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忆】秋游白洋淀(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忆】秋游白洋淀(散文)


作者:李旭 秀才,14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6发表时间:2024-11-18 21:38:21
摘要:有感于雄安新区白洋淀的秋色。

秋末冬初的华北大平原总是阴沉沉的,似阴非阴,似雾非雾,晴天的日子极为奢侈。今天的天还算不错,虽然不是晴天,但能看到鸡蛋黄一般的太阳,吃完早饭,简单收拾一下,便来到了白洋淀边上的梁沟村,只为陪着姐姐和姐夫一游号称华北明珠的白洋淀。
   姐姐和姐夫从老家来,闲谈间得知他们没有到过白洋淀,这让我感到些许的内疚和遗憾。母亲在世的时候,他们不止一次来任丘探望和陪伴母亲,记得有一次住过一年多的时间,那时我怎么会没陪他们去看看白洋淀呢,这自然是做弟弟的疏忽。这次来,说什么也要弥补这遗憾,否则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就不在计划范围之内了,毕竟他们都是年近八十岁的老年人了。
   当地的人游览白洋淀是不会到正规的码头买票入淀的,原因大家自然都晓得。近200元一张的门票不说,服务态度也不尽如人意,买票前像“亲人”一般,一旦登上了悠船,“亲人”立即就会变成陌人,生硬且没有礼貌。所以,每次我都到梁沟村老李家,他家有几条船,还在自己家的堂屋里摆着两张饭桌,他的妻子可以为客人做出完全家常的极具白洋淀特色的水乡菜肴。我对老李的信赖还不在于他家船舫的经济实惠,饭菜的乡村特色,更看重于他家的热情周到和渔民特有的淳朴、厚道和善良。由于白洋淀旅游已经到了淡季,游人稀少。老李出去赶集,妻子在家带孙子。为了不让我们白跑一趟,老李的妻子打电话叫来妹妹带我们进淀。
   秋末冬初的白洋淀别有一样风采,荷叶都已枯掉,到处都是残荷。残荷的意境一直和凄凉相伴,看到残荷,脑子里就会涌出零落、衰败这些字眼来,即便联想到一两句古诗词,也不外乎“萧条垂柳映枯荷,金碧楼空水鸟过”了。没来过白洋淀的姐姐和姐夫却是没有一点萧条、零落的感觉,而是满眼新奇、精彩、瑰丽的画卷。望着不尽的残荷叶海,姐姐忽然说:“好像闻见了荷花的香味,你们闻见了吗?”我是闻到了芦苇和鱼虾味道,没有闻到花香味道,这深秋季节,说什么也不会有花香的。妻子则顺着姐姐的思路爬了上去,她回答姐姐:“夏天荷花盛开的时候,那才更是一个香呢。现在泥水味儿太大。”
   残荷的下面,泥土中就是藕。姐姐没有见过藕是如何生长的,但对藕是再熟悉不过了,不是因为吃过藕,而是因为藕粉。小的时候家里贫困,母亲营养不足,没有足够的奶汁哺育孩子,又买不起奶粉,便以藕粉为饲养孩子的主食,家里的人给这藕粉还起了个名字,叫“代乳粉”,我在婴幼时期没少吃过。那时,照料我吃藕粉的不是母亲,而常常是大我十岁的姐姐。如果是在今天,十多岁的小女孩正是不想做作业,一心想玩手机和家人撒娇的时候。我想,姐姐闻到的荷花香味,应该是刻在骨子里藕粉的味道记忆。而妻子的附和,则是对亲情的内心呼唤,她希望用心声把花香呼唤回来,把花香强化在姐姐的记忆深处,这是对美好的挽留,更是对感情的积蓄,是对姐姐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见。妻子对这个大姑姐已经尊重、爱见了四十年。在我的眼里,她们不像姑姐关系,倒像是亲姐妹。
   快艇来到一片开阔的水域,除了黄色芦苇的点缀,余下的则是一片清澈的白茫,天和水似乎都被薄雾轻轻地罩了起来,景色颇有点虚幻,快艇掠过水面,秋荷和芦苇就从虚幻中闪过。姐夫说:“这水面,好大,比电视里演的白洋淀好看多了。”大概是因为我工作生活在白洋淀畔的缘由吧,姐夫对白洋淀很是钟情,电视里每每有白洋淀的镜头,他都会对人说:“我小舅子就在这里。”即便他独自看电视,也会自语一句。
   一个渔民驾着一只小木船,“嗷嗷——吁吁——吁呺——”有节奏地吆喝着,像高唱着一曲古老的歌谣,驱赶着十几只鱼鹰正在淀上捕鱼。我到这淀里已经记不得多少次了,但这鱼鹰捕鱼的场景我还是第一次经见,这经见一下就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鱼鹰在捕鱼的时候竟然是集体协同作战。一群黑色的精灵忽而插入水底,忽而跃出水面,把淀水搅动的翻天覆地,白浪滔滔。一条条大鱼在鱼鹰制造的波滔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逃逸的机会,便成为鱼鹰奉献渔民的猎物。被捕获的大鱼,摇动着身体,被几只鱼鹰一起托举到船舱里,这让我见识了鱼鹰的团结、机智和英勇。它们用劳动、用收获感恩渔民的饲养和眷爱,这让我想到了“慈乌反哺”的成语故事来,也或这成语中的慈乌,就是学名作鸬鹚的鱼鹰呢,鸬鹚不是经常被人们叫作“乌鬼”么。
   我惊诧鱼鹰的协同作战能力,更惊诧鱼鹰的捕获能力,七八斤重的白洋淀野生大鲤鱼就这样成了鱼鹰的猎物,它们在船舱里扑棱的时候,依然在恐惧渔民的高歌,恐惧鱼鹰的坚翅和利爪。
   无际的芦苇引起了姐姐的遐思,她想到了老家过去铺炕的蓆子和盖房子用的苇箔。采蒲台是白洋淀里一个著名的小岛,路过采蒲台村的时候,我让船靠近了村庄,让姐姐看看渔民院子里堆放的苇子以及苇箔一类的苇制品。姐姐很是感慨,她怎么也想不到,铺了一辈子的炕席,原来就出自这白洋淀水乡。妻子给姐姐讲解采蒲台村的辉煌,孙犁写过的村庄,进入过学生的课本。姐姐没有上过学,不知道孙犁,更不知道文章写进课本的意义。但姐姐知道编苇蓆的不容易,那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姐姐说:“那里的老百姓都活得不容易,编一张蓆子,那可费事了!”
   白洋淀这一淀水,能够托起多少生物的生命和生活,又能托起多少生灵的良知和仁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姐姐和姐夫是从山区来的,从小就有“乐山”的情怀,今天见识了白洋淀的水,对两个老人来说,无疑是一次“乐水”的熏陶。山的沉稳持重,水的周流淡泊,正是老人们修为的目标。
   我们是站在白洋淀的千里堤上向白洋淀告别的。淀里的水娟好静秀,渺渺茫茫;淀里的芦苇摇黄望日,花霜飞凉。成群的鸪丁嬉戏在水面上,张扬着翅膀向我们展示着自由和快乐。太阳还是淡黄色,但已经到了正南方向,很快就要西下。我和姐姐姐夫说,白洋淀的夕阳和晚霞水天一色,交相辉映,别具风姿,饱含着一种成双成对的情义和恬淡宁静的美丽,白洋淀的傍晚,天上的和水中的景色永远都相依相偎,不离不弃,下次有空咱们再一起来,专门看这成双成对、不离不弃的白洋淀余辉晚景来。
   2024.11.13
  

共 24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秋水情缠白洋淀,顾名思义,就是借秋天的白洋淀抒发一种铭记在心的血溶于水的亲情。作者虽然是以游记的写作方式来记录陪同姐姐和姐夫欣赏白洋淀的美景,但于文中却将姐弟之情深融其中并进一步抒发情感,让读者在随作者的脚步浏览白洋淀美景的同时,也为作者书写的这一份挚爱亲情而感怀。在开篇,作者就简单概括了这一次白洋淀之旅的缘由,因为姐姐和姐夫从来没有来过白洋淀,对白洋淀非常向往,于是作者和妻子就专门为姐姐和姐夫安排,当然这种安排并非像旅游团队那样走马观花,而是专门联系了当地渔民的船,为的就是能让姐姐和姐夫更全面游览白洋淀。随着文章的进一步展开,作者通过所见所闻,又巧妙地穿插描写过去的一些往事,也让内心的亲情呼唤一点点跃然纸上。看到残荷,自然就想起昔日照料年幼的作者吃的藕粉;看到水天一色,又会让作者联想起姐夫曾经看电视时常说的话;目睹鱼鹰的协同作战的捕鱼,更想起“慈乌反哺”的成语,也是抒发对姐姐照料和疼爱自己的感恩之情;那一片无际的芦苇,不但引起姐姐对于老家过去铺炕的蓆子和盖房子用的苇箔的遐思,更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物和过去人们编苇蓆的不容易,也揭示出姐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格。在作者眼里,姐姐和姐夫来自山区,在骨子里就有山一样的伟岸,但是性情中又有水一样的情怀。在文尾,作者通过这次游览,用深情的话语“我和姐姐姐夫说,白洋淀的夕阳和晚霞水天一色,交相辉映,别具风姿,饱含着一种成双成对的情义和恬淡宁静的美丽。”进一步表露出和姐姐姐夫永远相陪到老、不离不弃的骨肉之情,既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有力地映衬了文题,更让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这篇散文寄情于景,叙事清晰,脉络有序,文字朴实,情感浓郁,主题鲜明,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固有特征来进行回忆,又借往事的叙述来烘托情感,在写作方式上真正体现出情与景的完美交融,因此也升华出一篇感人的亲情散文。欣赏作者散文佳作,感谢赐稿宁静,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蓝天之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11-18 21:39:58
  欣赏拜读李旭老师的优美散文,本文既是景物的描写,又是亲情的抒怀。感谢李旭老师赐稿宁静社团。祝老师笔健文丰,佳作继续在宁静社团精彩呈现!顺祝老师在宁静社团创作快乐,敬茶问好!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18 21:52:57
  一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美文,很好地解读了白洋淀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通过姐姐和姐夫一行白洋淀抒发姐弟情深,契合秋水情缠白洋淀的主题。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18 21:53:54
  感谢李旭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李旭        2024-11-19 08:31:06
  谢谢蓝天老师阅稿和按语,您幸苦。谢谢小猪她爸老师的点评。二位老师点评的都很好,都非常专业,说出了我的心声。前一段时间我读了几本关于诗词写作的书,感到其中的“情趣与意象”理论完全可以运用到散文的写作中来。所以在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向这方面的理论靠近,能受到二位编辑老师的肯定,我感到这种学习有了意义。谢谢!我把我的学习心得《诗词的情景》发给你们,看是否可以作为二位老师点评得注脚?
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19 11:42:00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6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24 21:24:01
  欣赏佳作!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李旭        2024-12-03 08:27:02
  谢谢老师!祝老师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