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云水·缘】艺术交流笔记(随笔)

精品 【云水·缘】艺术交流笔记(随笔) ——心智勇士


作者:陈亚珍 举人,4903.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6发表时间:2024-10-29 13:06:55

郭凯敏:亚珍,一口气阅读完你的品文《精神钙片》,超然的幽默文思,真挚的情怀陈述,直面心灵的诗境乐诵为之动容!久违的幽默文思,使得彼此的交流成为一种温馨,一种暖意融融,一种精神钙片的互补。具有精神力量的你,信手拈来一个生命体征的词语“精神钙片”让我心乐不已,精神钙片远远大于物质补钙,由于精神缺钙,使得那些执着食利者往往在春风得意中萎靡不振……由于我特别喜欢纯天然的作品,在阅读中养成了习惯,无论该作品有字的,无字的,有像的,无像的,只要是天然天性,天真天籁的作品会自然形成心读,所谓心读就是与作者心境汇通,当你与一位知己者面对面时,一个表情符号也许可以书写百页文字,也许这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缘故吧。阅读你的作品就是这样的感觉,同时也源于多年的表演、导演实践,当阅读作品文字中蕴含着作者灵魂的“潜台词”时,一种喜悦和快乐产生了!这种阅读感受我称之“乐诵”,也是我拟推出的乐诵文化,你的作品《风语》《四季娃》还有更多的作品,我相信你的人生热情会给当下和未来的人们带来快乐力量的精神钙片……(2022.11.30凯敏)
   过眼云烟(陈亚珍):哦,我终于清楚了凯敏兄一直说“乐诵文化”的含义了,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进入乐诵范畴,它是天然的,天性的,精神的,灵魂的。这种审美是文学艺术作品的本体。兄的界定让我想起了一个已故的评论家雷达先生,他首次看我的处女作《碎片儿》也曾说过:“是生命的,心灵的,是具有悲剧精神的。悲剧好写,写出悲剧精神不易,那种激烈的内心冲突是罕见的,陌生的,不可复制的。”我当时对文学并未有清醒的认识,我只是凭直觉写我所经历的,看到的,体验到的。这就是兄说的天然和天性吧?世界上有两种作家,一种是读了若干书,知识储藏量大,拿起笔来尝试写作。这种写作一招一式很有序,但未必感人,因为拿来和拼凑方便。另一种是自己的苦难历程,促使他非写不可,诉说是他的生活方式。他是从体验,心验中来,用不着读很多书,自己本身就是一部书!我是后一种人。我出版了《碎片儿》之后曾想:别人也许倾尽心血一生会写许多部书,而我是倾尽血泪一生只写一部书足矣!我就是要把我的心迹写出来,我在思考我时代到底丢失了什么,为何我们的感情被撕成碎片?因为缺失了爱!爱是具体的细胞,爱是宇宙的全息,爱不是空喊。写作和修行一样,自悟,自验,发自内心才是天然的。修心炼性后,心界打开了,他人的喜乐哀愁就会感同身受。兄说的天然、天性大约在此吧?
   兄就好比是我艺术心灵的精神钙片。其实我早不想写了,我发现了人在天地之间不过是个“囚徒”,不过是戴着很多面具的“戏子”。如果文学不能真诚表达,文学这一页翻篇了。即兴写些短文,网上,公众号发一下了事。我曾说过:文学是神圣的,文坛是肮脏的。正如政治是神圣的,政坛是肮脏的。我的文坛就是我和老师孙光明,他是《三国演义》导演之一,我写,他读,陪写了20年,非常纯粹的写作,但出版不快乐。六年前孙导去世了。我的写作热情他带走了不少。从此再没有一个谈话对象,过着寡净的生活。直到相遇凯敏兄,感觉你们太相同了,就像挂在我头顶上的一双眼睛,一看就清楚。兄天生就是个导演,一导我就有话可说。其实是兄的精神状态感染了我。莫非兄是上天派来拯救我的使者?谁知道呢?总之,我又开始写了。(2022.11.30)
   郭凯敏:从你的作品中兄看到你在用灵魂生活、创作,可嘉孙导给了你文学创作推动力量。我们彼此应该是人生诗境的互动力量,如果孙导是单一体的话,我们是复合体,携手共进。在更坏的气候中,总在尼采快乐的酒神超人哲学中被消融……你的作品随着自身宇宙心境开启,会笑到让更坏的气候哭泣!我坚信。
   (2022.11.30)
   过眼云烟(陈亚珍):谢兄这些有力的话!我仿佛感受到兄如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意志。我是个具有悲剧意识的人,因我的作品都具有解构性,所以我快乐不起来。
   孙导是我一个人的“大学”。若咱们复合有创造,那就是天意了。兄的那些顿悟:快乐与快感,机缘与机会,观看与观赏,这都是勤于思考,艺术感受经验的洞察。
   尼采写出了酒神精神,其实他是个绝望者,孤独者,最具悲剧意识的人。尼采有个故事,说有一天一个友人来访,他们谈得很愉悦,友人走时他送到很远很远恋恋不舍。半路上尼采看到一个马车夫用皮鞭抽打拉车的马,他奋力夺下车夫的皮鞭抱着马哭了半天……
   这该是一颗怎样孤独的灵魂啊!看到这儿我也流泪了,他仅仅是同情马的遭遇吗?他的书是写给二百年以后的人看的。一个天才面对平庸是怎样的孤独,也许他当时觉得那匹马就是他自己,天天被庸者抽打,无人能理解。
   因为他不相信上帝,所以最后他疯了。
   我的孤独是拒绝被同化。友人说我有灵魂洁癖。孙导对我说“洁好,癖不好”。可是他老人家保护得我太好了,两个人的“文坛”很热闹,反而是越到人群中越孤独。孙导逝去后,我在孤岛里漫游了数年,无法融入人群。习惯了孤独,习惯了一个人望着窗外的一方天空云卷云舒,习惯一个人数星星,习惯泡一杯清茶诵六字真言,习惯感受轻风拂面的惬意,当然狂风骤雨时,我会躲在屋里倾听风声的厮闹……这就是我的世界。
   兄彩虹般飘来和我谈文学,谈别人未必静下心看的书,我很意外!让我突然回到从前,自在得像四处飞翔的鸟。六年来我失去了我的“文坛”,灵魂从此流浪。心仿佛裂开一条缝隙,常听到风吹进来呼呼地响。兄出现后那风口仿佛被堵住了,风声没有了,又找回文学对谈的感觉了。猛然间想起尼采抱住马泪流满面的情景。面对兄,我只能说无论我写或者不写都是对文学尊严的绝对忠诚,忠诚到孤独,忠诚到沉默!我一直觉得文学应该具有相对独立的品格,反之不如沉默。可说上天太眷顾我了,又给我送来一个交谈的对象,我只能感恩上苍!其实一个人不论才华,学识,思想多么出众,最能打动人的是人格力量!人文就是人本身品格的相互感染,书山书海都不缺人文阐述,但那只是文字。兄在演艺圈这么多年没有被污染,如清风明月般跳在我眼前,那么坚定,自信,勤思爱学,富有行动力,有很新鲜的思考方式。《精神钙片》由此而来。
   为不期而遇干杯!
   也许“乐诵”文化会是兄天然的创造!深入一门,创奇迹!我特别喜欢听“呵护”二字,是的,孤独的灵魂需要呵护,好的作品需要呵护。感恩上天眷顾!
   郭凯敏:当一个生命体充满温馨的时刻,其实是重新认识了自己,遇到了另一个你自己。如果用眷顾词汇,我们彼此感恩给予了“灵魂盛宴”的惠赠。60年代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风行而动,至今有种心灵眷顾般的惠赠。此时我们灵动着尼采的灵魂关怀,彼此无约的呵护,无杂质的惠赠,应该为真正意义上天性使然,这样通达的交流、交汇、交融,只能说彼此认识了自己,这样的呵护、惠顾、孤独,成为净界的孤独,成为心智勇士的孤独。心智勇士的我们,不惧坏气候,只呵护完美交响。
   我也感受到你是个坚守文学立场的人,你的作品充满着独特的生命色彩,纯粹和纯真,构筑的人物形象是在窒息和挤压中有根脉地生存着,笔触勾勒大时代阴影中的灵魂叩问。作品拥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你的作品具有文化性,具有思辨力量,具有反讽意味,没有丝毫苟且,文学相对独立的思想是可贵的,但是太不容易了。当文学成为职业,成为谋生的手段,你宁可沉默。正是这种品质的作品,孙导感受到了你源自天然品质的文学根脉,给予精神力量的呵护,虽然路途艰辛,精神境地依然崇高。随之我们超越时空的契合,瞬息激发出能量的魅力。孙导与你的乐响会使人愉悦,我们的乐诵会使彼此的心境共鸣,这样的快乐极大的力量是开启更多人的快乐。(2022.11.30凯敏)
  

共 30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文化交流笔记的随笔。在这组对话中,郭凯敏老师对陈亚珍老师的作品《精神钙片》给予了高度评价,表达了对作品中超然幽默、真挚情怀以及直面心灵的诗境乐诵的赞赏。他提出了“精神钙片”这一概念,强调精神补钙的重要性,并指出物质补钙与精神补钙之间的差异。郭凯敏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对于阅读作品时的心读体验,以及他对于“乐诵文化”的理解,即通过阅读作品中蕴含的作者灵魂的“潜台词”而产生喜悦和快乐。陈老师在回应中表示,她终于清楚了郭凯敏老师一直所说的“乐诵文化”的含义。这表明郭老师的解释让她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整组对话体现了两位文艺工作者对于文学创作、阅读体验以及文化传播的深刻见解和共同追求。他们强调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心境汇通所带来的喜悦和快乐。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也为推动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随笔对话温暖生动,见解独到,主题明确集中,有深度,有广度,启迪心灵,让人深思回味。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陈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祝老师秋安笔丰,生活开心每一天!【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100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4-10-29 20:33:49
  品鉴佳作,欣赏和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引人共鸣不断。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1-01 09:53:56
  也许这些笔记会有文友对写作有所感悟和启发。发来共享之。
2 楼        文友:华为        2024-10-29 20:40:06
  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崇尚和追求艺术殿堂之上。陈老师与郭老师的文学交流,令我们眼前一亮。不知佩服,羡慕,敬仰,能否代表读者读后的心态,向老师学习!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1-01 09:58:47
  友谊往住建立在志同道合之上,一切形而下的交往都是有限的,形而上的共鸣是无限的。这种交流往往是缘起性空的结果。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11-01 06:11:43
  郭凯敏老师陈老师的作品《精神钙片》有如此高的评价,名副其实。他的“乐诵文化”理念听起来也非常有趣,就像是在文字与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一个好的作品,就像是一剂强心针,能够给人们带来力量和勇气。而陈老师的作品,显然就是这样的存在。它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情感的共鸣。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往往忽略了与作者心境的汇通,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去理解他们的思想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文字背后隐藏着如此丰富的世界。好的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更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给更多的人带来力量和快乐。佳作拜读学习,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祝老师深秋安暖,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1-01 10:20:57
  如果每一个个体生命都能以“精神钙片”相互支撑,国民素质将会提升。文学改变不了社会,但能改变人的心性。让文学成为文学本身,而非某种目的,或生存手段,文学就有了尊严。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11-10 11:13:54
  恭喜陈亚珍老师佳作收获一枚亮闪闪的红豆!文章情感真挚动人,感悟深刻,让人深思回味。好文章再次欣赏学习了,问好陈老师。
淡淡的云彩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