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贩柴火(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贩柴火(小说)


作者:小麻雀 白丁,8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8发表时间:2024-12-24 21:32:38

1
   那年我刚刚十九岁,由于身材瘦弱,不像其他小伙子可以是个好劳力,可以推车挎担的为家庭创收。时令已到了秋冬之际,此时村里开山,有力气的小伙子推着独轮车砍伐木柴,然后推到山下,赚些砍伐与运送费。我眼浅呀,只能在柴场转悠,打听这些柴火销往何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像住在鄱阳湖边的人,他们把网往湖里一撒,成群结队的鱼儿钻进了网孔中,网一收,晚上回来鱼满舱,我曾经也是一名鱼贩子,看着他们脸上绽露的笑容,心里想,要是我出生在鄱阳湖边多好呀,这钱来得太容易了。
   如今,我站在堆满木柴的场子上,恨自己摇又摇不得,撑又撑不得,身在山里,却不能靠山吃山,让我羞得无地自容。这砍伐木柴的有几十个人,他们一天十块八块的收入,这在当时可是个大数目,比我贩鱼强。可鄱阳湖的鱼大把大把运进城里,鱼的价钱随之抬高,贩到山里来卖再也无利润了,所以我只好另谋出路。
   我问了一个拖拉车司机,这些木柴运到哪里呀。他说运到城里,运到南芗万等沿湖边缺柴的地方。我脑子突然灵机一动,对呀,我怎么没想到,我贩鱼跑了芗溪一年多,每次在歇家都是看到他们攎饭,灶里烧的是禾秆、棉花秆,甚至晒干的牛粪,我的村里有个鄱湖边嫁过来的女人,她的丈夫每年都要用独轮车送一二车柴火给丈母娘烧。现如今他们舍不舍得大把大把花钱买柴烧呢,这在我心中打了个大大问号。
   贩柴火不像贩鱼,一拖拉机柴火一万多斤,光运费就一百多块,这风险太大了,我犹豫不决。
   三叔公听说我有贩柴火的打算,专门跑到我家与我商量。他说,贩柴火要得,我老家就是周溪湖边,要能见到这些柴火眼盅都发光了。可惜我就是冇本钱,不然就装上一车拉过去卖。
   我说,这本钱可大了,一车一千多块钱本钱谁出得起,我贩了一年多鱼也只存了二百多块。
   三叔公说,够了够啰,我问过柴火承包商,柴火可以赊账,只要有运费就行。
   听了三叔公的话,可我还是犹豫,就算柴火可以赊,但钱终归是要给的,万一卖不出去如何是好,我一个抱佬,实在不敢承担这样的风险。
   三叔公却信心十足对我说,这风险我来承担,只要你出运费,赚的钱平分就可以。我说,三叔公呀,你哪来这么大底气就知道稳赚不折?
   原来三叔公出生在鄱阳湖边的一个千余人的渔村,十多岁时,鄱阳湖发大水,父亲带着他讨饭来到我的村里,为了放生,就把他卖给了我堂公公做儿子,长大后依然与老家那些亲戚有联系,所以他觉得这个贩柴火的生意可做。
   三叔公肯定不会害我,这个我信,被他一鼓动就真的贩了一车柴火动身了。一拖拉机柴火在路上摇摇晃晃上了乡道,过了苦竹岭,中午的时候到了三汊港街上,我叫司机把车停在街边寻个饭店吃饭再走。只见路人纷纷停下脚步观看,他们七嘴八舌,说的都是这真是一车好柴火呀,有楮树棍,有杜树柴,有檀树木,都是不带叶子的硬柴。他们讨论起哪种柴好,哪种柴不经烧。听他们一议论,我所有的疑虑都打消了,在饭店炒了几个菜,让司机吃饱喝足。
   吃好了饭,我们三人都有了精神,可车离三叔公老家还有几里路的时候,车却没力气了,就是爬不上前面的山岗,拖拉机四个轮子在地上扑哧扑哧地打转。司机无奈地叹了口气,用征询的目光看着我与三叔公。司机说,车上的柴火只能卸下一部分,返回来再运。我抬头向四周望了望,这荒山野岭的,前无歇店,后无人烟,碰上个打劫的,把这卸下的柴火劫了,可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呀。三叔公说,不碍事的,你只说是帮鸦雀口段家某某买的就没人敢动。
   我说,也只能这样了。
   大概从车上卸了千把斤柴火下来,拖拉机立马精神了,不费力气冲上了坡,然后绝尘而去,把我一个人扔在这堆柴火旁,可我心中还是有点忐忑不安,默念着三叔公与司机快点返回来。
  
   2
   真是怕事就来事,有两位中年妇女经过,问我把这堆柴火何个放到这路边,我说了来意。她俩问卖多少钱一百斤,我说十五块,她俩说,全要了。我说,我不敢答应,我还有个合伙人,她俩说可以等我三叔公来。三叔公和司机来了,觉得这堆柴火反正是要卖的,就答应卖给她俩。她俩说,柴火拉到她们家称好就付钱。
   我与三叔公都信了她俩,谁知把这堆卸下的柴火拉到她们家,算好了多少钱,其中一位妇女说,我不要了,没想到柴火有这么重,手头的钱不够。另一位妇女说,你不要,只好我一个人得了,总不能两位又运一半走吧。接着又对我俩讲,她老公到现在还没回来,等回来了,立马给钱我们。经过这么一折腾,太阳已经落山了,司机说不能等了,他还要回家,因为家中有事。我和三叔公都说,司机你不能走,你走了,我们怎么回去呀,还有那么一大堆柴火放在亲戚的晒摊上我们也不放心呀。
   这位中年妇女对三叔公说,大哥呀,既然司机要走就不要拦着,我老公就是开车的,太晚了他不回来我也担心呀。等我老公回来了,我叫他送你俩过去。
   我俩又相信了这位中年妇女的话,只好不再勉强司机,让他走了。
   中年妇女四十开外,颇有几分姿色,人又享快热情,为我俩泡上了热茶,端上了瓜子,对三叔公"大哥,大哥"喊着。我俩却是焦急地等着,天黑了也不见她的老公回来。天气有点凉,我与三叔公都感觉身上有点冷。
   中年妇女攎好了饭,叫我俩吃饭。三叔公说,还是等你老公回来吧。中年妇女说不要等。她要陪我俩喝点酒,三叔公是见了酒走不动路的人,我说我不喝。中年妇女说,老弟,喝些得,喝得身体暖和。我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况且屋外的湖风在呼啦啦吹呢。我也端起了酒杯喝了起来。三叔公被中年妇女左一声大哥,右一声大哥喊着,又嗜酒如命,全然没了戒备之心,三叔公第一次在我面前喝醉了,醉烂如泥。
   我也没耐住中年妇女的巧簧之舌,虽然不像三叔公那样酩酊大醉,却也是头昏昏沉沉,一副想睡的精神状态。中年妇女问我醉么,我还碍于面子说没事的,还行。随后我协助中年妇女把三叔公扶到了她家的床上,然后她又给我剥了几个桔子给我吃,肚里也舒服多了。我心里想,这位大婶人还蛮善良的,却怨起三叔公来。"三叔公呀,三叔公,你怎么能贪杯呢,她的丈夫到现在还没回来,这叫我如何是好!"
   中年妇女叫我也去睡会,我坚决不去,我怕睡过头了,我担心还有一大车柴火放在三叔公亲戚家的晒摊上呢!
   时间过了很久,家家户户都关灯睡觉了,三叔公睡了,中年妇女也睡了,我也昏昏沉沉趴在厅堂的桌子上睡了。
   突然,在睡梦中被吵醒了,原来是中年妇女的老公回来了,将三叔公与中年妇女捉奸在床。
   中年妇女一口咬定三叔公奸污了她,说好酒好肉款待我俩,三叔公却借着酒意上了她的身。
   三叔公百口难辩。
   中年妇女的老公狠狠揍了三叔公一顿,还要将三叔公往派出所送。
   此刻,我才如梦初醒,我想到了水浒中张青与孙二娘的故事,想到了他俩在十字坡开黑店做出了许许多多伤天害理的事。但我不是武松,见了这场合都瑟瑟发抖。
   眼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脱身,但我毕竟还是有点文化,在确信三叔公是清白的后,我跟这对夫妇说,如果执意要把我三叔公送到派出所,你们一点好处都没有,虽然两个人睡一起是事实,至于奸没奸污,最终是要验身的,况且对你们的名声……
   我把后面要说的话没有讲出来。
   通过谈判,这卸下来一千多斤柴火就免费送给他们了,这正是他俩夫妻想要的结果。我与三叔公终于出了他们家的大门,在茫茫的夜色中,高一脚、低一脚,摸索着走了二个多小时,终于在天亮前赶到了三叔公的亲戚家。
  
   3
   三叔公的亲戚很热情,这村里人都很热情,有的喊三叔公爷,有的喊三叔公爹得,看到村里人这么热情,三叔公的心情才渐渐好起来。对于昨晚的事,我与三叔公都闭口不提。承天架杩的一大堆柴火占满了三叔公亲戚家的大摊,一整天,却是看柴火的人多,买柴火的人少。他们一来觉得柴火卖得太贵,二来口袋里缺少角子,熬了几天,才零零碎碎卖了二三千斤。
   我问三叔公的亲戚到底什么原因?
   三叔公的亲戚喊三叔公爷,也就是叔叔的意思,生了两儿一女,大儿子一只脚有点跛,在一家养鱼场干活,平时很少回家,小儿子还在读小学,女儿排第二,跟我差不多年龄,整天在家挨锅抹灶,他的妻子过世多年,还有一个躺在床上的老父亲,所以日子也过得紧巴紧凑。他告诉我,别人不买就是为了压价,你老远运来,别人估摸死了,不可能运回去,他们这是要熬,打消耗战,但终究还是要买的。
   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我跟三叔公说,我们耗不起呀。让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为咱俩攎饭和忙前忙后,我心里过意不去。她攎饭时,我就帮她洗菜烧火,女孩的名字叫红红,她说十三岁小学刚刚毕业娘就死了。每天吃了饭,三叔公走东家串西家,说是要去上门推销,让我留着看柴火。红红父亲下畈了,弟弟也上学了,她只能在家照顾躺在床上的家公,而我实在无聊,望着这些柴火像座小山似的岿然不动,不由得心急如焚。
   我问红红家里有算盘么,我说我想把账理一理。
   红红看到我会打算盘,执意要我教她。她拿来算盘放在我面前要我答应,否则就不借给我。我跟红红说,学算盘又不是三两天学得会,等柴火卖完了我总不能赖在你家不走吧!
   红红失望地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她对我说,晚上饭不够,你就吃馇饭吧。红红的父亲看着我端着一碗馇饭,数落她不懂事,说怎么能让客人吃馇饭。我知道红红是故意生我气,但我还是为了维护她,就对她父亲说,叔佬呀,我喜欢吃馇饭,她的父亲就没再说什么。
   晚上,三叔公告诉我,有户人家想买这车柴火,就是价钱压得太低,如果卖给他,就是掸掸扬尘拍拍灰,除一抹二刚刚保本了,也不亏也不赚。我告诉三叔公,能不亏就是赚了,嘱咐三叔公赶快出手,等拖拖拉拉对方反悔了就迟了。
   眼下就是寒冬,离过年越来越近了,从鄱阳湖上空吹来的风越来越大,估计是要快要下雪了,雪一下,柴火湿漉漉的谁还买?
   第二天,我对红红说,这车柴火要卖了,我也马上要离开了,你真要想学珠算,要先背熟口诀。我把口诀告诉了你,背熟了口诀学珠算就容易了。红红给了我一个坏坏的笑,说不教会她学会珠算就缠着不让我走。
   中午三叔公回来告诉我,已经同对方谈好了,但他也要筹钱,等过两天钱到位了即可以交易。我说行,就耐心等两日吧!吃过午饭,我跟三叔公说,你下午就不要走了,我想到湖边转转。红红家不打鱼,更舍得花钱买鱼,我说想去买条鱼回来,整天在这吃喝不能亏了人家。
   三叔公听了当然高兴,叫红红下午带我到湖边转转。我心中窃喜,红红也开心地答应了。
   冬天的鄱阳湖还如前两年我贩鱼时的情景一样,渔船一字形摆在湖汊,只是这里的水面更为辽阔,水鸟欢快地落在鄱畔的草洲上,夕阳将湖面映得通红,好一幅渔舟唱晚的图画。红红带着我走过长长的圩堤,她指着远处的小山丘叫我看,说那边曾经是我们都昌的县城。我说,我不信,那山丘周围不都是水吗?
   红红就跟我讲沉鄡阳、滂都昌的故事。然后她又问我老家有好玩的地方吗?我说,有呀,我们大鸣山方圆百里,山上有庙有树林有泉水,有翠绿的层层叠叠的云雾茶,山上一年四季有开不完的花,站在大鸣山顶,浩浩渺渺的鄱阳湖尽收眼底。还有古老的马涧桥,千年的银杏树,我们大鸣山老好玩了。我把我的家乡鸣山吹得天花乱坠,让红红听得一愣一愣的。
   “山里是好,有柴火烧,冬天有炭火炙。”红红接着说,可惜我这辈子没这个福分了。
   我伏在红红的耳边悄悄地说,怎么没有,我这不是现成的吗,你看如何?
   红红羞的抬起手打我。
  
   4
   在渔船上,我问红红喜欢吃什么鱼,她说黄丫头煮面好吃,我就挑了几斤黄丫头放在竹篮中,随后又到小商店买了两筒面开开心心回去。晚上红红弄了一大盘黄丫头煮面,大家都说好吃。几天来,我看到红红对自己的家公尽心照顾,饭菜又弄得好吃,我突然改变了主意,在饭桌上就跟三叔公说,经过慎重考虑,这车柴火就这么便宜卖掉实在有点不甘心,反正对方钱不够,就让他买一半吧,剩下的一半就好卖了。
   其实我是想多与红红相处几天,她的一笑一颦都吸引着我,这就是青春的悸动吧!三叔公一直很尊重我的意见,因为车费是我出的。他说明天再找对方商量商量,尽量让对方理解我们的难处。我说,你也是这个村出生的呢,捉猴子也不能在你身上捉。红红的父亲也觉得我说的话有道理,说我年纪轻轻就这么老练。
   我说,老叔呀,我都在家做了两年生意了,却没想到三叔公对这里一点不了解就贸然装车柴火来,这运费可是我两年来贩鱼辛辛苦苦积攒的,我不想亏呀。
   红红的父亲听到相当感动,叫红红拿酒来,说今晚开心,好菜需有好酒。酒是自家酿的谷酒,好酽,也好香,我想陪得红红的父亲高兴,这次我没作礼,一杯一杯地喝,他说家里如何艰苦,红红如何可怜,从小跟她受苦。善萨保佑她以后找个好人家。这次,我喝高了,有点脚不套土,红红的父亲怕也是喝得差不多,三叔公居然没醉,扶着我上床睡觉。刚上床却呕了,肚子里翻江倒海,把一天吃下的食物全吐在了床头的地板上。

共 713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其质朴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勾勒出了一个关于青春、梦想与现实碰撞的故事。文章的开篇,我们见证了主人公在秋冬之际的无助与渴望,他的瘦弱身材成为了他与命运抗争的第一个障碍。然而,正是这份渴望,驱使他从鱼贩子转变为柴火贩子,这一转变不仅是生计的需要,更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在与三叔公的合作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人的智慧与年轻一代的冲劲的结合,尽管他们的第一次尝试充满了艰辛和欺骗,但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却是文章中最动人的部分。红红的出现,为这个故事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她的形象,既是乡村女性的缩影,也是对传统束缚的无声抗议。她与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不仅是青春悸动的自然流露,更是对自由恋爱的渴望。然而,红红的命运,最终却成为了传统习俗的牺牲品,她的婚姻安排,是对个人意志的无情践踏,也是对主人公情感的沉重打击。文章的结尾,主人公在广东的成功与红红在厨房的重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失落与无奈。红红的形象,从活泼的少女变成了默默承受生活重压的妇人,这一转变,是对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深刻反思。一篇构思精妙、主题鲜明的小说,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生活的洪流中,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尊严而奋斗。这是一个关于人性、爱情和社会的深刻探讨,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性中的善良和坚韧仍然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12-24 21:37:23
  这篇小说以其贴近生活的真实感和紧张的情节设计,深刻而触动人心。它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情感深度,还揭示了社会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值得细细品读!
回复1 楼        文友:小麻雀        2024-12-25 07:21:39
  编辑用心了,编按很到位。感谢,遥祝:冬安!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12-24 21:38:41
  拜读佳作,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2-27 08:33:39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4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31 07:41:11
  这篇故事写得太精彩了!它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一段充满波折的贩柴经历,人物刻画鲜活,像三叔公、中年妇女、红红等,跃然纸上。情节跌宕起伏,从生意受阻到意外纠葛,再到别样情愫,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