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东北】意识流小说中的读者(赏析)

编辑推荐 【东北】意识流小说中的读者(赏析)


作者:卜奎老人 布衣,15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1发表时间:2024-10-23 22:12:16
摘要:例析十八:介绍意识流小说对读者的引导

(例析十八)意识流小说中的读者
   卜奎老人(编著)
  
   小说离不开读者,它的最终效应的实现,是要靠读者参与才能完成的。这样,写小说的时候,作者就不能不心中有读者,他要为读者的阅读,提供种种预设的线索与暗示。优秀的小说家,要能够善于引导、启发,使读者进入小说境界,受到感染,达到认同。
   关于作者、文本、读者三者在小说审美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学术界有过几次讨论。从作者中心论,到文本中心论,又到读者中心论,人们的认识最终涉及到相互作用的层面。看来,片面强调哪一因素,都是不恰当的。
   那么,小说家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概括来说,他要完成一项任务的两个层面:给出小说审美活动的路径、题材、氛围、进程;同时给出这什么活动的线索、引导、提示、方法。有的专家把小说家引导读者的工作叫做“预设空白”,有的叫它“设置障碍”。
   意识流小说,是很难读的,原因是它的内容与形式,都较之传统小说有了极大的改变。首先,是它的内容具有虚幻性,很难理解。意识流小说,多写人物的隐秘心理,写转瞬即逝、难以名状的前意识、潜意识、感官印象等等。在读者看来,难以把握,不好扑捉,解读起来是颇费脑筋的。其次,是它题材的超常性,读者较为生疏。意识流小说多写人物变态心理,时疯时癫,又痴又呆,容易使人误解。又次,是它行文的跳动性,读者常常跟不上这个节奏。意识流小说的自由联想,天马行空,时断时续,很容易切断读者的思路。还有,是它手法的奇特性,隐喻、象征的大量使用,也可能使读者误入歧途。
   这样,就要求意识流小说家,在写作时要充分考虑读者接受时的状态,给予适当的引导。专家们经研究发现,表面上看,似乎意识流小说家,在行文时忽略对读者的引导,提起笔来任意涂抹,恣意为之;甚至,他们故意设下谜局,叫读者大伤脑筋。但是,实际上,他们的作品,还是有意活跃、启发、引导读者的阅读的。只不过,他们用的是与传统不同的新方法。
   如果说,传统小说是主动的、明显地、详尽地、有序地引导读者;那么,意识流小说,则是不经意地、隐蔽地、点拨式地、随机地引导读者。读传统小说,读者是舒舒服服被牵着走;读意识流小说,读者是跌跌撞撞跟着跑。意识流小说引导读者,有几条原则:
   1,有意设置理解障碍
   一般说来,读者阅读小说总是希望顺畅,不愿意遇见障碍。传统小说,给读者的帮助,总是提供种种方便。意识流小说则与此相反,却设下种种障碍,这似乎不合常理,但却有它的独特的作用。障碍,从负面看使人困顿;而从正面看,它可以使人知难而进,激发出读者弄清原委的动力。后面将提到的“中断”、“突变”等方式,都可以看作是设置障碍。
   2,延长语词意义的感知长度
   言简意丰,是文学作品追求的效果,意识流小说更是长于此道。它反对巴尔扎克式的详尽描写,常常话留半句、声东击西。语言中积淀了广博、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常常是一斑可见全豹,一叶能知入秋。意识流小说所用的语词,都是耐读耐解的,要仔细思量方能体会其中奥妙。隐喻、象征的使用,就属于此类手法。
   3,增加陌生感
   新颖、奇特,是所有小说都不排斥的因素,意识流小说在这方面更是出格。它们常常以惊世骇俗的题材,神出鬼没的构筑,变幻莫测的手法,使人难以招架,又使人无法释怀。既然意识流小说以“反传统”为己任,内容与形式的标新立异,就是很自然的了。后面提到的“震惊”、“新奇”,都属于此类。
   以上可以看作是引导的原则。具体方法则有:
   1,中断
   一般写作,讲究一气贯通,意识流小说恰恰相反,常常时断时续、随意跳动。内心独白,是互不连缀的;自由联想,更是山南海北的。中断,留下了许许多多空白,这正是意识流小说家留给读者思索、创造的空间;中断,需要进一步的连缀,这正是作者要求读者参与的契机。
   2,突变
   情节的意外发展,人物的反常行为,都会使读者的阅读增加难度,是传统写法的大忌;意识流小说却乐此不疲,常以突变制造特殊的效果。其实,突变刚一出现,确实可以造成障碍;但是,同其它障碍一样,它又可以激发读者探究到底的热情。变化的方向,变化的原因,变化的含义,都是应该搞清楚的;这样,读者就主动地身入其中了。
   3,震惊
   现实主义主张“细节的真实”,从不把“生活中没有的”、“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内容写进小说。意识流小说却出格得很,情节的反逻辑的发展,人物的不合常理的行为,怪诞、荒谬的内容充斥全篇。由于这些内容超出了读者的经历范围,也打乱了他们的欣赏习惯,是会引起震惊的;但是,当他们情绪安定下来之后,就会陷入深深的思索。不必担心,他们会理清事物的逻辑关系,也会对反常内容做出合理的解释。
   意识流小说的开山祖师卡夫卡,在《变形记》中,把人变成了大甲虫,这使读者感到震惊。人怎么会变成甲虫?真是太可怕了!但是,细细想来,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又比甲虫强多少呢?震惊,反倒引起了读下去的兴趣,也增加了探究到底的动力。
   4,新奇
   这一点,似乎是所有写作都追求的目标,但是意识流小说追求的重点在那个“奇”字上。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事物,它们选择那些有色彩、有棱角的使用;现实中没有的事物,它们也大胆用到小说中来。夸张、变形、幻化,都是追求新奇常用的方法。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第18章,莫莉的内心独白,是一章“奇书”。几十页的一章小说,全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此为一奇;几千字的作品,无一标点,此为二奇;此部分,以“yes”开头,以“yes”结尾,中间用了不下90次“yes”,此为三奇。新奇,就诱使读者看下去,并且用心解读。
   总之,意识流小说采用的是逼使读者介入的硬办法,来调动他们主动、积极、多向、扩展的阅读思维。在意识流小说阅读的途程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潜心钻研的人,才能获得丰厚、深刻的理解。
   此外,还有一些近于传统手法的方式:如引导、解析、点拨、提升,等等,意识流小说也是适当采用的,这些同样对读者的阅读,起到辅导的作用。
   本节参考文献
   金元浦:《读者中心论的兴起――西方当代批评的一次重大转折》,[DB/OL],《文化研究》
   金元浦:《文学阅读中的“游移视点”与主体思维――个体读者微观阅读活动过程》,[DB/OL],《文化研究》
  

共 25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例析18)意思流小说中的读者一文中,作者通过对传统小说和意思流小说在创作上的对比,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传统小说是主动的、明显地、详尽地、有序地引导读者;那么,意识流小说,则是不经意地、隐蔽地、点拨式地、随机地引导读者。读传统小说,读者是舒舒服服被牵着走;读意识流小说,读者是跌跌撞撞跟着跑。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地跃然纸上。条理的清晰,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对比是本文最大亮点,同时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好文推荐欣赏!感谢赐稿!期待佳作!【东北风情编辑:朱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