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藏零食
伟平是一个很节俭的人。
他的节俭是打小养成的。
也难怪,他出生在刚刚解放的1949年。那时,经过多年战争摧残后,国家伤痕累累,百孔千疮,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都是勉强维持,这更加强化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撑家犹如针挑土”的节俭观念,大手大脚浪费简直被视为十恶不赦的恶习,能省则省则成了大家奉为至理名言的治家之道。伟平家是家徒四壁的贫农,他自然被这种风气久久熏陶,而且深入骨髓。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藏零食。
那时的零食,大致上是以自家收获的粮食土法加工而成。比如炒米、炒玉米、炒薯片之类,偶尔能吃到几粒炒花生米,因为他居住的山里种不了花生,也没有种花生的习惯,所以只能是从山外的塅里得来的。而那些零食平时是见不着的,只有在过年过节才能幸会。平时即使有,也被妈妈藏在彩绘有“喜鹊闹梅”“松鹤延年”的瓷坛里束之高阁,伟平贪玩也不惦记。他知道,不到“有必要”的时候,妈妈是不会恩赐的。所谓有必要,就是妈妈要外出干活,交待伟平呆在家里好好照看弟妹;或者是妈妈要去走亲戚,也就是吃一顿午饭,只能等爸爸回家做饭的时候;或者是他刚被爸爸狠揍了一顿,需要妈妈安抚的时候。此时,妈妈便会上楼打开瓷坛装上一小盅土果子零食,倒到伟平的衣兜里以示嘱咐或安慰。他也就心满意足或者破涕为笑,赶紧跑到屋场外边显摆一番,然后大快朵颐。
那天,妈妈又走了,伟平在家怏怏不乐。但妈妈没有耽延多久,很快就回来了。伟平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最爱的家里唯一的女性,眼神里充满期待。因为妈妈外出回家总会带回一点他所渴望的零食。果不其然,她笑着,把手伸进衣袋,掏出来的不是平常司空见惯的炒米、炒玉米、红薯片,竟然是两块合作社才能买到的饼干。伟平眼睛放光,扑向妈妈。妈妈抱着他,把饼干塞到伟平手里,柔声说道:“伢子,喜欢吧,快拿去吃。”伟平接过饼干,点了点头,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这次他没有向小伙伴炫耀,而是把右手插在衣兜里,紧紧捏着饼干,生怕它不翼而飞似的。在外面疯玩了半天,他也忍着没吃,甚至那只右手都没拿出来。小伙伴都觉得怪怪的:“伟平,我们这是玩泥巴,要两只手一起揉,才揉得均匀,你怎么老是一只手,弄不好的!”伟平听而不闻,还是用一只左手在那儿揉、捏、搓,就是不把右手从衣兜里拿出来。小伙伴不知道怎么回事,认为伟平莫名其妙,弄得大家兴致荡然无存,就不想玩了,于是一哄而散。伟平乐得脱身,回家洗手,才把右手从衣兜里拿出来,可汗水已经把饼干润湿了,潮乎乎的,伟平还是没舍得吃。
下午,小伙伴明确提出,如果伟平还是一只手揉泥巴,就不跟他玩了。伟平只能委曲求全,两手并用,跟大家玩泥巴。这下伙伴们高兴了,说伟平还是好朋友,玩得更加起劲,把泥巴在石板上奋力摔打,直闹得手忙脚乱,每个人的手上沾满了泥巴,连脸上也是星星点点,成了小泥猴。吃午饭时回家,都被各自的妈妈笑骂“看你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就像个从山里刚跑下来的毛猴子!”伟平妈妈也笑得直不起腰来。伟平爸爸却板着脸,伸出巴掌就要教训他一番,却被妈妈拦住了。吃完饭,伟平还是不长记性,又出去呼朋引类疯玩了半天,把衣兜里的饼干忘了。
晚上,伟平玩得实在太累了,早早上床呼呼大睡,天亮穿衣服,习惯性地往衣兜里伸手,却突然发现衣兜破了,特别是两块饼干不见了!他大吃一惊,赶忙跑去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心痛极了,说:“伢子,你衣兜里有没有放吃的?”伟平这才想起来,结结巴巴地说:“放了饼干。”妈妈恍然大悟:“伢子呀,那肯定是老鼠了。”看着懵懵懂懂的伟平,她接着说:“伢子,晚上我们睡觉,老鼠可不睡觉,正忙着偷东西吃呢,你衣兜里有饼干,就被老鼠找到,吃掉了。可惜还把你的衣兜咬破了,又要我补,哎哎,太气人了!”伟平瞧了瞧自己破了一个大洞的衣兜,恨得牙痒痒的:“妈妈,老鼠怎么那么坏呀,吃了我的饼干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把我的衣服咬破?我如果看到老鼠就要打死它!”妈妈笑了:“伢子呀,现在老鼠蛮多,它们晚上成群结队出来四处乱窜,专做坏事,白天不出来,你怎么看得到,打得到它呢?以后有零食就吃,不要放在衣兜里,还是要自己多加小心呢。”伟平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伟平也年近半百了。有一次,他去亲戚家做客,邂逅了他家的一个老奶奶。她年过90了,身体很好,精神矍铄,伟平便陪着她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过了一会儿,伟平有点疲倦,就闭目养神。恍惚间,他似乎看见老奶奶动作麻利地抓了一把糖果偷偷塞进了衣兜。伟平很奇怪,老人家有这个必要吗?他不动声色继续假寐,眼睛却睁开一条小缝,把余光斜射向果盘。说话间,他实实在在看见老人家又一次抓了一把糖果塞进了衣兜。伟平惊了:90岁的老奶奶为什么还跟自己小时候一样藏零食啊?难道这就是所谓“老小孩”?他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人生如梦。伟平眼看着自己也70岁了,成了古稀老人。没想到夫妻俩一大把年纪竟都患上了糖尿病。在上海的女儿纯纯很孝顺,赶忙把父母接了去一起生活。到医院检查、化验、问诊、买药、服药,事后严格按医嘱执行。纯纯交待父母特别要管住嘴,严格控制饮食,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几十年来喜欢吃的都要忍痛割爱,决不许放任自流。伟平夫妻俩当然知道女儿是为了自己好,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不能拂了她的心意。
过了几个月这样的日子,油不多盐不咸,跟糖、甜有关的食物一律禁绝。夫妻俩私下交谈,都说这日子过得太艰难了,成天饥肠辘辘,人也形销骨立,无精打采的,比当年过苦日子还要苦啊,真叫人受不了!长此以往,恐怕血糖是控制了,可能人也没了。
怎么办?两人当下决定,既要考虑纯纯的感受,又要顾及自身的生存,只有一个办法:在自己的住宅藏些零食,以备不时之需。好在伟平夫妻俩住在纯纯小两口给买的另一栋房子里,除了一日三餐一起吃饭,其余时间老两口就在自己房子休息,纯纯和他丈夫不会发现。从此,伟平和老婆就不时去外边遛遛弯,趁机买回一大堆零食,藏在自家冰箱里,必须时就吃一点。如此一来,老两口又觉得日子好过了,脸上有了血色,精神头也慢慢好了。纯纯小两口很高兴。只是伟平总是担心,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天长日久,自己藏零食的事总有被发现的一天,这该如何是好?
藏还是不藏?这是一个问题。伟平老两口很纠结。
作者本名:董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