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永远的朋友
抱怨
抱怨,字面意思很明嘹,即心有不满,责怪别人。当我们对人和事不满意的时候,或者心中不爽,暗自埋怨;或者自言自语,责骂别人,为自己开脱;更多的则表现为,向人诉说。如,搞砸这事主要是别人的错,或者是自己被别人带偏了。抱怨别人,以达到减轻自己的责任的目的。
我以为,在具体琐碎的生活中,事有不顺,难免抱怨,谁也好象脱不了俗。诸如,出门忘记带伞,天下雨了,随口埋怨这该死的老天,接着又抱怨临走的时候老伴没有提醒自己。凡此等等,抱怨都成了下意识的习惯。
我年轻时的一个路遇,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个有太阳的夏天,前面一男子骑自行车,因风吹落草帽,而帽系子勒住了脖子,一手拉扯帽子,一手按自行车,由于处理不当,自行车三拐两拐,竟跌倒在马路旁的水渠(路旁引水渠,当时无水)里了。结果后面一骑自行车女子,因看前面人,忘了看路,直接骑下水渠里去了。恰好,我们一行人路过,只听那女的骂骂咧咧的说,“你看怪我儿,把车骑倒,把我也san(方言,相当于引)下去了。”虽然当时女子处于窘境,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打圆场,也算是自我解嘲,化解尴尬。但事后,我总觉得好气好笑。世上千般事,不怪自己反怪人。
当然有些事,确实是别人有过错,自己觉得委屈在亲人或知己跟前抱怨几句,寻求个安慰。比如,一家大大小小,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这赋闲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二次就业,干上了倒贴保姆的工作,一天忙接送,忙做饭,忙打扫卫生,有时还兼职辅导作业。又忙又累,边干边抱怨,甚至干得紧骂得欢。这样的抱怨有时换来同情体谅,有时换来的却是一家不高兴,一家人都装满了一肚子的气。其实,这类抱怨,不是想撂挑子,只是想得到家人的及时肯定,只是想在自己身体欠安精神上佳时,有人一时半点的替换。只是剧情没有按照抱怨者的初衷发展而已。这就是演是不跟剧情需要走,典型的演砸了。
花不嫌叶无能,叶不嫌花抢了他的风头,才有花红叶绿动人情。草不嫌树遮了自己头顶的阳光,树不嫌草吮吸了自己脚边的养分,才有万里江山生锦绣。生活中,抱怨随处可见,但抱怨亳无积极的意义,只是求得内心的一点安稳。对于个人而言,抱怨是给畏难和害怕失败找借口。对于集体而言,抱怨只会涣散人心,丧失斗志。
抱怨不可避免,但是必须尽量克服。如何克服抱怨呢?这必须从心理和习惯两个方面来入手。从心理方面而言,要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培养强大的内心世界。做独立自主的自己,做孤独的自己,做内心自由的自己。不刻意追求别人(或同事或朋友或家人)的认可,把幸福放在自己的内心体验上。要做到这些的秘诀就是战胜孤独,享受孤独,成全自我。从习惯方面而言,就是遇到挫折失败,不要找理由,把抱怨的想法,直接掐死在自己的内心萌芽状态之中,坚决不要用语言说出来。不想认输,就扬帆起航。想退一步海阔天空,那就挪场换地。
又道是,一朵花开自美丽,莫言风紧雨又急。待到艳阳爽翻天,引得蝴蝶枝上栖。
宽容
今天是世界宽容日。宽容是人类生存的智慧,是为人处世之法,也是一种美德。宽容父母,宽容子女,宽容亲朋,更要宽容自己。天地很大,人心很小,容不下半粒沙子。高人曰:大事不让,小事不争。然,人常常为小事掐得一塌糊涂。年轻人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拿着青春赌明天,是为洒脱。老年人,顺应时势,优雅退出喧嚣舞台。格局打开,便没有什么放不下的。
人生的完美只是瞬间,不完美才是常态,凡事得过且过,不可太过执着,特别是对于他人。一个电话没接,一个信息未回,不必抱怨,也许人家忙,也须人家就是不想,最好的答案其实就在自己手中。年轻时,少些玩乐,多些学习提高。年老时,少逞能,学会闭嘴,照顾好自己就是赢家。
人生后浪推前浪,诞生的诞生,消亡的消亡,一切皆为真实,一切又皆为过往云烟。冬日暖阳,来个倒剪步,踩着自己的影子前行,岂不美哉!
永远的朋友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最近在网上很“火”,特别是在小视频中出现时,获赞,获评论支持的还不少。我却不以为然。
据网查,这句话出自十九世纪英国著名首相帕麦斯顿,他说:“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作为一个官员,站在政府角度,把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全国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无疑是正确的。一个政府的好官员,不可能为了所谓的邦交关系,而损害国人利益。他们会果断舍弃哪些打作朋友旗号,无底线贪婪索取的国家。虽然如此,但是,放眼当今世界,也有声气相投国家结成联盟,共同抗衡与之理念对立的国家。这说明,国与国之间,既有利益关系,也是朋友关系。任何时候,国与国之间都是互相关联,如果治国理念相近,皆可成为朋友,若执政理念相去甚远,那有可能相互交恶,也有可能是纯粹的利用关系。正常情况下,国家也和人一样,理念不一,相互不对脾气,很难在各个领域深度交流,也不可能成为友好国家。狼和羊为邻,怎能成为朋友?
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都是建立在相互利益之上的,因为没有利益,就无法生活生存。集体组织的产生,就是方便人们相互进行利益交换的。包括夫妻,父子,亲戚,同事,朋友,种种关系,都离不开利益的驱动,只不过有的利益是物质金钱的,有的利益是精神灵魂的而已。
人与人之间是有利益关系的,相当多的人活得比较可怜,他们浑浑噩噩,过着有奶就是娘的日子,却有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对他们而言,确实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是人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修行,有的人却具备了高贵的灵魂,他们善良,慈悲,对天下芸芸众生有着大爱,他们热爱和平自由,他们扫地恐伤蝼蚁命,但却会为了救赎蒙昧的众生,坚守正义,宁愿献出自己的肉身。他们热爱科学艺术,沉浸其中,如醉如痴。他们与志趣相投者,相逢恨晚,结为生死同伴,惺惺相惜,互相扶持,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而成全伙伴,成就理想事业。对于他们而言,既是永远的朋友,又有永远的利益。
我以为,对于那些没有站起来的人来说,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对于那些“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封建帝王而言,确实是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权力。而对于“高山流水”子期与伯牙这类至情至性之人,对于类似于抗战时期被俘宁愿去死,也不供认同事的英烈而言,他们却有着永远的朋友!这些骨子里散发着高贵气息的人,悲天悯人,却有无比坚强,他们可以为了匡扶公义牺牲自己的一切。
我热爱生活,喜欢声气相投的朋友。从记事至今,一路走来,与家人,亲友,同事,邻里,所交所往者,皆和睦友善,偶有误会,皆有消解。吾以诚待人,只求无愧于心。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声气相投易为结伴成伙。然古人又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与人交往是否长久,那还是要看灵魂契合度的高低。
网络世界,QQ空间,刚开始玩时加的网友,虽未谋面,也是相互关注,时有互动,时隔多年,倍感亲切。他们是我永远的朋友,他们给我永远的利益,就是我高兴,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