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少年的文学大世界(散文)

精品 【东篱】少年的文学大世界(散文) ——新堡初中记事之十七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00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5发表时间:2024-10-26 07:30:02
摘要:初中时,我阅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杨沫的《青春之歌》。不记得书是从谁那里借的,只是要抓紧时间看,尽快还给人家。当我看到一本厚厚的、有点泛黄的小说后,内心充满了喜悦。于是,下课之后,上课之前,甚至放学回家吃饭的空隙,尽可能快点阅读。

不要说,少年如何单纯青涩;不要说少年还在父母的怀抱,识得几个简单的字。每一个少年,都渴望打开一面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少年的世界是文学,这是我们那一代人成长的必经之路,美好的氛围。
   不满足书本,电视很遥远,但文学始终给我们填补着缺憾。感谢文学成就了少年的我。
  
   ◎激情洋溢的《青春之歌》
   上了初中与小学不同,是以文化课学习为主。每天两点一线,在学校上课上自习,按时完成作业预习;回家吃饭睡觉。生活规律而又单调。
   那时,同学们也喜欢读课外书,可是大家都没有钱买,也没有地方借。学校没有图书馆,村子里绝大多数人都是以种地不生,想吃饱饭都不容易,一般不会花钱买那些“闲书”。再说家里大人也不支持,他们只希望孩子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所以难得有课外书。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渴望得到。
   初中时,我阅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杨沫的《青春之歌》。不记得书是从谁那里借的,只是要抓紧时间看,尽快还给人家。当我看到一本厚厚的、有点泛黄的小说后,内心充满了喜悦,仿佛是在一个秋天,收获了好多的金黄的粮谷。于是,下课之后,上课之前,甚至放学回家吃饭的空隙,尽可能快点阅读。按时归还,是读书的动力。
   小说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讲述主人公林道静成长的故事。
   读完小说,我的内心非常激动,非常佩服这位倔强勇敢、独立特行的奇女子。中学毕业前,家里逼迫她嫁给有财有势的局长,林道静不肯,于是连夜从家里逃出来,我佩服她的胆量和勇气。当她得知挽留自己的校长别有所图时,她毅然决然在雨夜里奔向大海,我惊叹于她面对欺凌时的刚烈与决绝。当然,处于青春期的女子,内心还是充满了浪漫与热情。当余永泽把她从险境中救回来的时候,当一位有着良好文学素养的青年知识分子关爱、抚慰她时,她心里产生了绝处逢生的欣幸和喜悦。由此看来,处在青春期的女孩子,在外漂泊的青年女子,渴望别人的关心,更渴望美好的爱情。
   那时,曾想,一旦自己遇到了这般相似的处境,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林道静的做法,也是就这样奠定了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心中早就有了“一定之规”——心有所愿,绝不屈从。
   当然,一部小说,如果只写一个人的生活与感情,很难引起更多人的兴趣与共鸣。主人公之所以令人敬佩,让人赞叹,是她面对“九•一八”事变、面对国家危亡大事之时,她的痛苦愤怒,她的忧心如焚。正是这种热情洋溢、以国家民族为已任的爱国情怀,让林道静真正恢复了她的青春活力,终于和过去只是沉湎于沉闷窒息、庸俗自私的狭隘爱情生活决裂了。小说的最后,共产党员卢嘉川被捕牺牲,林道静在怀念中接过他未竟的事业,汇入到革命和集体的洪流中。
   小说主人公林道静,是那个年代中国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的艺术典型。这部小说,故事生动曲折,吸引着读者;字里行间,表达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饱含着对国家民族独立主权的强烈责任感。在阅读小说的那些天,我深深的被小说中的故事所吸引着。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林道静在面对不公平的命运时,她有着叛逆独立的个性,有着奔放不羁的青春活力;处在国家危难之际,她有着浓厚深沉的爱国情怀,洋溢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怎样成为林道静一样的女性人物呢?那时很幼稚,觉得自己应该有一条围巾,出门的时候,一手拉住,缠在脖颈上,一手握住一端,向风中一抛,那时凛然不侵的样子,那时完美的形象。文学的力量,就是这样不知不觉注入到了我灵魂里。
   总之,《青春之歌》是我那时看的最仔细、投入时间最多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激起了众多年轻人奋斗的热情,激励着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革命。对于林道静小时候不幸的遭遇,我还和自己的生活境遇仔细地对比了一番呢!对比之后,我暗暗地庆幸,自己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着父母的关心;自己生长在新社会,新社会婚姻自由,家长思想开明,不会逼迫孩子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我生活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革命先烈早已把帝国主义侵略者赶走了,我们可以享受和平宁静、独立自主的安定生活;新中国的青少年,将来都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人人都有机会读书,长大后就投身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读小说的那一阵子,觉得她名字里的“静”字特别好,甚至想着给自己改名呢!只是这种想法只是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最终没有付诸行动。
   正是由于这部小说长时间的影响,三十年后,当我看到杨沫的儿子马波(笔名老鬼)写的作品《血色黄昏》时,毫不犹豫地选择读下去。接着,又读了他写的《我的母亲杨沫》《血与铁》等作品。读完这一系列作品,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生活状态,也看到了在儿子眼中母亲的形象。
   从母亲的《青春之歌》,到儿子的《血色黄昏》,也是从激情洋溢的革命浪漫主义,到现实生活的记叙与反思的转变。人生大概如此,人生越来越现实,而小说也越来越接地气。
   文学带给我一个最感性的世界,每当在头脑中复原那些情节,人物就站在我的面前,一切都是那么逼真。文学又是超越感性世界的东西,总让人收获着理性的价值。所以,我说,文学是一个特别大的世界,我喜欢处于其间,过着感情丰富的生活。那时,以为生活就是这样,即使不是这样,也要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实现。
  
   ◎读小说不如听小说——读《野火春风斗古城》后记
   说到阅读课外书,想起了初中的一位同学。正是因为她的精彩讲述,我才能够让我读到《野火春风斗古城》,读得那个叫如饥似渴。
   起初,班里同学到教室早了,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于是三个一群,五个一团,各自闲聊或者玩耍。聊着聊着,旧堡村的同学李红勤,热心地给大家分享起她读过的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她讲故事很精彩:抗战时期,地区团队政委兼县委书记杨晓冬,打入敌占区,作地下工作。他领导了武工队梁队长、共产党员金环、高氏叔侄和金环的妹妹银环等,和敌人斗智斗勇,艰苦努力,最终完成任务,取得革命胜利。
   野火春风是什么?我们总是追问,她说,她说出的人名就是野火,就是春风。他真会卖关子。
   由于故事太长,人物众多,事件密集,每天的课余时间,只能讲述小小的一部分。为了能听她讲故事,那段时间,我回家吃饭都匆匆忙忙,想着快点到教室。当她讲述之时,我们几位同学坐在周围,全神贯注,不敢轻易打断她,生怕漏掉一点点细节。有时,甚至连坐的姿势也不敢随意变一下,害怕影响了大家听故事的兴致与氛围。共产党和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在她讲解的故事中,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再看看红勤同学,讲故事的时候,也不同于平日的样子,脸上有点自豪的神情,眼里也透出一种自信的光芒。甚至她说话的声调和声音,也变得抑扬顿挫,美妙动听。偶尔,她的双手也配合着讲解,做出一些相应的动作。看的出来,讲故事时的她,也是全身心地投入,内心充满了喜悦。
   听她讲故事,越来越佩服她那超强的记忆力,也羡慕她的口齿伶俐和滔滔不绝。在此之前,我也读过《青春之歌》,读的时候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也曾设想如果把小说变成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该有多么精彩啊!然而,想终归是空想,终究没有变成现实。也许,我缺乏自信,担心自己讲不好,没有人喜欢听,到时候下不了台,多么尴尬啊!也许,我嘴笨,口齿不够伶俐,而且又缺乏应变之才。母亲常说:“我的孩子跟我一样,缺少应变的口才,就是跟别人吵架,都占不了上风。过后自己想起来,当时应该这样说,应该那样说,想了一大堆,却派不上用场,只好自己生闷气。”母亲总是很理解我,但也限制了我敢于突破的心理愿望。
   听多了,自然就想把书借过来看,一睹为快。大概给红勤说了不少好话,保证好借好还,终于借到了这部小说。然而,奇怪的是,当我自己阅读这部小说时,故事情节却远远没有听她讲时那么有趣。那些故事情节,那些人物,明显地失去了当初听她讲述时的魅力,英雄人物也没有她讲的那么神奇。于是,我想到一句常常听到大人的话:“看景不如听景。”难道看小说也跟观景一样,自己阅读倒不如听别人讲小说有趣?也许,有一些人,天生就有一种能力,能将普普通通的事情,讲述成妙趣横生、扣人心弦的故事。或者在阅读小说之前,在听同学讲述时,对小说的期望值过高。当真正阅读之时,却发现不过如此,心里产生了落差。
   有一个愿望,在文学的世界,可以使一个人变得超越这个人的本身,那时,我多么想有一本不同于《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书,我全身心地沉浸进去,一定要讲出更精彩的故事。
   上大学时,我选择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初中时对小说是读还是听的看法又发生了变化:听小说不如看小说。要体味小说中的内涵,还得仔细品读原著。这当然是后话。如果当初有点耐心,将小说多读一两遍,有可能发现其中精彩的地方。对文学的喜欢,竟然决定了我的人生选择,母亲曾说,这个专业有什么用处?我无法回答。回答什么,心中自知。文学的世界很大,我完全可以流连其间,选择自己的喜欢。文学是解读人生的工具,我相信自己拿起这个工具,会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也会影响我对世界的认识。我告诉母亲,起码我可以把文学交给孩子们。
  
   ◎没有读懂的《第二次握手》
   初二时,我读的最后一部是张扬的小说《第二次握手》。这是一部描述知识分子生活爱情和事业的小说,塑造了苏冠兰、丁洁琼、叶玉菡三位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形象。
   这部小说借来时时间有限,为了赶时间,我读得很快,真的可以说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即便是如此,还是觉得时间不够,于是拿到教室在上自习时偷偷地看。也许是幸运,没有给老师逮住。因为看的时候担心老师发现,不能专心致志,所以,现在想起来,只剩下故事梗概了,只记得那对有情人却成不了眷属的深深遗憾,也对那些阻挠有情人的人和事充满了愤怒。特别是远赴美国的丁洁琼,拒绝所有男士的追求,一心一意履行着与苏冠兰的爱情约定,真的让人唏嘘不已。在她的心里,爱情是神圣的,爱情是要用心守护的。丁洁琼的爱,纯粹,美好,神圣,是不容亵渎的。
   然而,当丁洁琼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回国后,才发现自己所爱的人已为人夫,自己所坚守的爱情,已经无可挽回。面对这种情形,丁洁琼表现出她的大度与释怀。也许那时太小,根本不懂得人生除了爱情,除了自己的生活,还有家国情怀,还有科学报国这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大情怀、大格局。
   如今,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才发现年轻时不明白的小说和人物,再次阅读小说时才恍然大悟。“文学即人学”,要真正地读懂小说,还是少不了一定的生活阅历。
   现在,我终于明白,在这些精英知识分子的心中,除了爱情,除了“小我”,在他们的心目中,更多的是“大我”的情怀。如“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三强、邓稼先等,又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在他们的心里,科学事业,国家的需要,能让他们放下个人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科学事业之中。
   文学的世界,永远在解释着生活。尤其是我觉得一个人怎样才算活得有意义,文学就是用一个个形象告诉了我。每一个少年,都有一个大世界,文学,可以说是少年的第二老师,总是引导着少年前行的路。
   初中三年,有许多欢乐,都是读课外书带来的。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许多事情都在悄悄地改变,唯有爱好读书从来不曾改变。在此,引用博尔赫斯《关于天赐的诗》作为本文结尾:
   我在我的黑暗里,那虚浮的冥色,
   我用一把迟疑的手杖慢慢摸索,
   我总是暗暗设想天堂,应是座图书馆的模样。
  

共 45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作者回忆了初中时代抓紧点滴时间阅读课外书的经历,那一页页内容,一幅幅画面,如珍珠般洒落在脑海深处,历历在目,熠熠生辉。读杨沫写的《青春之歌》,林道静成长的故事令作者感慨万千,激动不已。林道静的叛逆、勇敢、特立独行、爱国情怀,是女性觉醒的标杆,是那个年代中国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的艺术典型。读杨沫的儿子马波的作品,作者也是饶有兴致,沉浸其中。说到阅读课外书,作者想起了初中的一位同学。听她讲故事,她超强的记忆力,她的口齿伶俐和滔滔不绝,太引人入胜,令作者如痴如醉。正是因为她的精彩讲述,作者才能够读到《野火春风斗古城》。因为对阅读的热爱,上大学时,作者果断选择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走上专业成长之路,对其文学素养的提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初二时,作者读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张扬的小说《第二次握手》。作者那时太小,没有读懂主人公丁洁琼表现出的大度与释怀,根本不明白人生除了爱情,除了自己的生活,还有家国情怀,还有科学报国的大情怀、大格局。如今,作者深深体悟出“文学即人学”,要真正地读懂小说,还是少不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好文,构思巧妙,布局合理,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作者讲述初中时代读课外书给自己带来的心灵冲击,从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活得丰盈而快乐。此文情感深挚,遣词精准,表达有力。非常精彩的散文,大赞文思,力荐赏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26003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10-26 07:38:25
  此文构思巧妙,布局合理,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作者讲述初中时代读课外书给自己带来的心灵冲击,从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活得丰盈而快乐。问候同淑君老师,创作大丰!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8 05:53:03
  非常感谢编辑精彩的编者按!正如你说的“那一页页内容,一幅幅画面,如珍珠般洒落在脑海深处,历历在目,熠熠生辉。”上初中的时候,还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是,这些课外书,给我带来了一个精神丰盈的世界,打开了一扇奇妙无比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得以窥见异样的世界,可以看到别样的人生。阅读小说,让人的生活充实起来,让人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改变。问好编辑!秋日顺祺!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0-26 07:59:03
  这篇散文回忆初中读课外书经历,从《青春之歌》到《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作者因热爱文学选专业,年少未懂书中深意。文章构思巧妙,情感真挚,用词精准,讲述与文学的缘分,带来心灵冲击,值得赏读! 问候同淑君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8 05:59:07
  非常感谢滴善斋文友的关注与精彩点评!与文学结缘,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让单调平淡的日子变的丰富多彩,让心灵在日常繁琐的消磨中保持了一份热爱,得到抚慰。正如于谦的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亲。”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时时陪伴一个人的,大概只有书籍了。问好编辑!秋日顺祺!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26 10:02:38
  少年的世界,不能不没有文学,可能这是很多人必须承认的观点。作者以自己喜欢文学的经历,也为我们打开了文学的广袤世界,三本书,不一样的布局写法,显示出文学的力量。这篇散文写得真好,感受细腻独特,令人喜欢。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8 06:02:02
   非常感谢怀才社长的关注与精心润色!与文学结缘,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与东篱结缘,遇到怀才社长,真是人生一大幸事!问好社长!秋日顺祺!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0-26 15:40:29
  很多人的文学梦,都是从少年时代开始做起,我也是。老师的文中,有我的影子。我也曾心心念念选择中文专业,可惜阴差阳错,学了经济,但从对文学的喜爱,从没放弃。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顺祝佳作频出,秋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8 06:08:58
  非常感谢韩格拉图文友的关注与精彩点评!你说“很多人的文学梦,都是从少年时代开始做起,我也是。老师的文中,有我的影子。”在东篱相遇,有着共同的爱好,但愿对文学的爱好能让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美好。其实,喜欢文学,跟你从事什么专业的工作并不矛盾,曾经拜读过你的美文,文笔优美,表达富有韵味,值得学习!问好文友!秋日顺祺!
5 楼        文友:枫桦        2024-10-26 15:52:27
  《青春之歌》这部作品感动了不只是一代人,现在还是可阅读的典范,可见名著的力量有多么的博大,不管时代如何变换,都无法改变它应用的模样。我也是读过这本书,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无限的憧憬。好文拜读!
回复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8 06:14:24
  非常感谢枫桦老师的关注与精彩点评!初中阶段,处于懵懂时期,一看到这部小说的名字,就非常喜欢,感觉触动了内心的无限的憧憬。正如现在的中学生,喜欢读《平凡的世界》,喜欢读《追风筝的人》等。问好枫桦老师!秋日顺祺!
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8 06:31:18
  高中同学姚崇周说:读了全文,勾起回忆。巧合的是,文中提到时三部小说,我也是在初中阶段读过的。到了高中读小说的时间就少了,不是不喜欢,而是需要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上,只读过《林海雪原》和《红旗谱》。他还说,初中时读了好多。村子里能借到的大多都是这几本,记得还有《苦菜花》、《草原烽火》、《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等。等到我三哥读大学,暑假里他常借小说带回家,《第二次握手》就是这个背景下读的,还有《大西洋底的来人》、《珊瑚岛上的死光》等等。
   看来,他们的村子大,能借到的书多。可是我那个时候只能读到这几部小说。《红旗谱》、《创业史》还我在大一时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时读的,《林海雪原》到现在也没有读。高中阶段好像都没有读过长篇小说,也不一定是真的没有时间,可能是因为借不到。也许正是读了不少书,姚同学那时的作文写的很好,曾经作为优秀作文抄写在学校的黑板上,供同学们欣赏学习。
7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8 06:35:19
  我的同事陈老师说:“我们那个时代,书真的很贫瘠,我记得好像只有儿童文学可以看到,后来开始流行琼瑶,三毛,席慕容,武侠小说就是金庸,古龙,梁雨生等。”陈老师比我小十多岁,也是一位喜欢阅读的老师。是的,从前不像现在,到处都是书。琼瑶、三毛席慕容、武侠小说流行,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流行的,那时都拿来看了一些。但是到了现在,我只喜欢三毛的作品了。所以,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筛选,不断改变的一个过程。
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28 21:40:11
  我是半路出家,与文学结伴的,惭愧的很,这些都没看过,当年就看金庸古龙梁羽生了,再有就是听小说,所以行文总是觉得词不达意,词不达意。老师有提到的这些小说我的初中老师倒是总提起来。拜读老师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9 14:48:34
  非常感谢天方夜谭老师的关注与精彩点评!其实在大一,我也看过金庸的《天龙八部》,故事情节构思巧妙,曲折引人,语言流畅,文中经常引经据典,真是了不起的作品!难怪后来形成了金庸热、武侠小说热。当时看完《天龙八部》,有点意犹未尽,接着又看了古龙的一部武打小说,感觉文笔不如金庸的,同时,感觉武侠小说尽管读的时候很开心,可是读过之后就有点像玩游戏、或者说像中学生的作文一样的感觉,有一种模式(还有琼瑶的小说也是如此)。其中的内容大同小异,复仇的故事、练习武功的故事、高手之间较量、对手仇敌之间的仇恨……从此之后,再也不想看武侠小说,转向其它文学作品。问好天方夜谭老师!秋日顺祺!
9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9 14:53:02
  看了这篇文章,三姐说:那时候我还不让你学文科,说不好找工作。我也是语文好,不太喜欢物理化学,可考大学成绩好的学生几乎没有人报文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是的,那时学习成绩好的绝大多数都选了理科。从现实生活中看,像我们这样没有社会关系的人,还是学理工类专业好一点。只是那时候不太懂,有点稀里糊涂。如果放到现在,不管你是否喜欢,先得谋生,可能会选择理科。人生没有如果,好在那时大学生少,国家包分配,工作还是有保障的。
10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29 15:01:26
  初中记事系列文章,至此总共有十七篇,加上从前写的记班主任雷绪阁老师《一首歌的回忆》,总共十八篇。初中三年,有交学费这样艰难的的过程,也有学习知识的快乐与充实;有和同学老师相处时产生摩擦的不愉快,也有老师的关心、同学友爱的温暖;有考试、学习时的挫败失落,也有被老师表扬时、获得奖状时的喜悦……总之,初中阶段算是幸运的,也算是比较顺利的。这些经历,伴我成长,促我成熟,也丰盈了我的内心,增长了我的见识。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