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走进南溪(散文)

精品 【东篱】走进南溪(散文)


作者:欣然花开 秀才,151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1发表时间:2024-12-24 08:00:45


   南溪,一说出这两个字,似有绵柔的溪水流过我的身体,灵魂整个地坠入幽境之地,毫无保留。洗去尘土,身放松了,心安静了。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取名“南溪”的地方,应该不下十几处。它是一条河流,“悠悠一脉南溪水,润过诗家万亩田”,从山脚处绵延向前,不急不慢,缓缓而去,感受时光的静静流淌;或是一处公园,小桥流水,明月当空,与荷对坐,且听诗吟:“锦色只今何处好,春风吹我到南溪。”亦或一座小镇,偏安一隅,鸡犬相闻,修篱种菊,是心中的桃花源;还有美人兮,取名南溪,轻唤一声“南溪,南溪”,不敢大声,只怕会惊吓了这温婉恬静的小女子,一袭白纱裙,一眼万年,笑里有春风,沁着兰花香,融化你的心。
   走进“南溪”,尘世间的一切俗事,全都化成云烟。
   南溪河,南溪水,南溪园,南溪镇,南溪女子……不管是人名、地名还是其他的什么,该是温婉宁静的,亲切自然的,也一定是美好的。
   岁月静好,不管天南地北,还是海角天涯,我们一直在寻找,寻找像南溪的意境。
   岁月静好,这是“南溪”自身独特的魅力,也是我走进池州东至南溪古寨的印象。
  
   二
   秋日,暖阳,红柿子挂满枝头,温暖了一路,芳香了一路。
   村口,一棵古老苍劲的樟树,那么高,那么粗,我不能忽略过它。站在树下,厚重的气息,不得不瞩目仰望,笔直粗壮的枝干,蓬蓬勃勃,伸向碧霄,浑身散发出宁静而磅礴的力量。我情不自禁伸出双手,触摸那沧桑的脸庞,和它坚韧的身躯拥抱。我们什么也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我不知为什么喜欢这种沧桑,或许沧桑里总有一股温暖。
   且看夕阳斜照,且听风吟树唱。那是跨越千年的守护,那是千年的根系绵延。
   一千多年前,你的祖先,从遥远的北方草原迁徙而来。战争的凄苦,路途的颠簸,早已让人疲惫不堪。家乡越来越远,你们知道,祖祖辈辈的家园,草原的游牧生活,再也回不去了,你们心碎却没有放弃希望,需要在一个地方,缝补一颗碎了的心。远离战争,寻觅一处幽静的地方,过安稳的生活,也许才是正确的选择。打打杀杀,一定不是生活的样子,走到这里,你们突然懂得了生活。因为无需金戈铁马争夺,汉族人给了你一块安居的地方。
   这里四面环山,坐北朝南,溪流发源于东南,自西北流出,是一处风水宝地。
   在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你的祖先开荒南溪地,亲手把你种下,安徽东至“南溪”在地图上有了一席之地。南溪土接受了你,南溪水滋润了你,南溪成了你的家园。
   一切从零开始,对于你们来说并不陌生。你们是匈奴后人,犹记得,曾经的草原生活,暴风雪袭击,一夜之间,羊群、骏马,什么都没了。各个部落之间经常挑起事端,从来没有停止对草原的争夺,到处迁徙,无数次地重建家园。你们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这是你们血液里的韧性,还有面对苦难永不服输的精神。
   挥舞的手上,高扬的鞭子变成了耕地的锄头,护身的弯刀变成了除草的镰刀,飞驰的骏马换成了憨厚的黄牛。你们开始兴建家园,繁衍生息,四季更迭,荒地变丰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南溪有了烟火气息。
   从古至今,在中国的土地上,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牧民还是农民,只要有勤劳的双手,土地从来不会让你失望,只要有土地,就有希望,这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你们知道南溪的土地,土地无声,但你们从温暖的土地上读到了怎样生活的含义。
   从一无所有到希望的田野,用双手开垦梦想的家园。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耳边响起那动人歌曲——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们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这首歌讲述的故事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的南泥湾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产运动。战士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用树枝搭建简易住所,开荒种地,养牛养猪,最终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尽管在南溪,没有这么大的场面,但那种淳朴热烈的场面,就像这首歌唱的那样。在南溪,村民们过着男耕女织、与世隔绝的生活,三餐四季,家人相伴,世间的一切都显得渺小。
  
   三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带我们进入这个被世人称为金家村的千年古村落。
   路是安详的、缄默的,它静静地记住了每个从它身上走过的人,只有它知道曾经有多少南溪人走出去,有哪些人再也没有回来。
   那些从上面走过的人,有谁听到过它的声音呢?也许只有村口的老樟树吧,它们的血脉永远相连。或者,还有南溪村流淌的溪水,从远处而来,又流向远方,从不会停息,它们流进每一片田园,生出蓬勃的生命,流入青石板,与泥土融合。
   南溪村中有三条小溪,溪上筑起的两座石桥,正是一桥才过,一桥又迎,且距离只有三步长,于是形成了三步两道桥的奇观。我站在石桥上,静静地看着它们彼此相容,这是路与河的私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似水流年,一代代南溪人绵延不绝,至今已经传承了六十五代。
   《南溪建祠银纪》曰:“日磾公仕汉赐姓,历今数十余世,子孙之蕃布宇内,彪炳史册者,代有伟人。”从南溪村的奠基人省二开始,枝繁叶茂,人才昌盛。据记载,省二公金之俊在朝为官,任吏部尚书,官阶修职郎兼太傅之职。子孙金璧,是南溪首位入仕的族人,官至山东兖州侍郎。因为年代久远,历经战火的洗礼,还有很多后人没有记录在册。只知道,此后的两百年,南溪金氏已成地方大族。
   流水不会阻挡梦想的脚步,只会默默地磨平石块的棱角。就像石板路用力把隆起的土壤踏平,只想来来往往经过它的人,走得顺利些。还有村口的古樟树,不管风吹还是雨打,日升月落,守望在村口,挺拔着身姿迎来送往。只因为,南溪成了它们的故乡。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在南溪,我们看到了过去和新生的交融。
  
   四
   有人说,没有走过江南的弄堂,便不曾真正到过江南。
   据金氏家谱记载,在四面环山的南溪村,明清时有九十九条巷弄,人口达到四千多人,在朝为官的更是不计其数。且弄堂多是直接用人名作名字,譬如“省二堂”。一个个弄堂的名字,就把我们带回到曾经那些温情的岁月。另外从取名这点看,除了有对房子主人的敬意,我们还可以感受到金家村人依旧有着祖先匈奴人的直爽。
   “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新洞天”,一座座结构相似的木质结构房子,或相连,或直或曲,形成了一条条明明暗暗、宽宽窄窄、长长短短的弄堂,就像繁茂的树枝,彼此之间看似各自占有一片天地,却又紧密相连,这是弄堂蕴含的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
   相比较城市的高楼林立,这里的房屋木香萦绕,仿佛走进绵延悠长的旋律中,一瞬间,你心生温暖,心情愉悦,不自觉对其产生情感的依恋,且行且慢。
   你定能发现,处处可见的墙面上一幅幅匈奴风情画,草原、骏马、蒙古包,横刀立马草原儿郎。建筑物上更是雕刻的了畜牧、骑马、摔跤的一个个豪迈场景。
   带着新奇和神秘,行走其中,依旧是斑驳的青石板路。光阴流转留下的印记,在屋角,在青石板上,长出了绿的苔藓,或浅淡,或厚重,新旧叠加,不分彼此。
   如今,南溪古寨,有170多户人家,近700人,只有一两户异姓。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习俗和文化不断发生变化,服装、语言、饮食习惯,逐渐与汉族同化。
   在南溪,是文化的一代代传承与创新,融合与包容,这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原因。
   如果,不走进南溪,从外表看,南溪古寨和南方的其他村寨并没有显著的不同。
   走进南溪,身在南溪,山川河流、田园风光、古树古桥,还有祠堂弄堂,无不让你感受神奇与魅力。
   探寻千年的历史,感受岁月静好,我想会有更多人爱上这里,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南溪古寨——大山深处最后的匈奴部落——中国千年传统古村落之一。
   南溪,南溪,我想对着你深情唱一首歌:“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在梦里,在心里!永远不会忘记!”
   走进南溪,去看曾经的一个北方民族的历史,更要看看这只匈奴民族怎样融入汉族文化,坚持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无限繁衍繁荣的道路。在很多国家,民族之间的争斗,已经无法解决,而在中国,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相融相谐相生,诞生了别样的文化。如此景观,就连当年的陶渊明都不敢梦想和描绘。
  

共 33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南溪,有着别样的风景,是一道深厚的特别的人文风景。文章的开头,给我们展现了“南溪”芳名下的河流、公园、美人的浪漫特色,作者将目光放在了一个生活着北方牧民的南溪古寨,走进去,一探究竟吧。村口的一棵古老的香樟树,诉说着时光的沧桑,也传递着村落的温暖。一千年前,一支北方匈奴民族,他们带着缝补一颗碎了的心,定居在这里,无需争夺,这么的汉族人给了他们一块安居之地,从此,南溪成为这支匈奴族的家园。他们将曾经用来战争的武器,换成农具,将南溪变为桃花源。他们也有过自己的“南泥湾”和南泥湾故事,这种民族文化的熏陶,让南溪的匈奴人懂得了男耕女织的好。千年古寨,一条石板路,走过多少袋匈奴人,他们以此为家园,建设了三溪两桥的绝美风景。一千年的南溪,走出的名人无计其数,他们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展现出有为的力量。江南的南溪,已经成为一处世外般的风景。木房曲径,木香缭绕,但匈奴人从未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墙壁上刻画着匈奴草原风情画。南溪,一个唯美的地方,因为有了匈奴民族的加入,这里成为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成为一个传统文化古村落,成为时代的亮点。作者以诗意的文笔,描绘了一处别样的桃花源,将不为人知的南溪风情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最重要的是,不仅仅写生了南溪风景,而且解开了人文风景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民族融合发展的精彩。作者笔下的风景,是沉厚的,带着沧桑,更有时光的沉淀,民族感情的美好,让人感到了温馨。这类文章,有时候会倾斜于自然之景,有时候有可能会只写人文东西,而作者长于两者的结合融合,表达风景的深度。在文学表现上,作者写匈奴人的战争武器向农耕工具的转变一节非常精彩,揭示了中华人文在结束战争,走向文明的赫赫光辉。【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25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4 08:10:01
  南溪,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名字好,风景好,有历史深度的地方。作者以诗意的笔墨,推出一个村落,写真一段历史,非常精彩!这个题材内容在东至的作家文集里不断出现,各有风采,唱和呼应,响彻了南溪。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25 05:57:21
  深谢怀才老师为小文编辑,费心润笔,老师辛苦了,昨日有事耽搁,未能及时回复,包含见谅。问好老师,冬暖笔丰,日日安好!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24 08:43:26
  这篇散文别出心裁,将南溪的自然美景与匈奴民族的人文风情融合。从武器到农具的转变,展现文明光辉。作者笔触诗意,千年古寨的沧桑与美好尽显,民族融合的精彩令人赞叹,是深度与温情并存的佳作。 问候欣然美女老师,祝你工作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25 05:57:44
  深谢龙老师留墨鼓励,昨日有事耽搁,未能及时回复,包含见谅。问好老师,冬暖笔丰!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24 10:08:45
  南溪,好诗意好温暖的名字。正如欣然老师文中所写:南溪,一说出这两个字,似有绵柔的溪水流过我的身体,灵魂整个地坠入幽境之地,毫无保留。洗去尘土,身放松了,心安静了。欣然老师的文字好优美,读着令人醉心!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冬暖!
回复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25 05:58:05
  深谢湘莉姐姐一直的鼓励,昨日有事耽搁,未能及时回复,包含见谅。问好老师,冬暖笔丰!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24 10:47:46
  老师的文,越写越美,虽然有几千字的篇幅,但读起来有小、快、灵的感觉,意犹未尽。南溪,这个曾经寂寂无名的古寨,竟然承载着一段匈奴的历史,让人不禁唏嘘。文中几番使用第二人称叙述 ,新颖别致,值得肯定。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冬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25 05:58:22
  深谢韩老师留墨鼓励,昨日有事耽搁,未能及时回复,包含见谅。问好老师,冬暖笔丰!
5 楼        文友:佳华        2024-12-24 15:17:16
  老师又一篇写江南匈奴的深情之作,风格温婉柔和,与《英雄的弓》形成鲜明对比。弯刀变成镰刀,骏马换成黄牛,身份的转变带来写作风格的转变,非常自然得体。
回复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25 05:58:40
  深谢佳华老师留墨鼓励,昨日有事耽搁,未能及时回复,包含见谅。问好老师,冬暖笔丰!
6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2-25 23:08:54
  虽是东至人,却没有到过南溪。但也一直想去。这次跟着老师的美文,终于得以“近观”南溪。拜读学习了!祝老师冬祺!
回复6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27 20:53:28
  东至姑娘,如今是火到全国了,成了东至的打卡胜地了。塞翁老师回来有时间也去看看,感受下远古气息。问好老师,冬安,佳作频频!
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27 10:24:56
  构思新颖,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语言唯美生动,散文的气质浓郁。读来,如春风拂面,让人舒坦,让心安然,达到引人入梦的效果。欣然写作进步太快!我好高兴!祝佳作连连!
回复7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27 20:54:24
  深谢吴老师留墨鼓励,写下一点点自己的感受吧,了解不够多,写的还不够深入。问好老师,冬暖笔丰,佳作频频!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