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星】茶文化(散文)
一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可可、咖啡),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含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礼仪等多个领域,反映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虽然这只是传说,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茶在中国历史上的源远流长。
在先秦时期,茶主要作为药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西汉,茶开始逐渐成为一种饮品。当时,茶叶多产于巴蜀地区,饮茶之风在四川一带盛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风流雅趣盛行,文人墨客开始热衷于饮茶,茶不仅成为了他们社交和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还被赋予了精神层面的意义。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它系统地阐述了茶的起源、种植、采摘、制作、饮用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唐代,饮茶之风盛行于宫廷和民间的各个角落,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而且,唐朝的茶文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包括茶的种类、茶具、茶艺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
宋代,茶文化进一步繁荣。斗茶之风兴起,这是一种茶叶品质的评比活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民间百姓,都热衷参与。宋代的茶品更加丰富,制作工艺也更加精细。同时,随着理学的兴起,茶文化与儒家思想进一步融合,赋予了茶更多的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茶叶的制作技术和品种都有了新的突破。散茶逐渐取代了饼茶成为主流,泡茶法也开始流行。茶文化更加普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且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中国茶叶开始大量出口。最负盛名的丝绸之路,就是把中国的茶叶和茶文化带到了西方,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二
日本的茶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在唐朝时期,日本的遣唐使将茶种和饮茶的习俗带回了日本。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日本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道。日本茶道强调“和、敬、清、寂”的精神,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仪式,更是一种修行和艺术。茶道的仪式非常繁琐,从茶庭的布置、茶具的选择到点茶、递茶、品茶的过程都有严格的规范。通过茶道,人们可以在宁静、和谐的氛围中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
17世纪,茶叶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传入欧洲。最初,茶叶在欧洲是一种奢侈品,只有贵族和富人才能享用。随着贸易的发展,茶叶的价格逐渐下降,饮茶之风在欧洲逐渐普及。在英国,茶文化发展出了独特的形式,下午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英国人喜欢在下午三四点的时候,享用茶点,包括茶、三明治、蛋糕等。下午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成为了人们社交、谈生意、休闲的重要方式。
除了日本和欧洲,茶文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韩国,茶礼有着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强调礼仪和尊敬;在印度,茶叶生产和饮用都有悠久的历史,印度茶以其浓郁的风味而闻名;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茶与当地的宗教、民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三
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类之一。它未经发酵,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如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等。绿茶的特点是清汤绿叶,滋味鲜醇回甘。常见的绿茶品种有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山区,以其扁平光滑、色泽嫩绿光润、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甘爽而闻名。碧螺春产于江苏苏州太湖洞庭山,具有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等特点。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其茶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
红茶是全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红茶的特点是红汤红叶,香气高长,滋味醇厚。著名的红茶品种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滇红等。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它具有独特的“祁门香”,似花、似果、似蜜的香气,滋味醇厚,回味悠长。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鼻祖,产于福建武夷山,茶叶呈黑色,条形紧索,茶汤为深红色,带有独特的松烟香和桂圆汤味。滇红产于云南,其茶叶形状横短墨绿,汤色红鲜明亮,滋味浓醇,香气高长。
乌龙茶,亦称青茶,是半发酵茶。它既有绿茶的清新,又有红茶的醇厚。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等环节。乌龙茶的特点是叶底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常见的乌龙茶品种有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枞等。
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其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被誉为“茶中之王”,品质最突出之处在于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凤凰单枞产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有蜜兰香、桂花香、杏仁香等多种香型,滋味醇厚鲜爽。
白茶是轻微发酵茶,其制作工艺简单,不炒不揉,只经过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的天然成分。白茶的特点是毫色银白,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清淡、清甜。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全部由芽头制成,满披白毫,毫香显著,汤色浅杏黄,滋味清爽。白牡丹以一芽一二叶为原料,芽叶连枝,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向叶背卷曲,叶色灰绿,夹以银白毫心,呈“抱心形”,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汤色杏黄或橙黄,滋味醇厚。
黑茶是后发酵茶,其发酵过程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作用。黑茶的原料一般较粗老,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黑茶的特点是叶色油黑或黑褐,汤色橙黄或棕红,滋味醇厚。常见的黑茶有茯茶、六堡茶、普洱茶等。
茯茶产于湖南益阳等地,其最大的特点是茶砖内有金黄色的“金花”(冠突散囊菌),这是茯茶独特品质形成的关键。六堡茶产于广西梧州六堡镇,具有红、浓、陈、醇的特点。普洱茶产于云南,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自然发酵,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回甘;熟茶人工渥堆发酵,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
四
儒家思想对茶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儒家看来,茶具有“中和”之美。饮茶的过程体现了一种和谐、适度的理念。例如,在泡茶时,水温、茶叶用量、冲泡时间等都需要恰到好处,这与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同时,儒家重视礼仪,茶文化中的各种礼仪规范,如敬茶、接茶,彰显尊卑有序,体现了儒家的礼义观念。而且,茶在社交场合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
道家思想与茶文化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宁静的精神境界。茶生长于自然之中,其制作和饮用过程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泡茶时所用的水取自自然,茶叶也是自然的产物,饮茶的环境也常常选择在自然清幽之地,有一种回归自然、顺应自然的妙处。道家的“无为”思想在茶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品茶时人们可以放下世俗的烦恼,在宁静的氛围中达到一种空灵的状态,让内心归于平静。
佛教与茶文化也有着不解之缘。在佛教中,茶是一种修行的辅助工具。僧人们饮茶可以提神醒脑,有助于修行。同时,佛教的禅定思想与茶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禅茶一味”的理念。在禅茶的实践中,通过品茶来领悟禅机,在禅定中体会茶的韵味。佛教寺院也常常种植茶树,并且有自己独特的制茶、饮茶方法,这些都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
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包括选茶、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的种类繁多,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茶艺表演。
例如,在表演绿茶茶艺时,通常先展示茶叶的外形,然后用80℃左右的水进行冲泡,采用上投法、中投法或下投法,根据茶叶的特点而定。在冲泡过程中,要注意水流的轻柔,让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茶具一般选择透明的玻璃杯,以便欣赏茶叶冲泡过程的汤色变化。而乌龙茶茶艺则更加复杂,包括温壶、置茶、高冲、低斟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技巧。
茶具是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茶类需要不同的茶具来展现其最佳风味。传统的茶具种类繁多,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托、茶则、茶漏等。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具中的珍品,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能使茶叶更好地发挥其香气和滋味。紫砂壶的制作工艺精湛,有各种各样的造型,如西施壶、石瓢壶等,每一把紫砂壶都蕴含着工匠的心血。瓷质茶具也是常用的茶具之一,如景德镇的青花瓷茶具,其质地细腻,图案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玻璃茶具因其透明性,可以直观地观察茶叶的冲泡过程,适合冲泡绿茶等观赏性较强的茶类。
茶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也有着丰富的表现。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关于茶的诗词和绘画。茶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描绘了茶的魅力和饮茶的乐趣。例如,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七碗茶歌”,生动地描写了饮茶的不同境界。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画则以直观的视觉形式展现了茶文化。从古代的《萧翼赚兰亭图》描绘了古人烹茶的场景,到近现代的一些茶主题绘画,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茶的形象,还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茶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六
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色素、茶氨酸、咖啡因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茶色素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茶氨酸有镇静、安神、提高记忆力等功效;咖啡因则可以提神醒脑。长期饮茶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多种疾病。
茶文化在社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商务宴请、家庭聚会还是朋友相聚,茶都是常见的饮品。敬茶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方式,中国人讲究尊师重道,拜师学艺之前要三叩九拜,然后再敬一杯茶。那袅袅升腾的茶香,恰似学子的赤诚之心,弥漫在空气中。恩师接过茶杯,轻抿一口,这一递一接之间,蕴含着知识的传承与感恩的回馈。古有杨时“程门立雪”,便是尊师重道的典范。有些地方,新婚嫁娶也要给长辈递上一杯茶,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也是孝道恩德的代代传承。
在社会活动中,人们通过品茶促进相互之间的关系,增加彼此之间感情。甚至在国际交流的大舞台上,茶文化也成为了一种跨越文化的重要手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通过分享和了解彼此的茶文化,拉近了距离,增进了友谊。
总之,茶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它从古老的东方起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茶文化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更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茶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宁静、和谐的避风港,让我们可以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沉淀、文化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最后,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茶文化,让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