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星】追忆奶奶(散文)
“中央气象台预计从明天开始,新一轮较强的冷空气将来袭。这也将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又是一年寒冷的冬日,我倚靠在窗边,听着手机播放的声音,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细雨,街上急匆匆的人来人往,恍惚间脑海中浮现出了奶奶生前的点点滴滴。认真算来,她已经离开我近20年了,但奶奶与我的一切仿佛还在昨日。
我依稀记得,童年时期,跟随奶奶干活、睡觉的日子特别多,更给予了无限的关爱。尤其是炎热夏季的夜晚,乡村的蚊虫比较多,我经常被咬得身上到处都是一个个的红疙瘩。因父母亲觉得买驱蚊的蚊香和花露水的钱太多了,就一直没舍得买来用,只是习惯性的用手动赶蚊子的方式度过一年又一年的夏天。
我呢,还是算幸福的,因为可以不用自己动手赶蚊子。每天傍晚十分,蚊虫就趁着昏暗的灯光到处乱飞,时不时地往腿、手、脸等裸露在外面的皮肤上乱窜,躲不及就来了一口,留下隐约可见的叮咬痕迹。而且,成群结队的它们,很是喜欢在人的耳朵面前飞,还发出嗡嗡的刺耳声音,抬手想一扇子拍过去时,又一溜烟地飞走了,过一会又在耳边面前耀武扬威着,着实令人心生厌烦。奶奶见我火急火燎的,便笑眯眯地端个凳子,拿着自己编织的大竹扇走到我跟前坐下,一下两下三下地摇着,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欣赏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了。
该睡觉时,奶奶便会叫我先洗漱好上床铺等着她。原来,她又去拿大竹扇了。只见她三下五除二地就把床上的空荡空间清理干净了,目之所及再无蚊子时,才将挂在床铺床头床尾两侧的床帐放下来,再用手把它的边缘压紧实,不留一点缝隙给可恶的蚊子钻空子。我恰似睡在了一个安全箱中,可以安安稳稳地睡到第二天大天亮了。
床帐是镇上集市里买的,按现在的话说从材质和手感上看,应该是棉质的,可以水洗还不起球不褪色,多数是白色和蓝色,摸着很是顺滑舒服。它的做工很简单,但一般家庭的人也是做不出来的,得有专门的机器才行。床帐是长方形的,三侧是一整块连起来的白布,只有正方是两个对开的类似门帘的样子,顶部也是平整的一块白色,边缘还有两条空出来的洞口,是专门用来穿竹竿的。当两根细竹竿穿好后,再在床铺的四个角分别绑上一根细竹竿,待六根细竹竿有序支撑排布着,床帐便能稳稳地挂在上方了。
那时,我们睡的床是木头床。听奶奶讲,我们家的床,都是找村里的木匠手艺人现做的,就在院坝里打磨两天便能完成,木头还是自家地里种的树木,多以柏树、松树、青冈树为主,但都要选比较粗壮结实的树才行。如此,打造出来的床架子才相对牢固,人睡在上面可以随意翻身动弹,床都是不容易散架的。
床架子也属于长方形,四个边缘皆是比较厚实的木棒,中间有四根两指厚四指宽的木板横排着。比照着床架子的内圈大小,上方铺一块用一指宽的竹篾条编制的竹折子,再找来一层薄薄的稻草铺平整均匀,如此床垫就算有了,直接最上面层再铺上竹席或棉絮便能睡觉了。若是想睡起来更柔软一些,可以把稻草铺得再多再厚实一些。
奶奶一般是选择薄薄的铺一层稻草,说是多睡点硬板床,有助于身体健康,还不会得驼背。我也不知道这是科学的说法还是民间的说法,总之,我和奶奶一直都是这么睡的。寒冷的冬季到来时,她便会叫我挨着她同睡一头,一改往日我睡这头她睡那头的习惯,说是这样有抱团取暖的意思更暖和一些,实际应该是两个人并靠着时体温能释放更强大的热量吧。
半夜时,我迷迷糊糊中能感觉奶奶在跟我盖被子,也在用手摸我的手和脚,见我冰凉地像是被雪冻了一般,又把我的手拉过去放在她的肚脐眼处,还把我的双脚也拉过去放在她的双腿之间夹着。慢慢地,我也不知道又什么时候进入梦想了。每每第二天,她会调侃到我是属蛇的,身上总是冰凉浸人,让我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晚上睡觉多用热水泡泡脚,等完全热和了再上床。
其实,我不太喜欢过冬天。因为住在用土筑起来的房间里,头顶着黑色的瓦片,房门是简单的一道木头门,上下两头都有很宽大的缝隙,加之四面还透着刺骨的寒风,土墙房子的层高也很高,总感觉有一股强劲的冷风在往我的心里钻。所以,一般冬天里,奶奶又会翻看床帐有破洞没,有的话就熬夜给缝上,缝好后直接罩在床铺上,防止寒气入侵,多少就能暖和一点。
寒冷的冬季,起床也是需要勇气的。每天早上,奶奶生怕我起床会冷,便会踩着时间点,拿着冰冷的棉衣外套放在厨房的灶火边上烤烤,等手摸着能明显感觉很热和时,才拿来让我穿上。同时,她还会找个父亲编织的烘笼(竹篾条编织的烤火神器),铲上一些木材燃烧后留下的桴炭放进去烘着,让我洗漱完赶紧吃饭,等吃完饭后在堂屋前写作业时带着,就不僵手僵脚了。是呀,有暖暖的爱意不离手,肯定哪哪都舒爽了。
奶奶对我的照顾,在我的印象中始终没有减少,反而随着我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多。儿时的记忆里,因为陈旧观念的影响,村里的很多家庭,对于出生的女孩很是不待见,知道生的是女儿便盼望着还能生下一胎,连女孩的名字也取得是招弟。要是哪一户人家,家里的子孙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就说这个家无人延续香火,在村里是要被人看笑话的,父母亲也会少不了承受诸多的流言蜚语和指指点点。而且,女孩读书一般读得都很少,干农活家务活却是家中从小培养的一把好手,可以说重男轻女比较严重。
虽然,奶奶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但却像是一点没受这些观念的束缚。她盼着我能读书,盼着我能考上大学,盼着我将来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为了能让我上学,给别人带孩子,照顾瘫痪在床的病人,自制农药、蜡烛、草鞋等售卖,以期能多挣点钱补贴家用。要是有多余的钱,还想着给我买一身新衣服、一双新袜子穿,再也不用像往常那样非得等到过新年时才能有得穿了。
至于家务活、地里的农活,奶奶说干是要干,学着干也是好的,只是需要先把学校安排的作业做完以后才可以帮忙。她还说,女孩将来长大了总得成个小家,也得养家糊口,也得有一技之长,更得把自己的小日子打理得妥妥当当,要是连做饭、炒菜、洗衣服等基本家务活都不会做,很容易被婆家人看不起的。
奶奶的娘家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道,也从未见过,她生前也并未主动谈起,更少有听父母亲提过,只知道她没有兄弟姐妹,这个家便是她的所有。她把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这个婆家,成了父母亲、我和小弟的避风港。平日里,我从未见过她哭泣流泪的样子,在我的眼里心里总是她笑眯眯的模样,但她在病逝前却每天都在掉眼泪,说她舍不得这个家,也还没看到我和小弟学业有成、成家立业。而我们曾经对奶奶许下将好好报答她这份恩情的承诺,也终究是没办法实现了。
村上春树曾说:人不是慢慢长大的,而是一瞬间长大的。奶奶的离世,成了我们一家人的痛。那一年的冬天,我们连过春节的一点喜庆样子和氛围都没有,久久无法从伤悲中走出来。奶奶的一辈子,从穷苦的小山村中走来,又从穷苦的小山村中离去,连最后的一点体面都是靠克制病魔强撑出来的。从此,我也懂得了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父母亲还健在的时候,能多尽一点孝道就努力为之,不管是好好工作,还是常回家看看,祈愿他们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况且,打我记事起,就觉得奶奶对我期望值很高,逢人就爱夸我聪明伶俐,是块读书的好料子,希望长大以后能有作为、成大器。她总要求父亲早一点送我去学堂念书,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着实困难,我还是比同村的同龄孩子晚了一年才进学堂。奶奶认为,这是她的过错,没本事,挣不到钱,也没有给父亲一个好的环境,才最终耽误了我的学习进度,以致于在之后的小学生涯中,她更加的卖力赚钱,希望能为我的顺利学习增加一点保障。
或许是奶奶的心意感动了我,也或许是她的话语从小就激励着我,引导我在读书的时候一直用功刻苦,还捧回了一张张的奖状贴满了堂屋的一面墙。盖有学校鲜章的奖状,红红黄黄的,很是亮眼。我曾好几次看见她就站在贴了奖状的地方,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还不时的微微一笑。我猜想,她应该是开心的,是发自内心的开心,能博奶奶一笑,我也是高兴的。此后,我带着她的期许,更加努力读书,考到了市区,考到了省外,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当我拿到大红色的毕业证时,我哭了,心疼奶奶再也看不到了,要是此刻她还在该有多好。我将毕业证带去了奶奶的坟前,还告诉了她这些年我在学校里发生和遇见的一切,还有对于未来的规划和憧憬。也许,本就是奶奶最初在我心里默默地埋下了读书改变命运的火种。
奶奶走了,再也没有疼爱我的奶奶了。可她叮嘱的话语,始终回荡在我的耳边。当我步入社会后,当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后,当我成为了一个母亲后,才渐渐明白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现在细细想来,我还是醒悟得有些晚了。一个人,纵然身处的条件再艰苦,但仍需心怀远方,从长远考虑,只图眼前的安逸,是断不会拥有长久的幸福。
而那些年,我跟在奶奶身后,踩在木头凳子上学着做饭炒菜的岁月,背着背篓像个跟屁虫那样割猪草的岁月,挑着水桶从门前的鱼塘挑水吃的岁月,扛着竹子木头往家赶的岁月,拿着镰刀挖野菜和折耳根的岁月,都在无形中磨砺了我的心性,激励着我勇往直前。
至于未来,我不知道还能走多远,但我将带着对奶奶的追思,用心生活,勤奋工作,在明亮的旷野之中能获得一席之地。
202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