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吹笛者(散文)

精品 【文璞】吹笛者(散文)


作者:文生 布衣,16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8发表时间:2024-10-30 11:24:07
摘要:通过跑步路上所见所闻所想,描写了对一位吹笛老者的心理变化,从反感到肃然起敬的过程,表现了对独立、自律的赞美!


   下班了。我却走不了,手头还有几件事没有办理。今晚又需要加班了。想到这里,不免有些沮丧。为了缓解一下疲惫的身躯,纾解一下情绪,我决定先跑步去。
   说走就走。我跑出办公室,来到马路上。这条马路比较特殊,两边都被围挡围起,北边在进行绿化改造,南边在建设公园。人行道虽然比较宽,但在围挡的逼迫下,显得局促。马路上人声鼎沸,汽车的马达声,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自行车、摩托车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还有风声,嘈杂在一起,加剧了我的烦闷。我沿着马路快跑,想快点到到达河边的公园里,那里人少,清净,是我跑步的乐园。
   正跑着,突然听到一种独特的声音,这个声音不应该出现在街道上,而应该出现在公园里,或者出现在清晨的湖畔。那是一段笛声。
   我本喜欢笛子,觉得笛声清脆悦耳,高亢嘹亮。吹奏起来,简单轻松,自由随意。但不知为什么,今天这段笛声却让我生厌,听起来很刺耳。因为笛声虽然能成调子,但断断续续,忽高忽低,时时重复。看来,吹笛者还很不熟练,明显是在练习。我大致能听出是演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种笛声,似乎与李白那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所描摹美好氛围并不契合,倒是有些令人扫兴。由于加班的郁闷,甚至让我有些反感。在心里嘟哝着:瞎吹什么,制造噪音!
   顺着马路我很快跑到吹笛者身旁,瞟了他一眼。昏黄的路灯下,一辆自行车静静地停在旁边,不急不躁地等待着,陪伴着他。一位老者,约莫六十多岁,花白头发,戴着眼镜,独坐在马扎上,背靠围挡,旁若无人地吹着笛。笛声清脆悠扬,在暮色中格外悦耳。我从他旁边跑过,他没有一点反应,兀自吹奏笛子。他靠着路边的围挡,一点不挡人行道。估计他知道这条路行人稀少,主要是汽车、摩托和自行车,而他们都有自己的专用车道,他坐在围挡边也就没有必要避让。他很陶醉于自己的状态,几乎忘记了这是在大马路上。我匆匆而过,经过吹笛者身边,一路跑步,来到幽静的河边步道。
   在公园里安静地慢跑,我却总是想起那位老者。他没有看我一眼。我瞟他一眼,却忘不了。他的影子在我脑海里盘旋。
   一边跑,我一边回想,思绪飞扬。一位老者,不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黄昏七点多还在路边练习吹笛子,这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追求。他并不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在勇敢地追求,并付诸行动。这是人格独立的表现,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表现。民间有“八十岁学吹鼓手——来不及了”“八十岁学吹鼓手——上气不接下气”“八十岁学吹鼓手——有气无力”等民谚,对年纪大了再学习乐器,都持否定态度。但他并不因为年纪大,或惧怕流言蜚语,就放弃努力。他照学不误,这是有精神追求的表现。他不以年纪大、记忆力不行为借口,而是很努力很刻苦地学习技能,刻苦练习技能,他在挑战困难、挑战自己,是多么勇敢的人呀!想到这里,我不再有反感了,反而肃然起敬。
   其实,他为什么要到马路上练习吹笛?他完全可以在家里练习,也可以在自家小区里练习,或者到公园里练习,离他坐的地方直线100米就是公园。但他都没有去,偏偏选择马路边,实话说,我觉得那地方嘈杂,灰尘比较重。可是他为什么选择那样的地方?他当然不傻。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他担心影响到别人!他要将自己练习笛子演奏对别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太自律了。我们常常在火车上、地铁里、影剧院里看到大声说话,打电话的人,他们只考虑到自己的需求,丝毫不顾及这些都是公共场所,需要尊重别人的隐私空间。那次在地铁里,我正困得不行,想睡会儿。旁边一位大姐穿着时髦,珠光宝气的,却不戴耳机观看视频,声音非常大,搅得我一下子都眯盹不了。当时那个不爽呀,真想提醒她收敛点!又担心人家会恶狠狠地回怼我,“要你管!滚!”这种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人真的有可能什么都做的出来。幸好有列车巡管员及时提醒她了。比起那些不自觉的人,这位老先生的高尚,要甩出他们好几条街。
   我还想像着,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吹奏的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妥妥的革命传统歌曲。歌曲描写的是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历史事实。当时陕甘、陕北苏区正处于肃反扩大化的危险时期,大批优秀领导干部,比如刘志丹、习仲勋等,都被当做敌人进行无情打击。当时甚至挖好了坑,准备活埋。刚刚到达陕北的毛泽东同志得知消息后,当机立断,指示“刀下留人”,并派董必武、王首道立即对刘志丹进行审查。事情搞清楚,纠正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挽救大批干部,挽救了陕北苏区,从此中国革命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延安成为革命的圣地。“满天的乌云被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这样的一首歌曲值得反复演绎,永远传唱。也许这位老者,正是有了这样的情怀,才老骥伏枥,不辞辛苦,八十岁学吹鼓手——永不言弃。
   这么浮想联翩,不知不觉就跑完五公里。我往回走。
   吹笛老者还没有回去,继续在认真地练习着。当我再次听到他的笛声,没有刺耳的感觉了,而是很优美,很崇高!当我经过老者身旁,也不再是瞟一眼,而是肃然起敬!向左看,行注目礼!内心里默默向他致敬!
  
   (原创首发)

共 21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侧重心理描写的散文。佛语有云:境随心造。作者因为要加班而感到烦躁,于是为纾解情绪先到外面跑步。在马路上偶遇吹笛老者,最开始对他生涩的演奏,曲不成调的声音感到反感,认为那是制造噪音,然而在跑步过程中,认真回想老者吹笛的细节,从他练习吹笛的年龄、动机,位置和时间的选择,以及吹奏歌曲的推测等等,完成了作者自我内心的完整活动,既而由反感到理解甚至肃然起敬,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仿佛一幕独角戏,坦陈在观众面前,既有其合理性,更有其人文性思想性,颇具意趣。文章先抑后扬,对人物神态及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实可信;语言简洁率真,善于撷取生活片断,融入观察与思考,给人启迪,引人遐思;主题鲜明乐观,充满生活气息。不失为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小品。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100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4-10-30 11:48:55
  欣赏文生老师散文新作。善于观察生活,提炼日常所得,心理活动如日记般呈现在读者面前,弘扬正能量,坦率而真诚。点赞欣赏!
回复1 楼        文友:文生        2024-10-30 12:22:04
  谢谢天涯老师的精彩编按,以及热情的鼓励!问秋安!
2 楼        文友:小七小七        2024-10-30 14:18:25
  缘起性空,相由心生。
3 楼        文友:时千        2024-10-30 14:21:02
  因笛声而引发很多思考,很多人在20多岁就死了,到80岁才埋。文中的这位老者虽然已在花甲之年,但是任然保持着一份热爱,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感谢文生老师的细腻,得已记录下这宝贵一幕。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可是宽度不会。
4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10-31 14:05:20
  一篇善于观察与思考的文章。欣赏。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