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岁月】大爱无形,大音希声(散文)
2024年11月24日,积石山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起床后拉开窗帘,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这样的场景适合想念牵挂的人,适合怀念已逝的光阴。
一
转眼间我来这里已经半学期了。从陌生到熟悉,见证了孩子们半学期的进步,目睹了孩子们在运动会赛场上飞扬的青春,也经历了一次生死之劫。
前几天才得知,在我术后休养的那段时间,我所有的课都被安排给了马红老师。她不只是在我到校第一天给我送来了电暖器,她的善良在无数细节中悉数尽显。因为三楼经常停水,用水很不方便,好不容易从一楼提一桶水上楼,三两下就用完了,加上我有严重的腰椎病,有一天无意间说起,用水成了我现在面临的最困难的事。没过多久,马红老师不知从哪里给我找来一个带水龙头的自来水桶:“你用这个洗菜,水龙头开小一点,可以节约水。”
教学楼也是只有一楼有水,我们的办公室和卫生间都在二楼,办公室和卫生间水桶里的水,大部分都是马红老师提的。办公室和卫生间里的垃圾袋不仅是马红老师自己花钱购买,而且基本由她一人操心更换,同事们说多年来都是这样的,他们已经习惯了。有一次在办公室垃圾桶里赫然躺着半块白面大饼,马红老师看见后,立马捡了起来,边捡边说道:“好好的饼子怎么可以扔进垃圾桶里呢?”说完放到她的办公桌上,“我中午去食堂的时候,放在那个装剩饭的大桶里,喂给流浪的小猫小狗,总比浪费了好。”她就像是一个勤劳贤惠的家庭主妇,别人看不到的,她都能看到,别人操不到的心,她都能操到。
我刚接手的八年级两个班,学生基础薄弱,我对学生的情况一无所知,每每遇到难管教的学生,马红老师都能给我讲清这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以及他现在叛逆的原因。期中试考完后,马红老师给全年级的进步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孩子每人买了一个笔记本,发完后没有领到笔记本的孩子有些失落,她又答应给他们每人再补发一本,见不得任何一个孩子难过。
二
办公室的原配钥匙总共五把,但是有七位老师,我初来乍到,没有分到钥匙。好几次下课后办公室的门都被锁了,很不方便,我就打算自己出去配一把。没想到问马正海老师借钥匙的时候,马老师主动要求帮我配一把,说我刚来,周边不熟悉,并且在刘集街道上也没有配钥匙的,得去大河家或积石山县城配。第二周的星期一早上,不善言辞的马正海老师拿着新配的钥匙在门上反复试验,确定钥匙开门锁门都没问题后,才递给了我。我要给他配钥匙的钱,还被他腼腆地笑着拒绝了。在后面的工作中,我才发现马正海老师也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老师,不管哪位老师有事,只要找他帮忙或换课,他都欣然应允。他一有时间都是在安安静静地看书,一言一行都显得温文尔雅,典型的语文老师特质。
办公室里老师们关系融洽,齐心协力,互帮互助。没课的老师都会主动给有课的老师在临下课前添好热水,这温情的一幕,无数次让我感到温暖,也是我在兰州工作二十多年从未感受过的。
诸如此类暖心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
三
九月六号校长带着甘肃日报社记者王冠皓以及他的助理对我的课堂进行了现场拍摄。课后还特意以开学不到一周,老师们和同学们对我的评价很高为由,推荐对我进行了专访。
九月八号新甘肃客户端发布了我的专访视频,把我对积石山孩子们的祝福以及支教这一年的愿望和打算分享给了更多的人。
九月十号,我在积石山支教的相关报道被刊登在甘肃日报上,并且在新甘肃客户端发布了我代表来积石山支教的全体老师,为所有教师送去节日祝福的视频。
虽然来积石山短短一周时间,但是这里的人给予我的温暖和感动,更让我下定决心要为这里的孩子做点实事。
为了做好支教工作,我提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向校长了解到这边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满分一百二十分的试卷平均分正常都是二十几分,是学校最薄弱的科目后,我在课件的制作上,特意注重分层教学,争取让每一位同学能在每节课都学有所获。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孩子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在课件中穿插了大量的相关视频,设置了多种课堂活动。因为学校暂时没有联网,我在来之前提前准备了前五个单元的课件和相关教学用具。想当然地认为,凭借自己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二十一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八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对我而言应该可以轻松完成。
上课的第一天,学生的种种表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除了跟读单词,其他环节学生根本无法和我互动。课后问清缘由,他们以前上英语课从来没有练过听力和口语,大部分孩子根本不敢张嘴。学好英语的五大必备技能“听、说、读、写、译”,前两项就完全被忽略了。我必须要想办法让孩子们张嘴说英语,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起他们学英语的信心,让他们爱上英语课。
要想让孩子们敢张嘴,必须先从音标入手。班里人数不多,两个班加起来才七十二位同学。集体授课结束后,我坚持利用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一对一,给每个孩子教音标,纠正发音。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多半学期过去,绝大多数孩子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一半的学生坚持每天主动来办公室找我读对话和单词。这次期中考试,孩子们的平均分也比以前提高了将近二十分,肉眼可见的进步,令我和孩子们都欣喜不已!
考虑到只能带孩子们一年时间,我把重点放在孩子们对音标的认知和对学习技巧的掌握上。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时时注意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传授和渗透,教他们学会记笔记,学会归纳总结,学会举一反三,同时不忘讲解一些必备的做题技巧。以鼓励为主,积极为班级树立学习榜样。每个孩子的进步,都被我看在眼里,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进步,也会被我及时提出表扬。
秋季运动会期间,学校没有给支教老师安排任务,好让老师们可以回趟家连同周末在家里多休息几天。但是我为了拉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选择留在学校。初二的孩子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我又是中途接的班,和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尤为重要。孩子们走方阵、比赛时我为他们拍照留影,和他们谈心交流,运动会持续了三天,我和孩子们亲近了不少。
四
天有不测风云,九月二十七号运动会结束,九月二十九号我便因大出血在积石山县医院做了手术。若不是校长冒雨把我及时送往医院,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住院期间学校各处室都派代表来医院看望我,还给我送来了鲜花和各种营养补品。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也因为我是支教老师对我格外照顾。
术后连同国庆假期我总共休息了二十天,虽然身体依然很虚弱,但是两个班的英语课没人上,我心急如焚,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返回学校上课。
返校后孩子们的懂事和听话经常令我泪目。看我身体虚弱,每次我拎着水桶下楼去接水,水桶都会被孩子们抢了去。上课的时候,以前那些不听讲,爱捣乱的学生也都在认真地听讲,即使听不懂,也努力做出认真的样子。我的办公桌上经常有孩子们放的鸡蛋,苹果和牛奶。同事们都羡慕地说:“学生们把你喜欢得很呀!”孩子们越是对我表现出喜欢,我越是不能辜负他们。
校长曾好几次表示,希望我们支教老师能给学校的同事们讲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我觉得“言传不如身教”。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展示给同事们看。从开学至今,同年级老师,同学科老师,甚至教务主任多次听我讲课。由于学校第一次装上希沃智慧黑板,以前老师们见都没见过,但是我对希沃白板的使用已经非常熟练,所以我每次上课全程使用希沃,示范给老师们看,并且把自己制作的课件,共享给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们。
针对学校整体管理松散,学风不浓,校园卫生难以保持,学生学习不主动,缺乏积极性等棘手问题,校长多次找我深入沟通,了解学习我们学校的一些有效管理方法和措施,我在我的认知范围内也积极地提了很多建议。比如就学生上完厕所不知道冲水,洗完手不知道关水龙头(因为他们以前没用过),我建议校长在醒目的位置都贴上了提示标语。并且提醒他们把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当作常规教育来抓,要求班主任每天都要在班里强调。虽说“旧习难改”,但持之以恒,总有一天,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会彻底转变过来。还有学生经常在上课期间被班主任叫出去搞卫生或搬东西,甚至有时候宿舍管理员会将全体女生或全体男生叫去搞宿舍楼卫生,导致上课无法正常进行。我直言不讳地提出,这就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的一个主要原因。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任何影响和干扰学生学习的因素都要想办法排除,学生才有可能以积极专注的态度去应对学习,不能让学生误以为搞卫生比学习都重要。校长接受了我的建议,说乡村学校就是这样的尴尬处境,尤其是地震后,只要有领导来检查,学校一次也躲不过。但因为灾后重建还没有完全完工,到处都是泥,搞干净的楼梯,一下课就被学生踩踏得面目全非。让孩子们在上课期间搞卫生确实不妥,但领导来检查,作为一所灾后重建学校,不以干净的面目示人,似乎也说不过去。值得高兴的是,自打我给校长建议后,学生上课期间被叫出去搞卫生的情况几乎再没有发生过。
五
乡村学校教育滞后的原因不胜枚举,尤其这边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不但绝大多数家长不重视教育,而且早婚早育导致的离婚率极高。班里大多数孩子都是来自离异家庭或重组家庭,还有很多是留守儿童。父爱母爱的缺失,爷爷奶奶教育的无力,导致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实在堪忧。他们的人生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虽然他们依然纯真,依然心存美好,但是长此以往,实难保障这些孩子们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还记得第一天跟早读,孩子们刚领到免费爱心早餐,一个花卷,一盒牛奶,一个鸡蛋。大部分孩子只吃了花卷和鸡蛋,把牛奶放在了桌仓里。我看到后便说:“一次性吃完啊!吃完我们就开始早读。”没想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到:“吃完了!”我说:“牛奶还没有喝呢!”他们又喊到:“留给爷爷奶奶喝!”我愣在讲台上,眼眶湿润。我的孩子喝腻了的牛奶,这里的孩子们当作宝贝;我的孩子挑三拣四的水果和蔬菜,这里的食堂里见不到一星半点;就一盒有营养的牛奶,还要留给他们深爱的爷爷奶奶。可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啊!难怪这里的孩子们比城里的孩子矮了好多,瘦了不少。
但是,仅凭我一己之力又能改变多少?
我只能借用文字,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告诉更多的人。
希望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所面临的问题,能被更多的人关注,并最终能被一一妥善解决,从而给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更多的希望!
(原创首发)2024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