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晓荷.奖】老财主(小说)

精品 【晓荷.奖】老财主(小说)


作者:赵声仁 秀才,28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3发表时间:2024-11-15 21:35:31
摘要:小说通过讲述一位农村老人向村学校捐赠房屋宅院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热爱土地、尊师重教的人物形象。并从多维角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赵小珏是老财主未出五服的侄子,叫老财主大伯。他在老财主的东院住,只有两间东厢房。在赵家庄,他是老财主最近的本家。但他和他大伯的为人本分、办事规矩不一样。他很不安分,不好好在生产队上班,经常一个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出去,到外边逛几天,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回来。给老财主送过来一瓶浭阳酒,问几句好,就告辞。但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坐在老财主家门口东面那块长方形石头上,往老财主家里望着,直到老财主出来看见他。有时,在月黑风高的时候,他隔着墙头,也往老财主这边看看,侧着耳朵听听。他三十出头了,父母早亡,他也没说上媳妇。村里人都管他叫盲流。那时,户籍管理特紧,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村的盲流,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每个村都有两三个。盲流,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代名词。聋子不怕擂响鼓,生产大队、小队拿他也没有办法。
   老财主知道他有想法,但从不挑明。老财主姓赵,叫赵洪恩,是赵家庄的正宗土著户,六十多岁了。无论长辈晚辈,也无论当面背后,村里人都叫他老财主。他的大名,村里人似乎都不记得了。为什么这样叫呢,一则是他长得像财主,穿着也像财主。椭圆形的面庞,圆润胖乎,一撮黑白相间的胡须盖住了喉结;一顶黑色西瓜帽,长年戴在头上,上身一件老式对襟袄,下身一件免裆裤,都是黑色的,脚上一双尖口布鞋,也是黑的。他双脚,略呈小外八字,走路缓慢,总是给人有算不完账的感觉。二则是他的院子大,房子多,只有以前的财主,才有这样阔绰的宅院。这村的房子,绝大多数是平房。平房省钱省工,就地取材,石头奠基,土坯垒墙,上边横上檩子,苇帘,最上边打上白灰炉渣混合物(当地人叫焦子),就行了。房顶上,还可以晾晒秋后刚打回来的粮食。平房,免不掉夏天热些,冬天冷些。老财主的房子,却是尖房,四面墙,都是石头青砖到顶,房顶是一水的灰瓦,村里人称为瓦房。和周边平房一比,老财主的瓦房,绝对鹤立鸡群。前院还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也是石头砖瓦到顶。前后呢,是高大的二门,二门外,又是大门。南面大门外,摆着两条长方的板石,呈八字,卧居在门口(赵小珏常坐在这里)。别人家的宅院,好多分两家甚至三家,老财主的宅院,却是南北直通。
   赵家庄共有五条街,东西长,南北窄,大致呈一二一一这么个形状。据宗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从山东枣林庄逃荒过来赵氏二兄弟,在这里挖坑造屋,定居下来。繁衍到老财主这辈,应该是第十六世了。老人们说,最东边那条街是后建的。这个村风水好,晚清后,总有外乡人陆续迁徙进来,杂姓颇多。原土著户欺生,不愿这些杂姓人家往里边挤,就让他们在最东边建了这条街。欺生和排外,好像与生俱来。每条街有百十户人家,全村近两千人。
   老财主的家,在“二”字的上横上,也就是最北端。他家西侧,是村里的初级小学校。三四名教师,五六十名学生,复式班,每天书声郞朗。学生都是本村的后生。校长也是本村人,是老财主的本家兄弟,和老财主很要好。这所学校,原是他大伯家的宅院,正房厢房十五六间,后院还有一个小花园。土改时,他大伯家的成分被定为地主。地主家的房子,自然就充公了,村里安排做了学校。老财主家的日子,也殷实,几十亩地,十来间房,但没有雇过长工,就被定为上中农。上中农是团结对象,土改时,按人口分给他家分了几亩地,其余分给了贫下中农。房子,就给他留下了。
   老财主经常背着手在学校门口转悠,他对这所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
   “老财主,老财主!”小文等几个小学生在学校门口看到他,就在老远的地方这样喊他。他听后,就摆手招呼小文他们,从对襟袄里兜摸索出几块糖球,分给他们,然后呵呵一笑,捋一把下额的黑白相间的长须,说:“我可是个穷财主!穷得就剩下我光棍一人和几间房子了。”小文是校长的儿子,活泼,调皮,上二年级。老财主也总和他们几个小家伙开玩笑。
   小文他们说声谢谢,就跑回学校了。老财主就在后边望着小文,一直看他们从学校大门内拐弯。推算起来,他的外孙子和外孙女也该长这么高,上二三年级了。但他只是在老伴去世那年女儿女婿们来时,见过一次。以后就再没见过。
   他有两个女儿,因长得漂亮,都找了市里的女婿。大女婿原是市里马车四队赶马车负责货站运输的,后来有了老头乐柴油车,大女婿摇身一变,就成了汽车司机,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二女婿是开滦井下工人,当地称挖煤老板子。他们生了一个女孩。两个女儿家的日子过得都不错。老伴去世那年,女儿女婿们都来了。发送完他老伴,两个女儿把他叫到正房东屋,和他商量事情。
   “老妈没了,”大女儿先说,“你是快七十的人了,身体也不大好。我们呢,你知道的,又要照顾孩子,又要伺候爷们,也不能常回来给你敬孝。但我们姐俩惦记你呀,不能扔下你不管啊。我们姐俩商量了,你跟我们去市里,怎么窄,也给你腾出地儿来,轮换着居住,为你养老送终。房子呢,连宅基地,卖了,我们女儿家的,也不指望着回来住了。卖房子的钱呢,你留点,剩下平分给我们。分给我们的钱,全用在给你养老上。”
   老财主背着手,低着头,在屋里来回踱步,不做声。
   “老妈要是活着,也会同意这么办的。”二女儿看父亲没有出声,认为有几分希望,就巩固成果,继续说服,同时也在姐姐面前表现一下,以免事情办妥,说她吃现成的。她从炕沿上下来,拉住父亲的手继续说,“你的两个女婿,你也知道的,都通情达理,也会和我们一块伺候你,这你不用担心。两个孩子呢,巴不得姥爷在跟前,一块说笑。这正是你的天伦之乐。也给我们尽孝的机会了!”
   “你们哥两个也说句话,冲媳妇拜丈人,表个态!”大女儿用手指着两个女婿说。两个女婿相互看了一眼,老大带头,老二紧跟,也顺着她们姐俩的思路,说了一番。
   老财主脸色凝重,突然停住脚步,眼睛在他们四人的脸上扫过来,又扫过去。出气不大均匀。屋里的空气凝固了一般。
   “不用说了!”良久,老财主摇头,摆手,说,“我坚决不同意。咱家祖孙三代,口挪肚攒,创下这分家业,现在就剩下这么个院子,这么几间房了。要是卖掉,赵家的根就没了,把祖宗也就忘了。你妈我们俩,最大的无能,就是没有生个儿子。要不,没有你们说话的地方。今后,你们要是懂事,知道孝心,就来看看我,没空,就别来。我就守着这个院子。这所院子存在一天,我说话算一天。我守着,也就守住了风水,也就守护了我,保佑了你们!我如今土埋半截子了,就这么一点念想。以后,你们永远别再和我提这个话题!”
   没说拢,不欢而散,两个女儿哭着走了。从此以后,两个女儿,就再没登过这所老宅的门槛儿。老财主,也不知她的两个女儿在市里哪住,也没有找过她们。
   在学校门口,校长他们经常见面。一次,校长说:“一个赵字,分不出两笔,两个女儿,一时误会,下不了台阶,就僵住了。但这不是个长事。我去找她们说和一下。您年岁一天天老了,总不能这样下去。”
   老财主连连摆手,他说:“知子莫如父。我太知道她俩执拗和自私的脾气秉性了。不会转化的。反正老伴也没了,我就只当没生她们。每天眼看着这么多孩子念书,我什么都忘了!”
   校长也就没再说什么。
   日子就这样往前移动着。孩子们多,学校办得越来越好。闲聊时,校长告诉他,这所小学,可能要扩大成联小,周边两个村子的五六年级,也来这里上学。教室远远不够了。公社正在商量怎么扩建教室呢。
   小珏倒是突然懂事似地,经常过来看望老财主。有时拿瓶酒,有时带盒点心。他和老财主说,大伯,我是您的侄子,姐姐们不来,有事就找我,我给你养老送终。老财主看他一眼,说:“你整天走南闯北的,哪有空管我!你该去哪去哪吧!”小珏搔搔脑袋,翻了翻眼睛,欲言又止,悄悄蹓了出去。
   老财主不抽烟,但好喝两口。但他从来不在家喝,而是到集上的小馆子去喝。到集上小馆子,也是自己喝。夏家庄北七华里,是娘娘庄集,七天一个。大街中间,有一个牛肉馆,酱牛肉做得好,牛肉饼做得也地道。每逢集日,他便蹓跶到娘娘庄,在小牛肉馆坐下。
   “老财主来了,里边请!拼酱牛肉花生米,二两浭阳春,一块肉馅!”老板姓周,见他到门口,早喊道。老主顾了。自从没了老伴,他就认准了这个牛肉馆。
   但他兜里没钱。他是赊账。
   他是五保户。生产队,早不让他上班了。他在他家后院,盖了一座猪圈,每年养一头猪。年底,猪养肥了,他就把猪交到娘娘庄生猪收购站,得一百多元钱。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他必来一次牛肉馆,还上一年的欠债,五六十元。全镇六十四个自然村,牛肉馆老板,只赊账给他一人。六七年了。
   每年春节,村里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们赶着回家过年,家家户户人来客往,唯独老财主,一个人独守这所大院子。这时的小珏,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倒是小文和一大帮孩子们打着灯笼,在街上放鞭炮,看到老财主,老远喊他:“老财主,过年好!”
   “呵呵!你们过年,我过蔫啊!”老财主捋捋胡须说。
   他七十八岁这年腊月底,他从娘娘庄牛肉馆回来,直接来到校长家,交给校长一个便笺。校长接过便笺,见上面写着:
   房屋捐赠
   为保证孩子们读书,我将三间正房,六间厢房,以及学校东面全院,无偿捐赠给村学校。
   捐赠人:赵洪恩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校长紧紧握住老财主的手。
   第二天,公社总校长、村支书和村学校校长一行三人来到老财主家。可敲门半天,老财主也没来开门。找来电工,撬门而入。见老财主头戴西瓜帽,身穿对襟袄,免裆裤,脚穿尖口鞋,佝偻着腰,合衣横躺在炕上。摸摸身体,冰凉,没有呼吸了。他的胡须特别柔顺。地炉子,还有点炭火。大家一片愕然,一阵叹息!
   这时,他的侄子赵小珏跑了进来。他的后面,跟着老财主的两个女儿。

共 38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呈现了赵家庄丰富的人物群像与生活画卷。老财主赵洪恩的侄子赵小珏是个不安分的“盲流”。老财主因其形象和阔绰的宅院被称为老财主,他为人本分,村里多是平房,而他家是瓦房。赵家庄五条街形状特定,存在土著户排外现象。老财主家附近有学校,他常在此徘徊,足见其特殊情感。老财主虽被定上中农,房子得以保留,两个女儿均嫁得不错。老伴去世时,女儿女婿回来商量接他去市里并卖房子,他坚决拒绝,导致父女关系僵化。校长欲从中说和遭拒。小珏虽表示愿为其养老,却未获信任。老财主爱去集上牛肉馆喝酒,虽赊账但每年卖猪还债。七十八岁那年腊月底,老财主将房子无偿捐赠给学校,次日众人前来时他已离世,此时他的侄子和女儿出现。小说不仅展现了老财主坚守家业、重视家族传承的执着,还体现了他对教育的无私奉献。同时,也描绘了复杂的家庭关系和乡村生活场景,如土著户与外迁杂姓的关系等。塑造的老财主这一人物形象令人既敬佩又感慨,让读者深入了解了这个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感受到乡村生活中的人情冷暖与价值坚守。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18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15 21:35:49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15 21:36:37
  这篇小说围绕赵家庄的老财主展开。他的侄子赵小珏是“盲流”,其宅院阔绰。女儿女婿欲接他去市里卖房子被拒,父女关系僵化。他爱去牛肉馆赊账喝酒,年底卖猪还债。最后他将房子捐给学校后离世。小说展现了老财主的执着与奉献。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何叶        2024-11-18 18:38:23
  恭喜精品,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4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19 17:22:55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呀!生动描绘了老财主、赵小珏等人,展现出乡村生活百态、家庭关系等。老财主坚守家业,最后还捐赠房屋,故事很有看头,让人印象深刻。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