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星】梁河印象(散文)
一
从盈江县出发,网约车在群山中疾驶,穿过一个个隧道,不到一个小时就驶下高速公路。抬头望远,一座金色的佛塔金光灿灿地夺人眼目,梁河县便熠熠生辉地呈现眼前。
许多人大概不清楚梁河县在哪里?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也是只闻其名,并没有到访这个位于云南德宏州的县城。今年六月,我曾经在德宏州转悠了近半个月。德宏州下辖芒市、瑞丽市、盈江县、陇川县和梁河县,前四个市县都是边城,分别与缅甸接壤,唯独梁河县除外。当然,这并不是我不去梁河的原因。之所以没去梁河县,主要是因为妻子的业务与梁河县无关。
转眼就是十月底,我和妻子再度到访德宏,按计划仍然是在芒市、瑞丽市、盈江县、陇川县转悠。这让我有点为梁河县打抱不平,总共五个市县,彼此相距不过百八十公里,我不是大禹有“过家门而不入”的行事风格,干嘛偏偏要甩开梁河县。于是,我毅然与妻子在盈江县“分道扬镳”,她去瑞丽讲课,我去梁河游玩,填补空白。
拎着行李箱站在街头,环视四周,不由得笑了。与其他市县一样都是山峦簇拥下的平坝,只是梁河坝子太小了,我与四周山峦的距离似乎就在咫尺之间。翻看一下手机地图,我想去的几个景点都在两公里的范围内,勐底大金塔离我居住的酒店只有六百多米。撂下行李,酒店门口打开一辆共享电动车,朝着金色的佛塔驶去。
梁河县虽然地域不大,但历史悠久。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傣名勐底,是傣族土目领地。公元前四百二十五年,勐底傣族土目加盟“勐达光”,也就是“哀牢国”。后来,哀牢国归附汉朝,设置永昌郡,梁河归属永昌郡哀牢县。其后历经繁复的历史沿革,直到一九五二年,由梁河各族各界民主联合政府取代了旧制。今日梁河县为癞痢山、芒鼓山、江东山梁子三大山脉围拢成遮岛坝、萝卜坝、勐养坝三个坝子,大盈江、龙江两大水系源远流长,十四万人生活在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明•徐霞客《滇游日记》)
街道宽阔、干净整洁,很少有机动车驶过,骑电动车便格外爽快,颇有小车不倒只管骑的感觉。迎头瞥见洁白的云覆盖在葱茏青山之上,那山好似蹲踞的汉子,而白云则似挂在脖颈上的哈达。我故意将车舵忽左忽右转动,车子便驶出一道S弯,也在心中弯出一座小城的恬静安逸。
二
高低起伏的青山像一幅巨大的背板,用树木葱郁衬托山脚下大金塔的灿烂,塔前潺潺流动的南底河涂抹出一道湛清碧绿的色带,一路向南奔向江河,把梁河的故事说给大盈江听。
勐底大金塔位于梁河县城西边,始建于清朝年间,后来多次损毁。眼前这座金塔于二〇〇八年重建,塔高近六十米,建筑风格为南传上座部佛塔,是梁河县标志性景观,在信众心目中是极其神圣的地方。对于这座金塔,我是一见钟情。论气势,它没有芒市勐焕大金塔恢弘,也正是如此,少了一些高高在上的印象,变得小家碧玉般的玲珑可爱,与周边生态环境十分契合,展现出浓郁的傣族文化底蕴。
我围着大金塔转了一圈后,回到了南底河东岸。一河两岸,西岸伫立着金灿灿的大金塔,而东岸则是一条健身步道。步道实际是南底河的大堤,掩映在竹树葱茏之下,脚下是静静的河水,抬头就见大金塔熠熠生辉,远处天蓝蓝、云白白,青山逶迤。这样的步道实在是太美妙了,如果我生活在梁河,我愿意每天漫步这里,不为朝觐,只为与青山、蓝天、白云、小河、塔影、竹林、小径相会于此,品味自然和谐的韵味,悦目怡心。
从勐底大金塔到南甸宣抚司的距离不到三公里,当然首选电动单车前往。滇西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其历史与内地唐宋元明清的发展不完全一样,两千年前此地可能真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外,滇西四季不分明,几乎总在过夏季,古时候的居家建筑多为茅草屋,所以在滇西行旅很难见到古迹。当旅行者偶尔发现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时,往往与“元明清”牵扯在一起,南甸宣抚司就是如此。
早在一二八九年,元朝在梁河这个地界上设置南甸军民总管府。一百五十年后,明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将南甸州升格为南甸宣抚司,以傣族刀氏世袭其职,实际上成为明朝政府的派出机构——衙门。大明朝的衙门当然不能寒酸,整个建筑群按汉式衙署布置,五进四院一共是四十多幢、一百四十多间房屋,包括了公堂、会客厅、议事厅、正堂、后花园等。土司府内保存着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诸如半副銮驾仪仗、清王朝赐给的官服、大印、生活用具以及一些文献和历史照片。这处保存较完好的土司衙门,其规模在云南不多见,更是德宏州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人称它为傣族的“小故宫”。
穿堂入室,四下看看,不到一个小时就从飞檐翘角的“小故宫”走出。站在南甸宣抚司大门外,向西看去,便被南甸牌坊震撼了。这个牌坊是仿古建筑,但颇有气势,四柱三门,三重翘檐,两侧各有一塔,古色古香。牌坊之后是步行商业街,左右各是一排仿古建筑沿街向西次第排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笔直的通道,而通道端点便见青山逶迤,哈达一般的白云依旧飘动在山巅,沿街走过去似乎就是走向仙境。但在街头,我又回归到现实,那里有一座雕像——三支金色的葫芦丝交叉在一起,耳畔似有轻柔细腻、圆润质朴山歌曲调响起。
葫芦丝又被称为“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乐器,流传于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和布朗族等民族之间,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乐器起源于梁河县,因此梁河又被称之为“葫芦丝之乡”。稍微留心一点,会发现马路边的电线杆顶端就是一个个造型精美的葫芦丝。
葫芦是生活中的寻常之物,在我们老家一般都是将其一分为二做成瓢,大瓢舀水,小瓢舀米面。聪明的梁河人用一个完整的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就组成一个乐器,奏响美妙的乐曲,婉转悠扬地回响在山寨里、竹楼上、凤尾竹下……
三
滇西的夜晚总是姗姗来迟,已经是下午五点多,太阳仍旧明亮耀目,没有落山的意思,只是把我骑车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我一路向北骑行,去往离县城一公里左右的九保古镇,寻觅古韵,寻味梁河。
九保古镇,也称南甸营。早在“蜀身毒道”,也就是南方丝绸古道的时候,九保街就是古道上的驿站,马帮来来往往,街边店铺林立,商业发达兴旺。可能是前些年没有注意加强保护,如今这条街是新宅与老屋插花排列,古老与新生交织,缺乏古镇的沧桑感。驻足几间老宅子之后,我便去了“李根源故居”。故居不算大,白墙黑瓦,几间小屋显得非常老旧。李根源是国民党元老,既有戎马生涯,又有为官经历,力主抗战,也致力于统战,关于他的故事网上有很多,我就不赘述了。在我看来,老先生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在抗战胜利后,老人家主张并动员社会各界捐款,在腾冲修建了“国殇墓园”,以寄托哀思。
来梁河之前,妻子说听当地学员讲,梁河的饭菜最好吃。九保街恰是号称美食街的地方,岂可放过品尝美味的机会。街道两旁一楼差不多都是经营美食的,阿昌烤肉、大薄片、油煎粑粑、卷粉、松花糕、玉米糕、红薯窝窝头、贵妃糕、五层糕等独具民族特色的小吃,让我有些应接不暇。最后我选择了樊氏大薄片,两口子经营的店,一人一把刀将煮熟的猪头肉片成薄片,配以辣椒、花生碎、香菜、青葱,凉拌成一碗,清爽可口,香而不腻。
吃过大薄片,我继续向村子里走,下了一个土坡,竟然走进了田野。一大片金黄色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微微弯向地面,两台收割机卷起一垄垄稻子,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倒退,吐出稻秸,留下稻粒,几个孩童在稻田边捡拾稻穗,好一幅丰收的画面。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稻田中央,近距离地感受农人丰收的喜悦。不远处,一块已经收割过的稻田里,黄色稻秸中泛出一抹青绿,这是二茬稻在生长。我问在田里指挥调度收割机的男人,这二茬稻子好吃吗?他说品质没问题,就是产量不及一茬稻。
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这个季节里树叶都掉光了,种啥也不会长了,而这里却是一边收获一边生长,我不由得惊叹红土地的神奇。
四
翌日清晨,我从悠扬的葫芦丝曲调中醒来。起身打开窗帘,对面的山峦携着白云注视着我,又是一个晴朗的一天。一辆收垃圾的车缓缓驶过楼下,葫芦丝的曲调来自于它。竖耳细听,乐而开怀,在明媚的清晨它播放的是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梁河县城内的几个景点,我在昨天下午都已经走过了。大山深处的景点因为交通不便利,也就放弃了。骑着电动车到南甸湖转转,一个很微小的湖,湖边都是晨练的人们。搜索一下,发现附近还有个“先锋公园”,遂决定去看看。走过一个环岛时,我看见路边停着正在等客的小巴车。这种小巴车在云南的县城里基本都有,名字叫农村公交车,主要是方便镇里乡村的人们出行。
我问一名女司机:“你这车是去哪里的?”
她用不大流利的普通话说:“去小厂村。”
“小厂村有风景吗?”我问道。
“有呀,油竹坝水库。”她说完又补充道:“风景可好了。”
太好了,我正愁着这一天如何安排,现在问题解决了,就去油竹坝水库一游,甭管风景是不是真的“可好了”。油竹坝水库距梁河县城不到三十公里,是梁河县海拔最高的高山人工水库。这可不是在城里大马路上行驶,一出县城车子就是盘山而行,直奔大山深处。一路颠簸之后,我在油竹坝水库堤坝头下车了。站在水坝上远远望去,蜿蜒狭长的库区碧波荡漾,群山环绕,山巍峨葱茏,水清清倒映天上白云一朵朵。
我沿着湖边柏油路向库区深处走去,空气清新,耳闻鸟语婉转,确是没有花香,毕竟已经是十月底了。一片绿油油的茶园就在路边,我顺着山坡走进茶园里。已经过了采茶的季节,一行行、一垄垄茶树叶子还是油绿的,早已不见采茶人,这些茶树正在酝酿着下一季的绿芽。山坡之上,孤零零立着一棵高大的树,也许它是孤独的,也许它并不孤单,远处的青山碧水和眼前的茶树,都是它的伴,都是它的守望。忽然想起三毛的诗“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这棵我不知道名字的大树,或许就是诗人所追求向往的树。
从茶园山坡下来,很快就走到一个湖心岛。这一路走来,只在路上偶遇一辆辆驶过的车,没见一个人影。此时,看见一位中年男人坐在湖边垂钓,便像遇到知音似的,赶紧走过去。我以为这样一个高山水库、人迹罕至的地方,钓鱼一定很爽。没想到,他的水桶里竟然没有一条鱼。我说,这里应该鱼很多、很大,才对呀。他摇摇头说,不好钓。我想起茶园坡岭上那棵孤树,难道他也是在这里钓一场孤独?
水库太大了,我不想再往前走了。原路返回,在水坝上等回县城的车。傍晚时分,农村公交车把我送到酒店门口。准备回房间休息,却又想起了大金塔、南底河,还有竹林笼罩的健身步道。夕阳下,金塔该是怎样的金光闪闪?小河又该是怎样的波光粼粼?步道上的人们一定是笑脸盈盈。
原创首发,2024年11月20日写于大连,题图拍摄于梁河勐底大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