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窗外的大运河(散文)
一
单位的宿舍在大运河旁边。宿舍分配通过小程序,从上千套房源中随机抽取五套,供员工选择。有编号1404的房间,几次被抽取,但几次都被弃选。原因是数字四太多,不吉祥。轮到我,它也恰好出现在可供选择的五套房源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只因为能够看到大运河。
从房间里,从阳台上,都能看到大运河静静流淌。这是我喜欢的样子。至于数字四比较多,有人认为谐音死,有的说不吉利,我并不介意,我赋予“四”新的意义。四,一年四季四季如春四季发财……这么想着,倒觉得这个数字蛮好!每当我伫立窗前,望着大运河蜿蜒南流,水不扬波,心情仿佛就放松下来。视线正对处,有一处游船码头,两艘红色的游船并排停泊,静静地靠着岸边。这景象常常让我想起当年的军港,当时的宿舍离军港不远,从宿舍就能望见码头,银灰色军舰并排停靠在码头,游船比之于军舰,运河比之于大海,宿舍之于宿舍,瞬间有空间大平移的感觉。并且我想到,这运河之水,与大海是相通的。一片落叶飘下,浮游在水面,我常联想它的归宿。零落红叶河面游,出没碧波自漂流。或许顺利东到海,带我思念与故旧。可能与东海的情缘,我对大运河多了一份亲近。
我所望见的大运河,大概是大运河的终点。因为正前方,树林遮挡下,正是大运河曾经的漕运码头。这个码头可不简单,素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第一的称号,不是随便封的,历史上元明清三代,特别是明清两代,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漕运转运中心,承担着将江南的粮食布匹等物资运送到京城的重要任务。所有运送至北京的货物,都在这里下船。可以想见,当年帆樯林立的样子。各路人马在这里中转,有吃喝拉撒睡的需求,有交流会商,也有矛盾冲突,那么解决这些需求的店铺商家,职业人才等都会应运而生。也许我现在住的宿舍楼所在地,还是大酒楼,或是著名票号,或是夜总会,也未可知。
说到漕运码头,我想起今年暑假路过杭州,专程带儿子去大运河的起点——武林门码头。那里有一座石牌坊,近10米高,十二根石柱挺拔向上,构成16个门洞,据说寓意大运河贯通南北、沟通古今。正南石柱有副楹联,北往南来千里碧波贯今古,湖光山色满城佳气蔚葱茏。它的汉白玉材质,给人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与它相对的是,杭州地标式建筑环球大厦,放眼望去,它造型独特,鹤立鸡群一般,而其周围是鳞次栉比的高楼,玻璃幕墙,尽显杭州的繁华和现代,置身其中,一种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感觉油然而生。我告诉儿子,这座码头起始于隋朝,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它与我们宿舍楼前的漕运码头遥相呼应。又指着地上的大理石拼成的地图说,你看这条金色的线,他就是大运河的示意图,从杭州出发,一路北上,经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流入天津市,然后到达北京。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你学地理会学到这个知识。今天实地旅游,首先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儿子点点头。
二
晚上,我回到宿舍常常疲惫不堪,头昏脑胀。进门往沙发一坐,不想动弹。我一扭头,看到窗外点点灯火,在漆黑的夜,显得更加明亮。这个景象,我非常熟悉。那个时候,我常常坐在军舰的甲板上,看大海上的点点渔火。茫茫大海,夜幕深沉,只要一点儿亮,都是无限光明。目力所及,可以到很远的地方。抛锚的渔船,亮着灯,由于数量众多,好像形成一个大圆圈,其实他们之间相差几公里远,甚至十几公里远呢!仰头是点点星光,那种景象令人终身难忘。
居住在城市里,所到之处,都是灯火通明,难以体会那种光明与黑暗较量的景象,也难以体会微光之美。可是我从宿舍往外看大运河,就不一样,过去在海上体检过的场景,仿佛重现一般。站在阳台向南望去,正是大运河森林公园,再往南,是没有城市化的村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所以晚上看起来漆黑一团,犹如夜幕下无边的大海。大运河沿岸设立的路灯,就像渔火一样闪烁。推开窗户,看到朦胧之月,柔照大地。蜿蜒运河,向南延伸。万盏灯火,点缀无边黑夜,那景象真是一样一样的。我不禁随口念出:凭楼远眺灯盏盏,似曾相识一汪洋。思绪飞到东海上,劈波斩浪青春扬。距今不过二十载,却有物是人非叹。回观如水之月光,俯瞰蜿蜒之河床。运河千载自流淌,明月万古照兴亡。
是呀,曾经的大运河,达官显贵,贩夫走卒,众者云集,是繁华之所在。辉煌过后是黯淡。据史料记载,至道光年间,大运河已千疮百孔,淤塞难通,整个河道仅存一线河形而已。同时,随着洋务运动,近代化的推行,古老的华夏大地也有了轮船、火车。1872年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正式用轮船海运漕粮。火车的铁路运输也逐渐兴起。在此背景下,大运河的漕运功能逐渐萎缩,直至消亡。这片喧闹的土地,终于沉寂了下来。一晃历史的车轮滚到了2012年,北京市提出来“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规划了“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随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副中心建设。到2019年北京市级行政中心已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于是曾经荒芜的码头,又重新热闹起来,沿河兴建了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公园等众多公共文化设施。大运河也重新靓丽起来,大运河畔也重新热闹起来。我的宿舍,以及宿舍窗外的大运河美景,都是拜城市副中心所赐。大运河的历史走到今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兴盛周期。
三
前天清晨起来,我拉开窗帘,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运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我欣喜地从房间跑到阳台,纵目远眺。那雾一团团,并不浓烈,也不聚成大片,自由地,散漫地飘着。树儿在轻雾的萦绕下,也若隐若现。但绿色的树,与白色的雾还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我很轻易就辨认出树来。运河上空飘着一片雾气,几乎看不到河床,犹如仙境一般。我只能通过路灯的蜿蜒曲线,判断河床的位置和走向。我还正在通过路灯定位河床的时候,从运河边传来一声清脆的号子,那是早起健身的人喊出的。声音从胸腔发出,浑厚悠长,感觉身体倍棒!我突然切换到晨跑的时候,沿着滨海路,一路爬坡到燕窝岭。到了燕窝领,对着大海深吸一口气,然后喊出气息悠长的号子。那时,同学们还比着,谁的气息更长。想到这里,我不禁莞尔一笑。只是我现在改变早锻炼的习惯,常常傍晚进行体育锻炼。说起来,这么久了,还没有早晨沿滨河路跑步或散步。今日有事罢了,赶明儿早上,也沿着河岸跑一跑,近处看看运河的早晨。
早晨第一次看到运河的雾气,想到还没有沿运河第一次晨跑。又记起暑假那次儿子来宿舍住,我带他沿着大运河第一次骑行。我们都被大运河的夜景吸引,本来计划骑行五公里,但一路美景,让我们一直向前,向前,从漕运码头一直骑行到运河文化广场,再返回一共骑行了十五公里。我们都没有觉着累。优美的景色让我们忘却了疲劳吧!在运河广场,看到对岸的高楼大厦,闪烁的霓虹灯,灯光下的运河,波光粼粼,那景象丝毫不逊色于上海外滩的繁华,还比外滩多了一份柔和,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大运河近在咫尺,但我感到自己对它还是欠缺了解。我决心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时,时刻去体验、欣赏大运河的美景!
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隋炀帝杨广。大运河在杨广任上修建完成,被当做滥用民力,贪图享受的标志,很多人甚至认为运河的开凿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如果一件事,百年后,还有人因此而受益,我们就不能将其评价为恶行。如果千年后,还有人因此受益,就更加不能评价为恶行。实际上,在唐朝就有人为杨广鸣不平。晚唐著名文学家诗人皮日休有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意思是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这句“至今千里赖通波”也已经过去1000多年了,今天读来依然评价中肯!说明运河开凿的确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伟大壮举,不是劳民伤财!如果说当时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也是他们一代人为中华民族做出点牺牲和奉献,我们作为后代子孙,应当铭记先人的付出和功业!
从通州的漕运码头到杭州的武林门码头,从隋朝到今天,千里长河,千年长河,它不但是一个美景的宝库,更是历史、地理、文化、风土人情的宝库,很多内容等待我们去发掘、发现、保护和传承。其中,还包括穿越历史的烟尘,给隋炀帝一个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