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火笑喜迎贵客来(散文)

精品 【东篱】火笑喜迎贵客来(散文)


作者:随风小醉 白丁,6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5发表时间:2024-11-21 09:56:32


   火笑,意指柴火在燃烧过程中,内部气体在炉膛内被加热膨胀从而产生压力,形成火焰的跳动,同时发出噼里叭啦的声响。火焰,犹如人的笑,故称。
   孩提时常听村里长辈说,火笑便预示着将有贵客临门。乡下人的生活简单而质朴,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如流水般平静无波。因此,便将生活中的情趣寄托在一个个小小预言中,譬如这一团炉火的笑声里。每当母亲做饭时,火塘里的柴火烧得正旺,突然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火笑声,孩子们便立马尖叫起来:“火笑啰!火笑啰!家里要来客啰!”此时的母亲,也会卸下一整天的疲惫,脸上洋溢着满面笑容。
   朴素的好客之情,在农家人心中最热烈。
   在八九十年代,孩子们的吃食相对匮乏,除了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几乎没有任何零食。偶尔逢年过节时,农家才会自制些麻花、蚕豆之类的小吃。因此,每当有亲戚上门,便意味着餐桌上会增加些肉食或者蛋类。若是碰上哪个大方的亲戚随手带些零食礼品,对于我们小孩来说,简直就是提前过年了。孩子们的好客,是有着可以满足贪嘴的理由的。
   村里各家各户的厨房设计大同小异,一个灶膛占据了厨房的四分之一。灶膛里砌着两个小灶,一个放小锅,用于炒菜;一个放大锅,用于煮猪食。灶膛正对着的另一边是一个敞开的火塘,火塘上吊着一个可以上下伸缩的挂钩,平时用来挂水壶烧水或是挂吊锅煮饭。火塘一面靠墙,另一面用泥砖砌着一个一两米见方的槽子(也叫柴火垛),用来搁置临时柴火。火塘另两面则是坐人的地方,平常来了客人或是邻居晚间相互串门,都会围坐在这里,一起聊天。
   每到寒冬腊月时分,地里庄稼都已收割完毕,乡亲们便闲了下来。天气渐冷,晚上总会相互串门,几家集中到某一家里。围坐在火塘旁,开启当晚的聊天话题,聊起家长里短,乡野往事,还有不知从哪听来的各种鬼怪传说。火塘里烧的是晚秋时从山上挖回来的老树根,经过几个月的搁置晾晒,已经干枯得恰到好处。外面天寒地冻,火塘里炉火正旺,不时传出噼里啪啦的火笑声,和乡亲们的话音交织在一起。火光映照在大家脸上,红彤彤的。我们小孩子也会坐在大人身旁,听他们有一搭没一搭讲着。碰见讲鬼怪传说则精神抖擞,听得津津有味;碰见讲家长里短则顿觉索然无味,听着听着就不知不觉睡着了,最后不知何时被母亲抱回家去。
  
   二
   父亲是个屠夫,白天卖肉,晚上则要去主家杀猪拿肉。冬季日色短,父亲总是回来得很晚。有时他去的村子比较近,还能赶回来和我们一起在火塘旁待上一会儿;但更多时候,他去的村子有十多里路,回来时已是夜深人静,我们早已入睡多时。冻极了的父亲总会在火塘里生上一炉火,将水壶里水重新烧热。边泡着脚,边抽着烟,偶尔白天没记完的账,也会趁着这个空隙一个人坐在火塘旁把它补完。小时每每半夜起来上厕所,总能看到父亲在火塘旁记账的身影。昏黄灯光下,熊熊炉火旁,他坐在竹椅上,左腿架着右腿,膝上搁着记账本,正弯腰写着,脸上一道道沟壑在火光中时隐时现。
   在乡下的风俗里,大年三十晚上要烧大火,寓意着烧去过往一年的霉运,同时象征着新一年的红红火火。因此,每年大年三十晚上,母亲总会在火塘里放入一个很大的干树根,底部垫一些干草,先点燃干草,约莫过个十来分钟,待树根逐渐被引燃,熊熊烈火便烧了起来,噼里啪啦的火笑声响彻房间,一阵接着一阵。那笑声好似在庆祝过往一年的结束,又像在迎接又一个新年的到来。我们全家围坐在火塘旁,新年这几天是可以实现小吃自由的(当然也只是家里自制的麻花、麻糖类)。孩子们吃个不停,父亲则讲个不停,他抑扬顿挫地讲明年的生意规划,“宏伟”蓝图;母亲边笑听着手里边打着毛衣。有时聊到兴头处,父亲便将年幼的小妹架在腿上,一上一下上下跷着,嘴里喊着“驾!驾!驾!”逗得小妹哈哈大笑,全家人也都跟着笑起来。
   因了父亲的一首小诗,一九九二年的除夕夜在我脑海中刻下了一幅难以磨灭的画面。那年除夕晚上,全家围坐在火塘旁,父亲刚统计完一年的肉账钱,喝了点小酒,有些微醺。他在账本上写了首小诗,“香茶米酒把帐累(记),火笑迎门方四夜(四更);辞旧账中六百钱(元),迎九三,争进万元!”当时八岁的我还读不懂那首小诗的意思,只是跟着父亲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多年以后,待我成年再读起它时,每读一遍便感动一遍。感动于那段温馨悠长的童年时光;更感动于父母亲在那么艰难的年月里,抚育着我们兄妹三人时所展现出的乐观与豁达。
   后来经济条件好了,我和弟弟相继在城里买了房,父母也被我们接了出来。乡下的火塘便再也没有燃起过,我也许久都没再见过火笑。今年暑假,我特意带着妻儿子女回了趟故乡。推开家门那刻,一股霉菌味扑鼻而来。少时常用的一些老物件杂乱无章地躺在地上。灶台上布满了灰尘,那个盛满了童年记忆的火塘也几被灰尘填平。旁边柴火垛里有株绿色的植物正顽强探出身子;橱窗上、柜门上已被蜘蛛网缠绕。一切那么熟悉,却又那么久远。我心中暗自惊叹:原来这个家已太久没回了。
  
   三
   而今城里的房子里不再有火塘和柴火灶,冬天取暖改成了电烤炉。父母总是感慨地说:“这个远没有火塘好,热量完全烤不上身。”同时,当年那批和父母一同坐在火塘旁聊天的乡亲也很难再聚齐了。有的已经离开人世,还健在的也都相继被子女接进城里帮着带小孩,分布在全国各地。逢年过节见上一面都难,更没有当年那围炉夜话的空闲了。
   前年大年初二,我陪伴母亲回到乡下,一同前往村里的祖堂上香。顺道去探望一位年逾九十却依然健朗的老人,她曾是母亲年轻时的牌友。推开她家房门,只见她独自一人坐在火塘边,正打着瞌睡。侧房客厅里热闹非凡,儿子辈正在麻将桌上激战正酣;孙子辈正在追逐嬉戏,欢声笑语不断。母亲轻轻唤了她一声,她惊讶地顿了顿,随即猛地回过头,发现是母亲来访,连忙扶着椅子站起身,拍了拍围裙上灰尘,紧紧握住母亲双手,开心地像个孩子一样笑了起来。“哎呀!太好了!我说今天这火怎么一直笑得这么欢,原来是有贵客要来!你怎么突然回来啦?!……”两位老人在火塘边聊了很久,她们曾经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邻,如今却仿佛成了久别重逢的故人。当我们离开时,老人一直坚持送我们到村口,目送我们上车,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村里现在真是太冷清了!整天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去年大年初三夜,邻居家一位小时候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难得从外省回来过年。我和他,以及同村的另一个伙伴相约,在他妹妹家的花卉店门口相聚。他妹妹在自家花卉店的门口支起了一个大火盆,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堆手臂粗的干木头。晚上,熊熊的火焰腾空而起,噼里啪啦的火笑声不绝于耳,我们围坐在火堆旁,畅谈着彼此的生活。我们三个从小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小学同学,如今却各奔东西,难以再聚在同一片屋檐下。在交谈中,我们回忆起一幕幕童年的趣事,感慨万千。当年一同摸爬滚打、下水摸鱼、上树掏鸟窝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都已步入四十不惑之年。
   火笑喜迎贵客来!在过去,人们总是以火笑迎接贵客,无论什么亲戚来了,总会在家里住上一宿,围着火塘在噼里啪啦的火笑声中聊上一晚,感情也在这样的交流中迅速拉近。然而,如今在都市生活的我们,交通愈发便利,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除了父母及兄弟姐妹外,每有其他亲戚朋友来访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他们安排在酒店住宿,在饭馆聚餐。而且,还常常争着以酒店的档次之高、餐饮的丰盛程度来表达对客人的重视,却很少再留客人在家里多呆一会儿。这“贵客”似乎真的变得更加“昂贵”和“疏远”了!
   我时常在睡梦中重现这样的温馨场景: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柴火在火塘里烧的正旺,噼里啪啦的火笑声响个不停。父亲忙着算账,母亲悠然地打着毛衣,而我们兄妹三人则慵懒地打着盹儿。那时的父母尚未老去,我们也还未长大成人……
   笑,无论是火笑还是人笑,都是最热烈的名片,火笑,代表着家乡人的心情,火烈的笑,也是我们走在生活路上的力量。
  

共 31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乡村里,火塘火旺起来,火焰跳起来,炉火噼里啪啦笑起来,预示着家里要来贵客。孩子们兴奋起来。意味着餐桌上会出现肉和蛋之类的好菜,说不定客人还带些好吃的零食。每到寒冬腊月,农闲时节,邻里窜门,围在火塘前取暖聊天,“我”常在大人们闲聊中睡着了。父亲是个屠夫,卖肉回来,火塘里生出一炉火,端来一盆热水,一边取暖,一边泡脚,一边记着账。大年三十用干柴烧大火,象征一年红红火火。火塘里火焰熊熊,笑声不断,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点心,父亲高谈新年的“宏伟蓝图”,小妹坐在父亲腿上“驾驾驾”,逗得大家一阵欢笑。喝点小酒的父亲,有的微醺,居然在账本上作诗吟诵,那时日子虽苦了点,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后来,日子好,我们到城里买了房子,也把父母接到城里。城里生活不再有火塘,也见不到火笑了。父母十分怀念过去的时光。趁着过年我们带着父母回乡下,到了乡下,火塘便只有零星的老人,年轻人在麻将桌上正酣。往日的炉火笑见不到了。这是一篇浓浓的乡愁散文,作者以“火笑”为线索,回忆了过去乡村温暖的乡情。语言朴实、铺陈有序,情感真切,情节生动。收入提高了,社会发展,日子小康了,但旺旺的炉火笑和浓郁的乡情却渐行渐远。好文,感谢賜稿东篱,极力推荐大家共赏。【东篱编辑:吴孟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22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1-21 10:04:36
  这是一篇浓浓的乡愁散文,作者以“火笑”味线索,回忆了过去乡村温暖的乡情。语言朴实,铺陈有序,情感真切,情节生动。农村收入高了,社会发展了,日子小康了,但旺旺的炉火笑和浓郁的乡情却渐行渐远。或许是文明的震痛吧!好文!祝老师冬日吉祥!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1-21 11:41:13
  火笑,是一地的说法,很有意思,看着有一种小醉的感觉,正是这种朴素的热情,表达出乡人的深情。这个题材选得好,有情境,有故事,更有一份深情寄托在火焰里。噼啪的声音,就是一种热情的语言。文字精粹,富有韵味。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1-21 19:22:14
  火笑,我在小时候经常看见,我们也说寓意有客人来,有时候还真的挺灵验的。有时候我把头伸进炉灶,想去看看那火笑,头发都烧黑了,想起来真有趣。特别有意思的一篇文章,满满的回忆,满满的甜,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冬安吉祥!
随心而有趣的人
4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1-22 18:41:28
  我们老家也说“火笑”有贵客,浓浓的乡情。好文拜读!祝老师冬安!
5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1-25 05:55:42
  其实,人生的这条路,更像是坐公交车。在不同的站点,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在这条渐行渐远的交通路上,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可过了这段路,你又会在紧挨着的站点遇见新的人和新的环境,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你。回望这一路,当你真正能够挺过孤独的日子,就说明内心又接受了一次崭新的洗礼,至少已经从深渊中走出来了。向写作老师学习,致敬辛勤写作的老师,佳文欣赏。感恩遇见!
君子立世当刚毅坚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与道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6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1-16 08:47:37
  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火笑喜迎贵客来》这篇真情浓郁的散文作品,感触良多,一直被老师优美的文笔和灵动的文字感染。老师通过乡村生活中的点滴入笔,以火塘火旺、火焰、火趣为题,讲述农村生活的幸福过往。感谢老师精彩分享,祝福老师新岁新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