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缘】天下第一女(散文)

精品 【云水·缘】天下第一女(散文) ——我的师娘汪学萱


作者:陈亚珍 举人,4903.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72发表时间:2024-10-24 09:10:57
摘要:世界上有一种感情叫“精神感情”,它似一束光,可以一直延续,不管活着还是死去,它的光芒会一直照亮你的心,你会因为这一束光,永不松懈去实现故人给你设置的线路图。这样会让光圈放大,人生本无成败,只是你一直在行走,脚印要工工正正,这就是那束光的功用。

很早以前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徽州女子是天下第一女!温婉、善良、坚韧、开朗、豁达,有担当,有见地。据说徽州女人在古时候守节是出了名,男人在外做生意,多年不回家,女人在家孝敬公婆,抚儿育女。她们在夜晚寂寞的时候就坐在炕上数银币,一筐银币经过肌肤的搓摸镜亮镜亮的,表示她们的意志,表示她们清平守志,收心炼性,对爱情忠贞不渝,从而得名:天下第一女。
   我去徽州旅游听说了这个典故后,讲给我的师爹孙光明听,他笑了,他告诉我,你师娘就是徽州人。
   我大惊!这么巧?
   那时我还没见过师娘,我问师爹徽州女是不是那么好?师爹笑而不答,但师爹跟我描述师娘的肖像是:高高的鼻梁,凹凹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明眸皓齿,碎碎的牙如一串珍珠,有点俄罗斯女郎的风范。
   哦,我方知道师娘是美的,在师爹心里也是最好的。在师爹眼里师娘是朱丽叶,师爹是罗密欧。这是师爹在大学里编写过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本,此后他的理想就是找到像朱丽叶一样的女子为妻。后来师娘出现了,他惊异于师娘的美貌正是他想要的那种。于是就开始了追求,师爹个子高坐在后面,师娘个子矮坐在前排,师爹假说他眼睛近视,后面看不见,要求前坐。于是老师就遂了他的愿和师娘调坐在一起了。
   据师娘口供,那时师爹对她很好,照顾有加,有一次到一个很远的公园玩,不小心把遮阳伞丢在公园里,师爹一个人跑去找回来还给师娘,师娘对师爹产生了好感。但,真正征服师娘的心,是学校在野外开联欢晚会,结束后他们到小东门湖边遛弯,突然有一个男人从他们身边穿过去,纵身跳进了湖里。师爹说不好,有人跳湖了!脱下衣服扔给师娘急步跑过去跳进湖里,把年迈的老者救上来,老者已经奄奄一息,经过一阵施救,老者活过来了。一个老婆婆赶过来就哭诉,说他们已身无分文,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可是老头子你也不能去死呀,你死了我怎么办……?
   师爹听了,把身上仅有的伍块钱交给了老婆婆,老者看到师爹的伍块钱死活不肯收,但师爹执意要给,让他们回家买米,好好地活下去,说日子总会好起来的。老两口千恩万谢。
   师娘全程看到师爹的勇敢、善良、仁德,师娘就被师爹俘获了。那时师娘很积极,是学校团支部书记。她对师爹的表现很满意,认定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这是那时的审美。如此,罗密欧和朱丽叶相爱了!
   他们都是华中大学文艺系毕业,那时当兵是最光荣的,师爹是独生子,按政策可以不当兵,但他一腔热血自愿报名去援藏,作为文艺兵成为第一批进藏的老兵。师娘随之一起进了藏,师爹是话剧团演员、导演,师娘是歌舞团歌唱演员。他们把青春留在了西藏。
   我与师爹、师娘结识,缘于1994年在邢台拍过一个电视剧《路情》,没有想到“路情”这个片名成了我与师爹和师娘的人生释义。当时师爹刚刚从《三国演义》剧组撤下来,《路情》剧组请到著名导演都十分亢奋。我是编剧,他是导演。我初进艺术门槛,凭得是直觉,毫无理论做基础,当时34岁,和著名导演合作心有悸动。岂料这位导演对编剧和演员一视同仁的温和,很会保护人的自尊,对我写的剧本很认可,说一看就是专业创作,这么干燥的题材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还说力争拿奖什么的。总之,他的长者风范让我悸动的心安静下来,算是“熟识”了。弄完剧本我就走了,并无时间进一步交谈。而真正熟识是重返邢台参加首播仪式,那时我们都闲下来有机会聊天了。三天时间我和导演一直在聊艺术,聊这部剧的得失,我大部分时间是聆听,因我不是科班毕业,也无经过文学正规训练,我抓住每一分钟请教和学习。导演的艺术理论让我感到陌生!他也时不时举一个我剧本中的情节和台词大加赞赏,我就乐不可支了。那时我并不知道这就是上天给我派来的专职导师。我真的相信人生的剧本是预先写好的,走什么样的路,遇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吃多少饭,赚多少钱,出多大的名,冥冥之中都是有定数的。
   在遇到师爹之后,我曾做过一个梦,梦见很深很深的大山里,有一面峭壁,我坐在一块石头上,双手托着腮,望着蓝蓝的天,青青的山,一个人很孤独。突然听到峭壁嘭嘭地响,我循声望去,峭壁像两扇门哗啦一下打开了,里面出来一个白胡子老人,个子好高好高,我扬起头望也望不到头,我小心地推推老者,老者给我扔下好多吃食,哇!我高兴极了,我在地下捡啊捡,捡完了我就再摇,再扔,后来我就笑醒了。那时不知道梦是来自宇宙的信息,也不知梦意何在,只觉得意境好美。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我与师爹之间的格局吧!20年如一日的艺术交流,亦如精神食粮,我吃的是天下第一碗偏饭,读的是天下第一所私人大学。所以,你永远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幸与不幸,应该笑纳一切才是,一切皆来自上天的安排,只要你对一件事足够虔诚,一个诚字,老天自有打算。但人生有意思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你所有的际遇对你的终局意味着什么。我当时只兴奋我遇到一个艺术思想特别丰富的一个名人。那时对名人很崇拜,毫不掩饰我知识的贫乏,求教心里很虔诚。师爹说,名人都是从不名开始的,你还年轻,努力,会有一天彩花满天的!
   师爹是个搭建童话世界的高手,而我是童话世界里的主人公。
   记得在邢台分别时,师爹给了我名片向我招手说:写信,艺术交流,你的文学潜质很好,要努力。
   这些简短的告别词,也许是礼貌话,可我却当真了。我有文学上的困惑就会写信寄往武汉,一周后我就收到信了,信中一一解释我的问题,而且非常认真。有时一些人生烦恼流露在信中,师爹捕捉到及时指导。师爹是个传统文人,十分重视礼尚往来,只要我去信他必有回言,基本是半个月交换一封信。这个时候信封上的名字就是师娘的名字“汪学萱”,因师爹已不上班,师娘还在单位返聘。我们的邮递员就是师娘,师娘为我们当了十年的“特殊交通员”,直到2006年才用上电子邮箱,师娘也回家养老,邮差也便隐退了。但师娘的名字我是最熟悉的,十年书信写了十年“汪学萱”。那时我们仨的缘分已经搭建成功。
   多年的书信往来,老师已如父亲,艺术与人生双重守护。我的歌哭,我的成败,都有老师的陪伴。如此,武汉成了我的精神之家,师爹、师娘自然而称。每次赠书都写:谨奉:师爹、师娘指正!师女亚珍。我的调皮,二老就这样默认了。师爹、师娘都叫我丫丫,这是我们仨特定的称呼。我先是熟识师娘的声音,那时除了信件来往,还不时通话交流,有时师娘接电话,那清亮,甜美的声音,犹如少女般脆净,我一下就迷上这声音了。但一直未能相见。直到有一次到厦门旅游,途经武汉,我就停顿下来去看望师爹和师娘。
   第一次见师娘,一头微黄的卷发,穿了一件橄榄绿的高领毛衣,个子不高,但曲线分明,容貌恰如爹的描述。那时师娘已六十多岁,但看上去比我还年轻。我见证了徽州女子的贤良,师娘上班,中午不回家,但早晨起来要给师爹安排一天的饮食,早饭到哪里过早,上午带亚珍哪里游玩,去什么商场适合女孩购物,中午到哪里吃饭,气温几度,穿什么衣服等等,事无巨细写清楚,放在桌上,她却赶车上班去了。字迹漂亮到极致!师爹洗漱完毕,告诉我去看看师娘今天怎么安排,桌上放着呐。我拿来一看,大为惊异,这种生活习惯我从未见过,一个女人如此细致,既显得温情,也显出不容置否的力度。我顿时对师娘产生钦佩!师爹在我这里是一座山,是思想,是艺术灵魂。可在家里,师娘是师爹的思想,统领,支撑者。师娘说话干脆,做事果断,性格刚柔并济,同是女人我就惭愧至极了。下午五点半,师爹要做好晚餐等师娘回来吃,预先摆碗筷时,师爹有趣地呢喃:这是师娘的,这是师爹的,这是师女的。摆放整齐,还要看距离是否适当,不适当的要调整,就像举行国宴似的工正有序。碗筷都十分讲究,师爹的修为就这么细致、周正。
   一切就绪,师爹开始站在窗前等师娘,望穿秋水的样子,不时掀开窗帘向楼下看,一旦看到车回来,师爹欢乐得像个孩子,命我快给师娘开门,说别让师娘去掏冰冷的钥匙,这样她会伤心的。这时师爹要给师娘备好拖鞋隆重迎接,就像久别重逢,师娘一进门,师爹还要做一个绅士动作说:夫人请!我忍不住笑了。师娘却见怪不怪,看来师爹每天的生活都是有新意逗师娘开心,师娘早已习惯,师爹就是这么一个有趣的人。师爹通常叫师娘为萱萱,我觉得他们一直是在恋爱状态中,这也是我惊讶的一点。师娘一进门,换上衣服就进厨房。师爹就“下岗”了。
   饭时,我们三个人坐下来,师娘说:谢谢!辛苦了。
   师爹说:为夫人服务,应该的。
   然后师爹挟着菜,送我一筷子,送师娘一筷子。说女儿吃,母亲吃,我也吃。师爹幼儿般的用语又让忍俊不禁,我们都在师爹的关照下快乐地享用。
   饭后,师娘开始做家务,有时会从包里掏出近期热播的影视光盘让我们看。而她却在屋里忙个不停。
   师爹、师娘都是艺术家,家中摆设的器具都是艺术品,哪怕一个小饰物都放得十分得体。而师娘美得就像达·芬奇画廊中的蒙娜丽莎。她对我说:亚珍回家了啊,随便一点。师爹爱干净,别管他。水开了,烫烫脚吧,用我的毛巾,别用他的。其实师娘更爱干净,她收拾完厨房,就要收拾白天用过的茶杯,放到固定的地方,打扫了家中的灰尘,这才坐下来看电视。
   师娘的温婉让我很惭愧,我在家中除去写字,一切家务都由丈夫替代,我竟不觉得应该为丈夫分担,有时不顺心还甩脸子,我扪心自问:凭什么?
   我因师娘开始修正自己,帮丈夫洗洗碗,也不再动不动就闹情绪,这是师娘对我的影响。
  
   二
   第二次见师娘,是2014年的秋天,师爹做了一次胃切除大手术,师爹大病初愈,我们又开始对话了,师爹告诉我他很好,让我放心写作,等你写完《风语》来武汉看望爹。我信以为真,当时高兴得像翔飞在蓝天上的鸟,我又有蓝天了。师爹怕影响我的写作,一直给我假象。不久,师娘给我偷打了个电话,说师爹癌患转移了,情况并不太好,我们都知道就瞒着他,你要来就尽快来吧。
   我被师娘的话惊怔了!我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要是没有爹我写作有何意义?好像我写作就是为了师爹高兴,师爹表扬我了,我就心满意足拿到了成绩单。我是这样的信任爹,可爹不要我了,不管我了,他的“安好”原来是假象?我即刻扔掉笔,编造了前去看爹的理由,说写不下去了,需要见爹深淡,这部作品超过了我的能力范畴,天道,人道,圣道。师爹说好吧,等女儿回家。
   这次见到师娘,师娘非常憔悴!眼睛都哭肿了。爹不想吃饭她哭,爹不想动她也哭。她说你到底想吃什么,告诉我给你做。师爹说我什么也不想吃。师娘就觉得像是惩罚她一样。我了解师爹和师娘的感情,我愁的是师爹要不在了,师娘当怎样生活?人生在世,求不得,爱别离,原来是这么残酷。
   可是我去了,看见师爹精神状态很好啊!
   师娘说多住几天,师爹定时间,他让你多会走你就多会走,回家了不拘束啊。师娘带我到房间,说这是你的房间,被子都换新的了,放心住吧。
   师娘对我如女儿般,不停地外出采买,做江城最好的饭喂养我。师娘太累了,我帮师娘打扫卫生,帮师爹按摩捶背。
   师爹呢?每早要令我点一炷檀香,放开六字真言的音乐,坐在阳台上闭着眼睛晒太阳,没有在床上躺过一会儿,最多在沙发上靠一靠算是休息,吃饭也很好。我心大喜!我觉得师爹没有事的。师爹好像能听到我的心声,说我不会死的,我还要再陪丫丫写作20年。我信以为真。我想,师爹要乐观的话,再陪我20年也不算多。
   师娘安慰师爹说,还是病了好,你病了儿子回来了,丫丫也回来了,热热闹闹的。这话里我听到了寂寞。可惜我离得太远了,不然我会常来看望师爹、师娘的。
   师娘真的如母亲一般,剥开一个石榴,分别放在两个小碗里送给我和师爹,她说,我不爱吃,你们俩吃了吧。我和师爹心满意足地开始比赛吃,师爹吃东西很优雅,细嚼慢咽。我呢,完全回归孩童状。我的父母双亡多年,在师娘这儿又找到女儿的感觉了。我狼吞虎咽吃完后,师爹和师娘惊住了!这么快就吃完了?石榴核呢?我说咽了,小时候我姑姑训练我吃酸枣不吐核,说是可以充饥,从此,我就不自觉地咽了。师爹和师娘大惊!似乎有些不相信。为了让他们见证我的伟大壮举,我张开嘴“啊――”让他们看,引起二老一阵笑。
   这些细节我用心包装起来,任何时候回想起来都是那么温馨。
   我们仨度了愉快的半个月,师爹怕我家中有事就放我回去了。他说回到家中,你就会觉得今天像个梦。说这话的时候,师爹声音里有泪。
   师娘为我购置了武汉的特产装了一大提包,送我下楼时,我看到师娘站在车前,眼神里满是孤独和惆怅!我抱了抱师娘,没说太多的话,因我不知说什么好,离得太远什么都不能帮她,师爹的重担就由师娘一人承担了。
   坐上飞机已是满天星辰,望着地下的江城万家灯火,想到师爹的病,师娘的劳累,我流泪了……
   世界上有一种感情叫“精神感情”,它似一束光,可以一直延续,不管活着还是死去,它的光芒会一直灼照你的心,你会因为这一束光,永不松懈去实现故人给你设置的线路图。这样会让光圈放大,人生本无成败,只是你一直在行走,脚印要工工正正,这就是那束光的功用。

共 1036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人肺腑、朴实无华的抒情散文。师恩难忘,深情涓涓。欣赏作者把最美的赞誉送给自己最敬爱的师爹、师娘,也让读者在款款深情的文笔中,品味了爱的回响,这种超然的精神情感令人忍不住动容,落泪和仰慕。作者在文中,先引入"徽州女子是天下第一女,温婉,善良,豁达,有担当”等内涵特点,让人禁不住仰望。然好巧不巧,自己的师娘就是徽州人。随着在工作中,师爹对自己师娘的介绍,师爹与师娘的爱情传奇。自己与师父一家的深度交往,如一幅无限绵延的优美画卷徐徐展开。如何偶遇认识师爹,师娘,师爹如何对自己文学的指导,对自己成长的教诲,对自己精神的感悟,友谊的升华等,这林林总总的一幕幕,如数家珍。在此影响下,作者的师爹师娘如伯乐,不断的亲历指导,写信,艺术交流,倾心鼓励等,也为自己创作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和动力。亦如作者所言,老师如父,师娘如母。其人格魅影响,示范引领,生活的造旨,也不断为作者的艺术创作,添砖添瓦。而作者也是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在百忙中看望师爹师师娘,守望纯真,坚守着这超越亲情,令人羡慕的深情。作者从师爹和师母身上学到了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创作源泉和做人金准则。也为作者的超凡创作,起了升华和助推。同时老师也为更多读者无偿提供了无价的精神财富。创作离不生活,离不开知遇,离不开这精心的真诚指导和鼓励。老师有了这超越亲情的精神大师,自然也就有了诗史般的文学精彩。师爹师娘夫妇给予作者的爱应比亲闺女还要多。当然,这种爱也在相互融合中加深升华,让生死别离的深情开始令人动容。师爹病了,越千里探望,陪伴,给老师余光……而老师的豁达,淡然,对人生的态度,对作者及广大读者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其实,这不仅是爱的传承,更是他们在做人、在人生、在精神文化上的示范引领。深情不及久伴,思念之情怎能不令人共鸣。有人说:对老师最好思念,就是践行和发扬他们的精神,让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广大。陈老师做到了,且做得令人敬仰!老师为此写的佳作《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谁在守约》等,虽我还没能拜读,却已在心中燃起了,无限的敬仰和感激。欣赏佳作,期许无限!祝陈老师佳作频出,快乐幸福【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25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4-10-24 09:13:31
  人生如过客,难忘恩师情!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0-24 18:09:47
  人生真正的财富是真情所至!
2 楼        文友:华为        2024-10-24 09:15:27
  品佳作,悟人生。师恩深情涓涓如细流,让人羡慕又敬仰!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0-24 18:10:44
  回忆一次,滋润心交一次!
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0-24 18:08:44
  又见华卫文彩,分析透彻,带着情感编辑,感受丰富。共勉!
4 楼        文友:乡笛        2024-10-24 19:33:45
  老师文章立意新颖,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真情实在,发人深省。好文章,学习了。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10-26 09:32:24
  看完陈老师这篇《天下第一女》,我又感动得热泪盈眶。陈老师与师爹孙光明和师娘汪学萱的感情就像天山雪莲纯洁美好,能作为他们二老的女儿,真的是三生有幸,当然有陈老师这么优秀的女儿也是他们的骄傲。尤其师娘的人品、学识和艺术才华,也让人高山仰止。她和孙光明老师对作者的关怀、鼓励和喜爱,就像亲生父母一样,甚至比亲生父母还要好。因为他们是作者的良师益友,也是难得的文学知音,对作者的写作起了极大的促进和鼓舞作用,让人难以报答。文章饱含深情,情真意浓,作者回忆了和师娘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和对自己的积极影响,温暖动人,正能量满满,让人久久回味。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陈老师支持,祝老师秋安笔丰,生活好心情。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0-26 16:30:58
  是的,时间越久,越觉得这是一则人间佳话.我的师爹师娘都是人间最善良,最有才学的人。因受二老的影响,我渐渐不再那么粗糙,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变化。人生在世,尤其经过沧海桑田之后才知道,财富,地位,名号都不足以一生有过最真挚地,最纯净地爱过,只有无功利的爱才是幸福的一生。谢社长哄鸣!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10-26 09:51:02
  师恩难忘,恩重如山。师娘和师爹一样,都是作者现在路上的引路人,让人感佩不已。恭贺陈老师佳作获得精品!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淡淡的云彩
回复6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0-26 16:31:55
  定当努力!感谢红豆一枚!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