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云水·缘】被“逼”的快乐(随笔)

精品 【云水·缘】被“逼”的快乐(随笔) ——与导演雄飞艺术人生交流笔记


作者:陈亚珍 举人,4903.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8发表时间:2024-12-07 16:37:45
摘要:“作家的创作生命力是愈老弥坚的!人生的经历是需要时间加持的,没有经历就没有阅历,没有阅历怎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伟大的作品?”——雄飞

雄飞:回复陈亚珍老师《渴望者之歌》
   12月5日下午,跟郭老师一起为新戏遴选演员。甫一见面,郭老师:你为什么对陈老师的回信不做回应?你要学会交流,更要学会尊重别人!
   我无言以对,想:有必要回复吗?我也不是这样的人啊。
   晚上回家后一直反思,郭、陈二位老师的时间观念以及做事的认真态度强烈地刺激着我的神经,何况陈老师给我如此的肯定,我居然没有反馈。我算什么?竟敢这么自大?
   其实我对陈老师的两次回应反复读了好几遍,真的读了好几遍,有回信的冲动,却没付诸实施。我意识到:这跟性格有关,我要改正!
   12月1日23:44分,我微信发给郭凯敏老师,我阅读陈老师长篇小说《风语》后的感受。
   12月2日06:46分,收到郭老师收到我的感受的回复(应该是起床看到后的第一时间)。
   11:42分,收到郭老师转来的“与陈亚珍的聊天记录”,其中时间标注08:05分的
   是陈老师看到我的阅读感受后,第一时间给予的回复,虽简单,但真切。
   12月3日12:59分,收到郭老师转来陈亚珍老师的《渴望者之歌》,上升到了“启示”的高度。
   12月4日07:21分,郭老师转来“华人头条”版《渴望者之歌》,时间显示12月3日21:30。
   上边的时间轴线,实在是让我无地自容!再不改正坏毛病,真就有负二位老师的抬爱了。
   陈老师在两次回应中对我的表扬,实在是过奖了,尤其是您用了“启示”这个词组,更是让我惶惶,不敢领受。这也是我读了好几遍,却不知该如何回复的原因之一。
   现实生活中的我是个不擅长写作的人,还有些讷言,不仅从来没有写过书评,也没有对任何一部看过的书或文学、文艺作品做过评述,有任何看法也都是自我感受、自我消化,鲜少与人交流。而这次,也是因归还郭老师《风语》实体书时的几句对话而来。
   郭老师:看完了?什么感受?
   我玩笑似地回:挺好!回头给您写个感受,一千字!
   郭老师认真地:好!什么时候给我?
   我心想:坏了,给自己挖坑了。遂搪塞:今天有事,明天吧。
   自己挖的坑得自己填。就这样,有了我平生第一次针对一本书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针对郭老师的认真态度做出的回应,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待人待事极其认真的人,我不交作业下次见面他还会问。
   转天办完事,我认真地将我阅读《风语》后的感受写了下来。我原以为写起来会很困难,哪知写起来很快,没用多长时间就写完了。这应该是小说本身从心底触动了我,给了我要把内心感受写出来的欲望。有感而发当然就快了。
   发给郭老师后,我以为这事就过去了,顶多我们见面时再聊一些有关它的话题,也就可以了。没想到郭老师转给了陈老师,陈老师还第一时间给了回应。
   陈老师说,看到我的读后感惊讶,我看到陈老师的回应后不但有惊讶,更有惶恐。
   惊讶的是没想到回应得这么快、这么真,而惶恐的是,回信中对我的称呼——“雄飞先生”。我怎能担起这样的称呼?这是我不敢接受的。好在《渴望者之歌》中做了修正,我心才平静下来,回归正常心跳。我岁数小,直呼我“雄飞”就好,本名。
   《风语》给我的感触很深,在此就不多说了。这里说个心里的小变化吧。我以前对人对事一直抱着“做不到兼济天下,能做到独善其身就可以了”的态度,读了《风语》后,我从心底生发出了一点变化,要改变以前的观念,要尽己所能向外传扬“真实的真善美”!这也是郭老师一直坚持的信念!向郭老师学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我也能成为这星星之火中的一分子!
   这也是《风语》的“引领”作用给我的启示。
   对《渴望者之歌》一文中,陈老师对自我的评价,我有几点不同意见,不知当否。
   1、文中写到“我已垂垂老矣,……”对此我不敢苟同。作家的创作生命力是愈老弥坚的!人生的经历是需要时间加持的,没有经历就没有阅历,没有阅历怎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伟大的作品?
   “我内心涨满了风声,带着无尽的语言,听到无数人的诉求,心中不安、恐慌、绝望。……”窃以为,这是陈老师保持创作热情的动力!现实中需要针砭时弊的声音!
   2、“我们这一代人的灵魂很卑微,拿不出一点儿滋养精神的食粮。……”
   那我问陈老师:《风语》是什么?
   抱歉,说这话,我是不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我知道您还在续写后边的《风诫》《风赋》,乃至“风之系列”,希望能早日拜读大作!
   另,我发现《渴望者之歌》中几处错字,应该是笔误或者输入法的联想词库导致的。
   1、“仅让我一次次泪目,……”中,“仅”字应该是“竟”字吧;
   2、“虽然我也在寻找,也在叩门,也在努力丰富自己,……”中,“门”字应该是“问”字吧;
   2、“布施礼为求“荣”被弃了亲情、爱情,……”中,“被”字应该是“背”字吧;
   东拉西扯,也没个重点,见谅!
   看了新锐导演雄飞对《渴望者之歌》的回复,我笑了好几次,一是年轻人的可爱,快节奏生活,往往一忙就把想做的事溜过去了。我也常有这样的问题。二是把郭凯敏老师的样子几笔就构画了出来,那种紧锣密鼓,穷追不舍,睁着贼亮贼亮的眼睛咄咄逼人,让人无处躲藏,只好服从。和郭老师在一起工作,有被关照的舒服,也有逼你做事的不自由。对于我这种经常懒活的人,他训导“一诺千金”!咒语似的控制了我。但能改正我的习性,重新建立心灵秩序。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老师,但郭凯敏先生确实是个好老师。我从郭老师身上获得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益处,一点一点改变自己。雄飞也正在被郭老师影响,人文的传承是人自身的品质,如水墨画一样慢慢扩大。艺术是交流出来的,思想是碰撞出来的。自从我和郭老师交流,我更勤于思考,不思考就会僵化,枯竭,无话可说。
   这个时候,郭老师提出:好人文化,美学根脉。我觉得他有底气,也有资格。因为他自身生命强化了这种文化。正如托尔斯泰说:“除了善良,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品质更高尚。”
   开始我不大认同,因为我已绝望,我被世俗打败了。慢慢地,我觉得郭老师的心性就是一叶火苗,他一再点燃我,我内心的火焰被燃着了。我进来,雄飞进来,大家慢慢倡导好人就成了火炬。如果说,宇宙是意识组成的,我们渴望善良,成为善良,坏风气不就慢慢转好了吗?我们一定要被外境牵着鼻子走失自己吗?庄子说“艺近乎道”。那我们从事艺术的人就是上天的拣选,何不用手中的工具去近道、悟道、得道、布道呢?我正是发现郭老师踩着技,架着艺,入于道,才彻底融入在一起,共同擎起文化引领的旗帜,文化是渗透的过程。无关乎成败,活着就做这件事。做一点是一点,哪怕是一缕幽光也是好的。
   雄飞这么向往诚实,正直,善良的人文气氛,他让有一种紧迫感,言行不敢轻浮,写作高度警惕。年轻一代在恶劣的环境生存,我们这一代人不该扪心自问吗?我常常忏悔,常常独自垂泪,我们是有机会建立人文结构的,却被金钱淹没了,文化成了沙漠,批判早已苍白。批判是在邪恶压正之时的呐喊。现在好人遍体鳞伤,坏人兴风作浪,邪风已成普遍,做坏事天经地义。
   雄飞说:“我以前对人对事一直抱着“做不到兼济天下,能做到独善其身就可以了”的态度,读了《风语》后,我从心底生发出了一点变化,要改变以前的观念,要尽己所能向外传扬“真实的真善美”!这也是郭老师一直坚持的信念!向郭老师学习!
   雄飞从《风语》中获得志向的变化,我再次对文学产生肃穆!我曾认为,古人那么好的经典,人们都弃之不学,我写这些又算什么呢?浪费纸张,浪费精力,也给家庭没有多少创收。我曾一再叩问写作的价值与意义,终局是归零。但是《风语》相遇郭老师我站了起来重新起步;遇到雄飞的“变化”我决定非常神圣庄严地走正步。这是雄飞对我的重大启示!雄飞让我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自信!也许这就是小众作品的妙处,足够慰藉了!其实任何作品都是给有缘人看的。艺术没有辈分,也无年龄之分,但有鉴赏水平高低之分,有见解就值得尊重。导演雄飞刺激了我下部《风赋》的诞生。我要把“灵魂诊所”搬到人间。
   雄飞的三点不同看法,像一面镜子,照亮了我的心,他说:“作家的创作生命力是愈老弥坚的!人生的经历是需要时间加持的,没有经历就没有阅历,没有阅历怎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伟大的作品?”
   此言确有真理性!他让我想到时光不可浪费,我也不能以垂垂老矣自居。人与人之间是个互相推动的过程,郭老师推动了雄飞,雄飞又推动了我,这种良性推动,既可加持做事,也可修心炼性,是个互相驱策和关爱的过程。雄飞说,我的恐慌,不安,绝望,恰恰是创作热情,深以为然呢!假如我麻木到没有任何感觉,也就没有丝毫仁和义了。他反问我《风语》又是什么?他的阅读感受告诉我,《风语》就是精神滋养。若果如此,我的心灵安宁了!雄飞让我“卑微的灵魂”稍稍有点自慰。面对邪恶,我们应该成为勇敢的人。黑云盖天总有阳光刺破的时候,坚守善信是这么美好!
   雄飞提出错字是我常犯的错误。谢谢指正!阅读认真。
   我们都被郭老师“逼”得快乐起来。
   非常感谢交流!握手!
   2024.12.7
  

共 36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引人入胜的精彩随笔。这篇随笔主要讲述了雄飞与陈亚珍老师因文学作品产生的一系列交流互动。雄飞因郭老师的提醒,反思自己未及时回复陈老师的情况,他讲述了阅读《风语》后写感受的经过,原本不擅写作且习惯自我消化感受的他,因郭老师的认真而完成阅读感受并得到陈老师回应。雄飞针对《渴望者之歌》提出几点不同意见,包括对陈老师关于自身“垂垂老矣”“灵魂卑微”等表述的反驳,还指出文中一些错字。陈亚珍老师则在回应中表达了对年轻人状态的理解,盛赞郭老师对大家的积极影响,提到郭老师倡导的“好人文化,美学根脉”的意义,认为雄飞受《风语》影响产生的观念转变给自己带来启示,让自己坚定了写作信念,同时感谢雄飞的直言交流并认可其观点的价值。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元,既有对文学创作与交流的珍视,在相互探讨中展现对文学作品深刻的思考与严谨的态度;又体现出人物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影响的关系,郭老师如纽带般带动大家成长进步;还传达出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感,众人在交流中感悟文学力量,激发创作热情与坚守信念的决心,以及对自身与社会文化现状的反思与期望,如对好人文化弘扬的渴望。文章情感质朴饱满,描写生动,富有感染力。感谢陈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08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12-07 16:44:33
  这篇随笔犹如一场真诚的文学与心灵对话,展现出多维度的魅力与深度。文章以雄飞与陈亚珍老师的互动为脉络,串起了作品阅读、观点交流、自我反思等丰富的珠子。雄飞对《风语》阅读感受的书写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文学作品触动人心、引发创作欲的力量。文中陈亚珍老师对雄飞的回应则充满了对年轻人的理解包容,以及对郭老师影响力的高度认可,同时她从雄飞的感悟中重寻写作价值与方向,体现出交流碰撞带来的思想升华与心灵慰藉。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12-07 16:46:48
  文中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文学艺术的敬重。无论是雄飞因陈老师回应而产生的惶恐与珍视,还是陈老师对雄飞感悟的惊喜与感激,都表明他们将文学交流视为神圣之事。同时,对郭老师所倡导理念的认同,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好人文化”的推崇反映出对社会美好风尚构建的向往与责任感。而文中对自身及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思,如对创作价值的叩问、对文化被金钱冲击的忏悔,更增添了深度与厚重感,使整个随笔不局限于个人交流,而是上升到文化传承与社会担当的层面,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思想的涟漪与心灵的触动。再次拜读欣赏,祝陈老师创作愉快!开心快乐每一天!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2-09 11:10:54
  “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思想的涟漪与心灵的触动”深受感动!我比较喜欢与各类人对话,即兴言说,从心而起,最有生命力。谢谢编者交流!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12-07 17:23:45
  雄飞导演他对郭老师的认真态度和对自己的鞭策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并认为郭老师是一个好老师,从郭老师身上获得了很多益处。同时,他对陈老师的回应和肯定也表示了感激,认为陈老师的评价让他惶恐但也让他找到了方向和自信。雄飞在回复中多次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回复陈老师的信,认为自己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并决定改正这个坏毛病。他还自省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表示读了《风语》后,他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想要尽己所能向外传扬“真实的真善美”。雄飞对陈老师的快速回应和真切评价感到惊喜,也有些惶恐,觉得自己无法承受“雄飞先生”这样的称呼。他对陈老师在《渴望者之歌》中的自我评价也提出了不同意见,表现出一种真诚的交流和探讨的态度。在回复的最后,他表示要跟随郭老师的脚步,共同擎起文化引领的旗帜,即使只是一缕幽光也要发出去。他还表示要非常神圣庄严地走正步,坚守善信,面对邪恶要成为勇敢的人。好文章启迪心灵,让人深思回味。
淡淡的云彩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2-09 11:12:51
  谢谢来访,定当努力!江山文学正能园地!
4 楼        文友:乡笛        2024-12-07 19:59:27
  文章构思严瑾,情感丰富,描写生动,富有感染力,引人入胜。让入读后受益匪浅。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2-09 11:13:46
  握手!一直关注!感动!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12-09 06:27:01
  陈老师的随笔总是别开生面,让人如沐春风,带来清新温暖,充满正能量,让人回味久久。好文章再次欣赏学习了。恭喜陈亚珍老师佳作获得精品!问候老师。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12-09 11:14:27
  不负重望!笑!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