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贩鱼(小小说)
初三那年,我因为家里一时半会拿不出报考费,就赌气卷起铺盖回家了。我心里想,反正课也上完了,即使参加了中考也是希望渺茫,还不如早点回家跟父母做点事儿。
我跟父母说,我不种田,我这单薄的身子经不起辛苦劳作的折腾。父亲气得恨不得要拿马鞭抽我,我的母亲无奈摇了摇头。
父母对我升学读书是寄予厚望的。我偏偏不信邪,不相信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况且现在正赶上改革开放呢?
我的父亲在农闲时做点小生意,最主要是到远在三十公里外的鄱阳湖边贩点小鱼小虾,担到老家附近村庄来卖。父亲卖鱼做的是上门生意,人老实,喜欢听人逗。当父亲向村里妇女告诉价钱时,对方会说:你呀,这鱼一天都卖不出去。刚才有个人挑担鱼在村里叫卖,比你卖的还便宜,我都没买呢。要知道,父亲卖的价钱最低了。父亲不信,碰上几个妇女都这样说,就信了,不得不压低价钱把鱼甩卖了出去。
父亲做生意总赚不到钱,只赚点卖不出去成色不好的小鱼小虾自家吃了。母亲经常奚落父亲:你就是耳朵皮得软,哪里是做生意的料!
父亲最大的优点就是自来熟,见到石头都能说上话。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大账不会算,但这些小生意的账还是算得明明白白的,一天卖了多少货出去,收了多少钱,晚上回到家报给母亲一算,总能对上账。
我跟父亲说:生意你就不要做了,你告诉我贩鱼的地方在哪里,我去贩就好了,我肯定比你强。
父亲真的带我去湖边贩鱼了。
父亲在贩鱼的附近找了个好歇家,把我带到歇家。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我跟父亲来到湖边。湖边有很多打鱼归来的渔船,渔民们坐在船头吆喝,三三两两的鱼贩子在这家渔船上瞧瞧,到那家渔船上与船主讨价还价。父亲告诉我,什么季节打什么鱼,我们也就贩什么鱼。
我摸清了贩鱼的套路后,自己就开始贩鱼了。第一次贩的是坎巴长的鲫鱼,拿回家再挑选一下,大一点的卖贵些,小一点的甚至亏本卖。可第一次挑着鱼走村串户去卖,我就是磨不开嘴,不敢大声喊,只是偶尔从喉咙里发出只有自己听得见的叫卖声:卖鱼哟,卖新鲜鲫鱼哟!喊过后,像做贼似的,脸红了半截。走了几个村,都没有人从屋里出来买我的鲫鱼。眼看太阳老高了,这新鲜的鲫鱼上午没卖完,到了下午就不好卖了,我的心里开始发慌,后悔真不该答应父亲去做贩鱼的生意。当我准备麻起胆来吆喝的时候,突然看到前方有个妇女手里提了个菜篮向我这里走来,我,我快出嘴的吆喝声又用舌头卷了回去。
前面来的不是别人,是我村嫁过来的一位妇女,按排行我喊她姑妈。她说:林子,卖鱼呀,来,我看看。
我放下担子,让姑妈挑选。姑妈一边挑一边说:林子呀,你这样卖鱼不行,你得大声喊,你这悄即即走过去谁知道呢!
我知道,可就是张不开嘴。我低着头说。
这时,又有几个路过的妇女看到我这位姑妈在挑选,也围了过来。姑妈说,我这位娘家侄子第一次做生意,不好意思喊,大家中意的话都得几斤啰!在姑妈的极力怂恿下,几十斤鲫鱼卖得差不多了。姑妈说:林子,你在我家吃饭去吧。我说:不啦,今天真是谢谢姑妈。
经过几次的滚打摸爬,我的口袋鼓了,胆子也大起来了。这年冬天,我用贩鱼的钱卖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在家吃了午饭踩着自行车赶到湖边,贩好鱼太阳已经落山了,把两个用蛇皮袋装好的鲜鱼往自行车后座一搭,匆匆忙忙赶到家了。第二天清晨,别的贩子还在回来的路上,我已经开始推着自行车走村串户,望着村里家家户户屋顶冒出的青烟,我的叫卖声也跟着开始了:卖鲫鱼了,卖新鲜鲫鱼了!
在这寒冷的冬天,我口中呼出的热气,伴随着我的声声吆喝,是那么温暖和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