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幽情雅韵寄虎丘(作品赏析) ——解读李流芳的小品文艺术
今日闲暇,正值大雪节气。北风吹寒,月朗星稀。拧亮床头台灯,拥被而读,读的是《明清名家小品》。随手翻到的这一页,恰是明代小品文高手李流芳的《檀园集》,其中写虎丘的两篇小品文,特别令我欢喜。虽然,由我居住的小城无锡去苏州虎丘近在咫尺,也多次领略虎丘胜景,但这纸上虎丘似乎更胜一筹。
反复咏读之后,只觉口齿生香,禁不住要与人分享,好文字与好东西一样,不可一人独享。
一
明清小品文是古典散文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着独特的发展脉络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其起源可追溯至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在唐宋散文的滋养下逐渐发展演变。明清时期,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促使小品文走向繁荣。
从特色来看,明清小品文篇幅短小精悍,往往以简洁的文字传达深刻的情感与思想。其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流畅,不事雕琢却富有韵味。在内容上,题材广泛,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记述琐事,充满生活气息与文人雅趣。明清小品文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作家们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内心世界,常于平凡事物中发现独特之美,且风格多样,或诙谐幽默,或婉约含蓄,或豪放洒脱,体现出文人的个性与才情。
二
李流芳(1575年-1629年),字长蕲,一字茂宰,号香海等,明嘉定(今属上海)人。他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万历三十四年举于乡,然天启初,北上会试途中,因阉党魏忠贤气焰嚣张,愤而赋诗返回,从此绝意进取,专注于读书养母、剖心学道。
李流芳性喜山水,其小品文创作多以山水为题材,成就颇高。他的小品文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著称。在创作中,他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文字间流淌着幽情雅韵。其文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又有对内心感受的真切表达,使读者在领略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与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
现在,我先与您分享《游虎丘小记》的写作风格与特色。
这篇小品文的文字不长,为了赏析方便,我就将原文先抄录在下面。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秒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文章开篇先发议论,直言虎丘中秋游者众多,致使丘壑沦为酒场,秽杂不堪,表达出对游人喧嚣杂沓煞风景的厌恶之情。这一议论不仅暗示了自己连夜游虎丘的原因,更为后文着重描写虎丘清寂之妙做了有力铺垫。如“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此议论简洁而有力,为全文定下了情感基调。
在描写夜游虎丘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动静相衬的手法。月色下的虎丘,风亭月榭间点缀着一两队红粉笙歌,这是动景;而“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则是静景。动静结合,使虎丘的夜景更具层次感与韵味。作者通过对不同夜游场景的描写,如与弱生坐钓月矶的经历,展现出虎丘在不同时刻的独特魅力。“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这一静景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文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从对游人杂沓的厌恶,到对虎丘夜景“亦复不恶”,再到“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的深刻感悟的层层递进。这种情感变化自然流畅,与对虎丘景色的描写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游览境界下的感受,如“游虎丘的‘秽杂可恨’‘亦不恶’与‘见虎丘本色’三种不同游览境界,同作者三种不同的审美心理感受”,深刻地表达出自己追求清静悠闲的审美情趣,“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更是成为全篇的文眼,彰显出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独特理解与精神追求。
整篇文章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作者将自己对虎丘的喜爱、对宁静的向往之情融入对虎丘景色的描写之中。无论是对月色下虎丘的描绘,还是对回忆中夜游经历的叙述,都饱含深情。如“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在这一描写中,景与人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美妙心境。
四
下面我们来品读另一篇小品文《江南卧游册题词・虎丘》的写作风格与特色。
这篇更短,只有160字。还是老办法,将其原文抄录如下。
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无所不宜。而独不宜于游人杂沓之时,盖不幸与城市密迩,游者皆以附膻逐臭而来,非知登览之趣者也。今年八月,孟阳过吴门,余擎舟往会。中秋夜,无月。十六日,晚霁°,偕游虎丘,秽杂不可近,掩鼻而去。今日为孟阳画此,不觉放出山林本色矣。丁巳九月六日,清溪道中题。
文章以“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无所不宜。而独不宜于游人杂沓之时”开篇,连用九个排比句,极为强烈地表明了作者游览虎丘的独特感受,强调虎丘在各种自然情境下皆具美感,唯独游人杂沓时大煞风景。这种开篇方式不仅富有气势,而且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虎丘的独特认知与情感倾向,使读者能迅速感受到作者对虎丘宁静之美的珍视与对游人喧嚣的反感。
“游者皆以附膻逐臭而来,非知登览之趣者也”一句深刻地批判了那些不懂游览之趣、附庸风雅的游人。他们的行为破坏了虎丘的雅致,让作者深恶痛绝。而“今日为孟阳画此,不觉放出山林本色矣”则透露了作者因现实中虎丘被游人破坏而无奈,只能将对虎丘山林本色的向往寄托于笔墨之中的心情。作者在文中既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又对世俗之人的浅薄进行了批判,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张力。
文中通过对虎丘各种适宜游览情境的描绘,如宜月、宜雪等,来衬托出游人杂沓时的不堪,进一步凸显出作者追求幽清孤静的审美趣味与寂寥冷落的心境。作者以景为依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对景的描写与评价之中,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例如,作者在描述中秋夜无月、十六日晚霁偕游虎丘却因秽杂不可近掩鼻而去的经历后,再提及为孟阳画虎丘时能呈现出山林本色,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作者对虎丘自然之美的向往与对现实游览状况的不满。
五
李流芳的两篇虎丘小品文都以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著称。在当今写景与游记散文创作中,作者们也应注重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与独特的见解。避免千篇一律的描写,让作品充满个性魅力,使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人格魅力,从而产生共鸣。
其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手法为当今散文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写景时,要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营造出深远的意境。这样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与心灵的触动。
无论是《游虎丘小记》先议后叙的结构,还是《江南卧游册题词・虎丘》排比开篇、层层递进的结构,都启示我们在散文创作中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写作结构。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安排文章的布局,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更好地传达主题思想。
《江南卧游册题词・虎丘》中对世俗现象的批判精神值得借鉴。在当今社会,写景与游记散文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自然景色的表面描绘,还可以对社会现象、人类行为进行思考与批判,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与社会价值,引导读者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
综上所述,李流芳的两篇写虎丘的小品文在明清小品文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写作风格与特色对今天的写景与游记散文创作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与借鉴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发扬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创作出更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散文作品。
天色已晚,月上阑干。星转斗移,三更已过。我熄了灯,准备入眠。或许能在梦中与李流芳同游雪中虎丘,但愿梦里,没有温室效应带来的暖冬。
朋友们,晚安!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