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稻香发源地研学之旅(散文)

精品 【菊韵】稻香发源地研学之旅(散文)


作者:友友 秀才,1737.0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9发表时间:2024-10-23 23:05:12
摘要:  2024年10月17日,这次安江研学之旅,是洪江市芙蓉中学工会组织的,一路观看了原黔阳地区行署旧址、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安江农校、美丽乡村下坪。

窗外瓢泼,如同春雨,哗哗啦啦唱起了“忐忑曲”,急促而婉转,婉转又高亢。听着这曲子,我心里怎么也亢奋不起来,沉郁而心烦,眉锁又寻思,今天不是一个出行的好日子。推窗远眺,均田(村)沉浸在一幅朦胧的水墨画中。雾,轻丝袅袅,给树们围上了件梦幻的丝巾。枝头的斑黄,丝巾的点缀,显得格外的凄美。
   雨水再大,研学还得继续,只祈安江“东边日出”!从家属区到芙蓉中学南门,柏油路雨水横流,回旋冒着泡。雨伞砰砰直响,心里明白,这不是鼓点,但想起均田(村)开裂的地,估计够它喝上一“壶”,能润湿它那干燥的唇;火烧般的泥,应是被浸润到了五脏六腑,通体润泽;山上的树,青绿地伸展着它那微微的斑黄,欲洗去一秋的尘垢。
   雨水欢快,旋转嚯嚯,濡湿了裤腿,我一个劲地踏上了大巴。大巴一夜密闭,阴沉压抑,一股难闻的味熏得我不敢大口吸气。车厢已聚了不少同事,闹着,渐渐地就如同进了咸鱼店,久而不闻其臭。直到汽车启动,驶出了黔城,见到了乡野青山绿水和山庄,心情才渐渐地由阴转晴。
   晚秋的晨,经这一洗涤,烟雨蒙胧,如一幅水墨画轴缓缓展开。村庄如被一层洁白的轻纱笼罩,视线模糊又清晰,平添了几份神秘与宁静。远山,似羞答答的妙龄女郎,遮了一条白纱巾,宛若仙子。树叶中的红黄,似是纱巾上的装饰;微风轻吻,树梢还微微颤动。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落叶归根”。窗外如此美丽,秋黄带着无限的眷恋和一抹淡淡的忧伤,静默着。瀑似的野菊,在这寒风中招摇现世。一朵朵色彩绚丽,黄如金,白似银,粉若霞。
   生活中,我们应学菊,无惧秋寒,坚守自己的操行,不随波逐流。哪怕一生再如何不如意,既不是金,也不是银,就如霞,短暂而形如纽扣,也要使出浑身解数绽放。
   中方(县)上的高速,田野里,雾气渐渐弥漫,像是大地一呼一吸,吐纳着悠悠的叹息。雾,用它独特的美,诉说着季节的更迭。这种飘渺的朦胧,让我原本糟糕的心情随之沉静。大货的轰鸣,打破了这份宁静,却又添了几分空灵。
   汽车嘎的停在了大畲坪剧场外停车场。雨水没有丝毫收敛,一路从黔城追到了安江,还有盛怒之势,下的更大。一秋没下的雨,今天仿佛要补足似的。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去了原黔阳地区行署旧址。这里有一条幽静的小巷,雨水夹杂着水雾,时不时迎面而来,带着丝丝凉意。一二层楼的老式平房,朴素的灰白墙砖与木质红窗棂,一看就是上世纪的“古董”。硕大的高树,是它们忠实的伴侣,轻雾掩映,如同身处仙界——行署旧址,已然成了高庙考古工作站、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黔阳书画苑。一楼左侧,黔阳书画苑陈列了大量的地方名家书画作品;右侧是考古工作室。这次研学的主题是稻香文化,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是重点,因此,在这我们只作了短暂的停留。
   记得上一次观博物馆,是10月3日国庆长假,馆里人山人海,览得很肤浅。这次明显清静于上次,且能徐徐听导游解说。导游韩,年轻貌美,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边讲解,一边叫我等仔细观察。上一次,我错把袁院士拿稻穗的背景图,看成了广袤的金色田畴。今日一听,原来是一条沅水把黔城、洪江、安江三镇串起的局部地理分布图。她述说得很详细,不时提些问,让我等思考。遇上“高科技”,还亲自教我们操作,翻看种子的类型,种子的生长过程,雪峰山的物产等等,让我获得了一些种子世界的丰富知识和知晓了一些怀化地区的富饶物产。
   出了博物馆,遇上小明(同事)。沅水边,雾起雨冷,给沅水两岸披上一层缥缈的素巾。樟树、棕榈、白玉兰等如清洗过一般,点染了一座座民宿,仿佛是大自然用淡淡的彩笔书成的美丽诗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段在黔阳的青春岁月,知青陈列馆,陈列的老旧物件,都是我们小时候乡下常见的。桌椅板凳、锅碗盆罐、床褥蚊帐、灶柜桶箱,历历在目。安江工业遗址馆、航天种子馆,在雨中静默。田塍边,最不起眼的碎碎花,细细瞧,很不起眼,却傲然怒放。那白、蓝、红缤纷的小不点,婀娜生姿,尽显生命的顽强与绚丽。迟到的丹桂,被雨水浸泡,如刚出浴的美人,羞涩地散发不出丝丝缕缕的芬芳。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水气,使人惬意而舒爽。
   出了大畲坪,就去了安江农校。这里我熟,是常客。每次来安江小住,我都喜欢在其校园内过道和试验田打卡。但这一次不一样,因是研学,我们能走进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通过导游介绍,我知道了一些杂交水稻研制过程的艰辛、困难和机遇。有些看似巧合,其实凝结着袁院士等科技人员的心血,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孜孜不倦地追求,才有了如今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从这里走向世界,我们参观了纪念馆的影音室、世界稻都、漫画安江作品展览室、安江地区史前稻作文化室。李必湖发现“野败”突破瓶颈,“5.18”毁苗事件,兴奋与痛苦交织,一幅幅水稻有性杂交试验的图画,一幅幅饿殍的震撼画面,袁院士的禾下乘凉梦,无不感染着我。一张张荣誉证书,“安农”人才辈出。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邓华凤、孙梅元、邓小林、宋泽观、郭名奇、唐显岩、张振华、曾存玉、罗耀光、王云高等,是他们攻克了这一世界无解的难题,是袁院士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
   出了农校,一路风尘仆仆去了美丽乡村下坪。下坪瓜果飘香,景色迷人,也许雨是累了,不下了。果园里的死角旮旯,菜园的小道缝隙,一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若不细察,你就会忽视了它的存在。若是细心留意,它们也是一个世界,活得也有滋有味。我们普普通通的凡人,何尝又不是这样?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角角落落,如指头般大的花,甚至是米粒般小,只要它努力绽放,哪怕不为世人所知,活出自己的价值,也是值得的。如小花抱成团,那就是一道十分壮观的美丽风景线。
   回时,竟意外收获了缠绕我多年的疑惑,公溪河的婆姨母溪河出江口在哪?
   原来,母溪河,隐蔽在下坪村部下,像极了沅水的一条岔道。
  

共 23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次安江研学之旅,遇上大雨,虽出行不便,呈现的却是一番美景,雨水滋润着干燥的大地,把晚秋的早晨,洗涤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一路观看了原黔阳地区行署旧址、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安江农校、美丽乡村下坪,此行意义非凡,让人深受启迪,而更吸引人的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文章语言质朴,行文如流水,一气呵成,结尾升华,普通人如小花小草,虽平凡也要活出自己的价值。一篇优美的散文,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24003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4-10-23 23:12:23
  研学途中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却成就了作者一篇美文。好文,学习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