以反映因联想而再造的虚幻场景。这样,小说表现的社会生活面,被无限地放大了。
《尤利西斯》第17章,布卢姆有几处关于自然现象的联想:对于水,他想到水的“自身求平的本质”,“地图上的海洋”,“太平洋的超过8000米的深度”,“永不消停的海浪”,“水的微粒子”,“北极与南极”,“原始海盆”,“咸水湖、高山湖”,“湾流、海震、水龙卷、自流井、喷泉、湍流、漩涡、海啸”等等。这里,意识之流,流向了四面八方。
4,自由联想可以蕴含深厚的象征意义
小说表现社会生活,有时实写,有时虚写。意识流小说,比起传统的写法来,虚过于实。它写出的意象,常常要寄托更深的含义――即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有的是整体的象征,有的则是局部的象征。
《尤利西斯》全书是一个整体象征,正如李维平先生分析的那样:“作者化平淡为神奇,成功地使这些街头巷尾的匆匆过客和日常生活中的凡人琐事,产生出深刻的涵义和广泛的象征意义。”“乔伊斯刻意追求神话与现实、象征与写实之间的巧妙结合与有机统一。”“古希腊神话中英雄的光辉业绩在今天的西方社会里已经蜕变成荒唐和可笑的现实。这无疑是对西方现代文明莫大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至于局部象征,在《尤利西斯》一书中俯拾即是,书中的注解是对这象征含义的具体解读。
四自由联想的形式
1,线型自由联想
所谓线型联想,即按一定方向进行的联想;方向即是线索,有时它较为明显,有时则暗中牵制。从运行轨迹上看,它有时顺向,有时逆向,但尚有迹可循。《尤利西斯》第17章,布卢姆回想他在某地与他人的接触:1884年,他与欧文·戈德堡和塞西尔·特恩布尔,在大马路上交谈过;1885年,他与珀西·阿普约翰在大墙边交谈过;1886年,他与偶然结识者在门口台阶等地交谈过;1888年,他与布赖恩·特威迪父女交谈过,等等。显然,这段联想,时间是条清晰的线索。
2,放射型自由联想
所谓放射型联想,是指联想时,从某点出发,向各方面放射,或明或暗扣住这个出发点。这出发点,有时是一个,有时是一组。如《尤利西斯》第6章,写的是布卢姆参加葬礼的过程,路上他想了很多,他想到死去的邻居、夭折的幼子、亡故的母亲;但有出发点可循,即围绕“死亡”展开联想。
3,星状自由联想
所谓星状自由联想,是既无线索,又无出发点,表现为散漫的一片。这种联想,内容是多中心的,各单元联想之间又常常是跳动的,呈现出最自由的状态。《尤利西斯》中的自由联想,只有从局部去看,才可以找到线索和出发点,而就整体(全书或某章)来看,均是星状联想结构。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再好的的技巧,也不宜用得过滥。《尤利西斯》是实验小说技巧的第一部,过度与失当之处,尚可以谅解。后学者,切记对此技巧的运用,要慎重,要妥帖。
本节参考文献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李维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现代英国小说史》,侯维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欧美现代文学史》,何仲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关于短篇作品。小说、散文、随笔、赏析等短篇作品,要独立成文,不得以同题连载的形式逐篇发表。如果是系列作品,不宜简单同题标注,仅以(一)(二)(三)等各类序号区分;应当有独立的标题,可以灵活使用副标题或内容简介栏标注系列作品的序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