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土味(散文)
你没有参与种庄稼已有四十年了,你的教齡已三十二年了,你离开老家已二十三年了,你在县城里生活已十五年了,怎么你在思维和心理还是脱离不了农民的土气和土味?爱人不解地问。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祖上一直都是农民,在骨子里都是农民的基因,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跳得再高,最终都逃不脱地球的引力。我的土味必定是我终生的烙印了。我无奈地说。
爱人无奈地看着我,眼里溢出对我的本性难移的无奈和长期与我相濡以沫的怜爱。
周日,连续几天的寒潮过后,终于天晴了。阳光和㶷,天空很蓝,几朵白云在天空轻逸地飘着,四周的山很绿。我和爱人来到来复镇G246国道附近南广河岸边码头享受这个冬天里难得的惬意。
我们在返程的路上,爱人说,冬天难得遇到这样的天气,南广河岸边,景色应该不错。我想也应该是,因为南广河在月江镇被截流后,河水在月江镇之上的河面就变得很宽,河水很清澈,每次从贾村至来复这段南广河岸边经过,看到碧绿的河水,倒映着岸边的绿竹、农舍、高速路的高架桥、连绵不断的山峦,好像一幅又一幅的山水画,觉得特别美。有好多次都想抽时间去这岸边走走,这次终于可以如愿了,于是我们下车后,沿着简易的水泥路走了五六分钟便来到这里的南广河岸边码头。这里的南广河面特别宽,估计在五六百米左右。这里是一个简易的码头,有一条机动渡船不定时接送来往两岸的村民。
在这明媚的阳光下,天很蓝,山很绿,河水宽阔而清澈,岸边不远处的竹林下,还有人在垂钓。爱人说:这画面与大理的洱海差不多,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美景,就是缺少打造和宣传。
岸边竹林后有一块空地,阳光照在这片土地上,很平和,很宁静。爱人说,那里正是一个晒太阳的好地方,在她的提议下我们便去了那空地上晒晒这冬日里美美的太阳。
周围是碧绿的竹林,四周很静,空气很清新。在这里晒太阳,与在家中阳台上晒太阳又是另一种惬意。爱人坐在空地边的土坎上,闭着眼睛陶醉在手机中的音乐,手机正在播放着刀郎的《谢谢你》:谢谢你,你搂着我的伤痛抱着我受伤的心,在迷乱尘世中从来未曾说放弃,你牵着我的手走进明天的风雨,不管前路崎岖你从来坚定……眼前和㶷的阳光,翠绿的前林,静美的爱人,舒缓的音乐,这就是生活的最美。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总是奢望太多,而忽略了身边随处可见、伸手可及的美,从而我们活得很累。
这是一块种植黄豆的土地。黄豆收割后,放眼看去,光乎乎的,但是仔细看,却能看到有的豆桩上还有豆角。由于是深冬了,这些被遗落的豆角已经早被风干,没有了刚刚成熟时的饱满。豆角外壳已变成了灰褐色或者青黑色。与豆桩、泥土的颜色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不仔细看,还真的发现不了她们。而剥开豆角,那一粒粒黄豆,好像一个个在被窝中睡觉的婴儿一样可爱。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我们小时候,在秋收后,我们有空总爱在庄稼地里去转悠,如果能发现一个玉米棒、一串稻穗、一串黄豆、一个红苕、一个土豆就会欣喜无比。有的小伙伴,辛苦一个秋天,积下来的成果有可能换回一件“的确卡”新衣服。那成果将会成为家长多次口中的赞美,也会聚集着很多同龄人羡慕的目光。当然那时的我也曾有那样的理想,能在秋收后的庄稼地里日复一日地寻找出一件崭新的“的确卡”衣服来过年。也许是我运气不好,也许是我不够坚持,总之,我的那个愿望从来没有实现过。
看到眼前被遗落的豆角,仔细看,还真不少。我随便摘了几个,剥开后摊在手心,每一粒都是那样圆润,饱满。她们躺在我红润的手心里,每一颗是那么可爱。其实她们每一粒都是一个生命的结晶,是一个生命的起点,更可能是生命的升华。看着他们,我竟然想在这块庄稼地里再捡一回豆角。我于是对爱人说:信不信,只要我认真,要不了半个小时,我可以捡到二两黄豆,如果打成豆浆,我俩一顿还吃不完。
吹牛!信你个鬼!在爱人眼里,二两黄豆,如果从颗粒上算,也是不少的。在她眼里,眼前的土地上,什么也看不到。所以她没有半分思索就对我的话果断进行了否定。
那好,就半小时,你等着就是。我捡豆角,你帮我剥一下。我对爱人说。她愉快地接受了我的要求。而且她还主动把手机的相机打开,拍我捡豆角的情形。
这样,我便在这黄豆地里认真的寻找着,努力在半个小时内不让自己的话成为一个美丽的泡沬。那些散落的豆角,孤零零地吊在豆桩上。我在努力地寻找她们,如果她们有情感,知道我在寻找她们,是不是也在用一双期待的眼睛在看着我。我想,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说,我在寻找她们,是不是她们也在寻找我?
没想到的是我居然捡到了一根主人家没有收割到的完整豆杆,上面挂着一串串豆角,我细数了一下,竟有三十四个豆角。爱人也说我运气好,还特意让我拿着它给我拍个特写。
在这冬天的阳光下,就这样执著地走在这庄稼地里,慢慢地,一步又一步地,心无旁鹜地,如同战场上扫雷的工兵一样,寻找着,发现着,采摘着,快乐着。要不了一会儿,手掌抓不住了,便给爱人捧过去。为了让这些来之不易的豆角不至于散落在地上,不好收拾,我还特意在这地块边摘了两片手掌大的不知名的树叶来垫着她们。
看着树叶上的黄豆角越来越多,爱人剥豆角的速度竟然跟不上我捡豆角的速度了,爱人便开始佩服起我来,说我还真的不是随便吹牛的。在这和㶷地阳光下,在手机优美的音乐里,爱人在静静地剥豆角,我在默默地捡豆角,这真的还有黄梅戏《天仙配》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意境。
还没有半个小时,我们便真的收获了不少于三两的新鲜黄豆。看到这不小的成果,爱人说:其实这黄豆值不了多少钱,家里原来买的黄豆都还不少呢?但这样亲自在秋收后的土地上捡黄豆,剥黄豆,对她来说,还是第一次,所以意义不一样。
老者儿,为什么你总是那样爱着土地呢?爱人这一问,不知是怨还是赞。
因为我就是一个农民。我用一种戏谑的口吻回答说。
其实在我内心深处,我们都知道长久以来艾青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直以来都在撞击着我以及我们更多人的灵魂。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泥土的喜爱是植根于骨子里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对土地争取的历史。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了土地,不仅根没了,同时文化也会很快湮灭在历史的宿命中,就更不要说生存和发展。所以我国在国际上总是说: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点都不能少。
你还记得吗?我曾写过一篇叫《泥土深深》的文章,写我们的儿子在一两岁的时候,总是喜欢耍泥巴,只要有泥巴,有泥沙,他可以痴迷得不食不尿,不哭不闹。每次被他高高扬起的泥沙,总会伴随着他清脆的笑。我对爱人说。
一提起儿子耍泥巴,爱人的心一下子又变得无比的温软。
你别说,这豆浆真的与我们平时买的豆浆不一样,很好喝!爱人深情地说。晚上,那三两黄豆变成了新鲜的豆浆了。爱人品着这豆浆,其实是在品味着生活中的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