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只取一点 ——读网评琼瑶有感
最近有个叫叶嘉莹的女士走后不久,琼瑶女士也翩然离世。叶女士(加籍华人)去世后网上一片惋惜,尊称先生,认为其对中华古典诗词推广功丰债伟,极少负面的评价。而陈女士(琼瑶)按照自己的意愿离世后,网上有好多人感叹,言情教母飘然而去,带走了儿时的梦,一个时代结束了。但也有人言,一个“小三”,三次自杀,终于结束了荒唐的一生。网络活跃,各抒己见,众口不一,实为繁华景象。
我的QQ好友璇讥拿琼瑶和金庸一起来言说,她引文为:“虽然金庸用夸大不切合实际的中国武术,欺骗了多数男人;琼瑶用错误的爱情观,使多数男女找不到爱情,迷失了人生,但还是给我们那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幻梦。”她自己评论为:“网上评论,算是很中肯了。虚幻的东西,总是引起别人的好奇心。真实的东西,总要有心人去品。”我认为璇玑所引用之文评价中肯,她自己评论则更为深刻。我在其说说栏下留言为:“一个(金庸小说)是男人的动画片,一个(琼瑶小说)是儿童的爱情剧。”她的回复为:“现实这么荒凉,只取一点美好的心态,可也。”璇讥是我QQ空间活跃的深思者,随时浏览,多有受益。
是的,现实这么荒凉,只取一点美好心态。想当年生活困顿,经历多年闭环,一下改开,能吃饱饭,有闲书看,闲情逸致如雨后禾苗,蓬勃发展。成年男子读金庸,如今天的少儿看动画片,明知是假,还爱不释手。青春女孩读琼瑶,犹如身临其境,常常泪水盈目,无力自拔。不是时人傻,而是当时可供娱乐消遣的资源十分有限。如果金庸和琼瑶出自如今,会不会有那么多读者和轰动就很难预料了,更别说改编电视剧了,因为现在家家户户的电视,一个月恐怕也开不了几次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无论怎么说,金庸笔下《雪山飞狐》、《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鹿鼎记》里的英雄儿女,绝世武功,爱恨情仇,怪异性格,异域风情,都给人以享受的快感。琼瑶之小说,曾经风靡一时,作为流着泪看的小说,感动了无数少女少男,让那些小女生争相传阅,一睹为快。不过我当时感觉其港台风太浓,离我们的生活不搭界,因而也就缺乏共鸣点。就连后来红遍大陆的《还珠格格》电视剧,也觉得好象是闹着玩的,如同“过家家”,逗大家开心罢了。
琼瑶的生活,我不甚了解。不过,就算是小三上位,人品有瑕疵,但是她的作品如果大家喜欢看,就任其自然,莫可因之而否定。如果有卖点,有市场,就有他存在的价值。这是我一贯的观点。比如,某影星歌星嫖娼被抓被罚,就立即下架他以前作品,禁售禁放。某钢琴演奏者也是因故取消了音乐家协会会员资格。不能因为今天认为其是好人,就歌颂,甚至吹捧,明天他犯了错,他就成了坏人,以前的所有对,都成了错。这样让人觉得缺乏实事求是精神,功过不分明。曾经因为李云迪事件,我在空间为之说了几句。一个多年的QQ好友认为我是个是非不分的人,大有痛悔自己眼瞎之意,当即删除好友,愤然离去。算是缘分已尽吧?!所谓一俊遮百丑,一错抹百善,我始终不能接受。何况,斯人刚刚离世,不必恶语相向。祝福她安息,给自己积点儿口德吧!
金庸已故,琼瑶已逝。是非对错,皆为过去。读书获益,取其一点,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