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奖】菊花冢(小说)

精品 【晓荷·奖】菊花冢(小说)


作者:王家钰 童生,55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1发表时间:2024-12-21 23:00:16

小康变成老康不过区区数年,并不是他年龄有多大,而是他资历老。也不全是资历老,而是八一厂变化太快了,几番整改,还是留不住昔日的红火,越来越颓废败落了。
   八一厂地处许昌西郊,许南路北侧,毗邻霸陵河,上世纪一九五八年由全国军队干部捐款而建,因此取名八一。八一厂当年是许昌地区最大的国营企业,厂里职工大部分是转业军人,老康也不例外,一九七九年他退伍回来还是毛头小伙子,在装配车间当钳工,厂里生产柴油机,接着是小型拖拉机,到一九八七年飞毛腿牌农用三轮车上线,他就是妥妥的老康了。
   这些年,老康确确实实老了,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步履蹒跚,老年病也悄悄缠上了身。他和老伴儿虽然是半路夫妻,但也相敬如宾,琴瑟和谐。只是家里地里的活儿儿子们都不让他插手了,他着急啊,瞎转悠不是他的风格,他得给自己找点儿事干。八一厂是他的老根据地,原来的住房后面有一片不规则的直角三角形土地,东西较长,南北较短,斜边就是慢弯的霸陵河和它的支流小河沟。中间一条小路连着一座石板桥通向对面的乡间公路,几棵高大的老柳树固执地守在小河边。因为荒草杂树丛生,还有几座坟墓,所以人迹罕至,却是他的乐园,他在那里养过花种过菜,看风景,听鸟叫,玩耍,钓鱼,老美了。
   有人认出他来,“老康,还费那劲儿干啥?人来人往的,都给你顺走了。”
   老康憨憨地笑,“随便吧,能从这里路过的都远不了,随便种点儿啥都吃不完,需要啥都来摘吧掐吧,剩下的都是我的。我收回去也是拿着送人。”
   八一厂的老人呀,见面老亲切了,三生有幸才能聚在一起,共同经历过一段难忘的岁月,就像本家本族的兄弟某天走散了,如今又回来了一样。有人借机重拾军人的感觉,“立正,稍息,目视前方,我看谁的背没有挺起来。今天的任务是刨地,地点,老康的自留地。”
   “哈哈,我刨地你们看?”老康乐了。
   “我们等着吃中,种地这事必须得在你的领导之下。”
   “没喊向右转,齐步走,飞过去?”
   老伙计们七嘴八舌地调侃,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老康种的菜和老康一样自由随性,不成垅,不成行,成片儿,这片儿是冬瓜、南瓜,那片儿是红薯、茄子,路边儿那几棵是辣椒,油菜、勺菜、小白菜撒在阳光充足的直角处,吃不完了来年春天看花,花儿看过去了他来收些菜籽,翌年还种上。家属院里住在附近的晚辈工友,也不把自己当外人,相中什么了径直采了去做饭,闲暇时也顺便拔拔草,给丝瓜搭上架子,翻翻红薯秧,提几桶水浇浇那些蔫巴巴的空心菜。
   菜地东南角那个大土丘,小山一样,也是老康的杰作。某次庆祝活动后,厂领导让处理掉那些花,他灵机一动,全部拉到这里来,抠掉花盆堆积起来,后来遇到好看的花也拿来栽上,每年添添土,栽栽花,土丘越来越大,堪比一大间房子,到了秋天,花儿竞相开放,好看着呢。
   附近这段霸陵河截水为湖,建有公园,关羽挑袍辞曹的故事吸引了八方游客。游船从这里经过,咦,这个小山丘总是郁郁青青,原来种的是菊花。花雨伞的造型独具匠心,伞面由各种颜色拼接而成,七色花一样,主体金黄,一瓣白色,一瓣浅紫,一瓣淡红,看不到的那几瓣该是什么颜色呢?从小桥上走过来的人,哇,好漂亮的花啊,绕着花丘近距离欣赏,美滋滋拍照,狠狠地嗅上几口,清清爽爽。看四下无人,窃喜,悄悄采上数枝,回去插花瓶。搞绿化的人来了,这个土丘规规矩矩地长满菊花,宿根繁衍生息,与周围景观布局既不突兀,也无违和,实在找不到理由去推翻,再种上别的什么树什么花,更没必要斩草除根。附近有人偶尔来散步或带孩子们来玩,绕着土丘捉迷藏,又没有墓碑什么的,并不觉得它是座坟墓。
   头一次带老伴儿来,老康顺嘴说了句,“改改,我来看你了。”
   康婶不解地怒道,“大白天说鬼话,瘆人不?改改是谁?他在哪儿?”当时这里的几个坟头因河道景观改造,已被勒令铲除或迁走。
   改改是谁?改改是他的良师益友,相扶相携过。情人吗?不是,改改叫他康叔。亲戚吗?也不是,若不是她父亲老陶和他先后进入八一厂,又住在了同一排红砖瓦房,两个人这辈子是八竿子打不着。
   改改六岁时发烧,流鼻涕,咳嗽,认为是感冒了,不料是小儿麻痹,因治疗不及时落下终身残疾,胸部以下全无知觉,大小便不知。老陶背着女儿跑北京去上海,寻遍名医,按摩,针灸,理疗,终是无力回天。两口子做梦都想女儿能逆天改命,自食其力,随换名改改,主攻写作。后来当代保尔张海迪的出现,证实他们的培养方向是正确的,一家人深受鼓舞。改改很懂事,没上过一天学,全靠自觉,一早自己转着轮椅就来这废园背诗诵文。那时候上班三班倒,上前夜后夜班,路过她那里,感觉她屋里的灯从来没熄灭过。如今,她就在这菊花底下,未结过婚,没地方可去,永远留在了霸凌河畔。
   老康夫妇再来菜园,康婶也会不自觉地先看菊花,“这花儿得了改改独家真传了不是?花盆里种的花儿,旱了涝了叶卷了黄了生虫了难伺候。这花风吹雨打的,却是枝壮叶肥,越长越旺。”
   “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老康郑重地说了两成语。
   改改是老康心中很重要的一个人,他爱说改改,康婶也是百听不厌,有时候想起来了,还会深度挖掘相关的细节和情节。
   这天,两口子来出红薯,康婶又追问上了。“老康,你说你个大老爷们儿不和同事去喝酒打牌,咋老和改改侃大山?”
   “老陶他也不反对啊,他巴不得有人陪闺女说说话,一天到晚憋在屋里能行吗?改改搞文学创作,也需要收集素材,听别人讲讲故事。人穷三分赖,那个时候我上有老下有小,老爹成天病怏怏的,这儿不疼哪儿疼,老婆也没个正式工作,哪有闲钱凑热闹,我就不往人堆里挤,也来废园,开荒种菜,钓鱼。不比你农村人有地,地不哄人,种啥长啥,再穷都有吃的,家有余粮心不慌。”
   “诉苦去啦?”
   “说说心里好受些,其实拿出来和改改比,都不足挂齿。改改有学问,说出来的话有理有据,发人深省,她引经据典,透过现象看本质,事理分析得很透彻。还活泼开朗,温顺可爱,不只是我,家属院的人都喜欢她,嘴也甜,会说话。娃上学学不会,我也辅导不了呀,放学推上改改姐河堤上查查柳树,回去就把作业写了。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本改改全会背,数学,历史,地理,物理,生物都能辅导,说着玩着都给他们讲明白了。她最爱朗诵的文章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个又聋又瞎的外国人写的,她得常常给自己打气。”
   “你们在一起都干些啥呢?”
   “说《水浒》,品《三国》,一起逛过庙会,听说书,看戏,一起哭过,笑过,唱过。”
   “哭啥?”
   “那是九零年之后的事啦,厂子濒临倒闭,大家不得不另谋生路。属于八一厂的学校没了,医院没了,班车没了,食堂没了,服务中心没了,连洗澡堂都没了,路灯也不亮了。下岗潮已经席卷全国各地,你能到哪里去?你能干啥?在哪里找出路?我,刚死了老婆,多年筹谋,东拼西凑给儿子在市区买了个两居室,儿子又经常出差不在家,一个鳏夫咋好意思和儿媳妇共处一个屋檐下。退休不到年龄,上班发不下来工资,没有积蓄,连温饱都成了问题。那天下着小雨,喝了点酒,游荡到半夜我回来了,到处黑黢黢冷清清的,一排房就剩我和老陶一家了,共四人。改改的灯还亮着,我习惯性走进去,老陶两口子也不见了!改改傻傻地瞪着屋顶,她跟那屋顶有仇啊,有一次她逮着机会要绝食自尽,房子本来不漏,偏偏快要咽气的时候开始下雨了,开始漏了,而且漏下的水滴刚好砸在她脸上。神吧?老天爷都不忍心。我鼻子一酸,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改改,改改呀,咱爷两被抛下了,没人要了。我哭,她也哭,默默地掉眼泪。原来老陶得了急病去医院了,那时候没手机,我也不知道。”
   康婶听了也是黯然伤神,改改活得真不容易,是坐还是躺自己都做不了主,她那是不忍拖累父母,她妈常年劳神费力提前衰老,已经抱不动她,给她收拾清洗了,尽管她从来没有超过六十斤。“换台!就没开心的事?”
   “有哇,开心的事要优先分享,那怕是八字还没一撇。老陶家的书架我经常去翻,那天去借一本谈恋爱的书,心里有事憋不住啊。改改,我马上也要成为家里有地的人了,材料库的老丁想把他老婆的寡姐说给我,咱这儿路南徐庄的,有两儿,都还未成家,小的还在上学。问我愿不愿意当上门女婿,我为什么不愿意呢,入赘很丢人吗?我不觉得。良心放中间,把余下的日子过好就行。改改也很开心,她唱了一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康叔,《最浪漫的事》这支歌你也要学会哟。在厂里,听别人说割麦哩,掰玉米哩,打豆哩,心痒痒,谁知到你家了,就剩蹲地头看的份儿了。后来更是连出花生都用机器了。”
   “现在烙个馍都用机器了,谁还用个爪勾刨地哩。你个老东西,不是看上我了,原来是看上俺家地了。”
   “我看上你这张嘴啦,一会儿不吵我,我着急。”
   “你贫吧。”康婶拿出水杯喝了几口,“歇会儿,干活儿悠着点儿,别太累。”
   “就剩这几棵了,还不一口气刨完它。”康叔抬头一看老伴的脸色,忙不迭地改口,“歇,歇,歇会儿。”
   有个知冷知热的人早晚陪着你还有啥不满意的,为什么要惹她不开心呢,本来就是出来玩,出来亲近自然、享受阳光的。这时,园子里静悄悄的,太阳从云朵里钻出来,暖暖地照着。康叔两口子背靠背坐在一块废纸箱上,才一会儿就昏昏欲睡。这地方真好,风儿轻轻地吹,柳条悠悠地荡,空气中洋溢着淡淡的花香,不时传来鸟儿隔空相呼的鸣叫,或者清澈婉转的歌唱。
   康婶想起来什么似的,“老康,你说改改能写文章会辅导学生,她挣到钱没有?”
   “挣啥钱啊,辅导学生是免费的,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家属院的孩子。她连小学文凭都没有,没有办辅导班的资质。见过几笔稿费,不多,后来就不行了。都看电视了,谁还看杂志报刊,那是要花钱买的。有人用了她的稿子,也不想给钱。有政府给的残疾人补贴,杯水车薪,不济事。”
   “那不会多写点儿,写长些,出本书。”
   “说得轻巧,容易吗?改改活动范围八一厂不过数十里,听到的故事都带着股铁腥味儿,能一不留神儿写出本《红楼梦》来?我也纳闷啊,比如说我刨红薯刨得汗流浃背,她边儿上看看能看出汗来?能写出刨红薯的感受来?她那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若有高人指点,有天赋,有悟性,才有可能突破瓶颈。”
   “笨得啥也不会的,还能干个体力活儿,她活得那样困难,拼了命也就那一条路,赌,也只能是赌一把。”
   “哎,看到那个墙豁儿了没?堵上了,砖垒的不一样。上班去了一签到,就从这儿跳墙溜号了。大多是附近村里的占地工,急着割麦哩,浇地哩,卖烟叶哩,回去赶庙会哩,反正都有理由。”老康自然也是跳过墙的,围墙上有几个豁儿口,哪个能跳,哪个跳进了河里,他十分清楚。
   “以前种地老费力气了,拿把镰刀割麦割半夜,累死累活的。现在又想要无公害了,河沿儿这么一修,地方小多了,没人撵咱,咱只管种,种到爬不动,活动活动筋骨,也给孩儿们吃个放心菜。”
   “一切行动听指挥,保准指哪儿打哪儿。”老康人老了,言行仍不失军人本色。
   “哎,栽了同样恁些棵,我觉得今年收的红薯比往年多得多。”
   “谁会没事老惦记你的红薯?八一厂的执照都吊销了,几十个老员工靠收房租度日。谁掐了把菜洗洗扔锅里了,我倒觉得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人活着谁不想图个心安理得。相约九八那年,大街小巷开始唱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改改不唱了,不约了,撒手了。老陶不想欠人情,坚决不收大家的随礼,大伙儿不依,最后商议,不记名捐款,好给改改弄口棺材,说啥也不能让孩子黄土覆面啊。讣告贴出去,捐款箱很快就满了,都是十块,五块,两块,一块的,五毛的都有。挖坑的人多,参与的人也很多,那是厂里新招进来的一批学生,有大学生有中专生还有技校学生。一棵烟就打发住了,有的还不抽烟,男的女的黑压压一大片,不是当看客凑热闹,而是想在仪式最后鞠三个躬,表达一下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
   “若不是有病,改改肯定也是个人才。她原来叫啥?”
   “不知道。他们说过,我没记住。改改是大家身边儿的学习偶像,活了三十六年,奋斗了一生,也没有改变什么,她正像只开花不见果的菊花,抗争过,怒放过,在拼搏的脑海里停留过。可怜那些学生娃,好不容易被家人供出来了,赶上了下岗,宁可饿肚子也不意思向家人索要了。老陶儿子怕父母睹物伤情,屋里那些东西谁需要谁拿走,剩下一堆手稿,旧书废报,衣物,都烧给了改改。往事不堪回首,言说都解脱了,再也不回来了,当晚就把他们带走了。”
   人啊,处得好好的,走着走着就散了。
   改改的故事说完了,开始干活。康叔把红薯刨出来,扑掉泥土,康婶用塑料袋提上三轮车,很快就收完了。康婶绕到菊花冢那里,仔细地拔掉杂草,“改改,你选这个地方真好,绿树成荫,河水环绕,霸陵河日夜不停,哗哗啦啦,你躺在这儿,摇篮一样。你喜欢安静,这旮旯里平时也没人来,你叔把你喜欢的花都移过来了,也养养人家的眼,省得哪个不长眼的龟孙给你推掉了。”
   康叔收拾好工具,穿好衣服,走过来,“哎,老婆,你想,普通工人家庭照顾一个瘫子近三十年,会是怎样的辛苦熬煎。医生预计她只有七八年的寿命,后期会有各种并发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老陶两口子宽厚仁慈,老陶个头不高,黑胖,两个儿子却长得人高马大,身强力壮,面如冠玉,还都是大学生,大儿学医的,为了改改那病。还有两个孙子,都是眉清目秀,气宇轩昂,德才兼备,风度翩翩,仪表堂堂,文质彬彬,玉树临风,英俊潇洒,端庄大气,品貌非凡,神采奕奕。”
   “哈哈,哈哈哈,哈哈,没词了吧?知道你读过几本书。”
   “嘿嘿,改改能说好长一串呢。我去提桶水泼泼,这花儿还能开好长时间呢。”
   “一回提半桶,别着急,日头还老高呢。”康婶这领导想得真周到。
   老康夫妇盘算着车上的红薯咋给三个儿子配送,肩并肩开着电三轮缓缓离开了,园子恢复了宁静。
   时隔多年,十一鬼节已经过去了些时日,一辆黑色商务轿车风尘仆仆从霸陵桥上下来,向北拐进了八一厂老家属院,走下来一位气宇轩昂英俊潇洒的年轻人,拎着一兜烧纸、供品,穿过一片片废墟,走过去又折了回来,绕着菊花山绕来绕去,没错儿,就是这儿,向西照着八一厂的老水塔,向北遥对霸陵中学主教学楼第五窗口,可怜的姑姑应该就在这菊花山下。
   那么,这花儿?不由得心底一颤,失声叫道,“康爷”。两行热泪不自觉地滚滚落下。花儿虽然被人采去不少,但菊花冢明显被人精心打理过,康爷肯定还活得好好的。这么漂亮的花儿,谁见了不喜欢呢,绚烂夺目,争奇斗艳。姑姑泉下有知该是多开心啊,这么多人围着她转。哎呦,这儿还种着菠菜,蒜苗,小油菜,长得可真好!
   这个寂静的地方终于热闹起来,炽热的火苗腾空飞跃,火光驱散了阴冷潮湿的晨雾,一阵噼噼啪啪,小飞虫绕来绕去。金色的火纸飞旋起来,飘上去又落下来,一只只黑蝴蝶在菊花间飞舞盘旋,追逐缠绵,久久不肯散去。

共 594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如潺潺流水,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情与生活的沧桑,老康和改改的故事便是如此,它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活画卷,描绘着八一厂的兴衰变迁、人与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以及面对生活磨难时的坚韧与无奈,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文章开篇以八一厂的变化引出老康,这个曾经的毛头小伙子随着厂子的几番整改、日渐颓败,岁月也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从年轻到白发苍苍、老态龙钟,寥寥几笔勾勒出时光的无情。而老康与老伴虽为半路夫妻却相敬如宾的生活点滴,展现出平凡日子里的温馨。老康将八一厂住房后那片荒芜之地当作乐园,种花种菜、看风景、钓鱼,这里不仅是他的消遣之所,更成为了串联起诸多故事与人情的独特空间,体现出他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老康与八一厂老伙计们在这片土地上的互动调侃,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战友情谊,那种历经岁月仍能开怀打趣的场景,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历经风雨却依旧乐观的老友,让人感受到他们共同度过的那段难忘岁月的珍贵。老康随性种植的菜地,各种蔬菜自由生长的模样,以及家属院晚辈工友与之融洽相处、互帮互助的情节,彰显了邻里之间淳朴自然的情谊,也为这个略显萧瑟的八一厂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而改改的故事,则是整个作品中最令人动容、也最具分量的部分。她因小儿麻痹落下终身残疾,却在父母的期望与培养下,凭借顽强的毅力主攻写作,自学成才,她的懂事、刻苦以及对知识的热爱让人敬佩不已。她在那废园里独自学习、永不熄灭的灯光,仿佛是黑暗中的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自己也温暖着身边的人。老康与改改相处的点滴,无论是一起谈天说地、分享故事,还是老康在生活困境中向她倾诉、她为孩子们辅导功课,都展现出两人之间亦师亦友、相互陪伴、相互慰藉的深厚情感。他们共同经历八一厂的衰落,面对下岗潮时的无奈与痛苦,那雨中相对而泣的场景,深刻地刻画了生活的艰难与命运的无常,让读者不禁为他们的遭遇揪心。改改虽身有残疾却积极生活,她免费辅导学生、努力创作却面临诸多困境,如稿费微薄、缺乏发表渠道等,反映出那个时代残疾人追求梦想的艰难与现实的残酷。她最终离世,大家为她捐款办葬礼的情节,体现了八一厂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善良,那些新老员工纷纷参与,不论捐款多少,都饱含着对改改的敬意与不舍,也从侧面反映出改改在大家心中的重要地位,她就像一朵只开花不见果却努力绽放过的菊花,虽抗争无果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那位年轻人来到菊花冢前的情节,让故事的情感得以延续与升华。看到精心打理的菊花冢、长势良好的蔬菜,他的热泪盈眶不仅是对姑姑改改的思念,更是对过往岁月里那些真挚情感、温暖故事的铭记与感动。那燃烧的火纸、飞舞的黑蝴蝶,仿佛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让这份情谊在岁月中永恒,也让整个故事在充满温情与缅怀的氛围中落下帷幕。这篇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流畅的行文,将八一厂的历史变迁、老康的生活轨迹、改改的坎坷人生以及众多人物之间复杂而深厚的情感巧妙融合,情感真挚自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苦难的悲悯、对情谊的珍视,极具感染力,能让读者沉浸在那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故事中,引发强烈的共鸣,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平凡却又刻骨铭心的岁月。在此,我们诚挚地将这篇佳作推荐给广大读者共赏,愿大家能在阅读中领略生活的真实面貌,感受人性的光辉与温暖,唤起内心深处对真挚情感、坚韧生活的敬重与向往。【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23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21 23:01:26
  这篇文章恰似一首饱含深情的生活长诗,用质朴且细腻的文字,奏响了从八一厂兴衰到人物命运起伏、从真挚情谊传递到生活苦难抗争的深沉旋律。对人物形象、生活细节以及情感变化的描写细致入微,情感真挚淳朴,读来如临其境,仿佛能触摸到那段岁月里的酸甜苦辣与人间温情,是一篇触动心灵的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王家钰        2024-12-22 12:57:51
  感谢汪震宇老师的深入解读,精彩点评,遥祝安好!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21 23:02:31
  文章行文流畅自然,情感表达细腻且富有层次。作者巧妙地以八一厂为背景,以老康和改改的故事为主线,串联起厂子的变迁、人物的生活经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面对生活困境的挣扎与坚守等诸多内容,全方位展现了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生命的坚韧与无奈,极具感染力,能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平凡生活背后的不平凡,引发强烈的共鸣。
3 楼        文友:王家钰        2024-12-22 12:55:04
  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悲哀,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善良,热爱生活,发现美好。人来这世上走一遭,或许并不亏欠于谁,还是应该说声谢谢,感谢命运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欣赏沿途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王家钰        2024-12-31 11:39:35
  多谢社长关心,安好,敬茶!
4 楼        文友:何叶        2024-12-23 20:36:32
  恭喜精品!王老师真棒!
何叶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2-28 10:14:23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5 楼        文友:王家钰        2024-12-31 11:39:02
  感谢老师来访,问好,敬茶!
回复5 楼        文友:王家钰        2025-01-02 22:08:37
  谢陌小雨老师鼓励,敬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