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齐鲁•激情】这些孩子,本该是好的(随笔)

编辑推荐 【齐鲁•激情】这些孩子,本该是好的(随笔)


作者:笔随心走 白丁,1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3发表时间:2024-12-12 07:36:13
摘要:看着这些孩子,我们不由得心觉可怜,心生心疼。   这些孩子本该是好的。

现在,一些农村学校的班上总有这么一批孩子:作业要么不做,要么照抄,上课有时连课本都不愿打开,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定会爬到课桌上启动睡眠模式。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心大,他们甚至直接表示:孩子送到学校出不了大事,只要长大就行。
   可这样的孩子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有的班级能达到一半以上。老师们都是感慨万千,痛惜不已:这些孩子怎么了?
   是啊,这些孩子怎么了?我也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读书时代。那时农村的父母没读过书,对于念书基本啥也不懂,一般不会过问孩子的学习,甚至都不知道孩子升到了几年级。那时的学校类似于放养式的教学。可那时的我们,哪怕是一个差生,该学的时候也都在学,作业就算是全做错了也都会去做,基本没有一个纯粹不学的孩子。好的一些学生都会自觉加班加点学,不需要学校的校规来约束,该考什么学校照样去考。
   反观现在,一条条校纪校规具体到了孩子在校内校外的所有活动,包括一举一动、吃穿住行,为了所谓“安全”,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恨不得能够掌控孩子们一天24小时的全部活动,不敢有半点马虎。其他行业的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五,教师的工作时间却是由原来的早五晚九延伸到了无限长。就是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学生们反而却不学了。
   对于现代学生的这种现状,我也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也得出了自己的一个认识。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城乡差别较大,市户农户的生活状况上的差别也明显,所以家长们会经常的在孩子面前说: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学校,走出农村,离开种地,就像咱村那些机关上的人们。这就相当于给孩子们的心中植入了梦想的种子,而且这颗种子又会得到经常不断的强化,形成了一种定势,让孩子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孩子们都会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奋斗。现在城乡差别不大,城市人和农村人的生活没有明显的区别,市户有时还不如农户。再加上现在政策好,社会发展快,家长们手里的钱袋子也有余蓄,家长们劳累一天回家有酒有肉的吃喝,小日子相当的滋润。这种滋润不仅表现在家长的心里,更多的时常挂在了家长的嘴边让孩子们听到。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只是说让孩子好好读书,具体到读书的目标他们又说不上来。毕竟一些更高层次的生活,他们实质上也接触不到。他们也没有真正的去区别过,同样吃喝的一桌酒菜,菜品不同,饭店不同,消费也是截然的不同。这种论调经常听到孩子的耳中就会导致了在孩子们的心中,父母这样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就是最好的:有酒、有肉、有楼房、又是城里住,也就不能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一个更高的、更清晰的梦想种子,他们的学习就不会有动力,更不会有压力。
   另外,由于这几年的脱贫攻坚,给这些家长与孩子形成了一种错觉:即使不好好读书,将来也会有政府给予保障。于是也就出现了微信群里传的某个孩子的理想是将来当一个精准贫困户的笑话。
   还有就是过去的孩子能清晰的看到前方的目标在哪里,以及这些奋斗目标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变化。而现在的孩子因为高考的难度逐年增加,知道高校毕业就业的难度有多大,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很是渺茫,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了。
   还有就是,过去的社会虽然城乡差别大,但生活的压力、竞争力并不大,因此那时的孩子接受到的夸赞要比批评多。而每一个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那时的农村人虽然没啥文化,但很朴实无意中会经常对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进步地方夸上两句,这种夸赞也更加加固了孩子们心中那颗梦想种子,让孩子们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去奋斗。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劲头就足了。
   而现在的社会生活压力大,竞争也大,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把这种压力分解到了孩子的身上。这种金字塔式的竞争,让一些家长压力更大,都在想着怎样把孩子推到那个最顶峰,都认为别的孩子能做到的,自家孩子也应该能做到。殊不知一个孩子跟另一个孩子是不同的。一个孩子能否走到顶点,因素是很多的,并不是由孩子一个人能决定了的,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因某种因素而差的孩子在同学们面前遭到排挤,在老师的面前遭到责骂,在家长的面前遭到殴打。而孩子们又总是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到自己笨、自己不好好学习的身上,从而形成了一条恶性循环的链条,破罐破摔,要么叛逆跟家里跟老师闹,要么抑郁,而作为老师和家长,却往往忽视了对自身的反思。
   我这里有一组照片。一个孩子在美术课上认真的作画,画的真好,特别是那个认真努力的样子。可有谁知道他就是那个常年不做作业,每次考试个位数的孩子呢?还有一张照片,是一个孩子作为班级播音员。她的普通话讲得非常的好,那声音圆润动听,一篇篇美文从她的嘴里出来,如一条条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个听众。可又有谁知道,她就是那个学校出名的令老师、家长头疼不已叛逆的孩子呢?这样的照片有好多,这样的故事也有好多。这样的孩子本该是好的,可他们没有遇到一对好的父母,一个好的家庭,也没有遇到一位伯乐般的老师去唤醒他、鼓励他。
   这样的孩子需要夸赞,需要肯定,更需要的是理解与帮助。如果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他们学习中的一点点进步,都能及时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鼓励,他们想不进步都不行。夸得多了,信心就有了,努力的劲儿就足了。作为一位老师,作为一位家长,面对孩子进步与闪光点,不仅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夸赞,还应该大张旗鼓的去夸,大肆渲染的去夸,要让众多的人去夸,要当着孩子的面来夸,这比花多少钱,请什么名师补课更管用。试问哪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是夸出来的呢?
   不单是孩子,我们成人也是一样。哪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没有一两个人在支持他、肯定他、鼓励他、关注他,甚至陪伴他?我们把这些人称之为生命中的贵人。而这些孩子的背后却往往还有一个特殊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在每一个班级里又有好多。
   看着这些孩子,我们不由得心觉可怜,心生心疼。
   这些孩子本该是好的。
  
   2024年11月26日

共 23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是如何教育,又是许多家长和老师们一直关注和热衷的话题。本文作者本身就是教师,对于这样的话题可能有更多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作者通过以前年代对比当今,不难看出以前放养式的教育和现在精细化管理的教育的利弊,其实以前的确是这样,放养式的教育家长真的不怎样劳神操心,更多的是孩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读书成才,反观今天,教育从老师到家长,都围绕着孩子们面面俱到,可是对于孩子们而言,是无比的压力甚至是摧残,其实这样的教育令人压抑,甚至是扼杀一些有自己天才特长的娃娃。如何让教育去利益化,真正让孩子放飞自我成就梦想,中国的教育可能还任重而道远,感谢作者的倾情分享,编辑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4-12-12 07:40:25
  作者对于教育见解独到而深刻,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深思和反思。感谢作者从众多社团里选择齐鲁赐稿,齐鲁好,好齐鲁。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4-12-13 13:26:16
  教育乃国之根本,有很多问题值得百姓深思,值得国家去考虑。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2-18 08:27:53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