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孤独杂说(随笔)
常听人说我孤独,我孤单,我寂寞,这是现代社会人们心理状态的反映。闲来无事,我翻了一些资料,发现司空见惯的说法,要一下子说清楚,并非易事。
孤独和孤单、寂寞在词义上是近义词,如果只从词义和字面看,我们很难说清它们的细微差别。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孤独,是指独自一个人,孤单,如孤独的老人,儿女不在身边,他很孤独。孤单,是指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如他一个人生活很孤单,还指力量单薄。寂寞是寂和寞的组合词,“寂”意为“室内没有声响”,“寞”意为太阳下山时,点灯之前的昏暗屋室,组合起来表示“冷清孤单”。
然而,如果放在不同的语境里看,它们的差别就显而易见了。比如《南齐书·孝义传·韩灵敏》,“同里陈穰,父母死,孤单无亲戚,丁氏收养之。”这里的孤单就是单身无靠,是孤单的真义。而唐无作《谢武肃王》诗:“云鹤性孤单,争堪名利关。”这里的孤单是孤独的意思。李白的诗《将进酒》一句“自古圣贤皆寂寞”的“寂寞”的本义也是孤独。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对影成三人”,就是描写孤独加寂寞的情景。
由此说来,孤单是具体地指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孤独和寂寞是抽象地指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孤单,是一个人,就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人陪他,用成语说就是形单影只。孤独,是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即便有很多人围着他转,仍会感到孤独,因为知音难觅,心扉难启。寂寞也是一个人心的冷清孤单,常常是因为心无定所,魂无所依,空虚无聊造成的。内心丰富的人不孤独,不寂寞的孤独很享受,心灵自由的孤单很幸福。
柏拉图在《飨宴》里写了一则寓言,说每个人都是被劈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的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这则寓言是向人们说明,孤独是人类的本质,是人类的自省和对未知世界的迷惘。既是对身外人事的摒弃和心中美好的静守,又是对与他人相处而生的怀疑和绝望。人在解决基本生存条件以后,自然会转向对心灵的关注。人越认识自身的人性,就越发现它难以辨认,每个人所生活的文化境遇都是一个巨大的茧,将自我囚禁在里面。身体的另一半很容易得到,心灵的伴侣却弥足珍贵。真正能够理解孤独意义的人是大彻大悟、大智慧的天才。而一般人的孤独恰似阴晴圆缺,既谈不上深刻,也写不进历史。正如尼采曾经斥责照料他的妹妹所说:“孤独?你也配?只有天才和疯子才能享有孤独,你充其量有点寂寞罢了。”
杂七杂八地说了半天,孤独确实不是字面词义那么简单,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说的。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既不是天才也不是疯子,能在孤单和寂寞时,多关照一下被囚禁的心灵,抽丝剥茧一番就值得称道了。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