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影视戏曲 >> 【金文·岁月】朱根娣的传奇人生(二十集广播剧)

编辑推荐 【金文·岁月】朱根娣的传奇人生(二十集广播剧)


作者:汤文来 布衣,13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40发表时间:2024-11-13 19:13:52

第一幕:命运的转折
   时间:1985年的冬天
   地点:青川村外的小路上
   寒风凛冽,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在青川村外的小路上,朱山正扛着锄头准备去田里看看。朱山是个朴实的农民,一辈子勤勤恳恳,心地善良。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此刻,他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突然,一阵婴儿的哭声打破了寂静。朱山停下脚步,四处张望。他顺着哭声走去,在路边的草丛里发现了一个包裹着的婴儿。婴儿的哭声越来越微弱,朱山心疼不已,赶紧把婴儿抱了起来。
   朱山(惊讶地):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会被扔在这里?
   他仔细地看着婴儿,发现是个女婴,长得十分可爱。婴儿的脸蛋冻得通红,身上只裹着一层薄薄的布。朱山心中涌起一股怜悯之情,他决定把这个孩子带回家。
   朱山(坚定地):不管是谁家的孩子,先带回家再说,不能让她在这里冻死。
   朱山抱着婴儿匆匆往家走。回到家,他把婴儿放在床上,用被子裹好。妻子看到朱山抱着一个婴儿回来,十分惊讶。
   妻子(疑惑地):这孩子是谁家的?
   朱山(叹了口气):我在路边捡到的,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这么冷的天,要是不管她,肯定会冻死的。
   妻子(担忧地):我们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怎么养得起这个孩子啊?
   朱山(坚定地):再苦再难也不能不管这个孩子。我们就当自己的孩子养着吧。
   妻子虽然有些不情愿,但看到朱山如此坚定,也只好同意了。他们给孩子取名叫朱根娣。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根娣在朱山夫妇的悉心照料下渐渐长大。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许多欢乐。然而,村里的人却对朱山夫妇收养朱根娣的行为议论纷纷。
   邻居甲(不屑地):朱山真是傻,自己都吃不饱,还收养个孩子。
   邻居乙(附和道):就是,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朱山听到这些议论,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并没有理会,依然全心全意地照顾着朱根娣。
   朱山(坚定地对妻子说):别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朱根娣也渐渐懂事了,她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心里充满了感激。她经常帮着父母做家务,努力学习,希望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然而,命运却再次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朱山在一次劳作中不小心摔伤了腿,家里失去了主要的劳动力,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朱根娣(焦急地):爸爸,你的腿怎么样了?
   朱山(强忍着疼痛):没事,别担心。
   妻子(泪流满面):这可怎么办啊?家里本来就困难,现在你又受伤了。
   朱根娣(坚定地):妈妈,别难过,我会想办法的。
   朱根娣决定放弃学业,去城里打工,赚钱养家。朱山夫妇坚决不同意,但朱根娣心意已决。
   朱根娣(含泪道):爸爸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要为这个家分担责任。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朱山(无奈地):孩子,你还小,城里的日子不好过啊。
   朱根娣(倔强地):我不怕,我一定要让我们家过上好日子。
   就这样,朱根娣踏上了去城里打工的路。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她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朱根娣的传奇人生(广播剧)
   文/汤文来
   第二幕:艰难抚养
   时间:朱根娣被收养后几年
   地点:朱山家
   朱山摔伤腿后,家里的日子越发艰难。朱根娣执意要去城里打工,朱山夫妇虽心中担忧,但也明白孩子的一片孝心。
   清晨,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青川村,却驱不散那丝丝寒意。朱根娣离开后,朱山夫妇在家中艰难地维持着生活。朱山腿伤未愈,行动不便,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他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看着那破旧的农具,满脸愁容。院子里的地面有些坑洼,几株枯黄的野草在风中瑟瑟发抖。
   妻子则每天起早贪黑地去田里劳作,试图多收获一些粮食来补贴家用。傍晚,夕阳的余晖将田野染成一片金黄,妻子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归家的小路上。田边的小溪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她满脸疲惫,眉头紧锁,每走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
   一天,妻子从田里回来,满脸疲惫。她放下农具,坐在椅子上,深深地叹了口气。
   妻子(忧虑地):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根娣在城里也不知道过得怎么样。
   朱山(同样满脸愁容):唉,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的。我们也得想办法撑下去。
   此时,院子里的风刮得更猛了,吹得那破旧的窗户嘎吱作响。
   妻子(无奈地):可是我们现在连买药的钱都没有,你的腿什么时候才能好啊?
   朱山(强忍着疼痛):没事,慢慢会好的。我们不能总是指望根娣,她在城里也不容易。
   正说着,邻居王大妈走了进来。王大妈是个热心肠的人,经常过来帮忙。王大妈走进院子的时候,几只麻雀被惊得飞了起来。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在风中摇曳着,树叶沙沙作响。
   王大妈(关切地):你们这日子过得可真苦啊。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妻子(感激地):王大妈,谢谢你的关心。我们现在就是缺些钱买药,还有粮食也不够了。
   王大妈(皱着眉头):这可不好办啊。我也没什么多余的钱借给你们。不过我可以帮你们去问问村里其他人。
   朱山(连忙摆手):不用了,王大妈。我们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王大妈(坚持道):这有什么麻烦的。大家都是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王大妈说完就走了出去。朱山夫妇心中充满了感激,但也知道不能总是依靠别人。
   几天后,王大妈带来了一些粮食和一点钱。那一天,天空有些阴沉,乌云压得很低。王大妈走进院子,带来了一丝希望。
   王大妈(笑着):这是村里一些好心人给你们的。大家都知道你们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
   妻子(热泪盈眶):太感谢大家了。我们一定会记住这份恩情。
   朱山(感动地):王大妈,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
   有了这些粮食和钱,朱山夫妇的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他们省吃俭用,把钱都攒起来给朱山买药。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青川村,朱山家的房子被雨水冲垮了一部分。那暴雨如注,倾盆而下,仿佛要将整个世界淹没。院子里瞬间积满了水,水流湍急地流向低处。
   妻子(惊恐地):这可怎么办啊?房子都塌了。
   朱山(焦急地):别慌,我们先找个地方躲躲雨。
   他们找了一个破旧的棚子暂时避雨。棚子外,雨依旧猛烈地下着,雷声阵阵,闪电划破天空。看着被雨水冲垮的房子,朱山夫妇心中充满了绝望。
   朱山(无奈地):这下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妻子(哭泣着):我们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村里的干部带着一些人来到了他们面前。雨渐渐小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干部和村民们的身影在那彩虹的映衬下,仿佛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干部(严肃地):大家不要慌,我们会帮助你们重建家园的。
   村民们纷纷表示愿意帮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朱山家的房子很快就被修好了。
   朱山夫妇感激涕零,他们知道,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是大家的帮助让他们度过了难关。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山的腿也渐渐好了起来。他们每天都盼望着朱根娣能早日回家。院子里的老槐树长出了嫩绿的新芽,仿佛在诉说着新的希望。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的生活加油鼓劲。
   一天,朱山收到了朱根娣从城里寄来的信。信中说她在城里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能赚到一些钱。她还说等攒够了钱就回家看望他们。朱山颤抖着双手拿着信,眼中闪烁着泪光。
   朱山(激动地):根娣在城里过得还不错,我们也不能拖她的后腿。
   妻子站在一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显得格外温柔。
   妻子(点头):是啊,我们也要好好生活,等孩子回来。
   从那以后,朱山夫妇更加努力地生活。他们种了更多的粮食,养了一些家禽,希望能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院子里的鸡舍里,小鸡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充满了生机。田地里,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们招手。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朱根娣在城里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朱根娣在城里的一家小工厂打工,工厂的环境十分恶劣。车间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朱根娣穿着破旧的工作服,忙碌地穿梭在机器之间。她的脸上沾满了灰尘,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的光芒。
   一天,朱根娣正在工作,突然机器出现了故障。工头大声地责骂着她,周围的同事们也投来异样的目光。
   工头(愤怒地):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赶紧把机器修好,不然今天别想下班。
   朱根娣(委屈地):我不是故意的,我会尽快修好的。
   她蹲在机器旁边,小心翼翼地检查着故障。汗水顺着她的额头流下来,滴落在地上。车间里的温度很高,让人喘不过气来。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朱根娣终于修好了机器。她疲惫地坐在一旁,心中充满了无奈。这时,一个同事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水。
   同事(关心地):别太难过了,大家都不容易。
   朱根娣(感激地):谢谢你。
   在城里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朱根娣从未放弃过希望。她知道,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让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好。夜晚,她回到简陋的出租屋。出租屋位于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周围环境嘈杂。房间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显得十分简陋。朱根娣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星空,思念着远方的家人。
   朱根娣(心中默念):爸爸妈妈,我一定会努力的,让我们家过上好日子。
   而在青川村,朱山夫妇也在默默地为朱根娣祈祷。他们相信,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院子里的老槐树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微风轻轻拂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朱根娣的传奇人生(广播剧)
   文/汤文来
   第三幕:眼睛康复
   时间:一段时间后
   地点:青川村朱山家及城里医院
   在青川村,朱山夫妇每日辛勤劳作,心中始终牵挂着在城里打拼的朱根娣。而此时的朱根娣在城里也经历着各种磨难,但她始终咬牙坚持着。
   一天,朱山在院子里整理农具,妻子则在一旁喂鸡。突然,朱山感觉眼前一阵模糊,接着便什么也看不见了。妻子惊慌失措,连忙放下手中的鸡食盆。
   妻子(惊恐地大喊):“老头子,你怎么了?你的眼睛怎么看不见了?”
   朱山(慌乱中伸手摸索):“我也不知道,突然就看不见了。这可怎么办啊?”
   妻子急忙跑到邻居家,请求邻居帮忙把朱山送到村里的卫生站。在卫生站,医生简单检查后,皱起了眉头。
   医生(严肃地):“他的眼睛情况很严重,我们这里条件有限,没办法治疗。你们得赶紧去城里的大医院。”
   妻子听后,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她回到家,收拾了一些简单的行李,便带着朱山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一路上,妻子紧紧地扶着朱山,朱山满脸的不安和恐惧。
   朱山(声音颤抖):“我们能找到根娣吗?这眼睛要是治不好可怎么办啊?”
   妻子(坚定地):“一定能找到根娣,你的眼睛也一定能治好。”
   到了城里,他们人生地不熟,四处打听朱根娣所在的工厂。在经过无数次的询问和波折后,终于找到了朱根娣工作的地方。朱根娣正在车间忙碌着,突然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
   同事(兴奋地):“根娣,有人找你。”
   朱根娣疑惑地走出车间,当看到父母的那一刻,她惊呆了。
   朱根娣(惊讶地):“爸妈,你们怎么来了?”
   妻子(泪流满面):“你爸的眼睛突然看不见了,我们没办法,只能来找你。”
   朱根娣连忙扶住父亲,心中充满了担忧。
   朱根娣(焦急地):“走,我们赶紧去医院。”
   他们来到医院,医生开始为朱山做详细的检查。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朱根娣和母亲坐立不安。
   朱根娣(紧张地走来走去):“妈,你说爸的眼睛能治好吗?”
   妻子(双手紧握):“一定会治好的,老天爷不会这么残忍。”
   终于,医生拿着检查报告走了出来。
   医生(表情凝重):“情况不太乐观,他的眼睛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进行手术,但是手术风险很大,而且费用也很高。”
   朱根娣(坚定地):“医生,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手术,请您一定要治好我爸的眼睛。”
   妻子(泣不成声):“医生,求求您了。”
   为了筹集手术费用,朱根娣四处借钱。她跑遍了所有认识的人,遭受了无数的拒绝和冷眼,但她从未放弃。
   朱根娣(低声下气地):“求求你借我点钱吧,我爸的眼睛需要做手术。”
   对方(冷漠地):“我也没有钱,你去找别人吧。”
   朱根娣一次次地失望,但她依然坚持着。在工厂里,她也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多赚一些钱。同事们看到她如此辛苦,也纷纷伸出援手。

共 72215 字 15 页 首页1234...15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很有内涵感情真挚的广播剧,作者文笔娴熟,思想深刻,结构圆满,写作敬业,用生动的形象和曲折的情节刻画了剧中人物,写得很有特色,读后令人感慨万千,有所思索,有所启迪,并且情深意长,回味无穷。推荐阅读欣赏,建议申报精品。 【金文编辑 王金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11-13 19:19:47
  感谢老师赐稿,祝福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11-13 19:20:11
  情节曲折,构思巧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