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黄河至北(散文)

精品 【宁静】黄河至北(散文) ——巴彦淖尔散记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284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3发表时间:2024-12-02 21:04:56
摘要:“几”字弯的顶部,也就是黄河的最北端,有一座名叫巴彦淖尔的城市,伫立在狼山脚下。

【宁静】黄河至北(散文) 黄河北上,在鄂尔多斯高原弯曲成一个“几”字形大弯,黄河至北,其后南下又东流,奔腾到海。“几”字弯的顶部,也就是黄河的最北端,有一座名叫巴彦淖尔的城市,伫立在狼山脚下。
  
   一
   今年十一过后,我正寻思着去哪里旅行呢?妻子说,她要到内蒙古巴彦淖尔讲课,问我要不要同行。我当然乐意了,既想一睹内蒙古草原的秋色,又可以“当面”跟巴彦淖尔说声对不起,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把“淖”字读成了“卓”。
   飞机一早从渤海之滨起飞,经停赤峰。再度起飞后,不知道啥原因飞行高度大约只有几千米高,舷窗外高山峻岭、河流山谷清晰可见。不知不觉中我睡着了,等到再睁开眼睛,却发现舷窗外竟是苍茫的沙漠。天空湛蓝,沙漠金黄,除了蓝黄并无其他颜色,单调得很,却浩渺壮观,震撼无比。我调动自己有限的地理知识,揣测着飞机下面是什么沙漠?飞机从赤峰直线到巴彦淖尔,其间没有沙漠。如果是飞机绕行的话,从巴彦淖尔西边降落,那么不是乌兰布和沙漠,就是巴音温都尔沙漠,黄沙万顷都止步在巴彦淖尔。正琢磨着呢,飞机又一次下降高度,我看到了黄河一路蜿蜒。在我看来弯曲的河道都是大小不一的“几”字,书写在群山、大漠之中。机翼掠过河面,少顷稳稳地降落在巴彦淖尔机场。
   中午时分,我们入住酒店。妻子要备课,我迫不及待地背上双肩包准备来个巴彦淖尔半日游。在酒店大堂,我问服务员有旅行社吗?总台的小姐姐说,我们不是旅游城市,没有旅行社。这话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坦率地说巴彦淖尔旅游服务不是那么完备,但说这里没风景,显然有失公允。
   “巴彦”在蒙语里的意思是“富饶的、富有的、丰富的”,而“淖尔”在蒙语里指的是湖泊,因此巴彦淖尔可以译为“富饶的湖泊”。早在原始社会,阴山脚下,黄河岸边,就有人类居住,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巴彦淖尔属九原郡,单凭这一点就可谓是历史悠久。悠久的历史注定会酝酿成浑厚灿烂的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边塞文化汇聚于此,使得巴彦淖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涵盖了历史、艺术、宗教、美食等多个方面,丰富多彩。
   从自然风光来说,巴彦淖尔毫不逊色,拥有“塞上江南,黄河明珠”的美誉。巴彦淖尔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像一座巨大的屏风横亘于巴彦淖尔的北部。狼山北麓是广袤的乌拉特草原,绿草如茵,牛羊肥壮;狼山南麓则是广阔的河套平原,土壤肥沃,文化厚重。在巴彦淖尔可以饱览浩瀚飘渺的乌兰布和沙漠,领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感受乌拉特草原的辽阔广袤,体验河套平原的富饶丰美和古老文化……
   然而,内蒙古自治区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地广人稀,巴彦淖尔也不例外,许多景点与我入住的首府临河区都非常远。公路车只到县旗,包车性价比不合适,租车我对路况不熟悉。所以,我想报一个旅行团来游玩,但确实没有找到一家旅行社。无奈,我决定放弃高山、草原、沙漠,骑上共享电动车在巴彦淖尔市区转转。
  
   二
   搜索了一下,发现两公里外有一个“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博物馆或博物院去过很多,但是以“河套文化”为主题的还是第一次见到,二话不说骑着电动车就过去了。
   博物院规模不算小,从一层到四层都是展厅,陈列了五千余件(套)出土文物,集中展示了河套文化萌生与发展到成熟与兴盛的历史过程。与其他博物馆体例大体相同,都是要从远古说起。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浩瀚的海洋。经历了亿万年的时光,海水退去,地面升起,这里呈现湖沼相连的热带雨林特征。当高山隆起的时候,群山围拢之下就形成河套平原,等到一百六十万年前黄河诞生之后,大河奔流,完成了沧海桑田巨变。我这才搞清楚河套平原的地域和来历,并且知道了“河套”一词始于明朝。在此之前,我仅知道家里用来蒸馒头、包饺子的面粉是“河套面粉”,朋友聚会还喝过瓶装白酒“河套老窖”。
   对比我的“无知”,很能衬托出古人的聪慧。在当时交通并不便利的情况下,阴山河套地区就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和融合的地方。从秦汉到明清,无数文人墨客马踏阴山,出入河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河套风光、边关塞上、铁马金戈尽在咏诵之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来到三楼,我喜出望外,这个展厅系统展出了阴山岩画,简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早在一千四百年前,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就把阴山岩画写进了《水经注》里:“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后来,考古工作者根据这段文字在狼山地区发现了近万幅的岩画,数量之多、内容丰富、年代悠久,令人叹为观止。
   我放慢脚步浏览一幅幅岩画(大部分是复制品),数量最多、凿刻最精的是动物,山羊、野猪、狐狸、鹿、马、牛、兔、狼、虎、豹等,形态各异。除动物画外,还有狩猎、放牧、舞蹈、毡帐、车辆、出行、骑士等岩画,古朴、粗犷、凝炼的画风,反映了原始氏族部落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构筑起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河套人文历史的最好佐证。
   岩画就是雕凿或绘画在岩石上的图像,人类最先学会的就是刻与画,而后才学会写字。“逝去的人们已经沉默,然而岩石还会说话”,阴山岩画作为河套地区的文化坐标,历经沧桑、跨越时空,见证了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与人类智慧,成为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无墨天书。
   傍晚时分,妻子也来到了博物院,我俩在博物院北边的河套文化公园里随意逛逛。微风卷动落叶,一条小河涓涓流淌,华灯初上,错落的楼宇闪烁着霓虹倒影水中,巴彦淖尔的夜晚绚丽而多彩。我俩在黄河步行街寻了一家饭店,美美地饱餐一顿地道的蒙餐。
  
   三
   第二天午后,秋阳晒得身上暖暖的,电动车载着我奔向黄河湿地公园。宽阔的马路上机动车不多,非常适合电动车出行,一刻钟的工夫,我就到达了目的地。
   公园里金黄层染,高低错落的落叶乔木挂满黄叶,好像开着一树一树的“黄花”。阳光下,有风吹过,那一树树的金黄便轻轻摆动,几片叶子脱离了枝桠,轻舞空中。赏着秋色,沿小路前行,远远看到一座坐南朝北的建筑,造型像一只飞翔的鸿雁,这是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自史前以来辉煌灿烂的黄河水利文化。我掏出身份证走到入口处,却被保安拦下,他说停电了无法参观。望着馆内黑咕隆咚的样子,我只好穿过广场来到河边。
   站在河堤上,我想抒发一下感慨:啊,黄河,母亲河。但瞅着宽阔笔直、平静如镜的河面,一时间有些发蒙,这是黄河?它即便不是咆哮,也该奔腾不息吧?两岸河堤用水泥砌筑,两条直线如同刀切一般整齐,看上去更像运河。河水清澈,但浅浅的,似乎能看到河底,且看不出水的流动,止水一般。
   我带着一肚子的狐疑坐在岸边长椅上,望着长长的河面和对岸拔地而起的高楼,而后打开手机展开地图搜索。原来眼前的河准确的称呼是“黄河总干渠”,也就是引来的黄河水,当地人俗称“二黄河”。都是停电惹得祸,要不我会第一时间在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找到答案。
   巴彦淖尔或者说与之相邻市县构成的河套地区,处在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上。背靠阴山,西有贺兰山脉,东边是吕梁山,三山围拢起来的高原,南临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在其周边。河套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足四百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二千毫米,这里完全是仰仗黄河水活着的地方。过去人们常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一套”说得就是河套地区。
   为了更好地利用黄河造福人类,六十六年前,巴彦淖尔举全盟之力动工开挖总干渠。从磴口县取水,构筑起全长二百三十公里的总干渠,就像把黄河的一段平行地复制粘贴过来一般,再利用地势差异,构成如同毛细血管般灌溉体系,灌溉近千万亩的土地。一马平川的河套平原,有了这样的灌溉渠系,成为塞上粮仓。然后,总排干再将农田退水统一汇入乌梁素海湖,再通过退水渠,将水退入黄河。
   望着平静的“黄河总干渠”,我的心情并不平静。我不知道一九五八年巴彦淖尔的冬天有多寒冷,但我知道那是个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年代,那是个机械化水平低下、只能挥锄挖渠和手提肩扛的年代,两万多巴彦淖尔人民凭着一腔热血,创造了科学治水的奇迹,形成了激荡人心的“总干”精神。总干渠与河南林县红旗渠壮举一样,都是世界水利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资料显示,二〇一九年河套灌区被列入(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太阳已经偏西,河岸的风有些凉意,我有些不舍地离开总干渠。忽然想起总干渠的俗称“二黄河”,很容易听成“儿黄河”。不过,我觉得真是叫“儿黄河”也是非常妥帖的,他就是黄河的孩子,从磴口县离开黄河母亲,灌溉农田,滋养巴彦淖尔大地,汇入乌梁素海湖,带着一路上的见闻最终又回到黄河母亲的怀抱。
   我坚信,在奔向大海的路途中,“儿黄河”一定会对黄河母亲说起河套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还有奋力奔向富裕生活的幸福史。
  
  
   题图拍摄于巴彦淖尔黄河总干渠。
  

共 36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寄景抒情的优美散文。作者在开篇就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黄河的最北端,也就是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一座美丽的内蒙古城市巴彦淖尔。虽然这次只是陪同妻子讲课的一次暂短的旅行,但对于作者而言却是一次难忘之行。在开篇,作者首先通过乘坐飞机俯瞰巴彦淖尔,向读者近距离展示了一路蜿蜒的黄河以及巴彦淖尔所具有的背靠阴山面临沙漠之美。继而作者又通过熟知的历史和地理知识的介绍,向读者揭示了巴彦淖尔的城市文化和风光概貌,从而为下文做好了铺垫。随后,作者通过参观“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为读者展示了阴山岩画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突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通过游览黄河湿地公园,讴歌了巴彦淖尔人民开挖建设“黄河总干渠”的伟大壮举。在文末,作者通过对巴彦淖尔及黄河总干渠的真挚抒怀,既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传承和厚重,又颂扬了包括巴彦淖尔在内的河套人民勤劳淳朴、奋斗创业和如今奔向富裕生活的赞美之情。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采用动步景移的描写和文化历史穿插的旁引的写作方式,既让读者从文中如身临其境般目染了巴彦淖尔的美景,又通过引经据典的介绍,获得了对这座城市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厚重和人民智慧汗水结晶的心灵共鸣。文章主题明确,情感细腻,语言生动,联想丰富,重点突出,感染力强,读后引人入胜,并感悟极深。感谢作者的精彩分享,好文力荐文友共赏,祝佳作继续精彩呈现!【编辑:蓝天之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03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12-02 21:06:16
  品读和学习小猪她爸老师的精美散文,感悟老师笔下巴彦淖尔的历史悠久和厚重文化,还有激荡人心的黄河总干渠更体现出河套人民的勤劳奋斗壮举,给读者以鼓舞和力量。感谢小猪她爸老师赐稿宁静社团,祝福老师冬安文琪,创作愉快。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2-03 09:58:56
  谢谢蓝天之下老师热情洋溢的留言,感谢对拙作的鼓励,祝老师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2-03 09:57:41
  感谢蓝天之下老师精心编按,对小文点评解读到位,辛苦了!老师一晚上又是散文又是诗歌又是小说都写出了非常好的编按,实在令我感动,这种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令人敬佩。宁静有老师,是宁静之大幸。祝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12-03 10:00:56
  老师新作,为读者展示了内蒙巴彦淖尔,那里地广人稀,通过参观河套文化博物院,揭示了游牧与农耕碰撞和融合之地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像我这样没去过的读者得以初步了解。黄河总干渠的描写,更让读者认识到人民的勤劳智慧,令人震撼。文章内涵深刻,立意深邃,文笔精湛,游记佳作,欣赏学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2-03 11:36:27
  感谢北方雪飘飘老师留墨点评,对小文给予鼓励。因为交通上的不便利,措施了高山、草原、大漠,但在巴彦淖尔市内转转也是收获不少,至少对以巴彦淖尔为主的河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搞清楚了巴彦淖尔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祝好。
4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14 07:10:17
  周五向老师问好!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黄河至北》优秀作品,巴彦淖尔盟是一座美丽浓情和历史厚重的城市,拜读被老师精美的文笔吸引,那质朴无华中蕴藏的幸福快乐让人沉迷其中,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2-14 10:18:54
  感谢老师到访,对小文给予鼓励。黄河几字弯是一个凝聚了中华文明的地方,值得一游,值得一书。祝老师写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