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海巴油时代(散文)

精品 【书香】海巴油时代(散文)


作者:梦姑 秀才,154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3发表时间:2024-11-26 23:29:54
摘要:海巴油,曾经风靡一时的护肤品,和贫穷时代一样,在我们的生命里短暂出现,短暂停留,但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美好而苦涩,温暖而珍贵。如今时过境迁,谁还记得海巴油,或海巴油时代的种种经历?

从贫穷中走出来的人,最后又羡慕起贫穷时代的一切。与其说羡慕,不如说是怀念,是怀念那个时代的真实与纯粹。
   真实的时代,真实的良知,接地气的风范,精益求精的精神,造就了一个特殊的时代。那个时代,物资匮乏,东西却实在。人烟稀少,人情味很浓。科技不发达,工艺却精细。生活艰苦,精神很充实。
   曾经认为我人生至暗的七十年代,用饥寒交迫形容也不为过,现在回想,所发生的一切,都是金子般的珍贵。喜怒哀乐交织的生活,并不觉得乏味。饥饿与快乐、苦楚与无忧,并不矛盾。生活本来是一张复杂的网。
   贫穷造就了物资匮乏,确切地说,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国、家一理,建立一个新家需要不断地添砖加瓦。同时,一个新时代也在孕育中悄悄萌芽,开放的春风舞动着新生命的命脉,从无到有,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那时候即便货物种类不多,但都很珍贵,品质过硬,包装也实惠。就一盒润脸油,几毛钱,也能抹出现代几百块钱一盒的高档品效果,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用过那时候护肤品的人现在已经进入老年阶段了,从肤质上看,她们不亚于现在用几百块几千块钱护肤品的中年人肤质差。
   那个年代没有“护肤品”这一词语,统称润脸油或抹脸油。
   我第一次见到最好的护肤品还是海巴油。海巴(海贝、贝壳),顾名思义就是海里生长的东西,我们大西北没有,所以感觉很稀罕,至于它里面长什么样子,从来没有思考过,只看到里面装着抹脸的油,呈乳白色,滑润、细腻、清香,抹上后皮肤滋润,不粗糙,不皲裂,并深受大姑娘小媳妇们的喜爱。我们小孩子家没有那个资格享用,除非大姐姐们发“善心”偶尔剜一指头抹一回,留在脸上的那股香味久久回荡。一般人家还买不起,没见过海巴油的同龄人很多,那么她们用啥抹脸(护肤)呢?大多数人冬天用杏仁和猪油抹脸,把杏仁嚼碎,参合到猪油里搅拌均匀,做日常护理。
   海巴外形像扇子,头部有牙齿,嘴巴向内弯,两扇对口咬合,紧紧抱在一起,严丝合缝,不漏油,肚子圆圆的鼓起来,周围呈扇型撒开,满身的花纹,有规则,摸上去光滑圆润,用现在的话来说,如玉般滑润。真想不通那家伙是怎么给自己长了如此漂亮的外壳,而且,一个和一个长相不一样,颜色有深有浅,花纹有粗有细,个头大小不一,但大致差不了多少,鸡蛋那么大。
   大姐姐们一人装一盒,洗脸后随便掏出来用,抹油的时候神气十足,感觉像宫廷御用一样豪华气派。我们只能眼巴巴盯着看,不敢动一指头。抹过海巴油后,从人跟前走过去时带着一股清香的风,堪比现在的高级香水。
   海巴油的价格大概四五毛钱以上,或七八毛钱,在那个时代已经算高级奢侈品了。物以稀为贵,怕被别人用了或小弟弟小妹妹们糟蹋了,所以经常装在衣服口袋里,有句话叫“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那时候家里没有柜子存放,只有母亲和奶奶的嫁妆箱子,百宝箱一样锁得紧紧实实,你连瞅着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无意间从半开的缝隙中瞅一眼就会被赶得远远的,无非就几件换季的衣服和做衣服裁剪下来的布头、针线、以及常用的头疼感冒拉肚子的药,还那么金贵,永远铁将军把守。
   家里本来也没有多少能存放的东西,私人物品几乎为零,逢年过节的好吃头都是随身携带。小娃娃们穿花肚兜,上面缝着一个大口袋,我们叫插插,常常装着石头瓦渣“五指”玩具,和舍不得吃完的好吃头。睡个觉也得睁半只眼操心,怕被“贼惦记”!
   从始至终我没买过海巴油,小时候因为身无分文,又不被重视,没有权利享受高价物品,平时只有抹杏仁油的份儿,偶尔在父亲回来时能抹到父亲的专用“百雀羚”雪花膏或“万紫千红”。跟随父亲“流浪”的时候也是抹父亲的雪花膏,那种感觉,妥妥地城里人一枚,带着香气四处乱跑,心情和雪花膏一样美好。雪花膏比海巴油高级一些,大概也是一块或八毛,但它的盒子确实精美。
   “万紫千红”是一个特别大的花盒子,花朵与叶子交相辉映,红绿搭配恰到好处,盛开着的花儿像春天一样艳丽,欣欣向荣,不用抹就知道那油有多好。盒子里覆盖着一层金箔纸,保护油脂不被挥发掉,用一点揭开一点。那个油用起来一点都不费,油嫩油嫩的瓷实。
   稍微大些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能亲自买来八分钱的棒棒油了,既能抹手又能抹脸,不贵还好用。同时,那时候也有大量的“万紫千红”、“百雀羚”和其他雪花膏摆在商店柜台上,从此多了选择和消费的机会,有些味道特别香,有些味道清淡,都属于抹脸油,却舍不得抹手。
   现在回想,人真的是吝啬啊,同是一个人身上的零部件,脸和手却分得那么清楚。贫穷限制了浪费,等级制度体现得淋漓尽致。只有八分钱的棒棒油可以大肆享用。
   我们庄里有个人的一句经典话到现在我们还会提起来调侃一番:“两颗(kuo)鸡蛋棒棒油”。他去街道跟集,别人碰见问他买了些啥?他衣服口袋里装着两个鸡蛋,掏出来指着鸡蛋说:“再没买的,就两kuo(个)鸡蛋换个棒棒油么。”那时候的鸡蛋一个五分钱,两个能卖一毛钱,换一个棒棒油还能剩二分钱,跟一回集两个鸡蛋绰绰有余。
   后来物价逐年上涨,鸡蛋也是水涨船高,一个能卖一毛钱、两毛钱,棒棒油也从八分涨到一毛、两毛。扯几尺花布也是几个鸡蛋能解决的问题。鸡儿的贡献不亚于现在的一个职工干部,一大家子的柴米油盐、穿衣用度,哪样不是鸡儿在拼尽全力?货币交易是唯一度日的途径,卖了鸡蛋卖鸡儿,卖了生猪卖骨头,蛋、肉自己家舍不得吃,除了卖钱换物品,还得招待亲戚,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美美享受几顿。
   供销合作社时代,买卖同时进行,我们拿农产品换煤油、换大青盐、换棉花、换针线和布、换学生的笔墨纸砚……买卖公平,没有欺诈和假货,没有推诿和克扣。
   公社街道有收购农产品的供销社,鸡蛋、猪毛、猪鬃、骨头、猪肠肚、头发、麻雀、苜蓿籽、杏仁、刺皮(地骨皮)、向日葵籽……好像啥都收,不知收去干啥了?运到哪里去了?
   八十年代初有了收购站,属于县商业局食品公司下属单位,专门收活猪和鸡蛋。供销社的收购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站柜台的售货员也逐渐没那么吃香了,趾高气扬的时代结束了,直至后来关门倒闭,有的鲤鱼跳龙门,有的甚至下岗。曾经兴盛的供销社,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被打入历史长河中的“冷宫”,永无天日。
   历史一直在重演,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约束感极强的大集体生活——生产队,也没想到会走到四分五裂的自由式,终于,谁也管不了谁几点起床、上山、下地,结束了迟到几分钟挨批评、扣工分、少分粮、看脸色的时代。
   从驴推磨到磨面机,从套着牲口碾场到手扶拖拉机碾场,从煤油灯到电灯泡,从棉花布票到“的确良”、“的卡”料子,从花达呢布鞋到条绒鞋,从条绒鞋到高跟鞋,从小口裤到喇叭裤,从长辫子到烫发头,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也就是我少年到青年的历程。
   广阔天地,是一所无字大学,不用交一分钱就能学会并受用一生的本领。农村的炊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养心怡情,黄土地散发着泥土清香,不掏钱照样可以养生。独门独院,邻里又彼此知根知底,你家有好吃的送我一口尝尝,我家有好东西同样捧一把给你。日不关窗,夜不锁门,顺其自然地活着,没有攀比,没有焦虑,不存在内卷,不存在挥霍享乐,却其乐无穷。
   一年四季与土地打交道,山脊一样隐忍厚道,泥土一样纯朴善良。山与山之间只有蚰蜒路,河与河之间没有桥,亲戚之间却来往频繁,爬山涉水也要把穷亲戚当“皇亲国戚”一样拜访。谁家门里不进来亲戚是一件抬不起头的事,很丢人,很没面子,因此,穷到饥寒交迫也要给亲戚、客人留一碗白面、几个鸡蛋,好随时做一碗长面或烙两张烫面饼子招待,或打一碗鸡蛋公水(荷包蛋)或蛋花汤。走亲戚就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却能享受到被尊重的特殊待遇。清贫中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即便拿不出一斤饼干、面包,也要把家里的特产背上步行几十里走亲戚,拉近关系。
   那时候那么贫穷那么单调,我们却活得幸福踏实。那么艰苦那么短暂的时光,却让我能用一生去怀念。那些过往和经历,成为了人生中丰厚的资本,怎么挥霍都挥霍不完。农村走出来的人硬气,生存能力强,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拿钱买不到的。
   贫穷,拯救了我们。艰苦,恰恰是一剂补药。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成就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生存能力。我敢说,贫穷不是坏事,艰苦不是灾难,而是成长路上的垫脚石、助力器。致敬远去的时代,致敬所有的苦难与小确幸。
  

共 33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时代会给一个时代的人留下许多或好或者不好的记忆,以及时代所特有的东西,海巴油便是其中之一,相信用过这个护肤品的不仅仅是笔者那一代人,或者那一方人,与其一起出现并陪伴过那个时代的人的有时代印记的东西还有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也基本都消失在了时代的车轮下面。怀念一个时代的东西,或许准确讲是怀念过去的人生,以及已然逝去的青春和岁月。佳作。【编辑:雪凌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27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4-11-26 23:34:42
  拜读,并问候安好!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梦姑        2024-11-27 11:58:30
  感谢雪社百忙中编辑。文学路太艰辛,在挣钱如抢钱的时代,谁还记起玩文字呢,以前写文是陶冶情操,现在只剩怀念和记录远去的历史了。
2 楼        文友:梦姑        2024-11-27 11:56:06
  前年突然记起海巴油了,这个被历史抛弃的高级护肤品,没终究没敌过万紫千红的改革开放时代。几毛钱的护肤品是如何演变成几百几千元化妆品的?除了利润,还是利润,你我都成了资本的牺牲品。同时,海巴油的时代是怎样的时代?请看我的《海巴油时代》
3 楼        文友:丑女人        2024-11-27 12:37:03
  海巴油,雪花膏,棒棒油,儿时久违的稀罕物,笔触细腻,娓娓道来,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梦姑        2024-11-27 13:31:38
  我们都活到了怀旧中,远去的背景,放不下的眷恋,越来越浓的乡愁涌上心头。感谢王老师的赞美鼓励。冬安。
4 楼        文友:张学龙        2024-11-28 05:57:39
  艰苦是一道大补剂,它锤炼意志,铸就坚韧。在逆境的熔炉中,我们学会坚持与奋斗,每一滴汗水都是成长的滋养,每一次挫折都是心灵的淬炼。它教会我们珍惜平凡中的不凡,让梦想在磨砺中绽放光芒,最终成就更加强大的自我。拜读佳作。
回复4 楼        文友:梦姑        2024-11-28 10:20:09
  谢谢张老师点评、鼓励。我们都是有经历的人,吃过的苦没有白吃。都是垫脚石。
5 楼        文友:清雅若水        2024-11-28 17:18:16
  写得真好,给作者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梦姑        2024-11-28 21:54:45
  谢谢侯老师鼓励。
6 楼        文友:清雅若水        2024-11-28 17:19:54
  看到梦姑的文章感到很亲切。海巴油是上世纪七八年代最经济实惠的护肤品。
   你的记忆力真好!
回复6 楼        文友:梦姑        2024-11-28 21:54:12
  看来多忘事,唯不忘故乡,当然,故乡的记忆是童年。哈哈。
7 楼        文友:紫枫梦蝶        2024-11-29 10:56:07
  问安梦姑姐,一段岁月一段往事回忆,用文字记录我们留下的足迹真好。梦姑的文字让我们无比怀旧,苦难的岁月留下来的却是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突然想起来了那个让我曾经羡慕的,抹着紫罗兰飘香的美丽少女。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