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一口米香(散文)

精品 【东篱】一口米香(散文)


作者:欣然花开 秀才,151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3发表时间:2024-12-18 06:50:54

山,是故乡的美;水,是故乡的甜;食物,也是故乡的香。
   我的故乡安徽枞(zōng)阳,地处皖南,以种植水稻为主,大米就成了家家户户的主要食物。一口米香,也就成了我最深的执念。
  
   一
   农家的一天从一口米香中苏醒。
   早晨熬一些白米粥,中午蒸一锅白米饭,晚上吃一碗白米面。顿顿离不开米,家乡早就把我养成了一颗“米胃”,我成了只爱“米香”的人。把寻常的大米,变成一道道“米”字牌美食,发明这些美食的一定来自民间的炊烟小屋。
   节日一到,大米风风火火地出现在灶台。
   巧妇们拿出看家的本领,比一比谁做的米粑最薄,吃起来油而不腻,咬一口嘎嘣脆。“香!”只需要一个字,大清早在地里摘来最新鲜的菜,再拿去冰冷的水塘清洗,回来后一点点细细地切碎,然后炒馅、和粉、做粑,最后搬来一篓子松毛,小小火煎粑……那一刻,所有的忙碌和辛苦都化成了米香。
   腊月一到,炒“米格子”、蒸大米发糕、切炒米糖,真真地香了一个冬天,甜了每一个日子。我问母亲:“天天这样忙碌,不辛苦吗?”母亲拿一块炒米糖放在我的嘴里,笑着问我:“香不香?甜不甜?”“又香又甜!”“为了一口香,忙也开心!”母亲低着头继续忙着,我却记住了她说的三个字“一口香”,记住了米香的美好,可以缓解身心的疲惫。
   后来离开家上学了、工作了、嫁人了,常常想念母亲做的“一口米香”,只要我“想一口”的时候,就跟母亲说,她总是开心地忙一上午。
   与“一口米香”约定,成了在外的游子回家的理由。把自己安放在一口米香里,所有的烦恼都化为轻烟,随香而散。
  
   二
   说到一口米香,有一道美食拥有特别的地位。
   在我们那里生下孩子的女子,想吃的第一口,一定是母亲做的鸡汤米面,也是坐月子期间最好的补品。
   特别,也许是因为制作工艺的繁琐。精心挑选饱满圆润的大米,浸泡、淘洗,一粒粒大米磨成米浆,热气蒸熟、晃成一张张米皮,晾干、切成面条、晒干,这是制作米面所有的程序,火候、天气、经验、技术,每一步都要配合好,在家乡称为“晃米面”。“晃”是最关键的一步,米浆在盘子里晃开,完全靠妇人把控,需要恰到好处的力度,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色泽光滑的家乡米面。
   “要做外婆啦,高兴吧!”来帮忙的人,送上热乎乎的祝福。“还有一个月呢,高兴哦,盼着呢!”妇人巧手上的晃面盘子跳着舞,香气飘到房梁、屋外、窗棱,慢慢变淡,还没出生的小宝宝刚刚还在睡觉,此时张着嘴大口吸着米的香气,欢喜雀跃在肚子里翻滚,迫不及待想出来。
   晒得干蹦蹦的米面,与汤类融合,米的香味被最大程度激发出来,勾起了所有人的食欲。文火慢慢煨煮了几个小时的老母鸡汤,精华都在汤里。米面稍微在清水里泡一会,放入金黄的鸡汤里,就让它翻滚吧,直到每一根面把精华吸满,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每一口都鲜美无比,滑进嘴里,溜到胃里,是世上最美味的面。
   鸡汤下米面,不仅营养,还带着大米的清香。我生下孩子,什么也吃不下,只有鸡汤米面,才让我有食欲,这是什么原因?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也许在我出生的时候,就有了这种初认知。
   我们常说要给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只有第一粒扣子不扣错,后面的扣子才不会扣错,这是对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有研究表明,婴儿对食物味道的感受不是从添加辅食开始,而是通过羊水和母乳就已开始感知。刚出生的婴儿吃到的第一口母乳,满满都是大米的香甜,从此味蕾就留下了最深的烙印,成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执着和挂念。
   当然,这不是产妇想吃鸡汤米面的理由,也不是每个外婆或者奶奶等待宝宝的降临,提前早早做好米面的理由,大家约定好了一样,用一碗鸡汤米面犒劳女儿生养的辛苦。如果坐月子没吃到鸡汤米面,女子恐怕是要念叨一辈子的。
  
   三
   如果念叨就能吃到这口米香,我会乐此不疲。
   “明天起早点啊,想去吃砂锅米面了。”爱人常笑着说我:“看来吃不到这口面,我是没有好觉睡啦。”我会念叨一晚上的。
   于是,我们像回家那样积极,定好闹钟,6点起床,风尘仆仆地赶到,推开车门,亲切地喊道:“三份砂锅米面!”“好咧!”
   去的次数多了,不用问加什么调料,要不要辣椒、香菜、小葱,做好了直接端上来。这家面店,不仅是做的面味道好,做面的人还能记住每个顾客的喜好。他是把每一位顾客真正放在心里了,才让我对这一碗面的执念这么深吧。
   不过,虽然也是米做的面,其实它还有个洋气的名字,叫“排子面”,只是我们平常说习惯了,简而化之为“米面”,跟农家自己做的米面做法和味道都有很大不同。
   排子面,名字就从外形得来,正是文如其人、面如其形。一根根筷子般粗细长短的面条,排成了竹排的样子。没有米面那样白净,淡淡的黄,在制作排子面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淘洗、浸泡、发酵、磨粉、揉团、水煮、压条、煮熟、盘型等十几道工序,仅发酵就需要40天左右的时间。
   最初我听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只有大场面才能吃到,讲究的是排场。家里老人过大寿吃的长寿面,大年初一早上的鸡汤面。排子面吃到嘴里有一种微微的淡淡的酸,米香却更浓更厚,屯积在胃里,久久不散。
   “怎么想到做这个面条,做起来这么麻烦。”吃了几口面条,我的心热乎乎的,我们闲聊起来。“我一辈子只会做这一碗面。”你们爱吃我就一直做。一辈子只为一种味道,成了我们共同喜好。为了这口米香,他熬夜做面,我失眠想面。每个人的心中一定有一碗故乡的面,这是对一碗面的执念。
   一根又一根长长的面条,化成思念的桥,把故乡的气息从舌尖送到心尖。吃上一口,思乡的愁苦立刻被面的香,化成淡淡的甜;吃完一碗,才算把故乡再一次稳稳地压在心底。胃暖了,心就踏实了,想家的念头也没有那样迫切了。
   也许是这排子面化成思念的竹船,把我送回了故乡。我又闻到了浓浓的家乡米香。
  

共 23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情深意切的美文。全文以一口米香,贯穿始终。作者对大米的情有独钟,源于故乡是以种植水稻为主,从小经历的是一日三餐就离不开大米。文章特意介绍了大米可以加工制作成多式多样的可口食品。腊月里,炒米格子,蒸大米发糕,切炒米糖等等,母亲哪怕累着也为“一口米香”而开心。文章又通过描写女人坐月子,快做外婆的母亲高兴地做“晃米面”的画面温馨又感人,将母爱之情尽情渲染。接着作者又介绍与家人一起,急切想吃砂锅米面的情形,十分精彩,老板轻车熟路地给做着排子面,就连顾客的喜好都熟记于心等等,这些画面十分精彩。文章的结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碗故乡的面”更是将主题升华,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文章语言洗练、清新,层次分明,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融化在“一口米香”里,给人唯美的享受。美文佳作,力荐各文友欣赏,感谢老师对东篱的厚爱,祝老师工作愉快,冬日吉祥!【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9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2-18 06:55:44
  透过文字,也闻到了米香的味道,还不止一口,满屋都弥漫着。文章很美,乡情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浓。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8 13:20:19
  深谢花草老师百忙中为小文编辑,按语生动贴切。家乡美食,走到哪里忘不了,在外吃饭就到处找,可能因为我是个吃货吧。问好老师冬暖笔丰,佳作频频!
2 楼        文友:枫桦        2024-12-18 08:09:16
  浓郁的乡情,厚重的味道,文字深沉而多情,拜读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8 13:21:18
  是啊,家乡美食,走到哪里都忘不了,一碗米面,一口米香,是我最深的执念!问好老师,冬暖笔丰,佳作频频!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18 08:15:14
  老师文中,将大米的深加工写得如此细腻,可见生活的积累有多丰富。米面,不知道是否是米线、米粉的别称,如此诱人,在于其中融进了乡情亲情。语言干净凝练,生活气息浓郁。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8 13:23:09
  深谢韩老师留墨鼓励,儿时的记忆最难忘,家乡的美食忘不了。还要继续努力,很多细节,现在回想起来忘记写了。问好老师,冬暖笔丰。年底了,老师越发忙碌,祝老师工作顺利!
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18 09:34:57
  这篇散文以“一口米香”为线索,写故乡与米相关的种种。从多样米制美食,到母爱融入的米面,再到砂锅米面,语言清新,层次清晰。感恩母爱与思念故乡之情尽在其中,结尾升华主题,令人印象深刻,堪称佳作。 问候欣然美女老师,祝你工作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4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8 13:24:58
  深谢龙主编留墨鼓励,跟江西米粉,形状和做法不一样,但都是米制品,米香是一样的。江西米粉的吃起来劲道。问好老师,创编快乐,佳作频频!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8 10:01:06
  这一口香,使女人哺乳期的奶水的味道也变了,真的是精彩。我们这里只有小麦和玉米,以前,大米那是奢侈,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吃得上。欣然老师笔下的一口香,写得文采飞扬,行笔轻俏,美妙。真的想,什么也不干,等着欣然也亲手做各种各样的一口香,逐样地尝尝。不必有太多的香,一口香足够了,热情生活的人,会从每一道食物中找到那缕香……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8 13:26:29
  是怀才老师的面文引发我的想法,算是完成了和老师的一碗面的约定吧,感谢老师颁奖,学生还差得远,我努力努力再努力,好好加油,请老师多指点。问好怀才老师,日日安好,冬雪飘落,注意保暖!
6 楼        文友:佳华        2024-12-18 11:26:16
  有一句老话“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对于故乡的记忆,往往深植于家乡的味道。为什么会这样?很认可老师一句话,婴儿第一口母乳,带着什么味道,味蕾就会留下什么烙印。
回复6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8 13:27:31
  深谢佳华老师留墨鼓励,老师的评价很温暖,然后欣然很开心,喜欢老师的文字,自然质朴,蕴含哲理,问好老师,冬安。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18 14:02:09
  读着欣然老师的文,勾起了我的胃口,很想吃一碗米面。也想起妈妈做的米豆腐,过几天回娘家一趟,跟妈妈学,想吃了,自己做。哈哈。为好文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冬暖!
回复7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8 20:53:05
  深谢湘莉姐姐一直的鼓励,爱你爱你,米豆腐我还没吃过,等老师做出来,估计也要馋坏我。问好老师,冬暖笔丰!
8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2-18 20:39:53
  不知道米面到底是哪种,我们家如果吃面的话,那是小麦粉做的。老师写的炒“米格子”,我们叫“米角子”。读了老师的美文,把人的馋虫都勾出来了。问好老师!祝老师冬安笔丰,工作顺利!
回复8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9 14:13:14
  切成了小方格一样的大小,家乡话,音是叫米格子,或者也是老师说的米角。谢谢塞翁老师留墨鼓励,祝老师工作顺利,期待老师的佳作!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